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百元抖加”投入之后,肉眼可見地,視頻右下角的瀏覽量數字開始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跳動,幾百、幾千……
林如萱在投放時,還精準地勾選了“萌娃”、“親子教育”、“國學啟蒙”等標簽,確保視頻能被精準推送給對這些內容感興趣的潛在用戶。
很快,瀏覽量輕松突破了一萬大關,并且仍在持續(xù)快速增長。
刷到這條視頻的觀眾們,無不被畫面中的情景所震驚:
一個看起來只有兩三歲、穿著可愛粉白裙,扎著兩個小揪揪的女娃娃,安安靜靜地坐在一個略顯青澀的青年身邊。
青年每念出一句古詩的上半句,小女孩就能用那帶著奶氣卻異常清晰的嗓音,毫不猶豫、一字不差地接出下半句。
從最簡單的《詠鵝》、《靜夜思》,到稍長一些的《春曉》、《草》,她都對答如流。
評論區(qū)立刻炸開了鍋:
“我的天!我女兒也兩歲多,還只會說‘吃飯飯’、‘睡覺覺’,這寶寶居然會背詩了!太聰明了吧!”
“吐字也太清晰了!關鍵是理解了嗎?感覺她不是死記硬背,那小表情好像真的懂一樣!”
“最厲害的是父母,到底怎么教的!”
“是不是從胎教就開始天天聽唐詩三百首啊?這語感和記憶力絕了!”
“旁邊的是爸爸還是哥哥?看著好年輕,但是好有耐心啊!”
秦志華原本只是半信半疑地看著,但隨著手機不斷傳來的“叮咚”提示音,以及評論區(qū)飛速滾動的贊美和驚嘆,他的嘴巴不自覺地微微張開。
他親眼看著那個代表粉絲數的數字,從最初的幾十個,一路飆升,突破一千,再到兩千……
到他準備出門上晚班前,再次刷新時,赫然發(fā)現粉絲數已經突破了三千大關!
秦志華猛地抬頭,看向正坐在小椅子上,若無其事地晃著小短腿、翻看那本《唐詩三百首》的林如萱,眼神里充滿了難以置信。
這……這就三千人了?
僅僅花了半天時間,和兩百塊錢?
他辛辛苦苦跑一個月外賣,可能都接觸不到三千個陌生人!
網絡世界的力量,第一次如此直觀、猛烈地沖擊著秦志華固有的認知。
當然,粉絲數雖然漲了,但那只是虛擬的關注,并不能立刻變現,秦志華仍要去送外賣。
出門之前,他照舊煮了一鍋清湯掛面,特意給林如萱加了個蛋。
“來,如萱吃飯了。”他將面條分裝進兩個碗里,把唯一的雞蛋放到了林如萱的碗中。
林如萱早已架好了手機,默默記錄著這一切。
她將秦志華煮面、端碗、以及最后把雞蛋給她的過程都拍了下來,然后進行了簡單的剪輯,發(fā)布出去。
這個視頻她沒有再投入抖加,只有一些被之前“天才萌娃”視頻吸引來的粉絲看到,下面零零星星地出現了幾條評論:
“就吃這么簡單啊?清湯寡水的,連片青菜都沒有?!?/p>
“小孩子正在長身體,只吃面條營養(yǎng)不夠的,難怪看著那么瘦小?!?/p>
“樓上何不食肉糜?看看這背景,這居住環(huán)境,能買得起什么好的?”
“我說錯了嗎?這年頭難道還買不起幾塊錢肉嗎?”
林如萱掃了一眼這些評論,并不在意。
畢竟“賣慘”也是一種流量密碼。
接著,她將手機對準自己,開始了她的“吃播”。
畫面里,小小的女孩坐在低矮的小板凳上,面前是一碗裝得滿滿的面條和雞蛋。
清湯掛面,毫無食欲。
小女孩卻毫不挑食,她小小的手握著長長的筷子,一小口一小口地,在鏡頭前,將整碗面條吃得干干凈凈。
最后,她拿起那個白水蛋,費力地剝開,卻沒有自己全部吃掉,而是用小手掰開,將明顯更大的那一半,遞向鏡頭外正在吃飯的秦志華。
用奶聲奶氣卻格外真誠的聲音說:“哥哥,蛋蛋給你吃?!?/p>
秦志華愣了一下,連忙擺手:“你吃就好,哥哥不用。”
小女孩卻堅持著,把小胳膊伸得直直的:“我吃飽了?!?/p>
看著她清澈又堅定的眼神,秦志華心里一暖,不再推辭,用筷子接過了那半個雞蛋,聲音不自覺地放柔:“好,謝謝如萱?!?/p>
這充滿溫情和互動的一幕,自然也被林如萱剪輯了進去。
這一次,她再次投入了一百元抖加,精準推送給喜歡“萌娃吃播”、“親情”標簽的用戶。
果然,“萌娃吃播”向來備受歡迎,尤其是當這個孩子吃的只是再普通不過的清湯面條,卻毫不挑食,吃得干干凈凈,甚至懂事得讓人心疼。
最后把雞蛋分給哥哥的行為,更是觸動不少網友。
視頻一經推廣,立即為林如萱的賬號再次帶來了近兩千的粉絲增長。
評論區(qū)幾乎被“心疼”和“夸獎”淹沒:
“天吶,我兒子要是能有她一半乖我就謝天謝地了!我每天變著花樣做輔食,他吃兩口就跑了!”
“唉,看她身后的環(huán)境,小妹妹估計都沒吃過好的。我看著心里真不是滋味。”
“那么聰明又知道心疼人的小妹妹,哥哥一定要好好培養(yǎng)她,別埋沒了她的天賦!”
秦志華刷著手機上那些滿是心疼的評論,手指停頓在“看看這個居住條件吧”、“難怪那么瘦”、“小孩子只吃面條不營養(yǎng)”這些字眼上。
臉頰不由得有些發(fā)燙,心里泛起一種難以言說的尷尬和窘迫。
他自己就是每天這么吃的,清湯掛面,白粥榨菜,偶爾加個雞蛋已經算是改善伙食。
對他來說算不錯了。
此刻收到那么多評論,才驚覺這不適合兩歲小孩。
一種混合著自卑、不服氣又有點茫然無措的情緒在他心里翻涌。
他低頭看了看身邊正安靜翻著書的林如萱,她纖細的手腕和缺乏血色的臉頰,似乎也在無聲地佐證著網友們的評論。
一股強烈的愧疚感突然涌了上來。
他嘴上說著要好好對如萱,卻沒做到。
于是他在評論區(qū)詢問:“抱歉,因為一些原因,我剛開始照顧這個孩子,很多東西不了解。小孩子應該吃什么補充營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