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罪?!
昌文君如遭雷擊。
眼神都因此變得清澈。
喧鬧的秦廷也都安靜下來。
公孫劫淡然看著。
這就叫求錘得錘。
秦王這回明擺著是要大清洗。
如果他們老老實(shí)實(shí)的受著,起碼還能保留君爵食邑等待遇。念在他們這些年的功勞,若表現(xiàn)的好,以后就是復(fù)為廷臣都有可能。
秦王并非不念舊情的人。
對楚系,始終心存一絲善意。對他們的很多事,都是睜只眼閉只眼。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不想深究。就拿今天來說,秦王給了他們很多次機(jī)會。
當(dāng)斷不斷,必受其亂!
他需要昌平君做出抉擇!
你是要在秦國為相。
還是回到楚國當(dāng)公子?
沒有人能阻止天下大勢!
就連秦王也不例外!
秦楚皆是大國,注定無法并存。秦國歷代先君的夙愿,也絕不能違背。所以,他需要昌平君做出選擇。只要選了,就得承擔(dān)后果!
至于昌文君?
他當(dāng)庭咆哮,詛咒大王。
公然干涉秦國的決策!
更要對公孫劫不利!
這已經(jīng)是觸及秦王底線!
不殺不足以震懾群臣!
“大王!”熊啟是連忙長拜叩首,“吾弟文只是一時情急失控,所以才出言不遜。他并不是真的要對丞相不利,跪請大王恕罪!”
“人,要為自已的錯誤付出代價。”秦王政眼神冷漠,冷漠?dāng)[手道:“將昌文君下廷尉獄,三族充為城旦舂,徙至上郡?!?/p>
這是他對昌文君最后的恩賜。
沒有處死他的三族。
只是貶為刑徒。
昌文君無力跪倒。
全身冰涼。
他知道秦王是心意已決。
秦王若要懲罰他人,最開始往往是比較輕的,越是叫板那罰的就越狠。比如說對呂不韋,最開始只是罷相,將他遷去河南封地,并且依舊享有十萬戶食邑。
這待遇算好的了吧?
結(jié)果呂不韋自個沒點(diǎn)數(shù),諸侯賓客絡(luò)繹不絕,前來看望呂不韋。秦王也是擔(dān)心他會叛亂,于是就奪其封地食邑,要將呂氏三族全部遷去蜀地。
呂不韋擔(dān)心后面還要被清算,無法保護(hù)族人,所以就飲鴆自殺。而秦王也沒有追究其三族,只是將他們?nèi)窟w去蜀地。
就像剛才,秦王只是要誅昌文君。可熊啟跳出來求情,那就連帶著昌文君三族遷去上郡。他要是繼續(xù)蹦出來抨擊,那他全族都得被坑殺!
千萬別懷疑……
秦王真能干出這種事來!
想想在邯鄲。
他一句話就坑殺了數(shù)千人!
“大王!”
“大兄……勿要再說了?!辈木盟埔呀?jīng)認(rèn)命,他苦笑著跪地叩首,“罪臣,領(lǐng)死!”
秦王政連看都懶得看。
冷漠?dāng)[手。
讓人將其帶去廷尉獄。
等審問清楚,再將其毒殺。
秦王終究是念及那一絲的舊情。給昌文君留下最后的體面,而不是在鬧市將其當(dāng)眾誅殺。
隨著楚系外戚被逐,朝堂瞬間變得空蕩蕩的。宮內(nèi)眾人面面相覷,皆是沉默不語。李斯站在后面,面色如常。似乎對這一切,都是早有預(yù)料。
但凡有點(diǎn)腦子的就知道。
楚系外戚是有功。
可不能居功自傲。
自以為能干涉秦國決策!
秦楚兩國終有一戰(zhàn),他們需要做出選擇。不可能讓他們騎在墻頭,最后兩面吃好處。就算楚國允許,秦王也絕對無法容忍。
掌握法、術(shù)、勢的秦王,最厭惡的就是欺瞞和背叛。一次不忠,那就終身不用,這也是秦王做事的準(zhǔn)則!
群臣鴉雀無聲。
有人歡喜有人憂。
最高興的莫過于是隗狀。
他早年立下軍功,擔(dān)任縣吏。一步一個腳印,終于是榮升為左丞相。隗狀對自身的認(rèn)知很清晰,他沒有公孫劫這么聰明和遠(yuǎn)見??伤麆僭谧銐蛑倚?,總能在關(guān)鍵時候站對位置。從頭至尾,他都支持秦王。
對于大王而言,忠心有時比能力更重要。就像公孫劫當(dāng)初在趙國,他的能力沒人能挑出錯來。可卻因?yàn)樘幪幒挖w遷作對,最終被打?yàn)榕奄\。
再說熊啟也是有本事的。
他在宮中長大,飽讀詩書。
這些年在幕后做了很多事。
可他不夠忠心!
身在秦國心在楚!
就注定不會受秦王重用!
這一點(diǎn),李斯就看的很清楚。他從不否認(rèn)自已楚人的身份,但他是秦國的廷尉。不論做任何事,都是以秦國利益為先。
“王賁!”
“臣在!”
“汝父告病歸頻陽,此次攻楚就由你領(lǐng)兵。征南郡、南陽、巴蜀郡兵,再由李信將兩萬銳騎馳援,助小王將軍奪取陳郢?!?/p>
“臣遵令!”
王賁同樣是秦國的中流砥柱。
據(jù)說這次伐燕后,王翦是積勞成疾。當(dāng)?shù)靥炖?,很多將士都被凍傷。王翦立下赫赫?zhàn)功,伐趙破燕也是終于扛不住了。無可奈何下,只得上書休養(yǎng)。
后續(xù)也只是攻楚滅魏,無需用上王翦這柄殺牛刀。王翦出手,那必須得是萬乘大邦才配!
所以,秦王就選了王賁。
王賁自幼就跟在王翦左右,不知經(jīng)歷了多少場戰(zhàn)事。滅趙時,王賁就作為裨將參與其中。更是秦王一手提拔上來的親信,有勞軍功的機(jī)會,自然得優(yōu)先考慮。
至于蒙武?
他本來是有機(jī)會的。
偏偏他的仲弟蒙嘉背叛了秦王!
秦王雖免去蒙武這支的罪,可短時間內(nèi)也別想得到重用??粗鴦e人撈軍功,他們也就只有眼紅的份。
“王老將軍滅燕有大功。”
“就為其進(jìn)爵一級,至十八級大庶長。賜金百鎰,玉璧兩對。賞頻陽良田百頃,加賜駟馬大車,自中廄挑選四匹龍駒。奴三十六,布百匹!”
秦王政大手一揮。
給的賞賜也是相當(dāng)豐厚。
王翦距離封侯也只差最后步!
真正的以軍功封侯!
至今也沒幾個人能做到。
秦王政又看向隗狀,緩緩道:“隗公為臣多年,勞苦功高。此次官至左丞相,自當(dāng)封侯以配官職。便賜爵至十九級,為倫侯!侯名,建德!”
“臣,拜謝大王!”
隗狀感動的抬手作揖。
這說明什么?
同僚都是傻……
他不需要做多對的事,只要不犯錯就行。等著同僚犯錯,他的官爵自然是會水漲船高。
而后隗狀又看向公孫劫。
他如此年輕,是否會犯錯呢?
剛升起這想法,他就暗自搖頭。
不可能!
公孫劫可是大王的親信!
兩人關(guān)系勝過親兄弟。
就算犯錯,那也是別人的錯!
關(guān)鍵是秦王終于下定決心。
清洗楚系外戚!
對楚國開戰(zh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