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叔夜回了桃花渡。
他還是喜歡住在海上。
他雖是海邊人,自小卻幾乎不曾靠近海邊。在老一輩的嘴里,大海是腥臭的,那意味著倭寇,意味著骯臟的交易,意味著下九流的生計。他被拘在四方屋里念書,一度以為這樣就夠了,憑自已的才學(xué),揮毫潑墨便能寫就世間的輪廓。
年少時他卯著勁去了京城,入了翰林,想要在遠(yuǎn)離大海的地方大展宏圖。然后……他被貶去了雷州,那才是他第一次真正看到大海。
準(zhǔn)確來說,是看到大海之上那些人們的喜怒哀樂。
那比讀書有意思。
因?yàn)榇蠛:芎唵?,你要漁獲,你便撒網(wǎng)問她要,你要生意,你便起帆讓她帶你去遠(yuǎn)方。而陸地上的人們不一樣,有時候他們說著道義,其實(shí)是要錢,有時候他們說要錢,其實(shí)是要命,而當(dāng)他們說要你命的時候,也可能是在害怕你要了他們的命。
裴叔夜一度不知道,何為君子,何為小人?
所以他撕了書卷,成了廣東道上的六爺。
他發(fā)現(xiàn)這真是太好了。以暴制暴,以權(quán)壓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這個世界突然變得清晰了。
他豁然開朗,原來還能這么活。
只不過他要回寧波府,便不得不披上探花郎的漂亮外衣。
他不喜歡那些宴會的場所,不喜歡大宅子里光鮮亮麗的人,也不喜歡官署里虛與委蛇的客套。要說那些人里,反而是那個最假的騙子徐妙雪看著順眼,因?yàn)樗浪羌俚?,這反倒成了一種真。
但她又時常讓他咬牙切齒、哭笑不得。
世界是顛倒的,還是回到船上才能得到片刻的安寧。
住在海上,那種漂浮的感覺會讓他一直保持警惕。裴叔夜看不到他的岸,也不想上岸。
裴叔夜正出神間,琴山步履帶風(fēng)地闖入,眉梢眼角俱是壓不住的振奮:“那人的蹤跡尋著了!”
琴山自袖中小心抽出一卷泛黃的畫像。紙張因年深日久和反復(fù)展閱,略顯色澤暗沉,邊緣處磨出了毛邊,觸手溫軟。畫中女子眉目依稀,落款處一行小楷墨跡已淡:“海嬰之像”。
這畫像得來不容易,是裴叔夜在雷州任上,一個個抓來陳三復(fù)的舊部,反復(fù)詰問、比對,才勉強(qiáng)拼湊出這女子的形貌。
“有人在城北大樹庵里,見過形似畫中之人?!鼻偕降穆曇魩е_信。
當(dāng)年泣帆之變幾乎將陳三復(fù)一黨全數(shù)殲滅,所有的功過只由戰(zhàn)勝方書寫。很多人以為過去的事情就此翻篇,其實(shí),還有一個人知道所有的真相。
這人便是陳三復(fù)的女兒海嬰。
皆道陳三復(fù)殘部裹挾著海嬰遠(yuǎn)遁南洋,銷聲匿跡。但裴叔夜發(fā)現(xiàn),海嬰根本不曾離開寧波府。
可她的行蹤一直成謎。
“我親自去一趟?!?/p>
翌日天色初明,裴叔夜青布素袍掩去官身,悄無聲息地出了門,直奔城北那大樹庵而去。
他前腳剛踏出甲板,后腳盧老那頂不起眼的青呢小轎便已到了渡口。
原是鄭桐焦頭爛額之下,又去求了盧老出面斡旋。盧老這商會行首看著風(fēng)光,卻也得有幫所有人平事的能力,那些個無利不起早的商人才能服他。
