寬甸南城頭,經(jīng)歷了短暫,卻又不計代價地爭奪。
甲士們冒死而上,城頭上的亡尸數(shù)量算不上多。
起碼對于一座軍民逾千之?dāng)?shù)的一座羈縻衛(wèi)城而言,區(qū)區(qū)幾十具,不過九牛一毛。
“上,別管別的地方!”
“立盾!把城門坡堵??!”
帶隊將校們很快就辨明城上情況,低聲呼喝身邊的先登之士集結(jié)。
他們......不約而同的向那唯一一處尸援之通路迎頭而上。
現(xiàn)為后續(xù)援軍開辟‘登陸場’,就必須截斷亡尸來路。
這里的動靜,正無可避免地吸引著南城內(nèi)一些腿腳慢的尸鬼,回身走來。
......
又是一刻鐘。
孫邵良帶領(lǐng)親衛(wèi)營,隨三軍攀上城墻。
本就有限的云梯,被集中架設(shè)在三處登城點,每軍各一。
左軍登城,中軍登城,右軍登城。
當(dāng)城門坡被先登敢死之士暫時堵塞之后,三軍登城就只是簡單地時間問題。
監(jiān)軍王伺恩,手持御劍,披掛華盛鱗甲,這本是昭彰朝廷天使威儀的儀甲。
其象征意義遠(yuǎn)大于實際效用。
與其說是防劈防刺的鎧甲,倒不如說是一件獨具匠心的工藝展品。
但王伺恩沒得挑,軍中再也沒有多余甲胄挪給他用。
有些士卒,諸如那火頭軍,亦不得不參與這場三軍搏命之戰(zhàn)。
至于民夫,哪還有人管得著他們死活?
“孫大人,現(xiàn)在入城否?”
王伺恩在右軍校尉的保護(hù)下,登上城墻的第一時間,他就尋著孫總兵的旗號匯聚而來。
孫邵良站在門樓后側(cè),扶著女墻眺望著城中狼藉。
倒塌的院墻,傾倒的屋舍。
這都是曾經(jīng)那些寬甸衛(wèi)官兵,在此竭力抵抗?jié)M城尸民后的遺留。
在如潮水般奔涌的尸潮面前,不管是屋舍、院墻,亦或是披甲精兵,仿佛一切都無法阻擋它們。
現(xiàn)在,此地駐軍勢必也早就加入亡者行列。
孫邵良指向城內(nèi)一處空曠處,“王公公,請看......”
“若我所料不差,這該是衛(wèi)中校場,庫房也應(yīng)是就在不遠(yuǎn)處。”
他又指向校場旁的幾處大院。
顯而易見,那般規(guī)制的建筑只能是官家?guī)旆俊?/p>
但其中區(qū)別在于......哪個是糧?哪個是布?哪個又是武備?
總之,目標(biāo)暫時是明確了。
王伺恩點頭道,“孫大人不愧為宿將,經(jīng)驗老道。”
“既如此,咱家這便通傳下去?!?/p>
“且慢!”
孫邵良抬手,攔住了他。
“王公公,且耐心稍待片刻?!?/p>
很快,左軍校尉蔡福安,急步而來。
他對著二人依次抱拳,恭聲道,“將軍,公公,左軍已經(jīng)向城墻西側(cè)展開,占取城垣西南之角樓!”
右軍校尉也很快走來,同樣稟報道,“我部右軍,已占取城垣東南之角樓!”
孫邵良在心中迅速思量統(tǒng)合。
‘寬甸衛(wèi)城的南段城墻,合計三處通路皆已被士卒們持盾所阻隔?!?/p>
‘墻上尸少,不成氣候?!?/p>
‘坡道自有地利所在,登坡之尸難以奔行疾走,甲兵以逸待勞,尚可抵擋?!?/p>
單以站穩(wěn)腳跟而言,他們已經(jīng)取得初步的成功。
城中亡尸,也被北城疑兵誘出大半。
從城墻上躍下簡單,可城外的尸鬼想再回到城中,那就是難上加難了。
況且,它們早就被騎隊引得越跑越遠(yuǎn),哪還會有回頭的道理?
