鞃還沒走進廠辦大食堂,一股霸道又濃郁的肉香味就先鉆進了鼻子里。
香得人腦子都發(fā)懵,口水不自覺地就開始往外冒。
等曲令頤和嚴青山走到食堂門口,里頭的景象更是熱鬧得像提前過了年。
食堂里頭,臨時支起了好幾口平時大鐵鍋,這會兒鍋蓋全都敞著,底下燒得通紅的柴火噼啪作響,鍋里頭正咕嘟咕嘟地冒著泡。
一口鍋里殺豬菜,煮得稀爛的酸菜上頭,飄著一層厚厚的油花,血腸和五花肉在湯里頭翻滾,香氣撲鼻。
另一口鍋里,是豬肉白菜燉粉條,大塊大塊的肥瘦相間的豬肉,配上燉得軟爛入味的大白菜,還有吸飽了湯汁、變得晶瑩剔透的粉條子,光是看著就讓人挪不開眼。
工人們和家屬們,里三層外三層地把大鍋圍得是水泄不通。
一個個眼睛都看直了,手里的搪瓷大碗早就準備好了,就等著開飯那一聲令下。
一些半大的孩子更是猴急,根本等不住,端著自己的小搪瓷缸子,在人群里頭鉆來鉆去,踮著腳尖使勁往鍋里瞅,小鼻子一個勁兒地吸溜著,哈喇子都快流到地上了。
“我的娘嘞,這也太香了!咱廠里啥時候這么大方過?”
“你懂個啥!這叫慶功宴!是給咱們曲工慶功的!也是給咱們所有出了力的工人慶功的!”
“就是!這排場,我跟你說,過年都沒這么豐盛過!過年那會兒,能分到一小塊肉,那就頂天了,哪見過這么拿大鍋燉肉的?”
“那可不!這都得感謝曲工!要不是曲工有本事,帶著咱們把新爐子給弄成了,咱們哪能吃上這么香的肉!”
“對!多虧了曲工!以后咱們廠的日子,肯定越過越好!”
議論聲此起彼伏,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發(fā)自內(nèi)心的喜悅和激動。
這頓肉,不光是解了饞,更是對他們這段時間辛苦付出的最好回報,也代表著對未來好日子的一種期盼。
曲令頤和嚴青山一走進來,立刻就有人眼尖地發(fā)現(xiàn)了他們。
“哎!曲工來了!曲工來了!”
“嚴團長也來了!”
人群“呼啦”一下就讓開了一條道,所有的目光都齊刷刷地投了過來,那眼神里頭,有感激,有敬佩。。
“曲工,您可算來了,就等您發(fā)話開飯呢!”食堂的王師傅拿著大馬勺,滿臉通紅地喊道。
曲令頤聽著周圍那些樸實的夸贊,心里頭也暖洋洋的。
她笑呵呵地擺了擺手,大聲說:
“大家伙兒可別光謝我一個人。這新爐子能煉出鋼來,是咱們所有人一起努力的結(jié)果!沒有大家伙兒沒日沒夜地干活,光靠我一個人,那也是白搭!這頓慶功宴,是咱們大家伙兒應(yīng)得的!”
這話一說,工人們心里頭更是熨帖。
“曲工說得對!咱們都有功勞!”
“哈哈,那咱也別客氣了,開干!”
“王師傅,別愣著了,開飯!給我先來一勺肉多的!”
食堂的氣氛一下子就推向了高潮。
“好嘞!開飯!”
隨著王師傅一聲高喊,幾個幫廚的食堂師傅立刻揮舞著大勺,開始往早就排好隊的工人們的碗里盛菜。
一大勺下去,連湯帶肉帶菜,直接把搪瓷大碗給裝得冒了尖。
而在另一邊,幾個女工正抬著一個巨大的木桶走出來。
木桶的蓋子一掀開,一股濃郁的米飯香氣瞬間就飄散開來。
“天吶!是大米飯!”
“竟然是純大米飯!一點高粱米都沒摻!”
