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無歲月,轉(zhuǎn)眼已是十年之后。
夜色褪去,天邊漸漸亮起一絲魚肚白。
昨日一場大雨,不僅洗去了靈璧山上的燥熱,更讓山林間的草木越發(fā)蔥翠鮮活。
沒過多久,一輪紅日從東面群山露出半個頭來,陽光穿過山間薄霧,照亮了靈璧山腰的一處斷崖。
此刻,趙升盤坐于斷崖之上,神情淡然的眺望著遠(yuǎn)方冉冉升起的太陽,全身上下升騰起一層金光。
一絲絲,一縷縷的大日紫氣從天而降,慢慢融化進體表金光里面,最終成為護體金光的一部分。
這個過程周而復(fù)始,一直到太陽完全升上天空,大日紫氣完全消失,放才戛然而止。
這時,趙升緩緩站了起來,抬頭望向靈璧山外,于此同時護體金光收斂入體內(nèi)。
靈璧山以西三百里,有一座繁華熱鬧的城池,此城叫作荊河城,城中居民近百萬,乃是衛(wèi)方郡郡治所在,同時也是方圓千里內(nèi)最繁華規(guī)模最大的一座城池。
趙升凝望著三百里外的荊河城,清澈見底的眼眸深處,忽然浮現(xiàn)出一副奇異景象。
就見荊河城上空,憑空涌現(xiàn)大團斑斕絢爛的云霞,云霞劇烈翻涌震蕩,每每折射出無數(shù)種“色彩”,“色彩”即清又濁,充斥著無數(shù)難以形容的念頭和欲望。
道家仙賢曾經(jīng)把世俗人間視為紅塵濁世。
先如今,荊河城上空的這團斑斕絢爛的云霞,正是紅塵之氣顯化。
此刻,七八枚銹跡斑斑,樣式古樸的五株錢,赫然正在紅塵云霞深處載沉載浮,表面銹跡一點點被紅塵氣磨去。。
隨著時間的流逝,五株錢上的銹跡慢慢減少,某些地方已經(jīng)重新煥發(fā)光彩,隱隱散發(fā)出某種古老氣息。
趙升凝望了一會兒,忽然心念一動,只見一道金光陡然從三百里外激射而來。
轉(zhuǎn)瞬間,金光落入手中,化作一枚金燦燦,嶄新干凈的五株金錢。
“十年紅塵煉,方得一清錢。慢,太慢了!”趙升搖頭嘆息著,慢慢將手上的清靜錢收入袖底。
然后,他將視線從三百里外收回,扭頭望向靈璧山,看到茂盛蔥翠的林木深處,一座青磚黃瓦,古樸典雅的道觀若隱若現(xiàn)。
道觀中間的牌匾上書寫著“靈璧觀”三個大字。
觀前廣場上,赫然立著一座門樓,門樓連著一條寬約兩丈的青石路,層層石階延綿到了山下。
這個時候,青石路上已有一個個香客的身影,他們沿階而上,慢慢接近位于半山腰的靈璧觀。
十年前,趙升走出煉心谷,然后就在問心殿立下道誓,同時也順利領(lǐng)到了一塊弟子腰牌。
再然后,他就被打發(fā)下山,成了靈璧觀觀主。
太清宗行事太過出人意料,與外界絕大多數(shù)修仙宗派的修行理念截然不同。
按門派長老的話說就是,本宗修行以自悟為主,凡本門弟子必需去往紅塵濁世歷練。
因此,這一屆的外門弟子入門不久,就被統(tǒng)統(tǒng)打發(fā)下山,成了一座座子孫觀的觀主。
趙升身為靈璧觀之主,同樣也管理著周邊千里疆域。
疆域范圍內(nèi)的山神,土地,水君等一眾“神靈”也受其管轄,同樣可以隨意驅(qū)使。
太清洞天與靈界的規(guī)則大相徑庭。
無數(shù)年過去,太清宗早已在這座真仙洞天建立了一套周密嚴(yán)謹(jǐn),等級森嚴(yán)的統(tǒng)治體系。
自從天下封神,以及建立起十萬子孫觀后,太清宗道統(tǒng)變得無比穩(wěn)固,億萬年來太清洞天秩序井然,規(guī)則有序,沒遇到過一次可以顛覆太清宗的大劫。
當(dāng)陽光越過門樓,落到道觀牌匾上面之時,靈璧觀大門緩緩開啟,兩個灑掃道人走出大門,開始清掃觀前的臺階和廣場。
幾名香客終于來到道觀門前,他們俱都神情虔誠的走入觀內(nèi),開始上香拜神。
這時,趙升收回視線,身影忽然隨風(fēng)而散。
稍后,道觀深處的太清寶殿內(nèi),趙升先是向供桌后方的祖師神像拜了拜,然后轉(zhuǎn)身走到大殿東側(cè)。
這里的墻壁上,描繪著一副名為祖師布道圖的古畫。
畫中靈山巍峨,林木幽深,而在一株菩提古樹下,盤膝跌坐著一位仙風(fēng)道骨的老道士。
老道士身后一左一右立著兩個唇紅齒白的道童,左邊道童雙手捧著一柄拂塵,右邊道童則捧著一本經(jīng)卷。
在老道士對面,赫然坐著一個個相貌各異,神情肅穆的道人,他們有老有少,皆近乎虔誠的聆聽著祖師教誨。
趙升面對古畫而立,忽然沖那位捧書的道童深深一稽,同時敬聲道:“外門弟子趙升,懇求侍書祖師現(xiàn)身一見!”
