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對于這一系列的動蕩,陛下卻是不聞不問,甚至連上朝都免了,分明就是在有意識逃避,這讓不少官員心生疑慮,不知道皇帝到底在謀劃什么。
想來,今日的朝會不會平靜。
前往承天殿途中,走在最前面的兵部尚書耿云旌將右手負(fù)于身后,朝凌川招了招手。
凌川加快腳步上前,耿云旌依舊目視前方,保持著原有的步伐,用僅有兩人能聽到的聲音說道:“今日朝會的核心議題是東疆局勢,文官集團肯定會不遺余力阻止開戰(zhàn),陛下希望你能站出來發(fā)聲!”
凌川眉頭微微一皺,盡管已經(jīng)猜到了這一點,但還是忍不住問道:“為何是末將?”
耿云旌淡淡一笑,說道:“因為,這偌大的朝堂之上,只有你才是真正的武將!”
凌川點了點頭,沒再多言。
他明白耿云旌的意思,在文官當(dāng)?shù)赖某蒙?,需要一個真正的邊軍將領(lǐng)來發(fā)出聲音。
不多時,文武百官進(jìn)入承天殿,按照既定位置站定。
文官陣營中,比以往缺了不少熟悉面孔,這些人,要么已經(jīng)成為刀下亡魂,要么現(xiàn)在還在廷尉府大牢之中,空出來的位置雖被補齊,但依舊顯得格外刺眼,提醒著眾人不久前那場清洗的殘酷。
當(dāng)然,也有一些生面孔,如宋家三父子,宋鶴年站在文官隊列的前排,神色肅穆,他的兩個兒子則站在稍后的位置,三人的出現(xiàn)無疑給朝堂帶來了新的變數(shù)。
片刻后,貼身太監(jiān)從后堂走出,立于金臺一側(cè),朗聲喊道:“陛下駕到!”
“叩見陛下!”
所有文武官員紛紛下跪行禮,而恰在此時,身著玄色龍袍的皇帝緩緩走出,來到金臺之上的龍椅坐下。他的目光在大殿掃視了一圈,才緩緩開口:“眾卿平身!”
“謝陛下!”
小寧子也是第一次隨陛下上朝,內(nèi)心異常緊張,他知道,按照慣例,自己應(yīng)該說‘有事啟奏,無事退朝’。
然而,還不等他開口詢問,陛下卻率先開口了:“諸卿想必已知曉,大和水軍兵臨東疆,并派遣使團來神都要挾,讓朕割讓沿海數(shù)百里的十二州縣給大和帝國,以求他們退兵,諸位覺得該如何應(yīng)對呀?”
此言一出,朝堂之上頓時傳來一片憤懣之聲,幾位老臣更是氣得胡須直顫,顯然被大和的狂妄要求激怒了。
他看似在詢問滿朝百官的意見,實則卻根本沒有給大家選擇,因為,這個時候,無論是誰,只要敢說答應(yīng)大和使團的要求,必將會被朝堂之上文武百官的口水淹死,甚至于,就算有人將其當(dāng)場格殺,也不會被降罪,甚至還能搏一個忠君愛國、剛直忠烈的美名。
“混賬,區(qū)區(qū)一隅島國,竟敢在我大周天朝大放厥詞,莫非真忘了當(dāng)年被我大周水師打到家門口,跪地求饒的慘痛教訓(xùn)了?”兵部左侍郎催鑒怒聲喝道,聲音洪亮如鐘。
“簡直是欺人太甚,這群倭奴,竟敢如此猖獗,我大周泱泱大國,豈能向他們低頭?”另一位老臣也憤然出聲。
大殿中,群情激奮,討伐之聲此起彼伏。
在這種幾乎不需要思考就能選擇的問題上,并不多見,一些本就沒有什么主見的官員,自然不會錯過這個表忠心的機會,紛紛出聲附和。
對此,皇帝只是看在眼里,始終一言不發(fā)。
他的目光在眾臣臉上掃過,似乎在觀察每個人的反應(yīng)。
同樣,大殿中,站在最前方的內(nèi)閣首輔黃千滸與文淵閣大學(xué)士齊清遠(yuǎn)二人,也是全程垂首,目光盯著地面,始終沒有表態(tài)。
這兩位朝堂重臣的沉默,反而讓氣氛更加微妙。
凌川同樣沒有說話,但他凝聚自己的感知,一直在捕捉黃千滸與齊清遠(yuǎn)的神態(tài),他注意到黃千滸的右手無意識地在袖中摩挲著什么,而齊清遠(yuǎn)的眉頭則始終微微蹙起。
甚至,凌川偶爾還會感知一下龍椅之上的圣顏,皇帝看似平靜的目光下,隱藏著道道波瀾。
片刻之后,皇帝主動開口,問道:“首輔大人覺得,此事應(yīng)當(dāng)如何決斷啊?”
“回稟陛下……”見皇帝點自己的名,黃千滸也只能移步到中間:“老臣覺得,此事沒什么可商量的,大和島國如此咄咄逼人,我大周的東疆水師也不是吃素的,真要打,未必會輸!”
就在其他人還在詫異,為何黃千滸會同意陛下提議的時候,黃千滸忽然話鋒一轉(zhuǎn),說道:“不過話又說回來,眼下大和水軍乘勢而來,就是想要逼著我們與之開戰(zhàn),此戰(zhàn)若勝,自然皆大歡喜,一切問題也都迎刃而解,但萬一戰(zhàn)敗,那必將陷入更為被動的局面!請陛下三思!”
皇帝神色不改,心里卻暗罵老狐貍,一番話說得滴水不漏,贊成反對都讓你說了。
“其他人呢,都說說你們的意見!”皇帝將目光掃向朝堂之上的其他人,問道。
一旁的齊清遠(yuǎn)見狀,果斷站了出來,躬身說道:“臣覺得,此時開戰(zhàn)并非上策!”
皇帝目光一沉,問道:“依大學(xué)士之見,咱們就應(yīng)該割地認(rèn)輸,接受這份恥辱?”
“老臣并無此意!”齊清遠(yuǎn)一臉認(rèn)真,“而是眼下局勢,我大周無論是兵力還是國力,皆不占優(yōu),貿(mào)然開戰(zhàn)絕非智舉,應(yīng)從長計議以免陷入被動!”
他頓了頓,又補充道:“況且,國庫近年空虛,軍費開支巨大,此時開戰(zhàn),恐怕難以為繼!”
緊接著,戶部尚書顧承均也站了出來,拱手道:“陛下!臣覺得,閣老與大學(xué)士所言在理,東疆水師近幾年與大和水師交戰(zhàn)敗多勝少,而且,如今大和帝國又聯(lián)合周邊百濟、新羅、高麗等國侵?jǐn)_邊境,顯然是早已合謀,一旦開戰(zhàn),東疆將瞬間陷入多面受敵的境地??!”
“臣附議!”
“臣等附議!”
很快,便有一大群黃齊二黨的官員站出來,贊成兩人的提議,這些人跪倒一片,聲勢浩大,顯然是有備而來。
事實上,黃黨和齊黨站在一邊,共同與皇權(quán)對抗的局面也并不多見,畢竟他們屬于不同的團體,彼此間必然存在利益沖突。
可今日,這兩派卻默契一致地勸阻陛下與大和開戰(zhàn),這種反常的團結(jié),讓明眼人都看出了其中的蹊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