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真別無他情?”
“確實如此?!?/p>
徐階語氣平穩(wěn),目光坦然。
嚴嵩長嘆一聲,手指輕輕敲擊案幾。
“大明百廢待興,舟山不能一直這么僵持下去啊。十天一次的補給,耗費的都是百姓血汗。我們做當家人的,應當替百姓考慮?!?/p>
他頓了頓。
“這樣吧,徐閣老與兵部官員商議出個章程,過幾日朝議時呈上來?!?/p>
徐階心中大怒。
嚴嵩這是要借朝議之機,翻出吳時那份被裕王壓下的奏折!
那份奏折中,吳時大肆抨擊江南官員剿倭不力,甚至暗示有人通倭,矛頭直指徐階一派的官員。
若在朝堂上公開討論,不僅會動搖江南官員的根基,更會打擊裕王的威信。
“嚴閣老所言極是。”
徐階強壓怒火,聲音平靜。
“下官這就去安排?!?/p>
嚴嵩似乎很滿意徐階的順從,又慢悠悠地補充道。
“對了,吳時那份奏陳代表的是民意,裕王殿下雖未明言否定,但內(nèi)閣應當有所回應。此事也一并商議吧。”
徐階險些拍案而起。
嚴嵩這是赤裸裸的挑釁!他正思索如何應對,忽然一個中書舍人匆匆進來,神色慌張地稟報。
“兩位閣老,倭國使者抵達京城,要求面見閣老奏陳大事!”
嚴嵩和徐階同時變色。
倭國使者已十幾年未曾出現(xiàn),更何況雙方正在交戰(zhàn),對方卻用“奏陳”這種稱臣納貢時的語氣,實在反常至極。
嚴嵩眼中帶著慌亂,但很快恢復常態(tài)。
他已知曉大友宗麟被織田信長擊敗自殺的消息,本想借朝議向江南施壓,以防倭國生變。
此刻聽聞使者到來,驚愕更甚,心中暗道不妙,猜測可能是織田信長所派。
“胡鬧!”
嚴嵩猛地拍案,厲聲呵斥舍人。
“不分青紅皂白就來通報?兩國交戰(zhàn)之際,豈能隨意接見敵國使者?還不速將人送回通政司核實后再報!”
舍人被嚇得一哆嗦,正要退下,徐階卻突然開口。
“且慢!”
徐階善于察言觀色,方才嚴嵩那一瞬的慌亂沒有逃過他的眼睛。
更讓他起疑的是,嚴嵩明知倭國使者到來非同小可,卻反常地急于阻攔,其中必有隱情。
“戰(zhàn)時遣使是軍國大事,本官分管兵部,理應先了解情況?!?/p>
徐階語氣堅定。
“將文書拿來。”
舍人左右為難,在徐階嚴厲的目光下,終于顫抖著將文書遞了過去,全程不敢看嚴嵩陰沉的臉色。
徐階展開文書一看,瞳孔驟然收縮,險些驚呼出聲。
文書上赫然寫著,織田信長擊敗大友宗麟后,將其人頭送來大明,以示恢復勘合貿(mào)易的誠意,通篇都是稱臣納貢的姿態(tài)!
他心頭狂跳,瞬間明白倭寇內(nèi)部出了大變故。
若能拉攏織田信長,讓其在倭國禁止浪人武士出海,那么剩下的海盜便不足為懼,東南倭患可解!
徐階偷眼觀察嚴嵩,見其面色鐵青,顯然早已知道倭國內(nèi)亂的消息,卻故意隱瞞不報。
他當即決定,必須搶先將此事呈報裕王,絕不能讓嚴嵩壓下。
“此事確是軍國大事?!?/p>
徐階正色道。
“需內(nèi)閣緊急商議。你先將使者安頓在驛館,好生款待,不得對外多言?!?/p>
舍人如蒙大赦,連忙應聲退下。
徐階將文書遞給嚴嵩。
“嚴閣老,您看此事該如何處置?”
嚴嵩強壓怒火,接過文書掃了一眼,神色淡然道。
“遣使通好是好事,但需先核實真?zhèn)?。待核實后,按?guī)矩處理便是?!?/p>
徐階心中冷笑。
嚴嵩這輕描淡寫的態(tài)度,更加證實了他的猜測——嚴嵩早知倭國變故,卻故意隱瞞,必有所圖!
“嚴閣老明鑒。”
徐階低頭恭敬道。
“下官這就去安排核實事宜?!?/p>
玉熙宮的銅鶴香爐中,一縷青煙裊裊升起。
呂芳盯著禮部送來的抄件,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紙角,已經(jīng)翻來覆去看了三遍。
抄件上倭國使臣的言辭恭敬得近乎諂媚,稱織田信長“仰慕天朝威儀”,特意將“賊首大友宗麟”的人頭作為貢品呈上。
“怪事...”
