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在熟悉的書房里,陸承安不管是身體還是心理,全都進入百分百的放松狀態(tài)。
不管他修為有多高,在外面的時候總歸還是不如在自已的家里自在。
大嫂為了慶祝陸承安回家,從中午便開始忙碌,又托人送來了一大堆的食材,忙活了一下午,做了二十幾道佳肴。
大哥拿出珍藏的好酒,與陸承安推杯換盞,一杯接一杯,沒一會兒功夫,堂堂五品武夫竟然就醉的不省人事。
連陸寧兒也都喝了幾杯。
看著她皺眉吐舌頭的模樣,陸承安不禁回憶起當初他剛來京都的時候。
那時候他為了維持家里開銷,以蒸餾法釀酒。
那時候的陸寧兒還是個奶聲奶氣的小不點。
有人說,因為有了孩子,時光的腳步才會擲地有聲。
這句話真的一點都沒說錯。
如今的書院與幾年前陸承安離開時早已大不相同。
因為書院九位修訂宗學的大賢存在,北齊天下但凡是也有一定追求和目標的讀書人,無不想進入書院讀書。
還有許多朝中大臣,紛紛托關系講人情,想要把自家的孩子送入書院。
但書院只有那么大,一二十人已經(jīng)是極限,不可能全都收進來。
而且何道哉等一眾師兄弟們早就商量好了,京都書院作為文道一脈的圣地,與其他地方必然是要不同的。
雖然講有教無類,但也要考慮實際情況。
所以京都書院自宗學修訂之后,便不再對外招收弟子。
只當做是各地文道傳承弟子的朝圣之地,只有真正被收納為書院一脈的文道弟子,才有資格入京都書院朝圣進修。
而判定是否是真?zhèn)魑牡赖茏拥臏蕜t很簡單。
第一點便是修行浩然正氣訣。
第二點則是陸承安的直系傳人,比如何道哉他們的親傳弟子。
從那以后,書院便拒絕了一切前來求學之人。
當然了,京都自然不能沒有書院傳道的道場,所以天子便與陸寧兒達成協(xié)議,往后京都書院走出去的優(yōu)秀弟子都會去扶龍學宮擔任三年夫子。
三年后輪換。
至此,京都書院也徹底從當初那個只是教書傳道的書院變成了如今北齊天下讀書人心中的圣地。
書院里現(xiàn)有的十幾個弟子都是宗學修訂之前就招進來的,那時候的書院還不為人知,沒多少人知道書院的神通廣大。
所以這些弟子進入書院求學的心也相對更加純粹一些。
因為進入書院的時間長短不同,學問高低也有了層次差別。
其中有三位僅次于陳淵他們之后進來的弟子無疑是造詣最深的。
這是之前陳淵主持招收的一批弟子,同期的一共有八個,但來來走走,最后只剩下三個一直留在書院。
書院后面進來的一些弟子甚至有不少都是由他們?nèi)齻€代為教導的,帶他們啟蒙入門的。
算起來,他們也算是陳淵的弟子了,只是陳淵并未讓他們正式拜師,也沒有傳授浩然正氣訣,所以不能算是親傳。
在見到陸承安之后,三人紛紛行大禮參拜,一時激動,甚至都無法開口說話。
關于陸承安的事跡他們早就在老師陳淵口中聽過許多次。
這是書院弟子心中真正的圣師,只是一直無緣得見。
忽然見到傳聞中的人物,自然是激動不已。
陸承安看得出來,這三人都是心性純良之輩,否則也不會在當初書院名聲不顯而且書院學問從實際角度來看并無太大作用的時候,死心塌地的留在書院。
念及于此,陸承安直接宣布,從今天起江遇川、韓墨白、蘇銘三人便是書院二代親傳弟子,奉陳淵為師。
然后又讓陸寧兒傳授三人浩然正氣訣,并親自檢測他們?nèi)说奶熨x屬性,看看除了讀書,他們還有沒有武道或者劍道天賦。
其中江遇川與韓墨白兩人都是純粹的讀書人,在讀書一道上天資更高,就沒必要浪費精力去學其他。
唯有蘇銘,天生氣血渾厚,根骨極佳,顯然是一個不錯的武道坯子。
所以陸承安便傳他浩然太極功。
三人自是千恩萬謝,對陸承安這個師祖更是敬重了幾分。
回家的第一天,忙忙碌碌,吃吃喝喝。
等一切安寧下來,不覺已是深夜。
站在書樓二樓的窗臺,望著天穹上那彎初見端倪的新月,目光如水。
腦海中開始不自禁的回憶起他穿越來到這個世界經(jīng)歷的一幕幕。
心想,若是有人把他的這些經(jīng)歷著成書,或許也挺有意思。
雖說世人大多嚴苛對人寬容對已,在翻看他陸承安這本書時看到不如意的地方說不得就要罵上幾句。
若真是如此,陸承安反倒覺得有趣。
寫書人被看書人罵怎么了?這不是天經(jīng)地義的事?
哪怕是古來圣賢著作的經(jīng)典,不一樣有人罵?
但就算如此,阻礙這些典籍成為經(jīng)典了嗎?
若是被人罵幾句就要順從著一些淺薄者的見解去更改,從而違背了自寫書的初衷。
那何必還要去寫書?
引車販漿,耕種自足,哪一樣不能維持生計?
罵就罵吧,有人罵總比什么反響都沒有的好。
聽聽就行了,千萬別當真,更別影響胃口。
愿意因為一本書而去罵作者的人,或許也有他自已的不如意吧?
該體諒的體諒。
想到這里,陸承安忽然輕輕一笑。
他不知道將來許多年后會不會有好事的后輩要寫一本關于他的傳記。
但他可以肯定,若真有人敢這么做勢必討不到好處。
身為文祖,他也愛莫能助,只能道一聲:
“后世著書之人,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