將近子時,程家婚宴的喧囂終于漸漸散去。賈氏迫不及待地去清點鄭家送來的陪嫁。
那一箱箱綁著紅綢的木箱子還堆在院子里,頭幾箱都是一些常規(guī)的陪嫁,頭面、首飾,賈氏不滿足,以為好東西都在后面的大箱子里,卻驚見那幾個描金繪彩的大箱籠里,竟是空空如也。
賈氏一時錯愕,疑是自已老眼昏花,忙揉了揉眼,又命下人取來火把仔細照看——火光搖曳下,那些箱子里確確實實空無一物,唯有箱底殘存幾縷喜慶的紅色碎屑。
鄭意書的陪嫁竟是空的?!
賈氏心頭猛地一沉,驀然想起兒子程開綬先前特意叮囑過,不讓她插手這些嫁妝。難道他早已知曉內(nèi)情?
她當即厲聲吩咐仆人去將少爺叫來,她非要問個水落石出不可——要不是鄭家的錢,她才不會同意鄭意書這個年紀又大風評又不好的女人進門,可如今錢也沒了,她的火氣一下子就竄到了腦門。
然而仆人卻回報:“少爺前去送客,至今……仍未歸來?!?/p>
送客只是幌子,程開綬是為了單獨與楚夫人說幾句話。
楚夫人今夜來程家的婚宴上小坐了一會,她雖不被權(quán)貴們接納,但到底是寧波府里最大的錢莊東家,對程家來說已是蓬蓽生輝。
程開綬立于馬車旁,虛拱一禮:“楚夫人,那批嫁妝……便交給您了。”
“放心,”楚夫人篤定的聲音從轎中傳來,“我會讓她‘偶然’在弄潮巷黑市發(fā)現(xiàn)這些物件正在出售,一切自會順理成章,不會教她覺察半分人為痕跡。這些東西,終將安安穩(wěn)穩(wěn)回到她手中?!?/p>
程開綬神色稍緩,頷首道:“如此便好,有勞夫人。”
楚夫人忍不住抬手掀起轎簾:“兜了這么大一個圈子,你當真不想讓她知道你做的這些事?”
“她不喜欠人,知道后必定要來還我,一來二去,還是牽扯不清……何必呢?”
楚夫人默了片刻,目光掠過站在夜色中的年輕人,他有著一股遠超同齡人的冷靜和隱忍。
她是個商人,滿腦子都是算盤,她不能理解這個世上會有不求回報無條件的付出。
但程開綬為了他的表妹,似乎什么都愿意做。
太傻了。甚至連一個為他鼓掌的人都沒有。
不過,這是商人最喜歡遇見的人。
“程公子——”她聲音溫和,“不知可否再勞煩你一件事?”
“夫人但說無妨?!?/p>
“可否請公子與諸位同窗執(zhí)筆,多寫一寫我修繕如意港的功德?”她眼含笑意,語氣卻鄭重,“此事若得士林嘉許,于我大有裨益?!?/p>
程開綬從容應道:“這是自然。修繕如意港乃利民之善舉,晚生理當盡力——也恭喜夫人,終是得償所愿?!?/p>
楚夫人以修繕如意港之功,終于得到了如意宴的請?zhí)?,程開綬正是來恭喜此事。
“你我都了一樁心愿,同喜同喜,”楚夫人這個笑是發(fā)自內(nèi)心的,“往后,你也該好好過自已的日子了?!?/p>
程開綬不置可否地笑笑:“楚夫人沒有放不下的人嗎?”
這句話倒是讓楚夫人微微一怔,思緒驀得飄遠了。
她走過艱難的來時路,她是一個有很多秘密的商人,不過也許是程開綬看上去太可靠了,會對聽到的所有秘辛都守口如瓶,楚夫人竟有了想要回答的沖動。
“我的夫君其實死在泣帆之變?!?/p>
程開綬一愣,沒想到會得到一個回答——還是一個從未有過任何只言片語的秘密。
不過這一句話,似乎讓很多寧波府坊間猜測已久的問題有了答案——楚夫人的錢莊做的這么大,真的只是靠田間掏糞起家的嗎?她的本錢到底從何而來?
若是他那早逝的夫君死于泣帆之變,那就合理了,誰都知道出海經(jīng)商的利潤有多么可觀,海貿(mào)才是楚夫人錢莊本金的來源。
所以……她在懷念她的夫君嗎?
