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神色平靜,眼中卻流露出殺機,他淡淡地說道:“諸位大人都費心了,趁著這個機會,本相要讓楊帆那小子,萬劫不復!”
若是論天下最恨楊帆的人里面,胡惟庸絕對能排上前十。
當了中書省左丞相之后,胡惟庸的心胸氣度不僅沒有變大,反而越發(fā)狹隘,任何忤逆他的人,胡惟庸都要找機會報復回來,今日,就是胡惟庸準備對楊帆下手的好機會。
隨著云奇一聲嘹亮的“陛下駕到”,群臣迅速回到了自己的位置,山呼行禮。
朱元璋今日精神抖擻,大馬金刀地坐在龍椅上,道:“今日朝會,只為了一件事,關于軍中軍務之改革,諸位愛卿可暢所欲言?!?/p>
御史臺御史周榮了站出來,道:“陛下,此次軍務改革乃順天府知府楊帆楊大人提出的,不過,為何沒有見到他本人?他不是要來與我等論理么?”
朱元璋未說話,朱標輕聲解釋道:“諸位大人盡管暢所欲言,從順天府來的人就在外面等待,過一會兒,再叫他們進來?!?/p>
周榮聞言行了一禮,道:“既然如此,臣便先說了,臣認為這軍務改革萬萬不可,改則動搖我大明的根基,陛下,臣還要彈劾楊帆!”
朱元璋神情平淡,說道:“哦?你要彈劾楊帆什么?”
周榮一臉義正詞嚴的說道:“楊帆身為順天府知府,卻肆意插手軍務,蠱惑陛下,禍亂朝綱,實乃當今大明最大的佞臣,請陛下將楊帆革職流放!以正視聽!”
朱標的眉毛微微一挑,他倒不是驚訝周榮的話,而是驚訝他的膽子太大了。
朱元璋今日要商議的是軍務改革,周榮竟然敢混淆視聽,將火引到了楊帆身上去,朱皇帝不動聲色,道:“嗯,你的意思咱明白了,還有誰要說?”
周榮剛剛退下,立刻又有一個官員站出來,大聲道:“陛下!臣認為軍法不可擅動,動則動搖軍心,使我大明軍心不穩(wěn),楊帆此舉,分明是包藏禍心,楊帆此人,絕不可留……”
一連三位官員,都是抨擊楊帆,反對軍務改革,這讓朱元璋的神情變得越發(fā)深邃。
朱元璋環(huán)視群臣,道:“說了半天,怎么沒有一個領過兵打過仗的出來講講?都啞巴了不成?”
就在這時,南雄侯趙庸站了出來,小心翼翼地說道:“陛下,臣有話要說?!?/p>
朱元璋看了趙庸一眼,有些意外,往日趙庸可是很少公開發(fā)表意見,今日怎么主動出頭了?
只聽趙庸道:“陛下,臣覺得這軍務改革中有些東西有可取之處,但是太過于激進了,這般做法就算初衷是好的,也會在落實的時候產生矛盾,而今戰(zhàn)事未平,若擅動現(xiàn)有的軍制,容易造成波動?!?/p>
趙庸一副憂國憂民的樣子,道:“臣覺得不如待戰(zhàn)事平穩(wěn)之后再行改革,這樣既能保證未來軍戶的利益,又不會影響我大明的國策?!?/p>
趙庸這話表面上聽沒有什么問題,不過若是深究,就能發(fā)現(xiàn)里面的貓膩。
首先,大明北邊有殘元,這殘元可不是一時半刻就能消滅了的,其次,就算消滅了殘元,那些藏于大漠與草原上的蒙古人,也會在未來多年里,一直威脅大明。
若按照趙庸的說法,這軍務改革恐怕還要拖延個十年、八年,到那時候只會更加難以改革。
朱元璋沒有說話,而是瞧了一眼朱標,朱標自然心領神會,道:“父皇,兒臣去請順天府來的人,讓他們與諸位大人論論理?!?/p>
朱標這一動身,胡惟庸的眼神瞬間銳利起來。
御史中丞涂節(jié)站出來,對朱元璋說道:“陛下,臣要參奏楊帆三大罪!”
朱元璋今天已經聽了夠多這群文人對楊帆的參奏,索性揮揮手,讓涂節(jié)盡管說。
“楊帆在山東曲阜,兵圍孔府,后更是對圣人后裔不敬,此第一罪!”
“楊帆任職錦衣衛(wèi)指揮使期間,濫用私刑,屈打成招,造成了諸多冤假錯案,此乃第二罪!”
“楊帆在地方任職期間,獨斷專行,擅自越權行事,導致民怨沸騰!此乃第三罪!”
