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回報,火槍五百條?!?/p>
服部半藏翻譯時聲音都在發(fā)抖。
織田信長卻瞇起眼睛,突然用日語說了很長一段話。
“信長大人說...”
王汝賢額頭沁汗。
“他要的不僅是武器,更希望大人助他重整日本六十六國...”
燭火啪地爆了個燈花。
朱翊鈞突然起身,官袍上的云雁補子在光影中振翅欲飛。
“兩個條件?!?/p>
他走到窗前猛地推開雕花木窗,夜風裹著遠處街市的騷亂聲灌進來。
“第一,九州平定后,嚴禁船主雇傭浪人!”
織田信長聽完翻譯,突然拔出太刀。在眾人驚呼中,刀光閃過——案幾一角應聲而落。
“以刀立誓!”
“第二?!?/p>
朱翊鈞從懷中取出一枚洪武通寶,彈向半空又穩(wěn)穩(wěn)接住。
“每年五十億斤糧食,本官按市價上浮兩成收購?!?/p>
這次連李贄都倒吸涼氣——這相當于大明全年稅糧的三成。
織田信長卻撫掌大笑,從懷中掏出一串渾圓的珍珠拍在案上。
“秋收前先供二十億斤!”
珍珠在案幾上滾動的脆響中,朱翊鈞突然話鋒一轉。
“德川家康近來可好?”
空氣驟然凝固。
織田信長的笑容僵在臉上,右手無意識摩挲著刀柄。
服部半藏的后背瞬間被冷汗浸透——這是他們臨行前剛收到的密報,三河國正在暗中擴軍。
“跳梁小丑。”
織田信長最終從牙縫里擠出這四個漢字,太刀歸鞘時發(fā)出刺耳的金屬摩擦聲。
三更梆子響時,朱翊鈞親自將織田一行送至偏門。
月光下,他突然按住呂坤的肩膀。
“你帶一百精銳,押運火槍走海路?!?/p>
聲音壓得極低。
“若見九州未平...”
未盡之言化作脖頸上的手勢。
呂坤瞳孔驟縮。
“大人,這豈不是養(yǎng)虎為患?”
“倭寇之禍根在浪人無主?!?/p>
朱翊鈞從袖中抽出一封密信。
“嚴嵩能煽動暴民,我們就讓海盜去咬他們的錢袋子!”
次日拂曉,李贄在碼頭找到佇立良久的朱翊鈞。
晨霧中,最后一條貨船正駛出閘口,船頭青旗上呂字若隱若現(xiàn)。
“趙士楨那邊...”
李贄話未說完,突然被急促的馬蹄聲打斷。
鄭欽滾鞍下馬,懷中緊抱著鎏金銅匣。
“大人!趙主事送來的新式火器!”
掀開匣蓋瞬間,三支泛著藍光的奇形銃管映入眼簾——竟是三眼銃的改良版,銃身刻著迅雷銃三個小篆。
朱翊鈞撫過冰冷的銃管,突然輕笑出聲。
“李公可見過正月里放煙花?”
“大人,趙士楨又送來了三十門鐵菩薩和一千五百條火槍!”
鄭欽的聲音從帳外傳來時,朱翊鈞正在北郊軍營的地圖前沉思。
他猛地抬頭,眼中帶著精光,快步走出營帳。
“當真?”
朱翊鈞的聲音里壓抑不住的興奮。
鄭欽抱拳行禮,臉上也帶著喜色。
“千真萬確,已經(jīng)運抵營外。
趙大人說,這是他傾盡家財,聯(lián)合泉州幾家鐵匠鋪日夜趕制的?!?/p>
朱翊鈞大步流星地走向營門,遠遠就看見幾十輛大車排成長龍,車上蓋著油布,隱約可見下面凸起的金屬輪廓。
他掀開最近一輛車的油布,一尊黝黑的鐵菩薩炮在陽光下泛著冷光。
“好!好!”
朱翊鈞連聲贊嘆,手指撫過冰涼的炮管。
“有了這些,倭寇的好日子就到頭了?!?/p>
他轉向鄭欽,眼中帶著戰(zhàn)略家的光芒。
“織田信長從后方牽制,我們正面強攻,只要組織一場徹底的殲滅戰(zhàn),倭寇必滅!”
鄭欽點頭。
“大人高見。不過杭州那邊...”
朱翊鈞的笑容收斂了幾分。
“張閣老的三條嚴令沒能控制局勢?”
“正是。
羅龍文和鄢懋卿那幫人越發(fā)猖狂了,昨日又在詞人祠外聚集契奴,高呼什么江南十萬契奴,擁戴朱翊鈞、帝出三江口之類的口號?!?/p>
朱翊鈞冷哼一聲。
“這些口號雖不直接構成謀反,卻極具煽動性。
張閣老為何不抓人?”