呂芳眉頭擰成了疙瘩。
他侍奉嘉靖帝四十年,見過無數(shù)番邦進貢的奇珍異寶,卻從未見過直接送人頭的。
更蹊蹺的是,大友宗麟盤踞九州多年,是倭寇中勢力最大的一支,怎會突然被一個名不見經(jīng)傳的織田信長擊???
“啪嗒”一聲,呂芳手中的拂塵掉在了地上。
他慌忙彎腰去撿,抬頭時卻對上了嘉靖帝那雙似睜非睜的眼睛。
“這幾日就沒消停過。”
嘉靖的聲音帶著幾分倦意。
“又是什么事讓你心神不寧?”
呂芳連忙跪下。
“老奴愚鈍,有件事琢磨不透,擾了萬歲爺清修?!?/p>
說著雙手呈上那份抄件。
嘉靖眼皮都沒抬,只是伸出兩根手指夾過紙張,隨意掃了一眼,又閉上了眼睛。
殿內(nèi)靜得能聽見銅鶴香爐中香灰落下的聲音。
“好啊,好啊?!?/p>
嘉靖突然笑了。
“都學會跟外人一起做文章了。”
呂芳一怔。
“萬歲爺是說...誰的文章?”
嘉靖沒有立即回答,而是緩緩起身,赤足踩在冰涼的金磚上。
他的腳步很輕,卻每一步都踏在呂芳心頭。
忽然,嘉靖停下腳步,右腳尖點地,左腳劃了個半圓,竟是在地上踏起卦來。
呂芳屏住呼吸。
他知道嘉靖精通《周易》,常在重大決策前踏卦問天。只見嘉靖踏完卦象,低頭凝視片刻,忽然抬頭。
“呂芳,你來看看這是什么卦?”
呂芳連忙湊近,只見地上隱約可見六個陰陽交錯的痕跡。
他跟隨嘉靖多年,早已熟悉這套把戲,當即答道。
“萬歲爺踏的是地天泰卦,奴婢聽說這是很吉利的?!?/p>
“什么聽說?”
嘉靖似笑非笑。
“不就是聽朕說的嗎?你還能從別處聽來?”
他心情似乎不錯,踱步到窗前,望著夜色中的紫禁城,悠悠念道。
“履虎尾,不咥人...”
呂芳知道這是泰卦的爻辭,意思是踩著老虎尾巴,老虎卻不咬人,暗示險中求勝之意。
但他不明白嘉靖為何突然對倭國之事如此上心。
“呂芳?!?/p>
嘉靖忽然轉(zhuǎn)身。
“倭國是從何時起不再稱臣的?”
呂芳思索片刻。
“回萬歲爺,奴婢記得是嘉靖二十年斷絕來往。不過此前很長一段時間也已名存實亡,大約有一百年了。”
“一百四十七年?!?/p>
嘉靖精確地報出數(shù)字。
“永樂九年,日本足利幕府將軍給成祖上書,稱日本國只向神靈稱臣,不向俗人稱臣?!?/p>
他冷笑一聲。
“至今倭寇之患也持續(xù)了百年之久?!?/p>
呂芳恍然大悟。
“萬歲爺?shù)囊馑际?..若倭國再來稱臣,那可真是件大事?!?/p>
“既然日本國能送來大友宗麟的人頭,而大友宗麟是百年間最大的倭寇頭子...”
他頓了頓。
“便準他們稱臣。還要辦一場儀典,稍作熱鬧,讓四品以上京官都去參加?!?/p>
呂芳連忙問。
“儀典定在何處?”
“皇極殿?!?/p>
嘉靖一錘定音。
“同時詔告天下,讓老百姓也知曉,一同熱鬧熱鬧。”
呂芳心中暗驚?;蕵O殿是紫禁城中規(guī)格最高的宮殿,只有新皇登基、大婚等最隆重的典禮才會使用。
嘉靖此舉,顯然是要將倭國稱臣之事大做文章。
“老奴這就去安排。”
呂芳躬身退出,心中卻仍在思索。
萬歲爺說的“做文章”,到底是誰在和誰做文章?
同一時刻,嚴府內(nèi)傳來一陣瓷器碎裂的聲響。
“砰!”
一只嘉靖年制的青花海水龍紋大罐被狠狠砸在地上,碎片飛濺。
嚴世蕃獨眼中布滿血絲,額頭青筋暴起。
“什么狗屁的大友宗麟!”
他咆哮著,聲音震得梁上灰塵簌簌落下。
“連人頭都被人送到京里了!還說是倭寇的總瓢把子?老爺子讓他當個打手,結(jié)果卻是丟人現(xiàn)眼!”
廳內(nèi)十余名嚴黨骨干噤若寒蟬,無人敢抬頭。
鄢懋卿縮著脖子,生怕被飛濺的瓷片劃傷;
羅龍文低頭盯著自己的靴尖,仿佛那里有什么稀世珍寶;
趙文華則悄悄往后退了半步,躲在一根柱子后面。
嚴世蕃發(fā)泄完怒火,喘著粗氣坐回太師椅上。
他抓起案上的茶盞一飲而盡,卻發(fā)現(xiàn)茶水早已涼透,頓時又暴怒地將茶盞摔得粉碎。
“小閣老息怒。”
終于有人壯著膽子開口,是嚴黨中的謀士許論。
“此事蹊蹺,那織田信長名不見經(jīng)傳,如何能擊敗大友宗麟?更奇怪的是,他為何要將人頭送到京城?”