涂節(jié)說得義憤填膺,忽聽奉天殿外傳來一陣腳步聲,涂節(jié)喊道:“臣請陛下將楊帆革職下獄,嚴懲此賊!”
說完,涂節(jié)轉過身,看了一眼朱標身后的人,瞬間傻眼了。
“楊帆呢?為何不見楊帆?”
“這些都是什么人?”
“似乎是農戶野婦?”
“太子殿下這是何意?”
當見到朱標身后跟隨的十一人之后,文武百官議論紛紛,因為楊帆根本就不在其中。
涂節(jié)結結巴巴地問道:“太子殿下,楊……楊帆呢?”
朱標微微一笑,說道:“楊大人公務繁忙,幫著魏國公安置移民走不開,所以,就派了這些人過來?!?/p>
隨即,朱標環(huán)視四周,笑著說道:“諸位大人,他們里面有密云守御千戶所的千戶,有普通的軍戶輔丁,也有軍戶的父母、兄弟,還有鄰居,對了,還有一位是順天府知名的媒婆……”
胡惟庸臉色鐵青,說道:“太子殿下,楊帆自己不來,卻送來這些閑雜人等,這是在藐視陛下威嚴,您怎可與他一起胡鬧?”
胡惟庸心里這個氣啊,他費盡心機聯(lián)絡人馬,就準備給楊帆一個驚喜,結果楊帆人都沒有來,派來了一群小魚小蝦,也怪不得胡惟庸當眾失態(tài)。
朱標輕聲說道:“軍務改革涉及的人員眾多,而最直接影響的就是軍戶,楊大人將軍戶等百姓都送了過來,怎么能說是閑雜人等?莫非胡相覺得,百姓不配說話?”
胡惟庸擠出了一抹笑容,道:“殿下誤會了,吾不是那個意思。”
朱標指引著那群人行禮,這里邊的人除了沈煉之外,都沒見過這么大的場面。
他們顫巍巍地行禮之后,朱元璋笑呵呵地說道:“你們別害怕,楊帆既然讓你們來了,你們也知道這軍務改革究竟要改什么,來,都說說你們到底怎么想的?!?/p>
盡管朱元璋已經很溫和了,但君王的威嚴依舊讓人不敢直視,百姓們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誰都不敢先說話,所以還得沈煉來領頭。
“陛下,在下是密云守御千戶所千戶沈煉,從前元開始,家中一直都是軍戶,大明建立后,我承襲了父親的百戶之職,后經楊大人挑選,成為密云守御千戶所千戶。”
朱元璋上下打量著沈煉,點了點頭:“咱知道你,楊帆在奏疏中稱贊你武藝高強,有勇有謀?!?/p>
沈煉微微垂下頭,壓抑著激動的心情,道:“陛下,下官認為,楊帆大人的軍務改革之法極好,而且越快執(zhí)行越好!”
“下官當百戶有三年,當千戶一年有余,當百戶的時候,下官的同僚百戶,幾乎人人都會克扣糧餉,只是或多或少的區(qū)別,若是誰不克扣,就會被視為異類排擠,這樣的環(huán)境下,有些不想克扣的將官,也不得不克扣軍卒的糧餉?!?/p>
說到這里,沈煉不由得苦笑道:“不瞞陛下您說,若非楊大人慧眼提拔,沈某這脾氣不肯與他人同流合污,怕是要和父親一樣,在百戶的位子上待一輩子。
下官曾聽楊大人說過,這朝廷就是泉水的源頭,若是能以嚴格的制度限制軍官腐敗,源頭清澈了,下面的溪流自然也會清澈,所以,下官支持軍務改革!支持楊大人的主張!”
沈煉的聲音鏗鏘有力,他的話語更是讓群臣面面相覷。
過了一會兒,左御史大夫陳寧輕聲說道:“沈千戶,你畢竟是將官,你又不是普通的士卒,僅憑你個人的感受,怕是過于片面了?!?/p>
陳寧話音未落,站在沈煉身后的一對老夫妻就忍不住了。
那皓首老者拄著拐棍,道:“求陛下發(fā)發(fā)善心,給我們軍戶留一條活路吧!”
老者一開口,眼淚就忍不住落下,道:“我劉家一家,兩個兒子都參軍,可是每個月分到家里面的糧食,還不夠養(yǎng)活妻兒老小,天殺的百戶、千戶經??丝奂Z餉?!?/p>
老者身邊的老婦人也忍不住訴苦:“我家那二兒子,都快三十了還未娶妻,人家一聽說是軍戶,都不愿意與我家結親,哎!”
朱元璋從龍椅上走下來,好一陣安撫,后面的軍戶也是一番訴苦,總結起來就是,軍戶太苦了,還是世襲的苦,祖祖輩輩都要去當軍戶。
最后就剩下一個媒婆,朱元璋好奇道:“楊帆那小子讓你來作甚?”
