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增壽臉上笑容不斷。
早報的銷售情況非常好,不到一個時辰,一個個報童就已經(jīng)將自己手中的所有報紙都賣完了。
等這上百個報童回到報社時,全都是激動得面色漲紅。
當然,他們也明白財不外露的道理,所以并沒有談及賞錢一事,而是默默地盤算著自己今天早上收到了多少的打賞,時不時摸一摸自己懷里面的銅錢,整個人都興奮不已。
見此情形,徐增壽笑著叮囑他們把錢揣好,甚至安排人手通知了他們的父母過來接人,這也是以防萬一有城狐社鼠、青皮混混盯上了他們,喪心病狂地對小孩子下手。
等送走了這些報童,徐增壽立刻找到了汪子元。
此刻李祺并不在天津,而是去了鐵廠巡視。
所以現(xiàn)在挑起大梁的人,正是他們這兩個好徒兒。
“要不咱們再加一把火?”徐增壽輕笑道:“報社里面還存了五千份報紙以備不時之需,直接給扔進去!”
汪子元凝神思索了片刻,卻還是搖了搖頭。
“不妥?!?/p>
“為什么?”徐增壽不解了,“一萬份報紙扔進了天津城這個百萬人口的大城市里面,數(shù)量還是很少,顯得有些微不足道啊!”
“咱們這是報紙!”汪子元笑了,“要的不是以量取勝,而是要一石激起千層浪!”
“你信不信,不出一個上午,整個天津城的人一下子全都知道大明日報這個東西,在天津城的酒樓、茶館、飯店等等人流匯聚的地方,百姓子民都會討論著大明日報,討論著我大明日報上面的內(nèi)容,討論著我大明王朝的國家大事,討論著大明日報上面刊登出來的各種消息……”
頓了頓,汪子元隨后笑道:“這才是報紙本該就具備的屬性,它本身就是為了輿論而生!”
徐增壽漸漸地也琢磨出了些許味道,眼中閃過一道道精光。
試想一下,百姓子民第一次以這樣的方式來獲取外界的信息,在這交流困難的年代,即便是天津城的這些老百姓能夠了解到的信息依然很少,也僅僅只限于周圍的區(qū)域。
當然天津城因為本身是海關(guān),南北商人來往不斷,很多時候還能夠知道一些大明各地的事情,但也限于口口相傳,很多時候三人成虎,消息就會失真,不夠準確。
可現(xiàn)在不一樣了,大明日報以報紙的形式讓大家了解到大明王朝的國家大事,了解到以前從來就沒有聽說過的一些奇聞異事,這就非常的新奇。
所以一經(jīng)問世,自然而然的也就立即吸引了整個天津城老少爺們的注意力,人都是喜歡八卦的,也都愛八卦的,對于各種各樣新鮮的事情也都充滿了濃濃的興趣。
一股風暴,直接席卷了整個天津城,并且正以一種恐怖的速度輻射四方!
天津城一處酒樓,李祺正陪著老朱與馬皇后吃喝,并且簡單地匯報了一下鐵廠改革工作。
老朱初聽之后還覺得不太滿意,提高匠人待遇,這個問題李祺不止一次地提過,可是真要是這樣做,那朝廷財政開支可就太大了!
最簡單的一個問題,那就是徭役!
工匠承擔徭役,明面上的規(guī)矩是按時服役且有工錢,但落到實處卻是工匠自備干糧吃食服役,服役期間生病受傷死活不論,歷朝歷代都是這么過來的。
這里面的蠅營狗茍,老朱陛下自然是一目了然,但他從未真正計較過,而是選擇睜一只眼閉一只眼。
為什么?
因為服役人數(shù)太多了!
徭役最簡單的體現(xiàn)方式,就比如此時正源源不斷向前線輸送糧草的民夫青壯,不下百萬之眾!
你讓朝廷拿什么補償什么?
錢糧嗎?
朝廷自己個兒都捉襟見肘了!
那補償了這些民夫青壯,其他的工匠苦役呢?
所以這個口子不能開,只能聽之任之,裝作糊涂!
老朱不想跟李祺糾結(jié)此事,轉(zhuǎn)而拿起了報紙靜靜地翻閱。
他帶起自己的近視眼鏡,拿起報紙就看了起來,這一看整個人也是立即就入迷了。
“有意思,真是有意思!”
“文和,你這報紙辦得很好??!”
老朱連連贊嘆,前面關(guān)于韃子叩關(guān)、元主遇刺這些事情,他當然是知道的,所以隨便看了一下就開始看其它的內(nèi)容。
前面都是國家的大政方針,而后面卻開始刊登一些奇聞異事。
比如天津港口誰又捕殺了一頭鯨魚,賺了多少銀子等等。
老朱整個人是越看越喜歡,通過這個報紙,他也算是知道了一些根本就不會到他這個層面的事情。
他是大明的皇帝,自然是不會有人跟他說什么出海捕魚的事情,也不會有人跟他說倭國的漢子好吃懶做。
現(xiàn)在看著大明早報上面刊登出來的一件件新奇的事情,整個人也是來了興趣。
“哈哈,真是不錯!”
“不錯,不錯,這個大明日報辦的不錯?!?/p>
很快,老朱就將報紙上面的內(nèi)容看完,他仿佛看到了很多以前所看不到的關(guān)于大明方方面面的內(nèi)容,整個人也是高興的說道。
對此李祺絲毫不覺得意外。
因為老朱陛下有著歷代帝王都無法媲美的優(yōu)勢——草根出身。
這個草根,可不是劉邦那種“草根”,人家沒發(fā)跡之前還是泗水亭長呢,趕上某安局長了都!
而老朱同志,拿著破碗要過飯,當過和尚撞過鐘,參加義軍造過反,他比誰都更能體會到底層百姓的艱難與不易,這也是他一輩子勵精圖治的動力源泉,唯恐自己治下的子民再被官員壓榨盤剝!
說到底,老朱陛下打從心里面,還是站在老百姓這一邊的。
他就是一個平民百姓,他清楚地知道百姓子民吃的苦受的罪,可以將心比心,可以身臨其境。
比如幼年時期,他被束縛在鄉(xiāng)野田地里面,知道什么國家大事,了解什么大政方針?
他啥也不知道,甚至可能連皇帝是誰、年號是什么都不知道!
這就是底層百姓的普遍現(xiàn)狀。
源自于士紳縉紳故意鑄造信息壁壘,對鄉(xiāng)野百姓進行壟斷與封鎖!
而大明日報的真正用處,就在于打破這信息壁壘,讓天下百姓都知道朝廷的大政方針!
開啟民智,凝聚民心,這就是報紙的真正意義所在!
“文和,通政司朕就交給你了!”
老朱興沖沖地開口,眼里滿是欣慰之色。
李祺一愣,隨即含笑點頭。
通政司,天子喉舌之司!
不該淪為一個清水衙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