“證據(jù)不足。”
鄭欽壓低聲音。
“那些人狡猾得很,從不留下把柄。契奴們喊完就散,根本抓不到組織者?!?/p>
朱翊鈞沉思片刻。
“暫且不管他們,當務之急是解決倭患。有了這些火器,我有個計劃...”
當夜,朱翊鈞在織造局的地圖前熬到三更。
燭光下,他的手指在舟山群島的沙盤上來回移動,時而皺眉,時而點頭。
“大人,您該休息了?!?/p>
親兵端來熱茶。
朱翊鈞搖頭。
“時不我待。你看這里——”他指向舟山群島中一段狹窄海域。
“此處水道僅容三船并行,兩岸高地可架設火炮。若能將倭寇主力誘入此地...”
親兵恍然大悟。
“大人是想來個甕中捉鱉!”
“不錯?!?/p>
朱翊鈞眼中精光閃爍。
“岸上火炮封鎖退路,大船上的火槍兵和火炮正面轟擊,倭寇插翅難逃?!?/p>
他直起身子,眉頭又皺了起來。
“但問題是,如何讓倭寇乖乖進入這個陷阱?”
親兵試探道。
“需要誘餌?”
“正是?!?/p>
朱翊鈞點頭。
“俞大猷的閩海水師是最佳選擇。倭寇恨他入骨,若見他的艦隊出現(xiàn),必會傾巢而出?!?/p>
“可俞將軍會答應嗎?”
朱翊鈞沉默片刻。
“這就是問題所在。俞大猷為人剛直,未必愿意讓自己的水師冒險。”
他忽然拍案。
“不管了,必須一試!傳令,明日我親自南下見俞大猷?!?/p>
次日深夜,朱翊鈞安排呂坤和李贄留守營中,自己則帶著鄭欽和一支精銳百人隊,悄然離開杭州,向南疾馳而去。
三天后,廈門港外。
朱翊鈞和鄭欽扮作商人模樣,站在一處高坡上俯瞰閩海水師的軍港。
夕陽西下,港灣內數(shù)十艘戰(zhàn)船整齊排列,桅桿如林。
“這俞大猷,果然名不虛傳。”
朱翊鈞贊嘆道。
“看這水寨布局,前有哨船警戒,后有快船接應,進退有度?!?/p>
鄭欽點頭。
“閩海水師雖非兵部正規(guī)軍,卻是實打實的抗倭中堅。聽說俞將軍練兵極嚴,士卒能三日不眠不休追擊倭寇?!?/p>
朱翊鈞目光掃過港灣。
“你看那些戰(zhàn)船,雖不及朝廷戰(zhàn)船華麗,卻結實耐用。船身吃水線附近都加裝了鐵板,防炮擊?!?/p>
“大人明鑒?!?/p>
鄭欽指向遠處。
“那邊是修船廠,日夜不停。據(jù)說俞將軍剿滅海盜所得,大半都用來維護戰(zhàn)船了?!?/p>
朱翊鈞忽然問道。
“鄭欽,你與俞大猷打過交道,此人如何?”
鄭欽思索片刻。
“俞將軍命途坎坷,曾幾起幾落,但抗倭之心從未動搖。
他與戚繼光不同,戚將軍善于防守,俞將軍則主張主動出擊,徹底剿滅?!?/p>
“徹底剿滅...”
朱翊鈞喃喃重復,眼中閃過贊賞。
“正合我意?!?/p>
正當二人交談間,一隊水師士兵悄然圍了上來。為首的軍官抱拳行禮。
“二位先生在此觀望多時,不知有何貴干?”
鄭欽正要開口,朱翊鈞抬手制止,從懷中取出一塊令牌。
“帶我去見俞將軍?!?/p>
軍官看清令牌,臉色大變,立刻單膝跪地。
“不知大人駕到,恕罪!”
閩海水師中軍帳內,俞大猷正在研究海圖。
他已年過五旬,鬢角斑白,但腰背挺直如松,雙目炯炯有神。
“報!”
親兵匆匆入內。
“杭州來的朱大人到了!”
俞大猷猛地抬頭。
“朱翊鈞?”
“正是。”
俞大猷放下手中海圖,大步走出帳外。遠遠看見朱翊鈞一行人走來,他加快腳步迎上前去。
“朱大人!”
俞大猷抱拳行禮,聲如洪鐘。
“末將有失遠迎,還望恕罪!”
朱翊鈞還禮。
“俞將軍不必多禮,是本官冒昧來訪?!?/p>
二人對視一眼,都在打量對方。
俞大猷見朱翊鈞雖為文官,卻目光銳利,舉止間透著殺伐決斷。
朱翊鈞則注意到俞大猷雙手粗糙,甲縫里還殘留著火藥痕跡,顯是常親臨戰(zhàn)陣。
“朱大人遠道而來,必有所教?!?/p>
俞大猷側身相讓。
“請帳內敘話?!?/p>
入帳落座后,朱翊鈞開門見山。
“俞將軍,倭患日益嚴重,朝廷決定全力清剿。本官此來,是想與將軍商議聯(lián)合作戰(zhàn)之事?!?/p>
俞大猷眼中精光一閃。
“巧了,末將這幾日正打算北上杭州,向大人請命?!?/p>
“哦?”