盧老只好去當(dāng)個和事佬,先去官署拜會,卻撲了個空,轉(zhuǎn)道去桃花渡口,亦是人去舟空。盧老心頭疑竇叢生,捻著胡須沉吟片刻,便低聲吩咐隨行心腹:“去,查查裴大人去向?!?/p>
這寧波府地界,凡有商販往來、市聲鼎沸之處,便如同盧老延展的耳目。消息如蛛網(wǎng)般迅速傳遞。不過一盞茶的功夫,心腹已疾步而回,附耳低語:“老爺,探明了,裴大人……去了城北大樹庵?!?/p>
然而聽到這個地方,盧老大駭。
*
顧名思義,大樹庵前有古榕一株,根盤若虬,枝葉繁茂,此庵得古樹庇佑,百年間香火不斷。正德初年倭寇犯境,有婦人張氏率鄉(xiāng)勇?lián)涫匕?,血?zhàn)三晝夜。賊退后,眾人見張氏背靠樹干戰(zhàn)死,刃卷衣裂,雙目如炬。
鄉(xiāng)人都覺得驚異,于是斫木為像,為她覆瓦筑祠。后來每逢刮海風(fēng),樹洞里會傳出刀劍聲,大家都說這是巾幗女子英魂不散,從此這里也叫“大樹娘娘廟”,廟中多有仙姑在此修行。
裴叔夜在如今這早已物是人非的大樹庵中幾番周折,才尋到一位曾在十年前灑掃庭院的老道姑。庵中舊人,或已作古,或遠(yuǎn)遁他鄉(xiāng),眼前這位,是僅存的見證者。
他恭敬展開那卷泛黃的畫像:“仙姑慈悲,有人說曾在庵中見到過這位女子,仙姑可識得畫中之人?”
老道姑瞇起昏花的眼,湊近仔細(xì)端詳片刻,枯瘦的手指在畫像上點(diǎn)了點(diǎn):“是了,是那位女居士的模樣……約莫是十年前的光景了?!?/p>
她回憶著,語速緩慢:“她在這庵里住了約有兩載。到走時,貧道也不知她是哪家的小姐。只是……”道姑頓了頓,渾濁的眼中閃過一絲復(fù)雜,“她身邊總跟著幾位嬤嬤,說是服侍,那架勢……倒更像是看守?!?/p>
裴叔夜追問道:“仙姑可知她后來去向何處?”
老道姑聞言,臉上倏地浮起一層難以言喻的怪異之色,嘴唇囁嚅著,欲言又止。那渾濁眼底掠過的一絲鄙夷,未能逃過裴叔夜銳利的目光,正與他心中某個猜測暗暗契合。
他壓低聲音,直接點(diǎn)破:“可是……與男女私情有關(guān)?”
“唉!”道姑見遮掩不過,索性嘆口氣,“正是!你說這清修之地,怎容得男女暗中茍且?后來……更是不堪!竟趁著夜色,與那男子私奔了!真真是……污了這佛門清凈地?。 ?/p>
裴叔夜精神一振,強(qiáng)抑心中波瀾:“仙姑還記得,他們是在何時……夜奔而去?”
“記得!記得!”道姑連連點(diǎn)頭,臉上顯出篤定又帶著幾分怨懟的神色,“就是那年端午剛過沒幾天!貧道記得清楚,端午那日正午,依著老規(guī)矩取‘天中五瑞水’制了純陽水,供在祖師殿前的院中。那夜……那兩個不知廉恥的,倉惶出逃時,竟將那一壇子純陽水給打翻了!嘖,造孽?。 ?/p>
端午后沒幾天——裴叔夜心中雪亮。
鄭旭當(dāng)年突然揚(yáng)帆出海,正是五月底!
“仙姑,”裴叔夜有些急切地描述鄭旭的容貌特征,追問道,“那夜奔的男子,可是個子不高,窄臉大眼?——請仙姑再仔細(xì)想想?!?/p>
老道姑眉頭卻漸漸蹙起,最終緩緩搖頭:“不是。貧道雖老眼昏花,但那夜在月光下……記得那人身形高挑瘦削些,面容還有些兇戾。不是公子描述的這人?!?/p>
裴叔夜心下一沉,不是鄭旭——難道還有第三個人?
