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沖說完后,帳內死一般的寂靜。
十五萬步騎!
沒想到,高句麗竟然在短時間內湊了十五萬人馬,前來支援安市城!
原本,安市城就易守難攻,比之遼東城更加堅固百倍,現(xiàn)在又來了十五萬援軍,這樣的形勢,對于大唐軍隊來說,就更加嚴峻了!
長孫無忌的眉頭擰成了一個疙瘩,手指無意識地摩挲著腰間的玉佩。
李世勣一向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的臉上,也多了一絲凝重。
就連素來天不怕地不怕的尉遲恭,那雙銅鈴大的眼睛里,也閃爍著嗜血的興奮與一絲不易察的審慎。
然而。
出乎所有人意料的是,御座之上的李世民,在最初的錯愕之后,臉上的陰沉竟如潮水般退去。
取而代之的,是一種近乎于殘忍的笑意。
那雙赤紅尚未完全褪盡的龍目中,閃爍的不是擔憂,而是獵人終于看到獵物走出巢穴的狂喜。
“好?!?/p>
一個字,從李世民的牙縫里擠出,帶著金屬摩擦般的質感。
“好??!”
他猛地一拍身前的案幾,霍然起身,放聲大笑。
“哈哈哈哈哈哈!”
笑聲雄渾,充滿了無盡的霸氣與睥睨天下的豪情,將帳內那股凝重的氣氛瞬間沖得煙消云散。
“朕還怕他們學那縮頭烏龜,死守安市城內,讓我大唐勇士一寸一寸地拿命去填。”
“沒想到,這高延壽、高惠真,倒還有幾分膽色!”
李世民踱步到沙盤前,目光如炬,掃過安市城周邊的地形,冷笑道:“他們以為,憑借人多,就能與我大唐王師正面抗衡?”
“簡直是……自尋死路!”
長孫無忌等人見狀,心中大定。
皇帝不怕,他們便沒什么可怕的。
大唐軍隊最擅長的,便是野戰(zhàn)。
最不怕的,便是與敵人硬碰硬的決戰(zhàn)。
“陛下說的是?!?/p>
英國公李世勣上前一步,沉聲說道:“高句麗人傾巢而出,正合我意。這安市城下,正好可以作為他們的葬身之地?!?/p>
“傳朕旨意!”
李世民大手一揮,殺氣騰行。
“召集諸將,議事!”
……
片刻之后,中軍大帳內,將星云集。
李世勣、長孫無忌、尉遲恭、許元等人分列左右,氣氛肅殺。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中央那巨大的沙盤之上。
李世民銳利的眼神掃過眾人,開門見山。
“諸位,高句麗十五萬大軍,不日將至。此戰(zhàn),關乎我大唐國威,關乎遼東之歸屬,只許勝,不許敗?!?/p>
“都說說吧,這一仗,該怎么打?”
話音剛落,英國公李世勣便站了出來。
他指著沙盤,聲音沉穩(wěn)而有力。
“陛下,敵軍雖眾,然長途奔襲,人困馬乏,我軍當以逸待勞?!?/p>
“臣以為,可于安市城南三十里,背靠山勢,正面列陣,以強弓硬弩挫其鋒芒。再遣左右兩翼騎兵,待其軍心動搖之際,迂回包抄,一戰(zhàn)可定乾坤?!?/p>
這是一個最穩(wěn)妥,也最符合兵法正道的打法。
長孫無忌微微頷首,隨即補充道:
“英國公之言甚是。不過,臣以為還可稍作變通。我軍可佯裝后撤,示敵以弱,將敵軍主力誘至我軍預設的埋伏圈內,屆時,萬箭齊發(fā),騎兵沖鋒,可收事半功倍之效?!?/p>
趙國公的計策,則多了幾分陰詭,更注重減少己方傷亡。
“哼!”
一聲冷哼,打斷了長孫無忌的話。
尉遲恭踏前一步,聲如洪鐘。
“趙國公,你這計策,太過麻煩!”
他雙拳緊握,虬結的肌肉將甲胄撐得鼓鼓囊囊。
“對付這些高句麗蠻子,何須如此復雜?”
“陛下!”尉遲恭對著李世民一抱拳,眼中戰(zhàn)意沸騰,“末將請為先鋒,只需給末將一萬玄甲軍,末將便直搗黃龍,將那高延壽的帥旗給您奪來!”
簡單,粗暴,充滿了尉遲恭式的自信。
三位大唐軍方的頂梁柱,各自給出了自己的方案。
或穩(wěn)重,或奇詭,或勇猛。
無論哪一種,聽上去都有極大的勝算。
李世民聽著,緩緩點頭,目光不自覺地飄向了那個從始至終都未發(fā)一言的許元。
“許元?!?/p>
“你的看法呢?”
霎時間,帳內所有人的目光,都集中在了許元的身上。
許元上前一步,對著李世民躬身一禮。
“陛下,三位國公的計策,皆是萬全之策,無論采用哪一種,擊潰高句麗十五萬大軍,皆非難事?!?/p>
他先是肯定了三人的方案,話鋒卻猛地一轉。
“但是,臣以為,現(xiàn)在便制定決戰(zhàn)之策,為時尚早?!?/p>
此言一出,滿座皆驚。
尉遲恭當即就瞪起了眼睛,第一個表示不服。
“許小子,你這是什么意思?”
“大敵當前,不商議如何迎敵,難道要等那十五萬大軍兵臨城下,再做打算嗎?”
長孫無忌和李世勣也投來疑惑的目光。
這不像許元平素的風格。
許元沒有理會尉遲恭的質問,而是平靜地看向李世民。
“陛下,臣以為,我們應該等?!?/p>
“等?”
李世民眉頭微蹙,“等什么?”
“等張亮將軍?!?/p>
許元的聲音清晰而堅定。
“等他率領的四萬水師,攻克烏骨城,與我主力大軍,會師于此?!?/p>
“胡鬧!”
尉遲恭忍不住低喝一聲。
“張亮攻打烏骨城受挫,誰知道他猴年馬月才能過來?”
“兵貴神速!高句麗大軍旦夕將至,我軍士氣正盛,正該趁此良機,一鼓作氣將其擊潰。若是枯等,豈不是給了高句麗人喘息之機?”
李世勣也難得地皺起了眉頭,表達了反對意見。
“許監(jiān)正,尉遲將軍所言不無道理。敵軍十五萬,人數已在我軍之上。若再讓他們從容安營,擺開陣勢,我軍雖能勝,但付出的代價,恐怕也會更大。”
長孫無忌也緩緩開口,語氣中帶著一絲不解。
“是啊,許元。南北夾擊之策,固然是好?!?/p>
“但眼下南線受阻,主戰(zhàn)場便是我處。集中所有力量,先行擊破敵軍主力,方為上策。為何要舍本逐末,去等一個不知何時才能抵達的援軍呢?”
面對三位大佬的集體質疑,許元神色依舊平靜。
他并未直接反駁,而是邁步走到了那巨大的沙盤之前。
他的手指,輕輕點在了代表唐軍主力的位置上。
然后,他的目光,緩緩掃過李世民,以及三位國公的臉。
他沒有急著辯解,而是提出了一個問題。
“敢問陛下,敢問三位國公?!?/p>
他的聲音不大,卻清晰地傳入了每個人的耳中。
“以我軍現(xiàn)有兵力,于此地,與高句麗十五萬大軍決戰(zhàn),能否……將他們全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