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羽靜靜地望著沉默下來的文武百官,慢慢踱步朝著龍臺下面走去,在百官之中的空擋穿插起來。
“朕雖然不敢與先帝比較雄才大略,亦想要效仿先帝文治武功。”
“思則變,變則通。朕非常認(rèn)同先帝的話,有些陳腐老舊的規(guī)矩該變還是要變一變的。”
“先帝在位之時,吏治乃是數(shù)代君主之中少有的盛世,賴以先帝從不墨守成規(guī),循規(guī)蹈矩,恪守陋習(xí)治理天下?!?/p>
“如今先帝大行,朕初登大寶不足一年,這些日子來,朕寢食難安,唯恐將先帝勵精圖治一生治理的大龍毀于朕手?!?/p>
“朕睡不著的時候,時長躬身自省,只怕朕畢生只能走在先帝鋪墊好的道路之上治理天下。”
“朕不求無功,但求無過。”
“如今天下之昌盛,印證了朕方才之言?!?/p>
“思則變,變則通?!?/p>
“眼下這天下都要快一統(tǒng)了,將來如何處置金國,突厥俘虜?shù)膯栴}朕思索良久,如果還依照舊制,訓(xùn)斥一頓之后放他們回去,任由其自生自滅,那國戰(zhàn)的意義何在?”
“我百萬大龍兒郎出關(guān)作戰(zhàn),死傷無數(shù)的意義何在?”
“只為訓(xùn)斥這些賊夷幾句,便將其逐之。”
“那我大龍數(shù)十萬兒郎的在天英靈會作何感想?”
“他們血灑疆場換來的是后患無窮,無休無止的犯邊!”
“任由他們東山再起,數(shù)十年后緩過勁來卷土重來?任由戰(zhàn)火再起?”
“繼續(xù)任由我后世子孫再次拼殺過去,再次讓邊疆尸橫遍野,將士馬革裹尸?”
“若是如此,一統(tǒng)天下又有何用?”
“何為一統(tǒng)天下,何為天下大一統(tǒng)?”
“朕要借用亡漢一言?!?/p>
“凡日月所照之處,皆是我大龍疆土;凡入我大龍者,皆是我大龍子民,皆是我中華百姓!”
“你們該說了,草原信仰狼神,金國人不通教化?!?/p>
“可是你們想過沒有,我大龍歷經(jīng)六百載,融入了多少百姓,融入了多少文化?!?/p>
“百代前,儒家,道家,法家,墨家,陰陽家.........百家爭鳴?!?/p>
“今日我大龍存有佛道儒三門,南有苗疆百姓,西有西域黎民.....”
“既然如此,突厥人,金國人因何不能成為我大龍百姓?”
“朕決意以大龍為中心,大興教化,納萬族百姓于一體,共享繁榮盛世?!?/p>
“說來容易,想要做到卻很難啊!”
“一代人不行,那就兩代人,十代,百代,終有一日,天下百姓皆為中華民族?!?/p>
“此謂之天下大一統(tǒng)?!?/p>
“是故,一成不變乃是弊端陋習(xí),吾等應(yīng)當(dāng)順勢而為?!?/p>
“為開我大龍萬世之基業(yè)而變法。”
“變法以求更適合天下一統(tǒng)之后,治理國家的良策?!?/p>
“天下百姓不分漢,苗...........西域,金國,突厥,共享安樂,筑我中華海納百川有容乃大之曠世偉業(yè)?!?/p>
“如此,才是天下大一統(tǒng)!”
