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書院,剛進門,王晨便迎了上來。
“師兄,你可算回來了?!?/p>
陳欽篤情緒不高,勉強笑了笑便打算進屋去。
王晨連忙攔住他,拿出一封信遞了過去。
“師兄,這是師姐臨別前交代我交給你的。”
聽到是趙云纓留下的,陳欽篤這才停下,接過了信封。
“好了我知道了,你去忙吧。”
回到房間里,陳欽篤來不及解下佩劍便坐在書桌前打開了信封。
確實是趙云纓的字跡,既有女子的娟秀,又帶著幾分男兒的英武。
風格別具,在書法的造詣上已然不俗。
信不長,很符合趙云纓的脾氣。
‘欽篤,我隨二師兄外出歷練,希望歸來時,你能找到真正屬于你的劍。師姐趙云纓留?!?/p>
陳欽篤看完信,坐在書桌前沉默了許久。
天色暗了下來又漸漸明亮。
東方破曉,陳欽篤終于走出了房間。
王晨似乎有所預料,竟早就等在了門口。
陳欽篤看著王晨肩上的包袱不由得一愣。
“師弟,你這...”
王晨微微一笑,走上前把肩上的包袱取了下來遞給陳欽篤。
“師兄,對于你來說,龍泉書院太小,就算是揚州府也都太小。”
“你不該一直被困在這個偏隅之地,你的劍,你的道,應(yīng)該去更廣闊的天地?!?/p>
“師兄,出去走走吧...”
“至少...等師姐回來之后能讓她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你...”
東方的一縷晨曦落在王晨的側(cè)臉上,將他的眉宇映照的格外立體。
陳欽篤是第一次如此細致入微的打量這位并不算多么耀眼的師弟。
他老實本分,兢兢業(yè)業(yè),從來不爭不搶。
但此時,在他的身上陳欽篤卻仿佛看到了那句圣人之言:
夫唯不爭,故天下莫能與之爭...
陳欽篤抿嘴而笑,握劍抱拳,緩緩躬身。
“師弟,書院就拜托你了。”
王晨抱拳還禮,溫聲道:
“愿師兄此去,能得償所愿,大道可期。”
此一別,遠去千萬里。
唯有那每日從不曾失約的晨光始終留在那,照耀著這座龍泉鎮(zhèn),也照耀著這座氣象萬千的書院。
王晨站在城頭,看著陳欽篤的身影消失在遠方的路口。
神色始終淡然。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要走的路。
他王晨的路,就在腳下。
只是...
“李師兄那個問題究竟怎么處理才最好?唉...這道題太難了...”
————
臘月二十五,冰雪初融,天地依然寒冷徹骨。
北齊東南云州邊境,一隊拖載著大量珍寶財物的隊伍正頂著寒風前行。
看隊伍當頭那人手中所持節(jié)杖以及隊伍中那迎風咧咧的王旗,這赫然是高昌國北上的使團。
到了邊境,使團遞交文書,祈求與云州邊境統(tǒng)帥鎮(zhèn)南王一見。
然而鎮(zhèn)南王得知消息后,竟直接下令斬殺來使,只留一位回去報信之人。
并削去頭顱,讓其帶回去。
除夕,鎮(zhèn)南王登臺祭天,犒賞萬軍。
正月初五,三十萬大軍開拔。
過了北齊邊境線后,三十萬大軍便分化成十個軍團,如同綻放的煙花一般向四周散開。
各自奔赴其中一個諸侯國。
因為李仲明的緣故,十個軍團出發(fā)前都收到一條鐵律,此次出征首以納降收服為主,不得已之下,不可動武。
就算動武,不可濫殺無辜,善待平民,施行教化,令天下歸心。
而鎮(zhèn)南王則只帶著三千鐵騎,直奔高昌國。
李仲明隨鎮(zhèn)南王一起南下,趙云纓也在其列。
三千鐵騎,在一位半步神游境的將領(lǐng)帶領(lǐng)下,勢如破竹。
一路上但凡有敢阻攔的軍隊或勢力,全都被沖擊的粉碎。
等他們抵達高昌國邊境的時候,三千鐵騎甚至連一個都沒有損傷。
只是當看到高昌國邊境大軍之后,一向目空一切的鎮(zhèn)南王卻罕見的謹慎了起來。
軍帳之中,李仲明把剛剛蛛網(wǎng)送來的消息遞給了鎮(zhèn)南王。
高昌國自知得罪了北齊,絕無轉(zhuǎn)圜的余地,竟轉(zhuǎn)而投奔了東吳。
若是之前,東吳或許不會因為這么一個不起眼的小國就敢出頭與北齊對著干。
可是北齊如今出兵三十萬橫掃東南諸國的舉動,無疑是讓東吳感覺到了壓力。
北齊此舉,分明就是要親自下場。
將原本用來作為擋箭牌的諸侯小國納入自已的版圖。
直接與東吳直面抗衡。
既然如此,東吳自然不可能坐視不理。
于是鎮(zhèn)南王他便在高昌國的北境看到了不屬于高昌自已的軍隊。
看到了高昌國內(nèi)不可能出現(xiàn)的地仙境強者。
鎮(zhèn)南王自然是不會怕他們,可出征前天子軍令中并無與東吳交戰(zhàn)的命令。
再加上如今手中大軍都在忙著收納諸國,若正面抗衡自已這三千人并不能起到多大的作用。
雙方便在邊境線上對峙起來。
高昌國太子在東吳一位地仙境高手的陪同下走出大營,想要與北齊和談。
東吳也派遣使臣出使北齊,想讓北齊退軍。
只是這些和談注定是枉然。
北齊天子可以答應(yīng)陸承安不屠城滅國。
但高昌皇室,必殺。
和談破裂,大戰(zhàn)一觸即發(fā)。
趙云纓隨三千鐵騎,來回奔波。
她七品修為,在這支鐵騎大軍之中竟然是最不起眼的存在。
經(jīng)過這一段時間隨軍出征,趙云纓也逐漸體會到陸承安所說的生死之境。
只是還不夠。
她還需要更大的外力來促使她破境。
但現(xiàn)在這樣僵持下去,也不是辦法。
鎮(zhèn)南王與李仲明商量一番后決定向天子請旨,派李仲明出使東吳。
一來表明北齊并無進犯東吳之心。
二來希望東吳不要插手高昌國之事。
第三則是與東吳簽訂盟約,百年內(nèi),秋毫無犯。
天子收到飛劍傳信,并沒有著急著做決定,而是專門派人去了一趟書院想問問陸承安的意思。
誰知陸承安正好外出,不在書院。
等了三天也不見陸承安現(xiàn)身,天子便明白這件事陸承安不愿插手。
思慮一番后最終同意了李仲明的請旨。
派他一人出使東吳。
隨后在北齊與高昌邊境線上,十余萬大軍便看到一幅觸動人心的景象。
李仲明孤身一人,手持北齊天子節(jié)杖,視東吳十萬大軍于無物,直接穿過了高昌國邊境,向東南而去。
十余萬大軍側(cè)目相送,竟無一人敢出手阻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