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時光,對于翹首以盼的數(shù)千考生及其背后的家庭而言。
每一分每一秒都如在沸油中煎熬。
恩科放榜之日。
天色剛蒙蒙亮,大都護府前的巨大廣場,已是人山人海。
漢人書生,印加青年,三五成群,更有不少部落的頭人與商賈巨富,也混跡在人群中。
他們或許沒有子侄應(yīng)考,卻更關(guān)心這次史無前例的大典將為南華夏洲帶來怎樣的變局。
林伯峰與陳銳站在遠處一座酒樓的二樓。
“林老,”
陳銳端著茶杯,手卻微微有些發(fā)抖。
“王爺這一手,真是神來之筆。鹽鐵專營,將我等的錢袋子與他綁在了一處,這開科取士,又是要將這天下的讀書人,都變成他的人啊?!?/p>
林伯峰捻著胡須,渾濁的老眼中卻閃爍著精光。
“陳老板,你還沒看明白嗎?王爺要的,從來不是我們的人。他要的是南華夏洲的人,從今往后,這片土地上,權(quán)力的交替,看的不再是誰的拳頭大,是誰的血脈親,而是這張榜!”
他指了指下方那即將張貼皇榜的高臺。
“這是在立規(guī)矩,一套萬世不易的規(guī)矩!”
“當(dāng)——!”
一聲鐘鳴,悠揚而莊重。
廣場上瞬間安靜下來,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于大都護府門口。
只見鄭海身著一品官服,手捧一卷巨大的赤紅色名錄。
在兩隊甲胄鮮明的衛(wèi)兵護衛(wèi)下,緩步走上高臺。
他的目光掃過下方的人群,深吸一口氣,用盡全身力氣,洪聲宣布。
“南華夏洲,啟明元年,恩科大典,正式放榜!”
“放榜!”
隨著他一聲令下,兩名士兵展開那巨大的紅榜,迅速將其張貼在高臺一側(cè)早已預(yù)備好的黃墻之上。
“轟!”
人群瞬間炸開了鍋,潮水般向著榜單涌去。
“中了!我中了!第一百一十九名!哈哈哈哈!”
一個年輕的漢人書生在看到自己名字的瞬間,竟是喜極而泣,當(dāng)場昏厥了過去。
“巴倫特斯!是巴倫特斯的名字!第七十三名!天吶!我們印加人,也能當(dāng)官了!”
幾名印加青年激動地抱在一起。
人群中,幾家歡喜幾家愁。
落榜者捶胸頓足,黯然離去,上榜者則被親朋好友簇?fù)碇?,享受著人生中最榮耀的時刻。
而所有人的目光,最終都匯聚在了榜單的最頂端。
“狀元……馬遠!”
“籍貫,應(yīng)天府人士,策論,《論官督商辦之利弊》,評為甲上!”
“馬遠?是誰?你們可曾聽過此人?”
“未曾聽聞,似乎并非我等從華夏帶來的那幾位大儒的門生?!?/p>
在眾人的議論聲中,一個身材中等,面容清瘦,穿著一身洗得發(fā)白的舊儒衫。
看起來約莫三十許的男子,正呆呆地站在榜下,死死地盯著那個位于萬萬人之上的名字,身體如遭雷擊,一動不動。
他便是馬遠。
一個在大明屢試不第,心灰意冷之下,才變賣家產(chǎn),跟隨商船遠渡重洋,只為求一條活路的落魄書生。
他從未想過,自己那篇融合了故國經(jīng)義與此地見聞,大膽寫出的策論,竟能得到如此青睞,一舉奪魁!
“我……我中了……”
他喃喃自語,眼眶瞬間紅了,“我馬遠,竟也有金榜題名之日!”
……
放榜的喧囂尚未散去,一場更為盛大的典禮,緊隨而至。
廣場之上,一百二十名新科士子,按照名次列隊站好。
他們已經(jīng)換下了各自的服裝,統(tǒng)一穿著象征準(zhǔn)官員身份的青色學(xué)子袍。
漢人與印加人,青年與老者,并肩而立,組成了一副亙古未有的奇特畫卷。
江澈身著玄色九龍王袍,在萬眾矚目之下,緩步走上高臺。
他的身后,章武,張敘,鄭海等文武重臣分列兩側(cè),神情肅穆。
“今日,是我南華夏洲大喜之日?!?/p>
江澈的聲音通過數(shù)個鐵皮制成的簡易擴音器,清晰地傳遍了廣場的每一個角落。
“我身后的這一百二十人,是我南華夏洲的第一批新血!”
“他們用自己的才學(xué),證明了自己!”
他親自走下高臺,來到馬遠面前。
一名侍者托著一個盤子,上面整齊地疊放著一套嶄新的官袍,深青色的袍服,胸前用銀線繡著一只昂首的雄鷹,腰間配有銀帶。
“馬遠?!?/p>
“學(xué)……學(xué)生在!”
馬遠激動得聲音都在顫抖。
江澈拿起官袍,親手為他披上,并鄭重地為他系好腰帶。
“這套官袍,代表的不是尊貴,而是責(zé)任?!?/p>
江澈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馬遠耳中。
“穿上它,你便不再是你自己,而是南華夏洲的官,是萬千子民的仆?!?/p>
“學(xué)生……謹(jǐn)遵王爺教誨!”
馬遠深深一揖,熱淚盈眶。
隨后,江澈為每一位上榜的士子,一一賜下官袍。
當(dāng)最后一名印加青年也穿上嶄新的官袍時,全場爆發(fā)出雷鳴般的歡呼!
“王爺萬歲!”
“南華夏洲萬歲!”
江澈抬手,待歡呼聲稍歇,他的目光掃過全場,聲音陡然變得鏗鏘有力:
“自古以來,國之大事,在祀與戎,而在我南華夏洲,國之大事,唯有兩件,文治與武功!”
“武功,在于開疆拓土,護我子民不受豺狼侵?jǐn)_!”
“我麾下的將士,用他們的刀槍與熱血,為我們贏得了生存的土地和尊嚴(yán)!他們是帝國的利劍!”
“而文治,”
他的目光轉(zhuǎn)向那一排新科士子,“在于安民興業(yè),教化萬方,讓我治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富饒、公平、有序的樂土!你們,就是帝國的犁鏵與基石!”
“今日,我在此宣布,以馬遠等一百二十名新科士子為基礎(chǔ),設(shè)立一個全新的衙門,經(jīng)略院!”
“經(jīng)略院,專司民生、經(jīng)濟、律法、教化之事!”
“上至一州一府的規(guī)劃,下至一村一寨的戶籍,皆歸其管!”
“它將與大都護府的軍務(wù)體系并行,文武并重,互為表里,共同支撐起南華夏洲的未來!”
此言一出,滿場皆驚!
鄭海等舊臣心中震撼,王爺這是要徹底打破過去那種軍政混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