“是故,朕要變法求強,強后更強,掃除陋習(xí),以德,理,行,法治國?!?/p>
李白羽的這段話柳明志若是在朝堂之上一定清楚,這些話就是昔年為了興建邊關(guān)互市之時與李政的君臣奏對。
自己闡述的民族同化政策,李白羽當(dāng)時就在旁邊守候,聽進去自然情理之中。
如今李白羽依照柳大少當(dāng)初的話語,進一步完善了這些內(nèi)容,說給了文武百官聽講。
左相魏永驚異望著李白羽,握著朝笏的手都有些發(fā)顫,穆然魏永手舉朝笏站了起來:“吾皇圣明,萬歲萬歲萬萬歲。”
童相繼而站了起來,不解的望著李白羽:“陛下,老臣不敢茍同,非我族類其心必異?!?/p>
“自秦皇漢武便有匈奴之禍,后有五胡亂華,我漢家兒郎被當(dāng)做任人宰割的兩腳羊偏居一偶?!?/p>
“匈奴,五胡,突厥不服教化!”
“自數(shù)百年前至今屢屢犯我漢土,此便是最好的證明,與豺狼為伍乃是自掘墳?zāi)?,請陛下三思。?/p>
魏永靜靜地望著右相童三思。
“童相乃是江南人吧!”
童三思默默點頭:“不錯,不知道左相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當(dāng),本相略有淺陋之見,希望童相不要介意,且聽一二。”
“昔年戰(zhàn)國七雄連年征戰(zhàn),最終由秦國一統(tǒng)天下,江南,楚地也!”
“若是以童相非我族類其心必異之言論,始皇帝當(dāng)行坑殺六國遺民之令,然始皇帝書同文,車同軌,天下共秦,方有童相今日之祖地江南?”
“方有童相今日之江南。”
“昔年,童相與本相同在北地為官,豈不聞金國之人亦有大善曾多次救濟我大龍四海為家的流民果腹,得以保全七尺之弱軀?!?/p>
“亦有金國醫(yī)術(shù)高明之輩,入我大龍救治我大龍百姓之重疾,活我百姓之性命。”
“金國百余年前與突厥無異,騎馬為戰(zhàn),下馬為民?!?/p>
“后來,金國雖犯我土離下國祚,然金國自立國以來,求賢若渴,重金游說我大龍德高望重,才高八斗之輩前去金國,開書舍,行漢禮,教化萬民?!?/p>
“如此,方有今日之金國?!?/p>
“是故,金國昔日亦是胡夷,如今卻與我等無異,雖有騎馬射箭之祖訓(xùn),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卻與我大龍無異?!?/p>
“金人可教化,突厥如何不可教化?”
“如今張墨將軍鎮(zhèn)守西域,以姑墨國為伊始,在西域大興漢話,教導(dǎo)我漢家禮儀,童相不會不清楚?!?/p>
“因而,本相認(rèn)為,萬族皆可教化,皆可為我中華民族之百姓?!?/p>
“陛下意欲變法求強,此乃圣君也。”
“你......”
童三思啞口無言的望著正色無比的魏永,一時之間不知道該如何反駁。
李白羽欣慰的望著魏永:“說的好,魏相之言深得朕心?!?/p>
“即日起,由國子監(jiān),吏部,禮部,戶部合計,大興變法!”
“既然要變,第一變就從朕這里開始變。”
“吏部尚書聽旨。”
“老臣在?!?/p>
“北者,涼也?!?/p>
“北征之功,涼王也。”
“加封定國公柳明志涼王,封地待到定國公班師還朝之后論功而定?!?/p>
杜成浩怔怔的望著李白羽:“一....一字王?”
“杜愛卿?”
“老臣遵旨!”
滿朝文武同杜成浩一樣都有些發(fā)怔的望著李白羽,他們都以為李白羽要封也是二字王,沒想到直接給了一個一字王的稱號。
如此一來,柳明志的政治生涯,已經(jīng)達到了權(quán)貴頂峰。
“退朝,有諫言上奏折,朕會審批!”
“恭....恭送陛下!”
李白羽剛剛步入殿后,一個灰袍人飛落而來,令曾海下了一跳下意識的攔在李白羽身前。
待到看清了灰袍人的裝扮曾海松了口氣退到了一旁。
灰袍人在李白羽驚愕的臉色中湊到其耳邊嘀咕了起來。
李白羽眉頭一凝,拳頭握的咯吱作響。
“誰給他們的膽子舉兵謀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