“——但他給我留下了一大筆財產(chǎn),”楚夫人卻是朗聲笑了起來,“花花世界,總得有個人要留下來見識。”
她的聲音隨著馬車漸遠,這句狂妄的縹緲之言也消散在夜空中,留程開綬獨自一人佇立在原地。
人和人啊,活的都是不同的道,還真是天差地別。
程開綬回到家中時,賈氏正氣勢洶洶地等著程開綬給她一個交代。
程開綬滿面愧疚地道:“母親,是兒子的不對,自作主張?zhí)崆皩⒁鈺鴰淼囊恍┘迠y折成禮物,送與王老了?!?/p>
賈氏一愣:“送給王老?為何要送給王老?你老是他不是清廉的很嗎?”
“老師為人清廉,但兒子不能不知好歹,之后的會試更要靠老師多多照拂,在諸位大相公面前多舉薦我,才能保我往后仕途亨通。”
賈氏心痛地想了想,程開綬說得有道理,竟是她鼠目寸光了。
“老師還說,這次說不定有機會邀兒子參加如意港千帆宴。”
“千帆宴?!”賈氏差點從椅子上摔下來,“當真?”
程開綬輕描淡寫地點了點頭:“千帆宴是王家舉辦,是有幾分希望,不過此等盛宴,兒子也不敢奢求,還需等老師的消息。”
“這不管成不成,那都是天大的榮耀?。≌f明王老已經(jīng)認可你這個學生了!好,好,這禮送的好??!”
“此事還是意書提醒我的,她愿意將自已的嫁妝慷慨贈與我,只為助我仕途,得此新婦,實在是我們程家祖上眷顧?!?/p>
賈氏頻頻點頭,確實,確實,鄭桐不見得有多大方,但這女兒確實是懂事,她心中怒火全消,對鄭意書也更多了幾分好感。
“是母親多心了。新娘還候在房中呢,你快去吧?!?/p>
程開綬作禮退下,而回到了自已房前時,望著滿目的紅綢與房中溫暖的燭光,他竟踟躇了。
一切都在他的計劃之中,只是他沒有設想過此刻。
屬于他的洞房花燭之夜,突然無比真實地到了眼前。算計和交易都結(jié)束了,只剩下他們兩個被各自命運裹挾著的苦命人,要開始過舉案齊眉的人生。
他有些茫然,他還沒想過要怎么過以后的生活。
正當他躊躇之際,門卻“吱呀”一聲自內(nèi)打開了。
鄭意書正立于鏡前卸去那頂沉重的翟冠,聽得門外細微動靜,便親自來應門。她一頭青絲如瀑般垂落肩頭,身上仍穿著大紅的婚服與金繡霞帔,臉上的濃妝卻已卸去大半,露出原本清秀的容顏。未施脂粉的眉眼溫潤而柔和,褪去了白日里如木偶般精致卻疏離的裝扮,此刻在燭光的映照下,竟有種素凈而端莊的美麗。
房中漏出來的明亮燭光在這個燥熱的夏夜溫柔地披在他們身上,悄然消融了兩人之間那無形的隔閡,他們四目相對,半晌無言。
鄭意書忍俊不禁,在她的記憶里程開綬年少老成,時刻沉著,這還是她頭一次看到他略帶無措的模樣:“你是傻了嗎?快進來。”
她側(cè)身讓出一條路。
程開綬也笑了起來,溫謙道:“對不起,讓你久等了。”
“我還怕你今晚不來了呢,”鄭意書一邊說著,一邊麻利地開始鋪床,“我正擔心這第二天可怎么面對你母親?!?/p>
她很自然地鋪了兩床被子,沒有叫程開綬為難。
程開綬真誠承諾道:“你來程家, 我不會讓你難做的。”
“我聽說你母親發(fā)現(xiàn)了嫁妝箱空了,你如何應付她的?”
程開綬笑了笑,眼中難得露出一絲得逞的狡黠,道:“我說那這些東西給王家送禮了,王老大悅,愿意破例邀請我去如意港千帆宴。”
鄭意書也笑:“那你母親可高興壞了吧?”
