“馬大人,這一次,你怎么說?”
房玄齡并沒有著急進宮,而是看向了一旁的馬周,言語中帶著試探。
此時此刻,長孫無忌和程咬金的態(tài)度,他并沒有十足的把握。
眼前這個后輩在李世民心中的份量他多少還是有些知道的。
若是此人能站在自己這邊,那從局勢上至少可以維持一個平手。
到了那時,許多話他也就好說了。
只是他不確定的是,那魏叔玉的所謂恩情,在對方心里到底有多少斤兩。
聽到房玄齡的話,馬周微微一愣,旋即眼神中閃過一抹恍然。
“原來房相擔心的是這個?雖然馬某幸得陛下提拔恩遇,卻不是那忘恩負義之人,魏縣子于馬某而言,恩同再造也不為過,今日馬某把心里話放在這里,只要能救魏公脫險,別說是什么榮華富貴,高官厚祿,就是馬周這條性命,房相也盡可拿去!”
馬周一番話說得斬釘截鐵,一臉決然,聽得房玄齡也不得不肅然起敬。
只見房玄齡鄭重地朝馬周作了一揖,歉意道:
“是老夫失言了,既然如此,老夫心里已有分寸,一會到了御前,還請馬大人見機行事,配合老夫,如此一來,此事或許還有轉圜的余地?!?/p>
馬周點了點頭,兩人說罷,便一起朝太極殿走了回去。
等到他們回到李世民這邊的時候,長孫無忌和程咬金已經(jīng)到了那邊。
李世民見人到齊了,便將李靖的奏折傳了下去。
幾人在進宮的路上,都多多少少聽到了這方面的消息,所以也都是裝模作樣地看了看,便又將奏折還了回來。
“說說吧,這件事情,你們怎么看?”李世民面無表情,淡淡地說道。
長孫無忌皺著眉頭,剛想說些什么,卻見程咬金第一個沖了出來。
“這個李靖也太特么不要臉了,明明是自己想去搶功勞,還把這個得罪人的難題丟給了陛下,也是那老小子不在這里,他要是在這,俺老程倒是真想當面問問,他的良心都讓狗吃了嗎?
那唐儉也就不說了,反正俺老程和他也不算太熟,可那羊鼻公可是陛下您夸贊過許多回的良臣啊!
那諍臣的名聲整個天下都無人不知,要是真死在了外面,知道的也就罷了,不知道的,還以為陛下您不能容人,找個機會把那魏老頭給害死了呢!
我呸!這是什么狗屁主意!”
誰也沒有料到,程咬金一上來就對李靖直接開口大罵。
聽得李世民也是有點難繃。
剛還一副平靜的模樣,直接就被程咬金弄得破功了。
“你個老殺才!都啥時候了,還在這里口無遮攔的,你啥時候變得這么憂國憂民起來了?
還替朕在意名聲,朕看你莫不是為了魏叔玉那小子,才如此饒舌的吧?”
程咬金老臉一紅,摸了摸腦袋,傻笑道:
“嘿嘿,咱就說,傻事都瞞不過陛下,沒錯,魏小子是挺對俺胃口的,要是這事俺不知道,也就罷了,既然聽說了這樣的事情,要是還袖手旁觀的話,那可就太不講義氣了,回頭處墨那小子肯定恨死俺了……”
聽到這話,李世民點了點頭。
程咬金這人,雖然有些時候說話做事都挺不靠譜的,可是唯有一點,深得李世民認可,那便是他從來不對李世民說謊話。
有什么心思,不管合適不合適,反正一股腦地都會說出來,李世民或許會因此氣得大罵對方幾句,可兩人之間的感情,卻日益深厚。
李世民無奈地嘆了口氣,擺擺手,讓程咬金先站到一邊,然后看向了長孫無忌,問道:
“無忌,這件事情,你怎么看?”
長孫無忌沉思片刻,最后苦笑道:
“回稟陛下,若是放在往常,此事微臣怕是會和程知節(jié)一個想法,不管怎么說,先把人救出突厥再說,然而……”
說著,只見長孫無忌話鋒一轉,搖頭道:
“然而此役,事關我大唐國運,能否一雪前恥,徹底消滅突厥,就在此一戰(zhàn)了,說實話,老夫也不愿唐公與魏公兩人出什么差池,可若要在大唐昌盛和個人私誼兩者之間選擇,那微臣就算背負罵名,也會選擇前者,畢竟讀了幾十年的殺身成仁,舍生取義,若是連這點覺悟都沒有,豈不是枉做讀書人了嗎?”
長孫無忌說完話,便退回到了隊伍之中,不再吭聲。
程咬金有些意外地看了對方一眼,顯然沒有想到,在這個關頭,長孫無忌居然會做出如此選擇。
他還想說些什么,卻見房玄齡朝他微微搖了搖頭,只好強壓住自己的性子,站在隊伍里,不說話了。
“哎,無忌你的話也有道理,都說慈不掌兵義不掌財,朕帶兵打仗那么多年,還從來沒有碰到如此兩難的境地呢……”
李世民眉宇間帶著一抹憂愁,走到了房玄齡的跟前,開口道:
“玄齡,說說吧,你是怎么想的……”
房玄齡想了想,開口道:
“不在其位不謀其政,微臣對于軍中之事,一竅不通,怕是幫不了陛下出什么決策了……”
“嗯?”
聽到這話,李世民一下子笑了起來。
別人說這話,或許他還會信上幾分,可房玄齡說出這句話,李世民可是半個字都不信的。
開什么玩笑,先不說房玄齡祖上本就是將門之后,年幼的時候,又在軍中歷練過,就說自從房玄齡跟著自己以來,在很長的一段之間之內,都是秦王府的記室參軍,許多計策謀劃全是出于對方之手。
這樣的人,說是不通軍事,那才是奇了怪呢!
“有事說事,休得再說這怪話,不然,朕要你好看!”李世民沒好氣地瞪了房玄齡一眼道。
見狀,房玄齡嘿嘿一笑,這才恭敬說道:
“其實這件事情,全看陛下您怎么想了,您要是想盡快滅了突厥,那犧牲唐儉與魏征兩人也未嘗不可,可問題是之后呢?
要是再有諸如此類的事情,試問還有什么人愿意站出來,為朝廷效命呢?
這天下的讀書人,人人都羨慕蘇秦張儀,羨慕班定遠,可從來沒有哪一位君王,會以犧牲自家大臣而名垂青史的……
所以這件事情,微臣只能說李靖將軍上書有些欠考慮了……此事他可做,陛下卻萬萬不能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