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燕芳說完又看了眼窗外。
“這陳大發(fā),早不收晚不收,偏偏趕這時候……”
方德明聽到大喇叭也皺了下眉頭。
“小安——”
“大嫂,你倆就別擔(dān)心了。他愛收收他的唄,咋收咱也能湊上數(shù)?!?/p>
方安隨意地笑了笑。
說完就繼續(xù)收拾碗筷去了。
“小安,那陳大發(fā)一收魚,就沒人給咱送了,那咱還咋湊上數(shù)了?”
陳燕芳跟到東屋追問。
方德明也推著輪椅湊到東屋門口。
顯然也在擔(dān)心這件事。
但方安依舊沒在意。
“咱現(xiàn)在就差五十多斤,中午撈都能撈出來了,就算撈不出來,明個不還有一天呢嗎?又不是非得今個湊出來!”
此話一出。
兩口子這才反應(yīng)過來。
供銷社那邊說三天湊夠六百斤。
這第二天還沒到中午,就湊上了五百五十斤。
剩那五十斤確實咋整都能湊出來。
但陳燕芳轉(zhuǎn)念一想,又滿臉愁容。
“咱今天要能湊出來,明個你不就能歇歇了嗎?這湊不出來,明個還咋歇了?”
“歇啥歇?剩兩天就元旦了,過了元旦要魚的就少了,到時候有得是時間歇?!?/p>
“那——”
“行了,能湊出來就行。等元旦前兒再讓小安擱家多呆幾天,到時候可別遙哪亂跑了?!?/p>
方德明攔下陳燕芳囑咐了句。
這臭小子啥脾氣他最清楚不過了。
現(xiàn)在勸肯定沒戲,還不如約定好元旦之后再多歇幾天。
“行?!?/p>
方安笑呵呵地應(yīng)下。
但心里壓根沒在意這回事。
這歇不歇的,到時候不還是他自擱說了算。
幾人閑聊著收拾碗筷兒。
方安刷完碗擦干后放到碗架子里。
剛想回來繼續(xù)刷盛菜的小鐵盆。
就這會兒。
大門突然開了。
緊接著一個身影小跑著進了屋。
“小安?在家呢!”
“老劉大哥?”
方安看到老劉后有些意外。
再東屋掃地的陳燕芳聽到說話聲,急匆匆地跑了出來。
“老劉大哥,你咋來了?”
“我找小安有事兒?!?/p>
老劉關(guān)上房門沒急著說。
回頭看大門口沒人,這才小聲問了句。
“剛陳大發(fā)喊收魚,你們聽著了沒?”
“聽著了,他咋又尋思收魚了?”
方德明隨口問到。
“別提了,估計還是因為昨個那事兒……”
老劉接過方瑩瑩拿來的椅子坐下。
這才娓娓道來。
幾分鐘前。
陳大發(fā)吃完飯去老劉家借大喇叭。
老劉當(dāng)時就猜到陳大發(fā)是想收魚。
上次陳大發(fā)借前兒就是為了收魚。
更何況,現(xiàn)在隊里都知道方安給供銷社送魚。
老劉擔(dān)心陳大發(fā)要搶方安的生意。
問過具體啥事兒后,又側(cè)面打聽了下要去哪賣。
但陳大發(fā)問好幾遍也沒說,就跟老劉說他要收魚。
而且這次還不止收一天,元旦之前他都要收。
“元旦之前?是因為小安……?”
陳燕芳瞳孔一震,轉(zhuǎn)頭看向方安。
這小安要元旦之前湊上數(shù)。
陳大發(fā)元旦之前收,不會是故意的吧?
“不能。過了元旦買魚的就少了,到時候也不好賣?!?/p>
方安看出陳燕芳的心思回了句。
這年代不管是城里人還是鄉(xiāng)下人。
日子都沒那么富裕。
整個林縣都沒幾家能天天吃得起大魚大肉。
當(dāng)然了,不僅僅是現(xiàn)在,即便是后世也是如此。
因此,這買魚一般都是過節(jié)前兒買兩條。
很少有人天天吃。
即便有人想偶爾嘗嘗鮮,那賣得也沒有現(xiàn)在快。
陳燕芳想了想貌似也是。
這才心安地點了點頭。
然而,旁邊的老劉卻不這么想。
“也不一定。我問前兒那調(diào)門拔老高了,瞅那樣收多少都不愁賣。但頭兩天隊里都傳開了,他一天也就能賣幾斤,能賣出去十斤那都算多的。”
“那陳大發(fā)是找到別的門路了?”方德明追問道。
“我也是這么尋思的。這不小安給供銷社送魚的事兒傳出去了?我怕他跟供銷社那邊商量好了才回來收的魚,就尋思過來跟你們說一聲?!?/p>
“啥?供銷社?那……陳大發(fā)要往供銷社送?”
