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似笑非笑的神情,不見喜怒,卻比兇神惡煞的怒相更讓人不寒而栗。
他們這些人都明白,這朝廷當(dāng)官的,才最是吃人不吐骨頭。
看吶,傲慢才是這人世間最無色無味的苦毒,比之那詭譎的尸疫也不遑多讓。
當(dāng)你有所察覺,往往早已毒入肺腑。
在場沒人懷疑李煜所說真假。
就算退一步講,這手握兵權(quán)的武官敢當(dāng)眾咬定縣令高啟歿了,那高啟便是沒死,也得死。
至于怎么死的,什么時候死,對他們來說還還重要么?
高慶就那么僵在原地,手足無措。
他不用回頭也能猜到,身后結(jié)伴而來的富商們向他投來的目光,必然正隨著此刻的沉默在逐漸變化。
大概先是夾雜著驚愕,旋即是幸災(zāi)樂禍、憐憫......最后,應(yīng)該是迫不及待地躍躍欲試?
他是商賈之身,最是了解同類。
因為若是換了他,他就會這么做!
......
在場都是商海沉浮過的人精,沒有人是呆傻的。
他們之中有的人,或許不明白李煜和高慶之間是怎樣結(jié)的怨。
但這并不妨礙他們從李煜的言行中,敏銳察覺到那絲刻意的針對。
再看高慶那瞬間塌下去的腰桿,他們便什么都懂了。
假若......縣令高啟真的染疫而亡。
眾人看著高慶彎頹的背影,心思活絡(luò)起來。
討好這位外地來的李氏武官,若是能有個投名狀就再好不過。
這高氏,現(xiàn)在倒是一個極好的靶子。
他們這些商賈,最擅長的便是抓住機會。
墻倒眾人推,落井下石,他們恰巧也是挺擅長的。
這道理他們懂,高慶也懂。
眾人悄然對視,眼底隱晦的惡意,如同一張無形的大網(wǎng),自身后將高慶死死籠罩。
‘果然’,高慶暗暗叫苦,他沒有回頭。
氣氛的詭異變化,和眾人長久的沉默,讓他心頭警鈴大作。
族兄高啟的縣令名頭一旦沒了,高氏就只是一個平平無奇的商賈之家。
現(xiàn)如今,府上豢養(yǎng)的惡奴做做樣子還成,真到了關(guān)鍵時候肯定是派不上用場的。
此刻風(fēng)雨飄搖的高氏......
不用多,只需在場之人每人悄悄地踩上那么一腳。
他就完了,還是永世不得翻身的那種!
眼下,破局的關(guān)鍵還得在李煜身上。
高慶看著這武官稍顯稚相的面容,眼神復(fù)雜,心底更是肉疼。
他的年齡,還真是天賜的偽裝。
“大人,為了感念朝廷發(fā)兵戡亂!”高慶深吸一口氣,終是做出了決斷,“小人,愿捐良馬六匹,布八百匹,絹七十匹!”
“另獻軍糧一千五百石!盡數(shù)充作軍資!”
說完這些,他臉上的肌肉都在抽搐,那是真真切切的肉疼。
這都是高氏在縣令高啟的示意下,暗中從縣衙府庫中‘變通’出來的稅收損耗,暫時存在了府中,還沒來得及兌成銀子。
但這些糧貨之中,本也有高慶的份額。
既然族兄高啟歿了,那就統(tǒng)統(tǒng)都是他的所有物。
不管怎么算,這都是實實在在地大出血。
數(shù)額之大,聽得他后面的幾個富商直嘬牙花子,倒吸涼氣。
除了糧商,只怕沒人能比得過高府背靠縣令斂財積存的囤糧。
不過,即便以高氏府邸的占地大小,其他幾人預(yù)估其內(nèi)存糧也是超不過三千石。
這些布、絹占了多少高府庫存的幾成不好猜,但這存糧至少是捐獻了一半。
高慶為了消災(zāi),當(dāng)機立斷的就舍了半條‘命’出來,也是夠果斷的。
難怪縣令高啟會從族中選中他這么個人,遷來撫遠縣給他的撈錢大業(yè)打下手。
不夠機靈可不行啊。
......
李煜頗為吃驚的看著眼前其貌不揚的富商。
高慶的身材略顯富態(tài),臉龐圓潤,隱隱有著層雙下巴。
手指粗短,但不見繭皮,一看便是受人伺候的富貴人家......不曾干過雜活,也未操持過兵刃。
十指不沾陽春水,說的就是他這樣的。
可就得是這樣的人,才掌握著平民百姓一輩子都攢不下的財富。
這投誠禮,勾的李煜嘴角都微微翹了起來。
他先是禮讓道,“高老爺,可真的想好了?”
高慶聽出有門道,哪里還會矜持,連忙點頭哈腰,“小人都想好了!”
他抱拳義正言辭道,“小人拳拳愛國忠義之心,日月可鑒!”
“朝廷天兵解救我等于危難之際,區(qū)區(qū)身外之物,大可舍得!”
此言一出,其余幾人紛紛色變。
他們恨不得撕爛高慶的破嘴。
高慶這話簡直就是搭了個臺子,把他們給架的高高的,輕易不好下臺。
同樣是花錢買命,有人把底價哄抬而上,他們還敢吝嗇嗎!
若是出的少了,這伙兒官兵憑什么回頭救助他們?
況且,救人也是要分先后的......
高慶背對眾人,面朝李煜諂媚的笑著,眨巴著眼睛,躬身再拜。
既然想要改換門庭,那就要有當(dāng)狗腿子的覺悟。
做不了黑活、爛活,誰會要他這么個平平無奇的貨色。
高慶的報復(fù),轉(zhuǎn)瞬即至。
既然他好不了,在場對他動過歪心思的,也別想好過。
“好!”
“很好!”
李煜撫掌稱贊,其態(tài)度不言自明。
“高老爺深明大義,實乃本縣首善?!?/p>
“如此,本官便代朝廷收下,以補軍資!”
高慶連稱‘不敢’,實則心中一塊大石落了地。
有了李煜點評的‘首善’二字,這一關(guān)他便是渡過了。
便是官兵暫且離去,這衙前坊內(nèi)的其他人家也不敢做絕。
否則,那就不單是針對他高慶,更是在打這位李氏武官的臉面。
......
‘好,算你狠!’
其他幾人陰沉的眼神中,分明顯露著這幾個字。
他們也紛紛再拜,“李大人,小人經(jīng)營的茶、布生意,愿獻上......”
“小人經(jīng)營全縣的火炭鋪子,愿獻上......”
少則百斤、百匹,亦或是百石。
多則上千。
這就是撫遠縣諸位富商的財力物力,這些貨物,還只是他們手頭的。
這縣城各個坊市中的店面鋪子,里面存的貨,同樣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