媒婆在朱元璋面前大氣都不敢喘,哆哆嗦嗦地說道:“陛下,楊大人說了……讓我給您說說,這順天府里面,軍戶成親有多難。”
朱元璋背著手,道:“那你說,到底有多難?”
媒婆壯著膽子,道:“我就這么說吧,凡是好人家的姑娘,不是逼不得已,就沒有想與軍戶結親的?!?/p>
朱皇帝眉毛一挑,問道:“當真?”
媒婆一哆嗦,道:“陛下,我這長了八百個膽子也不敢騙您,軍戶有啥好???世襲傳承、又苦又累,得到了錢帛又不多,就減免那幾頃地的賦稅而已,在我們順天府還有個說法,叫做‘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軍’……”
朱元璋的眉頭聽到“好男不當兵,好女不嫁軍”這十個字的時候,簡直皺成了一個“川”字形。
禮部尚書朱夢炎站出來,對媒婆說道:“媒婆,你說的這話當真?本官可從未聽到這般說法?!?/p>
媒婆笑了,說道:“這位大人真能說笑,您可是京官,在我們順天府尋常百姓眼里,這順天府的官員就是頂大的了,您都是京官了,還愁婚配?身邊給您說媒的不得有千八百?”
朱夢炎眉頭一皺,道:“休要胡言!”
媒婆這才意識到自己過分了,忙閉上了嘴。
朱元璋揮揮手,讓沈煉等人都下去,然后就開始來回踱步,良久才停下來。
“諸位聽到順天府百姓的話了吧?現(xiàn)在你們覺得,這軍務改革還能拖延下去么?”
唐勝宗、趙庸本來得了胡惟庸的授意,準備沖鋒陷陣讓楊帆好看,可那群百姓現(xiàn)身說法,尤其是那媒婆的一番話,讓他們有話也說不出來。
正如那媒婆所說,他們這里站著的都是京官,非富即貴,不用為生計發(fā)愁,不用為了幾斗米折腰,也根本不會愁婚嫁的事情。
可普通的軍戶事事都要發(fā)愁,那些他們難處,高高在上的大人們根本不了解。
就拿朱夢炎來說,家中世代清流,他理解不了,為何軍戶難以娶妻生子。
朱標率先站出來,道:“兒臣支持軍務改革!愿親自擔負變革之重任!”
曹國公李文忠這次站了出來,沉聲說道:“臣李文忠,贊同軍務改革,軍務之變革刻不容緩!”
兵部尚書李澄也旋即站出來,行禮說道:“軍戶之苦深重,而軍戶又是維護我大明之根本,此時若不變革,將來必成禍患!”
鎮(zhèn)國將軍沐英亦走出列,道:“臣也支持軍務改革!”
“臣附議!”
“臣也附議!”
……
胡惟庸以及胡惟庸的一干黨羽,被楊帆這一招聲東擊西給打得措手不及,可木已成舟,胡惟庸只好捏著鼻子,忍下了這件事。
朱元璋望著終于達成一致意見的群臣,心中的一塊石頭落地了,道:“好!軍務改制由太子主導,曹國公李文忠、鎮(zhèn)國將軍沐英、兵部尚書李澄輔佐,從明年開始施行!”
就這樣,洪武十一年的最后一個月,一場關乎大明未來命運的變革,正式開始。
回到府邸,胡惟庸冷著個臉,了解他的人都應該知道,此時胡惟庸的內心是多么的憤怒,自己準備了那么久,結果楊帆就派了一群臭魚爛蝦讓自己一敗涂地,他心里那個恨呀!
可是沒辦法,朱元璋在上面壓著,他就算有恨也無處可發(fā),此時的胡惟庸已經發(fā)現(xiàn),自己就算坐到這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但面對某些事時,也沒辦法,他內心慢慢有所改變。
順天府,北平。
楊帆站在院落地,望著盛開的梅花怔怔出神。
一件披風披在了楊帆的身上,紅薯伸手為他整理衣衫,道:“天涼了,大人怎么不進屋在外面待著?”
楊帆望著那梅花,輕聲說道:“這個時辰,應該有結果了?!?/p>
紅薯微微一怔,“大人在說什么結果?”
楊帆嘴角上揚道:“當然是京城朝堂里的論理?!?/p>
紅薯輕聲說道:“大人您送去的那些人,能左右朝局么?”
楊帆伸出手,接住了一朵雪花,笑了:“會的,我送去的不是人,而是民心,民心所向,任誰都無法扭轉。”他抬起頭,鵝毛大雪紛紛揚揚地落下,北平今年的第一場雪,終于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