人群里又是一陣驚呼。
要知道,在這個年代,精米白面可是稀罕物,逢年過節(jié)都不一定能吃得上。平時大家吃得最多的,還是高粱米、玉米面窩窩頭。
今天這慶功宴,不光有管夠的豬肉,還有這雪白雪白的大米飯,這待遇,簡直是想都不敢想。
曲令頤的視線在人群里掃了一圈,心里頭琢磨了一下。
她發(fā)現(xiàn),之前一直忙前忙后的劉平廠長,這會兒居然不見人影。
她心里跟明鏡似的,八成是跑到辦公室給上頭打電話報喜去了。
那可是天大的功勞,他這個廠長肯定得第一時間把消息遞上去。
曲令頤心里笑了笑,不管他了,天大的事也得先填飽肚子。
匯報工作哪有干飯重要?
等他打完電話回來,給他留點湯底就行了!
她拉著嚴青山,也找了個空位坐下,立刻就有熱情的工人幫他們打來了滿滿兩大碗飯菜。
雪白的大米飯上,澆了一大勺豬肉白菜燉粉條的湯汁,油汪汪的湯汁迅速滲進米飯的縫隙里,每一粒米都變得油潤光亮。
曲令頤夾起一塊燉得顫巍巍的五花肉,那肉是肥瘦相間,香得沒話說。
別說,這年代的豬肉,還挺香。
“好吃!”曲令頤一邊吃,一邊含糊不清地對嚴青山說,“你也快吃,涼了就不好吃了。”
整個食堂里,除了偶爾響起的贊嘆聲,就只剩下呼哧呼哧的吃飯聲和碗筷碰撞的清脆聲響。
所有人都埋頭苦干,風卷殘云一般,恨不得把自己的舌頭都吞下去。
曲令頤吃得心滿意足,腦子卻沒閑著。
今天這個的焦鋼比,意義太重大了。
這不僅僅是煉鋼技術(shù)的突破,更是整個國家工業(yè)體系升級的一個關(guān)鍵節(jié)點。
焦炭省下來了,就意味著可以用同樣的資源,煉出更多的鋼。
鋼產(chǎn)量上去了,那能干的事情可就太多了。
首當其沖的,就是她之前一直在搞的拖拉機項目。
之前拖拉機的生產(chǎn),最大的瓶頸就是優(yōu)質(zhì)鋼材的供應(yīng)不足。
現(xiàn)在好了,奉天鋼廠這邊技術(shù)一突破,只要把這個純氧頂吹轉(zhuǎn)爐的技術(shù)推廣開來,全國的鋼鐵產(chǎn)量就能在短時間內(nèi)翻著番地往上漲。
到時候,拖拉機的產(chǎn)量自然也就能跟上來了。
有了足夠多的拖拉機,就可以進行大規(guī)模的機械化開墾。
東北有的是肥沃的黑土地,很多北大荒地區(qū)都還沒來得及開發(fā)。只要機械跟得上,在未來的一年之內(nèi),至少能多開墾出幾百萬畝,甚至上千萬畝的耕地。
耕地面積增加了,糧食產(chǎn)量自然也就上去了。
想到這里,曲令頤的眼神變得有些深遠。
她比任何人都清楚,在接下來的幾年里,這個國家將會面臨多么嚴峻的自然災(zāi)害。
糧食,就是命。
現(xiàn)在多生產(chǎn)一斤糧食,未來就可能多救活一個人的命。
所以,鋼鐵產(chǎn)量的提升,拖拉機產(chǎn)量的增加,擴大耕地面積,增加糧食儲備……這是一條環(huán)環(huán)相扣的救命鎖鏈。
而她,就是推動這一切的第一環(huán)。
她忽然覺得,自己肩上的擔子,更重了。
而她之前向祁司令提出的那個特招入伍的申請,也變得更加迫切和必要了。
只有擁有了那個身份,她才能名正言順地去接觸和推動更多類似的項目,才能把自己的能力,發(fā)揮到最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