嚴世蕃冷笑。
“蹊蹺?分明是有人從中作梗!”
他獨眼掃過眾人。
“你們可知大友宗麟一死,我們在東南沿海的生意損失多少?每年五十萬兩白銀的進項,就這么斷了!”
眾人聞言色變。
他們都知道嚴黨與倭寇暗中勾結(jié),通過走私、劫掠獲取暴利,而大友宗麟正是他們在倭國最重要的合作伙伴。
“小閣老?!?/p>
羅龍文小心翼翼道。
“會不會是徐階那邊...”
“放屁!”
嚴世蕃打斷他。
“徐階哪有這個本事插手倭國內(nèi)政?”
他忽然壓低聲音。
“我懷疑是宮里那位...”
這話一出,廳內(nèi)溫度仿佛驟降。所有人都明白“宮里那位”指的是誰,但沒人敢接這個話茬。
嚴世蕃也知道失言,轉(zhuǎn)而問道。
“老爺子那邊有什么指示?”
鄢懋卿連忙回答。
“閣老已經(jīng)按照'三六九等'之法,將我等分為上中下三等。上等二十八人以呂本、吳鵬、趙大人等為首;中等七十人以下官為首;下層十五人則是那些言官御史。”
嚴世蕃點點頭。
這是嚴嵩復出后的新舉措,將黨羽分級管理,上等者可參與核心決策,中等者負責執(zhí)行,下層則充當耳目。
這套體系看似嚴密,實則暗藏危機——等級劃分必然導致內(nèi)部矛盾。
“傳我的話?!?/p>
嚴世蕃陰沉著臉。
“上等二十八人明日到府議事。其他人...”
他揮了揮手。
“該干什么干什么去?!?/p>
眾人如蒙大赦,紛紛告退。只有羅龍文被嚴世蕃留下。
“龍文?!?/p>
嚴世蕃的聲音忽然柔和下來。
“你在禮部,可知那倭國使臣何時入京?”
羅龍文低聲道。
“據(jù)說是三日后。禮部已經(jīng)接到旨意,要在皇極殿舉行儀典,四品以上官員都要參加?!?/p>
“皇極殿?”
“好大的排場...”
他忽然抓住羅龍文的手腕。
“你想辦法接近倭國使臣,探探他們的底細?!?/p>
羅龍文面露難色。
“這...恐怕不易。聽說呂芳親自負責接待,東廠的人全程盯著?!?/p>
嚴世蕃松開手,冷笑道。
“那就從別處下手。我記得禮部有個主事叫...叫什么來著?曾經(jīng)在寧波與倭寇打過交道?!?/p>
“小閣老說的是葛守禮?”
羅龍文恍然大悟。
“他確實在寧波任過通判,后來投靠了我們,被分在下等十五人中。”
嚴世蕃露出獰笑。
“就是他了。告訴他,若能把這事辦成,我保他連升三級,調(diào)入上等二十八人?!?/p>
羅龍文領(lǐng)命而去。
議事廳內(nèi),燭火搖曳,將嚴世蕃那張陰晴不定的臉映照得更加猙獰。
他獨眼帶著寒光,手指在紫檀木案幾上敲出沉悶的聲響,每一下都仿佛敲在在場眾人的心上。
“廢物!都是廢物!”
嚴世蕃突然暴起,將手中茶盞狠狠摔在地上,瓷片四濺。
“倭寇鬧了十幾年,怎么突然就被一個彈丸小國的織田給滅了?楊帆圍住舟山卻不進攻,分明是在養(yǎng)寇自重!”
工部侍郎劉伯躍縮了縮脖子,額頭滲出細密汗珠。
大理寺少卿張雨低著頭,不敢與嚴世蕃對視。
巡按御史李鳳毛更是屏住呼吸,生怕引起這位小閣老的注意。
唯有兵部武選清吏司郎中牛信神色如常,他輕咳一聲,拱手道。
“東樓公息怒。屬下在薊州時曾聽聞,織田所在的尾張國歷來弱小,絕無可能憑一己之力擊敗九州六藩。此事必有蹊蹺?!?/p>
嚴世蕃獨眼微瞇,示意他繼續(xù)。
牛信壓低聲音。
“屬下懷疑,楊帆與織田早有勾結(jié)?;蛟S暗中資助了火器銀兩,助其統(tǒng)一倭國。否則,織田如何能在短短時間內(nèi)崛起?”
此言一出,廳內(nèi)眾人倒吸一口涼氣。劉伯躍擦了擦汗。
“若真如此,楊帆這是通敵賣國?。 ?/p>
“證據(jù)呢?”
張雨皺眉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