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元用劍鞘挑起桌上那塊破布,湊到眼前。
這一次,他看的不是那淡黃色的結(jié)晶,而是這塊布的樣式。
一塊長條形的麻布。
這根本不是中原或者高句麗人用來做貼身衣物的形制。
這分明是……
倭國男子特有的貼身褲頭!
語言,加上這獨一無二的標志。
一個讓許元遍體生寒的結(jié)論,清晰地浮現(xiàn)在他的腦海之中。
這伙騎兵,根本不是高句麗人。
他們是倭國人。
是倭國人假扮成了高句麗騎兵,在這片大唐與高句麗即將開戰(zhàn)的土地上,制造了這兩場慘絕人寰的屠村血案。
“大人?大人您怎么了?”
張羽和曹文看著許元陡然大變的神色,心中不由得有些發(fā)毛。
他們從未見過許元露出如此可怕的表情。
那是一種混雜著震驚、暴怒、以及……一絲深深忌憚的復雜神情。
許元沒有回答他們。
他只是將那塊破布扔在一旁,雙手撐在桌案上,閉上了眼睛。
他的胸膛劇烈地起伏著,似乎在極力平復內(nèi)心的驚濤駭浪。
怎么會是倭國人?
按照正常的歷史軌跡,此時的倭國,正處于“大化改新”的前夜,國內(nèi)的蘇我氏與皇室斗爭正酣,國力并不強盛。
他們對于大唐,應該是抱著一種學習和敬畏的心態(tài)。
遣唐使的船隊,還在源源不斷地跨海而來,將大唐的文化、制度、技術帶回那個島國。
大唐與倭國之間,第一次真正意義上的正面軍事沖突,應該是十幾年后,在高宗時期的白江口之戰(zhàn)。
可是現(xiàn)在,貞觀十八年,大唐東征高句麗的戰(zhàn)場上,為什么會憑空出現(xiàn)一支如此殘暴的倭國騎兵?
這完全不符合歷史的邏輯。
許元緩緩睜開眼,眼中的赤紅血絲,比之前更加濃重。
他開始在狹小的營帳內(nèi)來回踱步,大腦飛速運轉(zhuǎn),將所有的線索串聯(lián)起來。
一種可能性,最先浮現(xiàn)。
“莫非……”
許元停下腳步,喃喃自語。
“是倭國現(xiàn)在不敢明面上與我大唐為敵,所以選擇用這種方式,暗中派遣精銳,前來相助高句麗?”
這個解釋,似乎說得通。
倭國與百濟、高句麗在歷史上一直關系匪明,共同對抗新羅。
如今大唐天兵壓境,高句麗獨木難支,向自己的海上盟友求援,再正常不過。
而倭國,既想在半島維持自己的影響力,又畏懼大唐的國威,不敢公開宣戰(zhàn)。
于是,便派出了這樣一支“不存在”的軍隊,偽裝成高句麗人,用最卑劣的手段,襲擾唐軍的后方。
這是一種典型的,上不得臺面的陰詭伎倆。
但,許元心中的不安,卻并未因此而消減。
反而,一個更深,更黑暗的念頭,如同毒蛇一般,從他的心底鉆了出來。
“不對。”
他猛地搖頭,否定了自己剛才的推測。
他的目光再次落在那張地圖上,眼神變得無比深邃。
“如果只是為了幫助高句麗,他們的手段,就絕不該是這樣?!?/p>
張羽和曹文聽得云里霧里,忍不住問道:
“大人,此話怎講?”
許元沒有看他們,只是伸出手指,在地圖上重重一點。
“你們想,一支精銳的騎兵,雖然數(shù)量不多,但想要在敵后發(fā)揮最大的作用,應該做什么?”
“襲擾糧道,焚燒輜重,刺探軍情,刺殺將領……這些,才是最直接,最有效打擊我大軍士氣和戰(zhàn)力的方法。”
“可是他們呢?”
許元的聲音,冷得像是從冰窖里撈出來的一樣。
“他們選擇了屠村?!?/p>
“屠殺手無寸鐵的平民,婦孺老幼,一個不留?!?/p>
“這對我們東征大軍的戰(zhàn)力,有任何實質(zhì)性的損傷嗎?”
“沒有?!?/p>
“除了激起我們所有將士的滔天怒火,讓他們變成一群只想復仇的野獸之外,再沒有任何作用。”
說到這里,許元猛地抬起頭,眼中閃過一絲駭人的精光。
“激起怒火……”
他一字一頓地說道。
“這,或許正是他們想要的?!?/p>
“什么?”
張羽和曹文徹底懵了。
許元深吸一口氣,將那個最可怕的猜測,緩緩道出。
“有沒有一種可能……這支倭國騎兵的行動,高句麗人,從始至終,都不知情?”
“甚至,他們屠村所用的殘暴手段,為的,就是將這盆臟水,完完整整地潑在高句麗人的頭上。”
“他們不是在幫助高句麗?!?/p>
“他們是在……陷害高句麗?!?/p>
此言一出,整個營帳內(nèi)的空氣,仿佛都凝固了。
張羽和曹文張大了嘴巴,臉上的表情,是全然的不可置信。
陷害?
倭國人假扮成高句麗人,屠殺大唐的子民,就是為了陷害高句麗?
這……這是何等陰險歹毒的計策。
許元沒有理會兩人的震驚,他的思路,在這一刻已經(jīng)徹底清晰。
“倭國彈丸之地,卻狼子野心,一直覬覦遼東的土地?!?/p>
“他們很清楚,一旦高句麗被我大唐所滅,整個遼東,甚至是百濟、新羅,都將納入大唐的版圖,他們再無任何染指的機會。”
“所以,他們最希望看到的局面,不是高句麗贏,也不是大唐贏?!?/p>
“而是……我們和大唐,打成一團爛仗?!?/p>
“打得越久越好,死的人越多越好,雙方的仇恨越深越好?!?/p>
“最好是打到兩國都元氣大傷,再也無力顧及半島的歸屬。”
“到那時,他們倭國,便可以坐收漁翁之利,趁虛而入?!?/p>
一番話,說得張羽和曹文手腳冰涼,一股寒氣從腳底板直沖天靈蓋。
他們雖然是粗人,但也聽明白了這其中的彎彎繞繞。
這是一條足以吞噬兩個國家的巨大陰謀。
許元終于明白了。
他終于明白,為什么這伙騎兵的行徑,會如此的毫無人性,如此的喪心病狂。
因為,無辜百姓的鮮血和生命,就是他們點燃大唐與高句麗仇恨之火的最好燃料。
大唐東征之前,高句麗雖然與大唐摩擦不斷,但作為一個已經(jīng)存在了數(shù)百年的封建王朝,其統(tǒng)治者不可能不明白“民心”二字的分量。
在兩國交戰(zhàn)的敏感時期,如此大規(guī)模地屠殺唐人村莊,只會徹底斷絕任何轉(zhuǎn)圜的余地,逼著大唐與他們不死不休。
這種蠢事,除非高句麗的王瘋了,否則絕不可能做得出來。
可現(xiàn)在,倭國人替他們做了。
而且做得更絕,更狠。
他們要用這兩座村莊,近千條無辜的性命,來徹底堵死大唐與高句麗之間任何和平的可能,逼著李世民,在這片土地上,流盡大唐將士的最后一滴血。
“好一個……一石二鳥之計?!?/p>
許元緩緩坐下,拳頭在桌案上捏得“咯咯”作響。
他的臉色,難看到了極點。
這群來自東海的豺狼,其心之毒,其計之狠,遠超他的想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