但鄭旭出海的時間,跟海嬰夜奔的時間十分接近,這不可能是巧合。這些事背后定有關(guān)聯(lián)。
裴叔夜向仙姑道了謝,憂思重重地步出大樹庵,抬眼便見盧老已安坐于庵外古榕下的茶肆之中。
裴叔夜心中冷笑,鼻子可真靈。
他也知道,自已的行蹤在寧波府很難是個秘密。不過他見盧老眉目間隱有焦灼,便明白自已這趟雖未得到想要的答案,但他的方向是對的。
不然盧老何必火急火燎地堵來這門口?
裴叔夜勝券在握, 只如常上前,拱手一揖:“盧老雅興,竟也光臨這方外小廟?”
“聽聞承炬在此盤桓,老朽也來沾沾香火氣,看看這庵堂究竟靈驗(yàn)幾何,”盧老捻須微笑,抬手示意,“坐。”
這庵墻外的茶肆是老字號,幾根被歲月與茶煙洇染得烏亮的梁柱上支著個簡陋草棚。
幾張粗木桌凳隨意擺放,邊緣已被無數(shù)茶客的衣袖摩挲得溫潤。粗陶海碗盛著粗茶,一只豁了口的鐵壺在泥爐上噗噗吐著白汽。
周遭是市井的喧囂,販夫走卒的吆喝、鄰桌粗豪的談笑,倒襯得這古槐下的一隅浮光掠影,別有幾分鬧中取靜的意味。
裴叔夜依言落座。盧老親手為他斟了碗渾濁的茶湯,目光深邃:“承炬想求的事,神佛……可曾點(diǎn)化于你?”
裴叔夜垂眸,指腹緩緩摩挲著粗糲的碗沿:“答案渺茫,不過……”他抬眼,目光投向庵堂方向,“樹娘娘慈悲,倒是為在下指了條路。”
盧老端著茶碗的手微微一頓,渾濁的眼底精光一閃即逝:“承炬啊……老朽多言一句,這條路,只怕荊棘叢生。你一心求索,自是應(yīng)當(dāng),可若因此……寒了眾人的心,傷了多年維系的和氣,豈非得不償失?”
裴叔夜聞言,倏地抬眼看向盧老,唇邊緩緩勾起一抹極淡的笑意。
笑里竟有幾分譏誚,看得盧老心頭驀地一沉。
“盧老不會真的以為,”裴叔夜的聲音不高,卻字字清晰,像石子投入深潭,“我查的是泣帆之變吧?”
盧老眼皮幾不可察地一跳。
他這等人精,向來話留三分,講究個“點(diǎn)到即止”、“心照不宣”?!捌儭边@等能掀起滔天巨浪的舊稱,他是決計不會輕易出口的。但裴叔夜倒是單刀直入,直接將那層諱莫如深的遮羞布都撕開了。
盧老喉頭滾動,沒料到話題會陡然變得尖銳,面上擠出慣常的沉穩(wěn),試圖緩和氣氛:“那承炬此行是……”
“盧老,”裴叔夜端起面前粗陶海碗,指尖摩挲著碗沿的毛刺,目光卻越過碗沿,投向遠(yuǎn)處喧囂的市集,聲音帶著一種近乎慵懶的涼薄,“在雷州那等瘴癘之地磋磨數(shù)載,裴某只悟透了一件事。”
“哦?”盧老捻著胡須,渾濁的眼珠緊盯著他。
“天下萬物,”裴叔夜收回目光,唇角那抹譏誚的笑意倏然放大,竟綻出一種近乎妖異的、玉山傾頹般的風(fēng)華,“皆可為我所用?!?/p>
這哪里還是當(dāng)年那個金殿傳臚、一腔熱血為個素不相識的陳三復(fù)據(jù)理力爭,不惜觸怒天顏、斷送錦繡前程的探花郎?那眉宇間曾有的清澈意氣、執(zhí)拗天真,早已蕩然無存。
眼前這人,分明是千年的狐貍成了精化了人形。
“從前啊,”裴叔夜輕輕搖頭,似在嘲弄往昔的自已,“是裴某太過執(zhí)拗。為了那些虛無縹緲的公理道義,平白蹉跎了大好年華,舍了唾手可得的青云路?!彼D了頓,語氣陡然轉(zhuǎn)沉,“走了這許多彎路,方知這世間至理,不過‘利’字當(dāng)頭。盧老縱橫商海數(shù)十載,想必深諳‘看花似花花非花,看霧似霧霧非霧’的道理?”
