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申州刺史說完鎮(zhèn)南王的事后,陸承安便感覺到一股若有若無的壓力開始漸漸向他籠罩下來。
當晚,陸承安皺著眉,望著東南方向的天空若有所思。
手掌攤開,鎮(zhèn)國鏡浮現而出。
淡淡的仙光縈繞,四周的天地元氣立即就像是被這面鏡子捕捉到了一般,隨著陸承安的心意而動。
得到這面鏡子已經有一年多了,他始終感覺這面鏡子自始至終似乎都未曾徹底的認可他。
不管他怎么去參悟煉化,都還是差了那么一線。
之前陸承安不太明白為何會這樣,但此時他豁然開朗。
或許正是因為那位鎮(zhèn)南王的緣故。
看著手中的鏡子,陸承安語氣淡然,輕聲道:
“國師大人,你果然還是留了一手...”
陸承安就坐在書院居中的傳道閣第三層,敞開了第三層的大門,面向南方天地,悄然入定。
————
書院落成之后,申州城的百姓也很快發(fā)現了這里的變化。
對于鏡潭山上憑空出現的這座別院大家都滿是好奇。
一番打聽才知道,原來山上那座別院竟然是一座書院,得知這一點后,尋常百姓便對此失去了興趣。
因為按照慣例,這肯定又是哪個權貴世家的私人場所,與他們這些普通百姓沒有任何關系。
公孫輔得到陸承安的授意,也沒有著急著公布靜談書院會面向所有人招收弟子的信息。
申州城的日子依舊像以前一樣,并沒有因為多了一座書院就發(fā)生什么變化。
只是對于申啟來說,終究還是有了極大的不同。
不管是現在還是將來,書院始終還是需要有人來打理的,至少清掃工作要有人做。
作為陸承安的弟子,申啟當然是義不容辭。
可他還有母親要奉養(yǎng),需要維持生計。
就在申啟左右為難的時候,陸承安替他做主,讓申啟帶著申母直接住進了書院。
并且以聘用的名義,聘請申母作為書院的管事,負責書院的日常生活,每個月有一兩銀子的工錢。
申啟明白,這是先生對他的特殊照顧,他本不想受此恩惠,但卻也知道這是最好的安排。
這樣一來他不僅能繼續(xù)全心全意的讀書修行,也沒有了生活顧慮。
申母倒是看的開一些,自古以來師徒父子,申啟既然是陸承安親傳弟子,那么這些恩惠就不是外人的賞賜,而是師父對弟子該有的照顧。
她只是叮囑申啟,不管將來他是功成名就還是碌碌無為,切不可忘記先生的恩情。
有了母親的開導,申啟便安心接受陸承安的安排。
看著申啟母子的處境,陸承安不由得感嘆,當初與馮掌柜合伙做生意,真的是一步高瞻遠矚的妙手。
若不是有之前跟馮掌柜合作打下來的經濟基礎,不說他一定會貧困潦倒,至少也會因此而分散不小精力。
修行也不會像現在這么順利。
京都的書院,申州城的靜談書院,恐怕都不會這么順利的建立起來。
人活在世上,不管怎么說吃飽肚子不讓自已餓死總歸還是最重要最基礎的一件事。
想到這里,陸承安不由得多想了一些。
靜談書院將來要在申州城發(fā)展傳承,經濟收入這塊肯定是必不可少的。
將來若要招收尋常百姓的子女,束脩自然不可能定的太高。
這部分的收入恐怕維持靜談書院的運轉都是個問題。
畢竟在這里不像在京都,有那么多的產業(yè)支持。
如此一來,靜談書院就必定需要其他的收入來支撐。
在京都開辦的百味樓算是一個可以直接復刻的項目。
另外,陸承安也有了另一個想法。
開辦書店。
這個世界書籍其實算是奢侈品了,因為沒有印刷術,所有的書籍都是靠人手工抄錄的。
所以每一本的價格都高得離譜。
這也是尋常百姓根本買不起書籍的一個原因。
如果能夠開辦一間書院,以活字印刷術來批量印刷書籍,那成本就能降得最低,等將來讀書識字的人越來越多,書籍的銷量也會隨之提高。
不僅如此,對于他的傳道也能起到極大的作用。
想到這里,陸承安便有了打算。
立即傳信回京都,讓馮田派一個經驗老到的掌柜來申州,幫助他開辦百味樓、印刷坊和書店。
隨后請公孫玥幫忙辦理開辦這些產業(yè)所需的文書。
公孫輔聽說陸承安要做聲,立即吩咐下面的人全力配合。
之后的事自然是順順利利,沒有任何阻礙。
陸承安花了三天時間將全套的活字印刷術所需要的字模做了出來,全都按照讀音整齊排列。
在言出法隨的神通能力下,這并不是什么難事。
當然了一套字??隙ㄊ遣粔虻?。
陸承安將這門不算精深的技術傳給了這三天全程陪著的申啟,將來這些事自然是要交給他來打理。
申啟看著那些密密麻麻的字模,對陸承安的崇拜更上一層樓。
這種技術不算難,但九州天下數千年來,卻從來沒有人想到過。
不愧是能夠隨手創(chuàng)造神跡的先生,不能用凡人的思維的來看待。
完成這一整套字模之后陸承安罕見的閉關了。
對于文道修行來說,極少有閉關這么一個說法。
因為文道修行不像仙道、武道,需要煉化元氣,提煉氣血。
文道修行更多的是靠悟。
悟通了,修為自然暴漲,悟不通,閉關閉到死也沒用。
陸承安這次之所以會閉關,是因為在他將那一套字模創(chuàng)造出來后,冥冥之中忽然升起一抹靈感。
在文以載道神通的作用下,他察覺到天下文道氣運忽然開始暴漲。
而一手締造九州文道的他也因此受到影響,腦海中涌現出無數的感悟。
走進傳道閣三樓,交代了一番申啟后,陸承安便安然靜坐。
開始細細參悟。
當心神進入識海之中看到那卷傳道玉簡后哪怕是以陸承安的心性都不免有些吃驚。
玉簡上,文脈氣運那一欄的數字正在瘋狂跳動。
上次開啟文以載道神通之后氣運值已經消耗完了,這段時間雖然恢復了不少,但也只有幾百的數值。
但此時,不過是幾息之間,那串數字便已經突破了一千,并且還在不斷增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