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極宮甘露殿。
李世民放下手中的奏疏,揉了揉有些發(fā)脹的眉心。
殿內(nèi)的龍涎香安靜地燃燒著,青煙裊裊,卻驅(qū)不散他心中的一絲煩悶。
東征在即,千頭萬緒,即便是他這位天可汗,也感到了一絲壓力。
“陛下?!?/p>
內(nèi)侍王德輕手輕腳地走了進來,躬身道:“太子殿下求見。”
李世民眼皮一抬,略感意外。
“讓他進來?!?/p>
“是?!?/p>
很快,身著太子常服的李治,捧著一疊厚厚的冊子,快步走入殿中。
“兒臣,參見父皇。”
李治恭恭敬敬地行禮,神色間帶著幾分少年人的興奮與鄭重。
李世民打量著自己的兒子,見他眉宇間多了幾分干練,少了些許稚氣,心中不由微感欣慰。
“起來吧?!?/p>
他語氣平淡地問道:“這么晚了,來尋朕,可是軍器監(jiān)那邊出了什么事?”
“回父皇,軍器監(jiān)一切順利?!?/p>
李治將手中的冊子高高舉過頭頂,由王德接過來,呈送至御案之上。
“只是,許大人讓兒臣來向父皇請示兩件事?!?/p>
“哦?”
李世民來了興趣,隨手翻開了最上面的一本冊子。
封皮上,用一絲不茍的館閣體寫著四個大字——《工匠守則》。
“第一件事,許大人說,軍器監(jiān)如今的三千七百余名工匠,大多是技藝精湛的老師傅,負責核心的鍛造與組裝。但若要在年內(nèi)完成五萬副明光鎧,以及諸多新式軍械的生產(chǎn),還需要大量的輔工進行搬運、粗加工等雜活。他請求父皇,再增派三千輔工?!?/p>
李世民聞言,眉頭微不可察地一挑。
三千人,不是個小數(shù)目。
不過想到那五萬副明光鎧,他又覺得合情合理。
“準了?!?/p>
李世民頷首,目光落在了那本《工匠守則》上。
他越看,眉頭就皺得越緊。
“每日工時,不得超過八個時辰?”
“每十日,輪休一日?”
“兩餐見葷,足量供應?”
“凡因工受傷者,醫(yī)藥費由軍器監(jiān)全包?若有傷殘,發(fā)放撫恤金,奉養(yǎng)終身?”
李世民的指節(jié),在御案上輕輕敲擊著,發(fā)出“篤、篤”的聲響。
大殿內(nèi)的空氣,似乎都因此凝固了。
他抬起頭,眼神銳利如鷹,直視著李治。
“稚奴,你告訴朕,這許元是在督造軍械,還是在開善堂?”
自古以來,官府的工匠地位雖比民夫高些,卻也絕無這般優(yōu)厚的待遇。
這簡直是聞所未聞。
李治心中一緊,但一想到許元那副云淡風輕的模樣,他又鼓起了勇氣。
“父皇息怒?!?/p>
他躬身道:“兒臣初見這份守則時,也與父皇有同樣的疑慮。但許大人說,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這‘器’,不光指工具,也指人?!?/p>
“他說,讓工匠吃飽穿暖,讓他們沒有后顧之憂,他們才能心無旁騖,才能將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軍械的生產(chǎn)中去。如此,效率反而會大大提升?!?/p>
李世民沉默了。
他不是聽不進道理的昏君。
許元的這番話,聽起來似乎有些道理,但又過于驚世駭俗。
“朕既已將此事全權交予他,便信他一次。”
李世民緩緩開口,算是同意了。
“此事,朕也準了?!?/p>
他合上冊子,目光再次落在李治身上,話鋒一轉(zhuǎn)。
“稚奴?!?/p>
“兒臣在?!?/p>
“這幾日,你跟著許元,覺得此人如何?”
這才是李世民真正關心的問題。
一個臣子的能力再強,若不能為太子所用,甚至與太子不睦,那便毫無意義,甚至是個禍害。
李治聞言,神色變得無比認真。
他沉吟片刻,似乎在組織語言。
“回父皇,兒臣初見許大人,亦覺其人行事不循常理,甚至……有些懶散不羈,看似不太可靠。”
李世民眉頭一皺,又聽李治繼續(xù)說道。
“可這幾日相處下來,兒臣才發(fā)現(xiàn),許大人實則心細如發(fā),對每一件事都事無巨巨細?!?/p>
“便如這些冊子?!?/p>
李治指了指御案上剩下的幾本。
“這上面,詳細規(guī)劃了鍛造部、木工部、甲胄部等十幾個部門的生產(chǎn)流程。從一塊鐵礦石如何變成斬馬刀,一根柘木如何制成刀柄,再到最后如何組裝入庫,每一個步驟,需要多少人,耗時多久,都寫得清清楚楚?!?/p>
“他安排的這些工作組,分工明確,環(huán)環(huán)相扣,完全沒有沖突。兒臣粗略算過,依照他的法子,軍器監(jiān)所有工匠,幾乎都被安排得明明白白,無一人閑置,也無一人會因工序銜接不上而耽誤功夫?!?/p>
“兒臣覺得,若非對軍器監(jiān)的人員配置、物料庫存了如指掌,絕不可能在短短兩日之內(nèi),做出如此詳盡周密的規(guī)劃?!?/p>
“從這件事上,便足以看出許大人的經(jīng)天緯地之才?!?/p>
李治的語氣中,充滿了發(fā)自內(nèi)心的欽佩。
聽著兒子這番條理清晰的分析,李世民眼中的意外之色,愈發(fā)濃郁。
他沒想到,李治對許元的評價,竟會如此之高。
這正是他最希望看到的局面。
許元不過二十出頭,未來的路還很長。
稚奴想要坐穩(wěn)江山,乃至開創(chuàng)盛世,正需要這樣不拘一格,能力超群的肱股之臣來輔佐。
他們二人能通力合作,遠比任何賞賜都讓他這個做父親的安心。
李世民心中一塊大石落地,臉上露出了久違的笑容。
“好,很好?!?/p>
他看著李治,眼中滿是嘉許。
“你能看到這一層,說明你沒有白去。繼續(xù)跟著他,多看,多學?!?/p>
“是,兒臣遵命?!?/p>
……
五日時間,轉(zhuǎn)瞬即逝。
軍器監(jiān)內(nèi),早已是另一番景象。
數(shù)座新建的土高爐拔地而起,黑煙滾滾,直沖云霄,爐膛內(nèi)火光熊熊,將無數(shù)精鐵礦石熔煉成滾燙的鐵水。
而在軍器監(jiān)旁邊的渭水支流邊,一排排嶄新的水力車間也已落成。
巨大的水輪在河水的推動下,不知疲倦地緩緩轉(zhuǎn)動,通過復雜的齒輪和傳動軸,帶動著一柄柄巨大的水力鍛錘。
“哐當!”
“哐當!”
沉重而富有節(jié)奏的轟鳴聲,響徹整個河谷,每一錘落下,都讓地面為之震顫,也將燒得通紅的鋼錠,鍛打得火星四濺。
效率,比之前純靠人力的鍛造,提升了何止十倍。
許元站在一處高地上,滿意地看著這片熱火朝天的工業(yè)景象。
就在這時,一個身影從遠處快步走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