于是,孫邵良很快下定決心。
他看向一眾將校,表情肅穆。
“本將有令!”
“著軍法官,親兵營,查點我軍傷兵!”
“勿不可使有一人遺漏!”
似是顧慮諸將枉顧私情,孫邵良再次提點道。
“諸位,此疫之利害,想必?zé)o需再由本將多言了吧?”
校尉與屯將,合計所剩六人,他們互相對視一眼,齊齊抱拳,“我等遵命!”
孫邵良點點頭,這才繼續(xù)道。
“待傷兵抽出,便合為一營敢死先鋒,我們......”他頓了頓,環(huán)視眾人,“得殺進(jìn)城中!”
“去辦吧!”
“喏!”
染疫者,死路一條。
但他們死之前,總還能為袍澤,為同鄉(xiāng),為軍中親族做出更多貢獻(xiàn)。
......
軍法嚴(yán)苛,在按隊清點過后,很快就有了一個大概的統(tǒng)計。
“總兵大人!”
軍法官手持小冊,苦著張臉稟報。
“我軍傷者......百戶有四,什長九人,伍長一十有三?!?/p>
“算上一些難以分辨的小傷,兵士之?dāng)?shù)逾百。”
“按卑職的初步統(tǒng)計,”軍法官嘆了口氣,“疑染疫者,至少有三百之?dāng)?shù),且只多不少!”
大多數(shù)人,都是被城墻上投下的亡者碎體所濺傷。
會不會染疫其實還不好說,但孫邵良也沒工夫考慮這個。
他接過名冊,指著一個人名,當(dāng)即下令,“著李百戶暫代屯將之職?!?/p>
“傷兵合編一營,休整......兩刻?!?/p>
今日,軍中每人都領(lǐng)了最后一日口糧。
孫邵良糾結(jié)再三,還是打算讓這些可憐人,做個飽死鬼。
但也就僅此而已罷了。
全軍下城血戰(zhàn)......
孫邵良光是想想這般殘酷絞肉的下場,就只覺得脊背發(fā)寒。
理智而論,還是只能靠這些注定會損失的傷兵,搶先去與之兌子。
然后,全軍才能畢其功于一役。
他們實在是沒有太多時間去等待。
只能急攻!
......
“家主!”
名冊里簡簡單單地寫了四名營兵百戶,可這四個百戶,卻又不單單只代表四個人。
他們少則親兵數(shù)人,多則十?dāng)?shù),皆一臉沉痛的圍聚在各自主官身側(cè)。
這些人,要么是這幾位營兵百戶的義子家丁,要么是親族袍澤。
其中那位得到火線提拔的李姓百戶,眸底略顯黯淡地看著眾人,還是不得不強打精神道。
“諸位,眼下情況,能活一個是一個?!?/p>
“過去的軍法,當(dāng)不得真了!”
主將亡,親兵必亡。
主將生,親兵可生。
但是現(xiàn)在,在拘泥于過去,那就只是愚蠢!
而且,愚不可及!
又是一位營兵百戶,陡然站起了身,他的臉上,有著一道明顯的破口。
那只是在架梯之時,被不知是石子,還是飛濺的碎骨碴所劃破的。
但是,傷就是傷,這一點又讓人無從辯解。
“我乃沈陽左衛(wèi)百戶,沈陽府......”
這位營兵百戶隨后看向自已的族弟,也是他的親兵什長。
“阿亮,活下去,代我回家去看看?!?/p>
“告訴我娘,不孝子不能在堂前盡孝,實非我愿也,卻不得不為也!”
他的聲音逐漸哽咽。
“拜托了!”
身后是上千袍澤的刀劍,身前是注定赴死的‘尸獄’。
可是,總不能因此就自私地讓身邊人,也全都白白送死。
既是不得不為,那便讓親者活,哪怕只是帶個口信回家,也比就這么不明不白的埋骨他鄉(xiāng)要強得多。
“......”
在沉默中,眾人在城頭,團聚這最后一餐。
他們之間,或是袍澤,或是同鄉(xiāng),亦或是主仆,又或是親族......
他們貢獻(xiàn)出自已身上的干餅,水囊,為各自身邊的這些將死之人,盡已所能地,做著最樸素的送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