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陽初升。
湖面波光粼粼,晨曦一瀉萬里。
三人樹下安靜釣著魚。
解決空印的辦法?
朱元璋有意似無意的一句話,讓現(xiàn)場的氣氛微微一變。
許易目不轉(zhuǎn)睛盯著魚鰾,語氣悠悠回道:“太子這樣說,那真太看得起我,空印哪怕到了后世,有人圖方便也會用?!?/p>
“想要徹底根治,那基本上是不可能的?!?/p>
聽聞后世都未能解決,朱元璋有了些許優(yōu)越感。
“后世不行,不代表咱的大明也不行?!?/p>
“咱倒要看看,那些官吏真敢不顧頭頂那顆腦袋,繼續(xù)這般狂妄行事?!”
果然~
這處理辦法很老朱~
許易直言道:“空印案是明初四大案之一,遲早你都會發(fā)現(xiàn)這事。”
“歷史記載,這案子你處罰了不少人,有人說只有幾百,有人說數(shù)萬,但過萬應該差不多。”
《明史·鄭士利傳》:主印官員處死,副手以下杖一百并充軍遠方。
大明光府縣涉案的“掌印”官員高達千人,不少下層和親屬也會連坐牽連。
所以許易才保守說,過萬這一數(shù)字。
嗯?
許易這話出來,朱元璋明顯一怔。
顯然。
朱元璋沒想到這事是歷史上必然發(fā)生的,他還以為是他偶然發(fā)現(xiàn)。
四大案?
藍玉案與胡惟庸案他已經(jīng)聽過,現(xiàn)在空印案,也就是說還有一個案子?
朱元璋下意識問道:“難不成咱懲戒了這么多官員,還是沒能遏制此事發(fā)生?”
“后世都不可能完全杜絕,大明又如何能行?”
許易抽了一竿,眼看沒魚上鉤,又落了下去。
“里面不僅涉及貪污問題,還涉及方便的問題?!?/p>
“哪怕沒有貪污,大明收的是實物稅,糧食運輸途中必然有損耗,賬目肯定是對不上的。”
“哪怕你懲處官員,且后面頒發(fā)嚴峻的法令——違者處死?!?/p>
“可仍舊無法杜絕空印,后來面對這事,老朱你也只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p>
朱元璋的辦事要求極其嚴苛,要求地方報上來的數(shù)字與戶部存檔“分毫不差”。
運輸途中,糧食漏出、雨水泡,重量哪能和出發(fā)時一樣?
大明交通可不像后世,來一趟金陵都得個把月,遠的邊疆地區(qū)甚至一年半載。
一路跋山涉水,好不容易來到金陵,結(jié)果又被要求回去重新蓋章?
牛馬都不帶這樣被折騰的!
空印案老朱之所以暴怒,估計還是因為被騙。
朝廷上下大臣都瞞著他這個皇帝,讓他感覺皇權(quán)受到挑戰(zhàn)和威脅。
都這樣了?
竟然還是不能徹底遏制?
朱元璋眉頭蹙得很深,臉色很難看。
事態(tài)誠然如許易所言,有官員借此貪污,有官員則純屬省事,沒有貪污之舉。
他原本想殺雞儆猴,重整朝綱,以為那樣就能終止此事。
朱標知道許易是有辦法的,不然不會和他先通氣。
眼看朱元璋為難,朱標干咳了一聲,挺身而出。
“許兄,你來自后世,想來對此事獨有見解,后世也會有評述?!?/p>
“何不具體說說,此事到底如何遏制的?”
唰!
朱元璋微微側(cè)目,下意識提高了注意力。
“貪污這方面我就不說了,我就說單純說官員圖省事攜帶空印文書這事吧?!?/p>
說著,許易面色多了幾分認真。
“拋開法律、交通等緣由,最根本的原因還是出在實物稅身上?!?/p>
“明初百姓窮困,收實物稅有好處,可運輸實物必然存在被消耗的弊端。”
“關(guān)于后世的做法,最出名的莫過于大明第十三帝的萬歷新政,首輔張居正推行的改革。”
提到張居正,許易不禁想到了一副畫面。
——誰言天公不好客,滿天風雪送一人。
“萬歷八年十二月,京師大寒,雪積尺許,人馬不得行,帝乃令輟朝數(shù)日?!?/p>
“時居正自薊鎮(zhèn)返,未聞詔令,至太和門待漏如故,帝聞之,亦上殿。”
“是日朝會,惟帝輔二人而已矣。”
風雪獨去…
與帝二人為朝…
一代朝臣的壯美和氣骨,實在令人震撼,也令人倍感惋惜。
拿簡單的“好人”和“壞人”之別,去評價張居正這樣的人,那是愚蠢的行為。
站在國家風雨飄渺之際,張居正能義無反顧站出來,決心挽救國家,造福百姓,已然不易。
有能力,有理想,不顧個人命運,靠手段為大明強行續(xù)命七十年。
工于謀國,拙于謀身。
《明史張居正傳》中記載“居正自奪情后,益偏恣。其所黜陟,多由愛贈。左右用事之人奪通賄賂?!?/p>
正是知道張居正陰暗面,才更懂這位千古能臣那炙熱的理想。
這樣的人不似完人,更勝過完人。
侃侃而談,許易跑題說完了張居正的生平,有所悟嘆道:
“大明啊,之所以讓人敬佩,不僅僅是君王死社稷,也在于臣子?!?/p>
“于謙,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救大明于危難?!?/p>
“張居正,以一人之力,彈盡竭慮力圖興盛大明,造福蒼生?!?/p>
“海瑞冒死上《治安疏》,備棺死諫震驚朝野,成萬古清流之表率?!?/p>
“大明貪官雖多,可亦不乏能人義士,感慨赴國難,視死忽如歸?!?/p>
萬歷中興?
一個臣子掀起一朝“中興”?
聽聞張居正此人的作為與功績,朱元璋久久無法平靜。
尤其是!
這樣力圖救大明,能被稱為千古一相的能臣,也存在貪污手段,利用貪污去謀取朝堂權(quán)利…
朱元璋更大為震撼,幾乎顛覆他心中官員非“好”即“惡”的基本理念。
朱標驚異之中倍感困惑,“許易,你不是說張居正改革成功,還有萬歷中興一說嗎?”
“既然中興,可為何大明還是再歷三代而亡?”
許易深意瞥了一眼朱元璋,有些唏噓回道:
“皇帝想要理想的大臣,大臣也想要理想的君王?!?/p>
“張居正他是帝師,想通過嚴格教育將萬歷皇帝塑造成理想中的明君,他一死,被壓制的萬歷親政后就開始報復?!?/p>
“就跟我先前說的差不多,老朱你鎮(zhèn)壓文武百官一樣,你壓得越狠,反彈越劇烈?!?/p>
“這場改革最終在皇帝和朝臣的利益恩怨中被停止,張居正死后還被抄家清算?!?/p>
“中興!因他而來!也因他而去!”
唉——
朱元璋和朱標目光黯淡,不禁無力深嘆了一口氣。
如此能臣…
終是他們大明容不下這顆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