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
右僉都御史元善越來越覺得不對勁,怎么好多人,去了西面?
顧正臣去養(yǎng)馬,朱棣去亦集乃干嘛,沐春、沐晟、徐允恭、李景隆等人,那也全都塞到了陜西行都司里面,從都指揮僉事到千戶不等。
如此一批人西行,還全都是顧正臣的弟子或親信,這算啥?
元善找到李端,言道:“鎮(zhèn)國公是受罰而去,去的是苦寒之地,可偏偏這些人跟著去,必有所圖。若任由他再次立功,說不得一年之后便會再次返回金陵?!?/p>
“到那時,天下的人心如何能安寧,那些死去的冤魂,如何安息!我們需要上書,確保鎮(zhèn)國公一直待在祁連山下的大馬營里,讓他受過懺悔才是?!?/p>
李端揉了揉眉心,擺了擺手:“元右僉都御史,別說了?!?/p>
元善錯愕:“不說,為何不說?難道你忘記了初心,我們可是說好的,為生民立命,為百姓疾呼,為這天下太平,不惜身命!如今,你要退了?”
李端面露難色,憂慮地看著元善:“其一,我沒有忘記初心。其二,鎮(zhèn)國公現(xiàn)如今應(yīng)該還在山西吧,人都沒去大馬營,你如何彈劾?其三,鎮(zhèn)國公立功,那不也是大明的功,是造福一方的功,只要他沒有再次屠戮百姓,你我也不好說什么吧?”
元善震驚地看著李端。
這個疾惡如仇,敢于直言進(jìn)諫的男人,竟然軟了?
“你的骨氣呢,你的信仰呢?”
元善喊道。
李端拿起茶碗,輕聲道:“我沒有丟了骨氣與信仰,只是覺得,鎮(zhèn)國公雖然殘忍嗜殺,可終究是為國做事。只要他沒有懷著私心,不是為了權(quán)臣弄權(quán)而為,我們——沒有必要抓著他的頭發(fā)不放。”
元善不理解,去年彈劾時,你可沒這么多道理,過了個年,怎么就變了?
甩袖而去。
此人不足為謀!
李端嘆了口氣,看著從后堂走出來的戶部尚書楊靖,拱手道:“如今再觀鎮(zhèn)國公十四年宦海,倒是下官心胸狹隘了。陛下器重,屢以超乎尋常的信任給以大權(quán),不是沒道理。”
楊靖抬手,面帶笑意:“格物學(xué)院不主張內(nèi)斗,主張團(tuán)結(jié)一切力量,做實事,唯實干方可興邦,強社稷。戶部要做的事還有很多,愿能與李侍郎同心同力,效力朝廷,為百姓謀福祉?!?/p>
李端正色:“愿同行之!”
楊靖很是欣慰。
除了那些偏執(zhí)到骨子里,怎么都喊不醒的人,大部分人還是會低頭反思,還是會拿出客觀判斷的。
顧正臣若是想當(dāng)權(quán)臣,想獨攬朝綱,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那他最應(yīng)該做的是什么?
是留在金陵!
金陵才是權(quán)力的中心,不與金陵的文武走在一起,不結(jié)黨,不成派系,如何架空皇權(quán)?
遠(yuǎn)離金陵,遙控指揮,哪怕是封疆大吏,哪怕是手握三省兵權(quán),他也不可能在朝堂之上呼風(fēng)喚雨,朝廷需要拿下他時,不過是簡單的一封旨意。
以顧正臣的智慧與能力,還有那神秘的馬克思至寶,他想要權(quán),他這十四年里,應(yīng)該至少有十年坐在金陵。
可回望過去,顧正臣向南,抵達(dá)過舊港、澳洲,向東去過美洲,向北抵達(dá)過大草原,到了和林,如今又是向西,要去的是祁連山大馬營!
十余年里,他在這金陵的時間少之又少,每次回金陵,還必伴隨風(fēng)波。
不是什么天變惡煞的蒸汽機,就是顧正臣挫骨揚灰官員的風(fēng)波,還有他帶著一堆笏板,在朝堂之上單挑群臣,這才東征被調(diào)回,又是被人彈劾……
他從來沒有想過緩和與文官之間的關(guān)系,也從來沒有仗著自己是格物學(xué)院堂長的身份,與文官多多走動。
以前,楊靖不理解顧正臣,可自從看了《馬克思至寶全錄》之后,楊靖悟了。
顧正臣奔波勞累的一生,不是為了他自己位極人臣,享受榮華富貴,而是為了這大明,為了強行將大明這艘船,轉(zhuǎn)舵朝著馬克思的未來世界而去。
而這個轉(zhuǎn)舵的過程,極其辛苦,需要他付出無數(shù)的力量與汗水。
所以,他一直在外,一直在奔波。
可官員呢!
一直在彈劾,一直看他不慣,一直要借消除“權(quán)臣”的理由,想揚名,想實現(xiàn)他們自以為是的偉大目的,將一根根繩子套在了顧正臣的脖子上,呲著牙,咧著嘴,吆喝著,向后拽!
楊靖默然,內(nèi)心想著:“鎮(zhèn)國公,格物學(xué)院出來的人,雖不會結(jié)黨營私,但不能失了良知,眼見他們下刀子而毫無動作!李端被說服了,那其他文官,也未必不能被影響?!?/p>
至少,少點絆腳石吧。
戶部主事王克走了過來,將一份文書遞給楊靖:“征東大軍即將班師,然其中八萬留守三島,五軍都督府開始籌備軍士家眷的遷移之事,然三島之上的物資供應(yīng),還需戶部支給,至少持續(xù)至明年夏收之后。”
楊靖看過文書,瞇著眼問:“留守八萬,這么多人留下來,看鬼呢?”
王克也不理解。
三島之上有沒有倭人這不好說,但鐵定沒有成批的軍隊了。
畢竟藍(lán)玉這個瘋子,為了追擊鐮倉公方的軍隊,硬生生在深山老林里鉆了一個月,最終是一個都沒放過,全給砍了,其他人也差不多,下手毫不留情。
人口幾乎絕跡,倭軍武士神馬的基本不存在了。
留下一兩萬人就夠了,何必留八萬軍,湯和這個決定,令人匪夷。
楊靖捏著文書:“這都開春了,信國公為何還要十萬套棉衣?那三座島的冬日,有這么寒冷嗎?”
王克不知,自己也沒去過啊。
楊靖總覺得有些古怪,不合時宜的棉衣,不合適的駐留兵力,但征東大軍的事不是小事,耽誤了,那可就是幾萬人的生死事,大意不得。
入宮。
楊靖進(jìn)入武英殿,看到了李文忠、鄧愈、徐達(dá)與耿炳文,這四位——竟都來了。
朱元璋對行禮后的楊靖道:“征東大軍為了重建三島,杜絕三島成為海賊窩點,暫且留兵八萬,這事,戶部該支給的,不必猶豫,照文書批復(fù)便是?!?/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