陳燕芳急切地問道。
“我也不知道,猜的。問他他也沒說……”
老劉轉(zhuǎn)頭看向方安。
方德明兩口子也緊張地看了過來。
然而。
方安聽到這些話只是隨意地笑了笑。
壓根沒放在心上。
“小安,那陳大發(fā)不能和供銷社——?”
“不能。這事兒你們就別擔(dān)心了,他搶不走?!?/p>
方安攔下陳燕芳勸了句。
方德明兩口子還是不大放心。
但老劉看著方安那堅定地眼神。
懸著的心瞬間就落了下來。
這要放在以前,方安說的話他一個字都不帶信的。
但自打方安從縣里回來,這一樁樁事足以說明,這小子在外邊學(xué)了不少本事,跟以前完全不一樣了。
他說沒問題,那肯定就是沒問題。
只不過。
老劉跑過來要說的可不止這一件事。
“你也別大意,萬一讓人搶走了,這老些魚上哪賣去?”方德明板著臉提醒道。
“有的是——”
“哎呀你就別瞎操心了。小安都說了沒事兒,他老擱外邊跑還不知道?再說了,那陳大發(fā)要真有本事能聯(lián)系上供銷社,早都特么出來嘚瑟了。”
方安剛想安慰幾句。
但還沒等他說完。
老劉卻搶先一步把方德明攔下了。
方德明兩口子面面相覷。
剛才老劉還說怕陳大發(fā)搶走小安的生意,這咋一眨眼的功夫就變了?
“行了,你倆也別擔(dān)心這事兒了。小安,你這兩天收多少斤了?能湊上數(shù)不?”
老劉勸完又看向方安。
“能,今個早上剛撈完,湊出來五百多斤了?!?/p>
“才五百多?那陳大發(fā)跟你搶著收魚,剩那三百斤這兩天能湊出來嗎?”
“啥?三百斤?”
老劉話音剛落。
方德明兩口子就齊刷刷地看了過來。
方安頓時臉色一沉。
我就知道。
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老劉大哥這嘴雖然比張秀紅強了點。
但跟嚴(yán)實這倆字也特么不沾邊。
老劉看方德明兩口子愣神。
這才反應(yīng)過來自己說錯話了。
昨個他來問方安前兒,還想著不能把這斤數(shù)給說出去,免得給小安添麻煩。
但這一心急,不小心給說漏了。
“小安,你昨個不說六百斤嗎?這……咋還差三百?”
“啊,是六百,我記錯了?!?/p>
老劉緊跟著補充。
但此時說出這句話,方德明兩口子壓根不信。
方安本來都想好要怎么圓了。
一聽這話只能把準(zhǔn)備好的理由憋了回去。
“咳,昨個供銷社是要了八百斤,我沒答應(yīng),就答應(yīng)了六百,撈多少算多少,湊不上也沒事?!?/p>
方安輕咳了下,只能實話實說。
“那你咋不早說呢?這差三百多斤——”
“沒那么多。”
方安打斷陳燕芳仔細算了下。
“昨個我送了三百四十八斤,這早上不撈出來兩百零七斤嗎?這就五百五十多了,頂多還差二百五十斤。今個撈五十,明個再撈兩百,這不就湊上了?”
“你說的容易。哪那么好撈?今個比昨個少撈那老些,明個要撈不上二百斤,這上哪湊去?”
方德明板著臉埋怨道。
“哎呀你兩口子也真是的,小安都說了撈多少算多少,那供銷社也沒非說要湊出來八百斤,湊不上就湊不上了唄,老擔(dān)心這事兒干啥?”
“對,小安剛說了沒答應(yīng),就答應(yīng)了六百斤。這六百就差五十了,兩天咋也能湊出來。剩那些能湊多少算多少,是吧小安?”
陳燕芳聽老劉這么一說,緊跟著附和。
“嗯,供銷社沒說非得湊出來?!?/p>
“那就行。咱當(dāng)初都說好了,能湊出六百斤來就行。”
陳燕芳耐心勸著方德明。
老劉見狀欣慰地笑了笑。
但方安心里清楚。
大嫂只不過是不想讓大哥擔(dān)心罷了。
至于她自己,估計還在想著那兩百多斤該怎么湊呢。
“行了。你倆也別擔(dān)心這擔(dān)心那的了,我先回去了。”
吱呀!
老劉該說的都說完了,打過招呼就要回家。
就這會兒。
房門又開了。
嚴(yán)建山和嚴(yán)曉慧突然進了屋。
“小安,我剛聽陳大發(fā)要收魚,你哪數(shù)還能湊上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