話音剛落,只見畫中那位手捧書卷的道童忽然動了動,接著就“活”了過來。
下一刻,道童緩緩從畫中走出,一步落到他的面前。
為了穩(wěn)固和延續(xù)道統(tǒng),太清宗在本宗洞天內(nèi)建立了十萬座子孫觀,每個道觀都建在靈脈地脈匯聚的節(jié)點,觀內(nèi)建筑風(fēng)格和形制近乎一致。
每座子孫觀內(nèi),同樣都有一副祖師布道圖。
每副祖師布道圖中,俱都蘊養(yǎng)著七縷“真靈”烙印。
除去侍書和捧塵兩位之外,菩提樹,靈山…乃至祖師坐下蒲團俱都蘊含一縷真靈烙印,各自負(fù)責(zé)著一方面的事務(wù)。
侍書童子正是負(fù)責(zé)管理太清宗的所有經(jīng)卷典藏,所屬靈寶洞天又名“書海福地”。
侍書童子看著矮了他半頭的趙升,不由點了點頭,老氣橫秋的問道:“小子,你喚醒本祖所為何事?”
趙升彎腰半蹲著,恭敬道:“啟稟祖師,弟子想去書海一趟,還望祖師開恩?!?/p>
侍書童子絲毫不覺意外,直接問道:“規(guī)矩懂嗎?”
趙升聞言,當(dāng)即從袖中取出一枚清凈金錢,雙手送到對方面前。
侍書童子毫不客氣的取過金錢,隨手丟進懷里。
接著,他一邊翻開手中書卷,一邊漫不經(jīng)心的問道:“本宗書海一共有經(jīng)史符丹器御神等二十四大部。你想去哪一部?”
趙升立刻表示:“弟子要去經(jīng)部!”
“嘿嘿,不出所料!”
侍書童子笑了笑,露出一副如我所料的表情。
說完,他忽然停止翻書,手指點在了某一頁上面。
同一瞬間,書頁驀然大放光明,無窮無盡的光芒從書中升起,瞬間籠罩了整個大殿。
與此同時,一本本一卷卷書冊從光芒深處浮現(xiàn),轉(zhuǎn)瞬間充塞四虛,數(shù)量何止億萬。
趙升眸光微閃,神念分化萬千,不斷觸碰書冊。
幾乎每時每刻,都有大量信息涌入腦海:
“《太清元辰經(jīng)》出自三代祖師元辰子之手,本經(jīng)直指飛升,屬于二十一部仙經(jīng)之一……凡修行之人需具備星辰道體……”
“《陰陽兩儀功》得自五百二十七萬年前,乃是太上教護法黑心尊者所創(chuàng)……此功最高成就者乃是二十萬年前的合體境祖師東合子……凡修行此功者必需具備陰陽靈體……”
“《四象轉(zhuǎn)輪經(jīng)》…出自太塵靈界大光明峰,此經(jīng)直指飛升,但書海僅存此經(jīng)前半部,后半部尚存于大光明峰頂,希望子孫后輩能補全……”
“《不動仙魔訣》……一代魔道巨擘不動佛魔的根本功法……需先俗后道,再入佛門……”
《縱地金光法》……《萬壽長生經(jīng)》……《紅塵化仙經(jīng)》……《九幽陰姹經(jīng)》……
太清宗建宗立派已久遠(yuǎn)到不可追溯,其宗門底蘊無比深厚,論及收藏經(jīng)卷典籍之豐富,絕對稱得上本界第一。
太清靈界便以“太清”為名,由此可見太清宗之底蘊!