朱翊鈞挑眉。
“將軍有何打算?”
俞大猷起身走到海圖前,手指重重地點在舟山群島。
“此處水道狹窄,若以我水師為餌,引倭寇入甕,兩岸伏以火炮,可一舉殲滅其主力!”
朱翊鈞與鄭欽對視一眼,兩人眼中都有驚訝之色。
朱翊鈞忽然大笑。
“英雄所見略同!本官正是為此而來!”
俞大猷也露出笑容。
“看來大人與末將想到一處去了?!?/p>
朱翊鈞收斂笑容。
“但此計兇險,將軍的水師將面臨巨大風險?!?/p>
俞大猷豪邁揮手。
“剿倭豈能無險?末將的水師兒郎,早就等著這一天了!”
同我到賬外瞧一瞧。
朱翊鈞負手而立,望著校場上整齊列陣的火槍兵,嘴角微微上揚。
這些士兵手中的火銃在陽光下泛著冷光,隊列變換間如臂使指,顯然訓練有素。
“俞將軍,你看我這火槍營如何?”
朱翊鈞轉頭看向身旁的俞大猷,眼中帶著幾分得意。
俞大猷虎目微瞇,粗糙的手指撫過花白胡須。
“精良,確實精良。比佛郎機國的火槍營強上不止一籌?!?/p>
朱翊鈞聞言大笑,拍了拍俞大猷的肩膀。
“若是給將軍一千火銃兵,可有把握將那些倭寇趕盡殺絕?”
俞大猷沒有立即回答,目光在校場上逡巡片刻,才緩緩道。
“若再加二三十門鐵菩薩火炮,末將便有十分把握?!?/p>
“哦?”
朱翊鈞挑眉。
“將軍這是嫌少?”
“非也。”
俞大猷搖頭,眼中精光閃爍。
“倭寇狡詐,善用海路迂回?;疸|雖利,卻需火炮壓制其船隊,斷其退路。”
朱翊鈞若有所思地點點頭,隨即收斂笑容。
“將軍對當前局勢有何看法?”
俞大猷深吸一口氣,聲音壓低。
“大人,恕末將直言,嚴嵩父子就是倭寇的內應!”
校場上的喊殺聲忽然變得遙遠,朱翊鈞眼神一凜。
“將軍此言可有憑據(jù)?”
“這些年倭寇總能避開我軍主力,劫掠富庶之地,又每每在我軍合圍前逃脫?!?/p>
俞大猷拳頭緊握,指節(jié)發(fā)白。
“若非朝中有人通風報信,豈會如此?”
朱翊鈞沉默片刻,目光轉向遠處海天相接之處。
“繼續(xù)說?!?/p>
“據(jù)末將所知,倭寇現(xiàn)有戰(zhàn)船百余艘,精銳浪人三千余眾?!?/p>
俞大猷指著海圖。
“加上佛郎機國暗中支援的兩艘炮艦,若任其坐大,東南半壁恐將不保?!?/p>
一旁的鄭欽忍不住插話。
“俞將軍未免危言聳聽,區(qū)區(qū)倭寇,如何能動搖我大明根基?”
俞大猷冷笑一聲。
“鄭大人久居廟堂,可知倭寇如何控制沿海?他們以海商之利籠絡豪強,勾結官府,令朝廷政令不出縣城!長此以往,東南諸省與淪陷何異?”
朱翊鈞抬手制止了鄭欽的反駁。
“俞將軍所言不虛。倭寇之患,不在其兵力多寡,而在其蠶食我朝根基。”
他轉向俞大猷。
“本官有一策,請將軍過目?!?/p>
侍從立刻展開一幅精細的沿海地圖,上面密密麻麻標注了紅點。
朱翊鈞手指輕點。
“每個炮點我都已安排妥當,只待倭寇主力進入舟山海域,便可形成交叉火力?!?/p>
俞大猷俯身細看,眉頭漸漸舒展。
“大人此計甚妙,但...”
他直起身。
“倭寇狡猾,不會輕易入彀?!?/p>
“將軍的意思是?”
“不如先示弱,任其劫掠一二處,待其驕縱,再...”
俞大猷做了個合圍的手勢。
“逼其進入舟山死地?!?/p>
朱翊鈞眼中閃過贊許。
“好一個欲擒故縱!”
正當此時,一名親兵匆匆跑來,在俞大猷耳邊低語幾句。
俞大猷臉色驟變。
“大人,張經(jīng)已經(jīng)北上!”
“什么?”
朱翊鈞手中折扇啪地合上。
“這么快?”
“倭寇必是得了消息,要搶先動手?!?/p>
俞大猷急道。
“我們必須立即返回杭州!”
朱翊鈞目光一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