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玉出班,力主東征,陳列八條,條條在理,最終總結道:“給臣一萬水師,當滅室町幕府,活捉足利義滿,殺之以告慰死難之人!”
朱元璋看向顧正臣,言道:“鎮(zhèn)國公所言也不是沒有道理,東征之事,再議吧。使臣遠道而來,當設宴款待。”
李芳雨、偰長壽等人目瞪口呆。
那么多文武支持東征,就顧正臣幾句話,便蓋過了所有人?
他的意見重要,還是那么多文武大臣的意見重要?
可廷議結束,多說無益。
宴會結束,出宮時,溫祥卿走在耿炳文身旁,低聲問道:“鎮(zhèn)國公是何用意,為何要反對東征,水師欲東征,這事雖然沒公開,可明眼人也都知道吧,畢竟自三月起,水師便集結了各地水師精銳于太倉州?!?/p>
“明著說是考核測試,可誰家考核測試持續(xù)兩個多月還沒結束,而且各地糧食大部運往太倉州,這分明是打大仗的準備?!?/p>
耿炳文暼了一眼溫祥卿:“你可是幕僚出身,聰明絕頂,怎么,還有你看不穿的盤算?”
溫祥卿苦笑:“薊國公說笑了,別人的心思我能看穿五六,可鎮(zhèn)國公的心思,誰能看穿一二?他做事,很多時候是出人意料。按我估計,朝鮮使臣既然請求出兵了,東征也就水到渠成,他不應該反對?!?/p>
耿炳文抓著發(fā)白的胡須,笑呵呵如同一尊彌勒:“是啊,本是水到渠成,可為何,突然出了一道閘門,硬生生堵住了這順理成章之事?這背后,必然有其他盤算?!?/p>
會同館。
李芳雨看著偰長壽、金整等人,眸光明亮,一改往日吊兒郎當?shù)男蜗?,言道:“朝鮮遭遇的倭寇之亂,根本就在日本。而要征服日本,控制日本,以朝鮮的國力是萬萬不能?!?/p>
“故此,我們只能借助大明之手,將日本國消滅。唯有如此,才能讓朝鮮國泰民安。所以,我們必須說服大明皇帝,排除干擾,東征日本!”
偰長壽贊同李芳雨的看法,言道:“若是錯過了這番時機,明軍最終沒有東征,假以時日,日本國一旦強盛起來,或是有了對外擴張的心思,第一個倒霉的就是朝鮮!”
金整、李梅面色慘淡。
這可不是什么危言聳聽,日本國說到底就三個小島,人口多了,那就可能向外跑。
大海之外有啥,可不就是朝鮮嘛。
日本距離大明有些遠,可距離朝鮮不過是一道海峽,倭寇都能用小船過去,一旦未來的室町幕府或是什么東西起了歹念,大軍向北,朝鮮能扛得住嗎?
扛不住,說不得朝鮮王室都會被人趕到鴨綠江以北去。
這種事雖說過去沒發(fā)生過,但誰保證未來不會發(fā)生?
他們連大明皇帝派去的高僧都敢殺。
即便日本國沒有什么狼子野心,不對外擴張,可畢竟只是三座小島,各地大名都容易有自己的心思,萬一鬧出點矛盾,再內戰(zhàn)幾十年,倭人還不是和現(xiàn)在一樣到處跑,最終倒霉的還是朝鮮……
李芳雨兩條腿岔開,胳膊肘抵在上面,雙手托著頭部,整個上半身幾乎趴著:“說句不好聽的,若是大明欲奪朝鮮,朝鮮沒有還手之力,軍民損失并不大?!?/p>
“可若是日本欲奪朝鮮,那就是生靈涂炭,赤地千里。相對來說,大明尚是有原則,有風度,有不愿打破的規(guī)矩,可日本,他們沒有底線,沒有約束,他們一旦有了野心,必會跳出那三座小島。”
“所以,大明東征日本,哪怕大明占據(jù)在那里,將其納入大明的一個行省,父王也是放心的,朝鮮也將迎來數(shù)百年計的和平日子。只可惜,顧正臣反對東征!”
偰長壽嘆了口氣:“大王預料過明廷內部會有反對之聲,可沒預料到,反對東征之人,竟是顧正臣。但——鎮(zhèn)安君,計劃依舊可以進行下去?!?/p>
李芳雨沉默良久,吩咐道:“讓人打探下,顧正臣人在何處?!?/p>
塔子樓。
陳言璇提著一壇好酒放至桌案上,對顧正臣道:“鎮(zhèn)國公,酒菜都到了,就是不知今日宴請何人?”
顧正臣靠著椅子里閉目養(yǎng)神:“等等就知道了,抑兼并的國策公開之后,商人哀嚎聲不小,你家的田,如何處置的?”
陳言璇哀嘆連連:“朝廷限田,以至于有些蠻不講理,強橫霸道,多出來的田,也只能售賣給大明錢莊,按年收錢,五年之后,錢給清,田歸朝廷所有。而這五年之間,田卻讓朝廷拿去分給百姓……”
“鎮(zhèn)國公,這些舉措,傷了人心啊。大家置地,留下家產(chǎn),才能圖個安心不是。誰也不能保證,兒孫各個都有本事,總需要給他們留些田,也不至于家境破落之后沒了活路。”
顧正臣端起酒杯,平靜地說:“官宦士紳,豪門大戶,對此番抑兼并都不滿??赡阋矐撝?,為何我沒有站出來反對這些吧?”
陳言璇低頭:“知道,為長遠,為百姓?!?/p>
顧正臣聞著酒香:“是啊,為長遠,為百姓,大家都明白這個道理,可偏偏沒人愿意為百姓著想,沒人愿意為百姓付出。陳言璇,我們要破除,亡百姓苦,興還是百姓苦的魔咒,就必須控制田?!?/p>
“我知道你疼,我也知道很多商人對朝廷不滿,甚至有人誹謗朝廷,說朝廷壞話的。但是,最廣泛百姓的利益,必須得到照顧,土地兼并的風潮,朝廷這二十年不辦,下一個二十年,一樣要去辦?!?/p>
“一千畝,很多了,按我的意思,大戶留個五百畝就夠了。你們若是當真擔心子孫未來出路,那就讓他們讀書吧。未來十年,是大明推廣基礎教育的十年,也是掃盲的十年……”
陳言璇聽不進去,只顧著肉疼。
朝廷屬實,狠狠砍了一刀,以近乎打劫的方式,拿走了中產(chǎn)之家的田。
雖說是按市價均值給折算的,可問題是,田這東西,十年、百年都在產(chǎn)生,你只給一個市面上的價,虧啊……
陳言璇還想說什么,林白帆走了過來,對顧正臣道:“老爺,他們來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