盧老猛地抓到了一縷飄忽的線索。
緊接著,裴叔夜的聲音壓得更低,卻字字如重錘砸在盧老耳膜上:
“——當(dāng)年舊事,有人若是心虛,那便花足夠的代價來買平安,方能心安理得,高枕無憂?!?/p>
盧老心頭如遭雷擊,剎那間豁然貫通!
這裴承炬哪里是在掘地三尺查那泣帆舊案的真相?他分明是嗅到了血腥,要借著這陳年舊疤做筏子,為自已立威鋪路!
連他這老江湖,初時也被蒙蔽了雙眼,只道這探花郎仍是當(dāng)年那個不知變通的愣頭青。
想必寧波府上下,人人皆作此想。卻不想,此人早已將滿城心思玩弄于股掌之間,真正的目的,竟是借此敲山震虎,要給那位盤踞寧波、手眼通天的四明公一個下馬威!
盧老心中驚濤駭浪,面上肌肉幾欲抽搐。
這年輕人,幾年不見,城府竟已如此深!
“承炬此言差矣!”盧老強(qiáng)壓翻涌的心緒,脫口而出的反駁連他自已都覺得蒼白無力,卻不得不硬著頭皮,將“信義”的招牌高高舉起,“我輩立身行事,首重信義!何苦為些許蠅頭小利,攪得寧波府上下不安?聽老朽一句勸——”
盧老身體微微前傾,語重心長,帶著誘哄,“莫行險著。改日,老朽親自引薦,帶你去拜謁四明公。在尊翁座前求個前程,得個正大光明的出身,豈不更穩(wěn)妥快意?”
“呵……”裴叔夜喉間逸出一聲極輕的嗤笑。他緩緩抬眼,那目光平靜無波,卻帶著一種居高臨下的審視,仿佛在看一場拙劣的戲碼。
“盧老這話……”他尾音拖長,帶著一絲玩味的冰冷,“裴某倒是不愛聽?!?/p>
盧老一怔,不明其意。
裴叔夜身體微微后靠,倚在吱呀作響的竹椅背上,唇邊那抹似笑非笑的弧度,在古槐斑駁的碎影里,顯得格外涼薄。
“為何……定要裴某去見他?”
他指尖漫不經(jīng)心地叩擊著粗陶碗沿那處豁口,發(fā)出沉悶的輕響。
“就不能是——”
“他來見我?”
“你……” 盧老徹底掩不住驚惶神情,手中茶盞失手傾斜,渾濁的茶湯潑濺在粗木桌面上,洇開一片深色的水漬。
盧老震在原地,不敢相信自已聽到了何等狂妄的話。
“盧老,晚生告辭。”
裴叔夜起身離開。
盧宗諒坐在樹蔭下半晌,一只蠅子跌進(jìn)桌面的茶湯里。他盯著那只蠅子在滾燙的茶面上掙扎,最后沒了聲息。
他抬眼望去,裴叔夜已經(jīng)走遠(yuǎn)。
裴叔夜離開茶肆不過一百米,琴山候在馬車邊上,一臉為難。
一眼便瞧出有事。
“說。”裴叔夜也不繞彎子。
琴山擦了擦冷汗,道:“今兒一早……徐姑娘不知用了什么法子,竟跟著老夫人一行人往普陀山去了……”
裴叔夜眉頭一擰,山崩于前而不改色的臉上竟浮起一絲怒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