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明去而復返,令東吳天子以及其他人疑惑不已。
得知李仲明回到了萬仙城,天子立即派太子前往接見。
剛一見面,東吳太子便直接向李仲明躬身行禮,臉上滿是歉意。
“先生,截殺之事本宮以及父皇都已經得知,對此本宮先給先生賠個罪?!?/p>
“是東吳照顧不周,讓先生身陷險境?!?/p>
“先生若要責罰,本宮愿一力承擔?!?/p>
“但請先生相信,此事絕非我皇室所為?!?/p>
李仲明點了點頭,正要說話。
不遠處一個身影慌忙跑了過來。
正是三公主孫玲瓏。
來到李仲明面前,孫玲瓏眼中焦急稍稍緩解,上下打量了一番,輕聲呢喃道:
“你沒事就好...”
太子微不可查的輕輕皺眉,李仲明則是默默避開了孫玲瓏的目光,拱手道:
“多謝公主殿下關心,外臣并無大礙?!?/p>
孫玲瓏轉頭看向太子,語氣變得有些生硬。
“皇長兄,為何會有人去截殺先生?還是一位地仙?”
太子一愣,臉色變得有些不自然。
既有被自已妹妹問住的尷尬,也有與理由虧的愧欠。
更有些后怕。
以李仲明北齊軍神獨孫以及宗學大賢的身份,若是在東吳境內遇害,北齊與東吳兩國必定會掀起一場難以想象的動亂。
屆時可就真的是生靈涂炭了。
其實東吳皇室并非去顧及李仲明的安危。
李仲明離開京都的時候太子便派了不少人暗中相護。
只是李仲明天涯若比鄰的神通速度太快,他安排的人跟了不到百里便徹底失去了李仲明的蹤跡。
不得已只能退回。
誰知竟然會有地仙跟上去刺殺李仲明。
好在,李仲明看上去并無大礙。
這一點也讓太子震驚不已。
在一位地仙的刺殺下李仲明看上去竟然毫發(fā)無損。
足見他的底牌有多么強大。
面對孫玲瓏的質問太子無言以對。
李仲明則主動解釋道:
“此事以后再說,兩位殿下,不知陛下此時可有空?外臣想與他談談關于盟約的事。”
聽到李仲明這么說,兩人相互對視了一眼,彼此眼中都是滿滿的驚喜。
李仲明脫離險境第一時間不是回北齊,而是來東吳。
來東吳也就罷了,他并未興師問罪,而是想著盟約的事。
也就是說,李仲明很有可能會答應之前那些條件,從而留在東吳。
太子立即回道:
“有空,父皇一定有空,走,我?guī)氵M宮?!?/p>
說罷便直接拉著李仲明往自已的馬車走去。
孫玲瓏緊跟其后,也上了車。
一路上,太子不斷試探,但李仲明始終沒有給他一個準確的答復。
進了宮,見到了東吳天子,天子自然又是一番噓寒問暖,并且表示絕對不會放過幕后之人。
對此李仲明只是淡淡回應,沒有太過激動。
寒暄過后,終于話歸正題。
天子試探著問道:
“先生復歸東吳,可是愿意留下來?”
東吳天子、太子以及三公主全都期待地看著他。
李仲明環(huán)視一周,臉上露出淡淡的微笑。
隨后拱手道:
“承蒙陛下以及殿下厚愛,外臣愿意留下?!?/p>
天子大喜,竟直接拍案而起,笑道:
“好,好啊,這是朕這段日子以來聽到的最好的消息?!?/p>
“來人,拿酒來,朕要跟李先生好好慶賀一番。”
太子也是起身笑道:
“先生果然不愧是大賢,剛剛遭遇截殺,還能如此不計前嫌幫助我東吳,實在令本宮佩服?!?/p>
孫玲瓏沒有說話,但她的眼睛早已表露了她的心情。
李仲明愿意留下,那之前所有的顧慮便都不再是問題。
然而還不等三人高興太久,李仲明便后退了一步,拱手道:
“陛下,外臣雖然愿意留下,但外臣畢竟是齊人,家中還有祖父在世,更有師長還需孝敬?!?/p>
“所謂首孝悌,次謹信?!?/p>
“我終究還是要回北齊的,所以外臣只能在東吳三年。”
“至于陛下答應的北境十三國,有固然好,沒有也無妨?!?/p>
“就當這三年是外臣為兩國百年盟約貢獻的一份力量?!?/p>
“若陛下同意,此事便就此定下了?!?/p>
東吳天子深深地望著李仲明微微皺眉道:
“三年?三年時間是不是太短了些?”
“而且朕答應了先生,若先生愿意留下,朕愿意將其中一位公主許配給先生。”
“我東吳物華天寶,乃是人間仙境,先生為何不愿在此長留?”
太子也是眉頭微皺,目光瞥了眼孫玲瓏。
反而孫玲瓏的表情卻沒有多大的變化。
“東吳固然很好,但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間,豈可忘本?”
“外臣不需要任何靈寶仙寶,也沒有...”
說到這里,他眼角的余光看了眼孫玲瓏,隨后才接著道:
“也沒有迎娶公主的福分,外臣愿意盡已所能,將文脈傳承留在東吳?!?/p>
孫玲瓏藏在袖中的手早已捏的骨節(jié)發(fā)白,但她依然沒有開口說任何話。
這種場合,她坐在這便已是僭越,更別說插嘴國事了。
這一點她分的很清楚。
而且她也早就料到,李仲明絕對不會改換門庭,甘心做一個吳人。
所以她并不驚訝。
只是心底的失落是無法克制的。
天子沉思了片刻,重重一嘆。
問道:
“三年時間,先生可有信心培養(yǎng)出一批合格的人才?”
李仲明笑了笑,竟然反問道:
“給陛下三年時間,陛下可有信心在我北齊培養(yǎng)出一批合格的仙道人才?”
天子一愣,沒想到李仲明竟然敢反問自已。
太子也是嚇一跳,李仲明竟然如此大膽,敢直接頂撞天子。
不過天子倒是并未生氣,反而點頭道:
“有道理,傳道授業(yè),師父弟子都要看機緣,誰也不能保證一定能找到一個合格的傳人?!?/p>
李仲明點頭道:
“沒錯,所以我只能說盡我所能,把我所知道的,了解的,留在東吳。”
“至于東吳能得多少,那就要看東吳自已的能力和緣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