“她向來憧憬這些貴人們的聚會,但其實那不屬于我們的圈子,硬擠進去也沒用。”
“是吧——我也覺得那兒勾心斗角,沒甚么意思。”
兩人你一言我一語,閑話漸深,映照滿室的紅燭亦不知不覺燒短寸許。
而很久以后鄭意書憶起往昔,原來這一夜的輕松與坦誠,已是老天對她的垂憐。
……
六月二十九。
因為望海樓的修繕,這次的千帆宴整整推遲了五天。
也正因望海樓的修繕——楚夫人得以一襲云錦華服,珠翠盈鬢,于夕陽微斜時時自如意港高懸的牌匾下緩緩行過,她終是踏上了這片她夢寐以求的盛宴之地。
曾幾何時,她不過是慈溪鄉(xiāng)間一普通農(nóng)婦,與夫君日日躬身于田壟。那時他們靈光一閃,在鄉(xiāng)道旁搭起數(shù)間茅廁,供往來行人免費使用,再將收集的穢物漚成肥田的“黃金”,一擔擔賣與四鄰八鄉(xiāng)。便是這蠅頭小利,積攢下了他們最初經(jīng)商的本錢。
楚夫人刻意忘卻了那段泛著臭味的過去,可有一日,卻始終在她的記憶里揮之不去。那是一年春日,陽光明媚,一位從京城歸鄉(xiāng)祭祖的貴女——據(jù)說是某位閣老的嫡親孫女,與三五閨中密友踏青至此。
行至她家茅廁,那貴女蹙著眉頭進去方便,出來時卻因裙擺沾了半點濕泥,頓時勃然變色。她竟不依不饒,指著楚夫人身上那件為了迎客才穿出的、最體面的細布衣裳,厲聲道:“你這賤婦,既設了這污穢之地玷污了我的裙裳,便用你的衣服給我擦干凈!”
那是楚夫人唯一一件沒有補丁的衣裳。
她在那貴女倨傲的注視和家丁的強迫下,終是緩緩跪了下去。她脫下外衫,一下下擦拭著對方鞋履旁的泥土。那一刻,她仿佛第一次跳出自已那如井底之蛙一般的人生,窺見了世界的真相——是的,人生來便不平等。
不需要用漫長年月的努力去證明什么,人的出身便決定了有人能高高在上踐踏他人,有人則注定匍匐塵埃。
但她沒有認命。
那顆恥辱的種子自此深埋心底,伴隨著野心日夜滋長,她發(fā)誓,總有一天,她會跟她們平起平坐。
而今日,她終于站在了這里。
宴會的東道主王家正派人出來迎她——正是那“舊時王謝堂前燕”的王家。雖歷經(jīng)數(shù)朝數(shù)代,王家早已不復東晉時“王與馬共天下”的權(quán)勢,然而數(shù)百載詩禮傳家,門第清貴,仍教甬上諸家仰止。
今日如意宴的主題是“千帆”——不過此千帆,并非詠嘆“千帆競渡”之盛景,而是頌揚我大明水師驍勇善戰(zhàn),盡殲千帆倭寇之偉功。
王家別出心裁地海堤沿途張掛數(shù)十面各異的倭帆,并皆經(jīng)巧手改制:或裁作旌旗獵獵招展,或縫成帷幔垂拂海風,更有綴以明珠瓔珞者,懸于長竿之端,遠望若星斗墜地。
楚夫人由王家仆從親自引著步入了望海樓。
其實修葺望海樓時,楚夫人就無數(shù)次走過這條路,她早就想象過自已正式參加如意宴的時候該是如何激動的心情——但此刻,遠比她當時所能想象的,還要舒爽上萬分。
她一個掏大糞的農(nóng)戶來到這里,算不算對那些貴女們一記響亮的耳光?
不過即便她是所謂有大福報大功德之人,那些與她差不多時間抵港的貴女們還是對她避之不及。或干脆等她過完了再走上海堤,或干脆疾步超過她,甚少有人停下來與她打招呼。
但楚夫人不在乎,她沒興趣討好所有人,她的目標是先擠進來。
望海樓新葺方畢,映著落日余暉,灼灼如天宮仙闕。樓前高懸新匾,“海波不揚”四字,鐵畫銀鉤,自生威重,乃王家特意從當朝徐閣老那里討來的墨寶——王家這不動聲色地彰顯了自已的通天關(guān)系,足以讓每個踏入望海樓的人都心生敬畏。
宴未開時,樂工撫弦起《錦帆開》。這是前朝《潯陽琵琶》古曲之變調(diào),經(jīng)教坊司新譜后專為水師凱旋而作。初時琵琶輪指如浪涌細碎,忽而笛聲破空似云帆高張,鼓點漸密若千舸爭流,終成恢弘之音,恰似王師戰(zhàn)艦劈波斬浪、旌旗蔽空之狀。
侍女帶著楚夫人步入女眷的席位,每張案幾上都鋪有各色倭帆裁就的錦褥,以顏色、形制不動聲色地分出貴人之中的三六九等。楚夫人的目光掃過席間,猜測哪個會是她的位置。
太核心的區(qū)域必然不可能,她的目光直接掠過了,而外圍的幾張案幾……不知會是哪張?
然而,侍女卻一路腳步未停,帶著楚夫人穿過了整個女眷的席面,直到來到一處單獨的雅間。
侍女推開木門,海風自軒窗涌入,攜來潮汐氣息。
“楚夫人,您是貴客,當獨坐一席,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