面對數(shù)之不盡的神功寶典,趙升仿佛一只鉆進米缸里的老鼠,陶醉癡迷于無數(shù)功法典籍之間,居然一時忘卻了時間。
直到一聲冷哼突然傳入腦海,他才猛的驚醒過來,一抬頭卻看到侍書童子面露不悅。
“祖師恕罪!弟子剛才——”
哼!
侍書冷哼一聲,直接打斷了他的辯解,毫不客氣的問道“你想要哪一卷功法?直接告訴本祖便是?!?/p>
聞聽此言,趙升心里一松,不禁沉思起來。
經(jīng)過剛才一遭,他深知侍書童子脾氣暴躁,不好拖延時間。
于是思索片刻后,他開口道:“回稟祖師,弟子想求取《混元一炁洞真經(jīng)》。”
《混元一炁洞真經(jīng)》乃太清宗二十一部鎮(zhèn)宗仙經(jīng)之一。此經(jīng)由太清祖師親自傳授給二代祖師,屬于本宗最古老的三部仙經(jīng)之一。
《混元一炁洞真經(jīng)》源自《太清大洞真經(jīng)》,究竟是誰所創(chuàng)早已無可考究。
無數(shù)年來,選擇此經(jīng)作為根本功法的太清宗弟子至少億萬,最終造就了一位飛升仙天的真仙,七八名渡劫大尊,合體境大能超過三位數(shù),返虛半仙數(shù)不勝數(shù)……
趙升之所以選擇《混元一炁洞真經(jīng)》,不僅因為此經(jīng)直指飛升,更是因為它與《五方五老洞真經(jīng)》同出一道。兩經(jīng)俱都以五行大道為根基,同樣闡述五行相生相克,混元無極的修行理念。
經(jīng)過這十年的誦經(jīng)作課,趙升已然察覺到《五方五老洞真經(jīng)》似乎也是從《太清大洞真經(jīng)》里面推演出來的一部功法。
但它遠(yuǎn)遠(yuǎn)不及《混元一炁》盡善盡美,單單是歷代修行者積累下來的修煉心得和經(jīng)驗,就已經(jīng)超出了他的想象。
“你小子眼光不錯!不過修行《混元一炁》最好具備五行靈體。你雖說擁有五行靈根,但卻不是五行靈體。一旦改修此功,日后進境必然艱難之極……本祖勸你三思而后行?!?/p>
說話間,侍書童子從書卷上撕下來一張書頁,隨意拋了過去。
趙升雙手接住書頁,放在眼前一看,頓時心里一驚。
他急忙詢問:“祖師,為何這…這書頁是一片空白?”
侍書童子合起書卷,無窮無盡的書冊典籍瞬間星云流散,最終化為泡影。
侍書童子面無表情,老氣橫秋的呵斥道:“你小子好不曉事!自古…經(jīng)不可輕傳,不可輕取。這個道理你豈能不懂。
昔年,太清祖師下山布道,僅僅當(dāng)眾誦經(jīng)三遍,一眾受道者便主動奉上三斗三斤清靜金錢。
祖師曾言:法不傳六耳,貨賣有緣人。
他說后輩賣賤了,豈非叫子孫后輩無錢享用!”
趙升恍然大悟,不由會心一笑,當(dāng)真覺得太清祖師是一位趣人。
“祖師明鑒。弟子擔(dān)任本觀觀主不過十載,實在囊中羞澀。三斗三斤清靜錢確實拿不出,可否以其他天材地寶替換之?”
“哈哈,你小子果然一點就透。若是換做其他真靈,當(dāng)然不行啦。不過,本祖師向來通情達理,你若能拿出兩倍等價的寶貝,我可以將《混元一炁》的前三篇傳授于你?!?/p>
趙升最不缺的就是天材地寶了。
他二話不說的揮袖一掃,南方昊陽鏡激射而出,鏡面一陣漣漪蕩漾,轉(zhuǎn)眼間吐出大量極品靈石,玄英源石,星辰鐵,萬載空青,凈水結(jié)晶等等天材地寶。
同樣也掉落出飛劍,丹鼎,印碑塔等等眾多不同法寶。
眨眼間,天材地寶堆積成了一座小山,個個光華流轉(zhuǎn),異象頻頻。
侍書童子兩眼放光,頓時合身撲到寶山里面,一邊挑揀著寶貝,一邊在里面打滾嬉笑,渾然忘了自己的祖師風(fēng)范。
看到這一幕,趙升頗為不解,心想侍書童子分明是一縷靈寶真靈,應(yīng)該看不上這些“破爛貨色”。
但它為何卻如此“貪婪”
?
這一剎那,他思緒如潮,腦海里隱隱有靈光閃現(xiàn),仿佛摸到了什么似的。
只可惜…可能是機緣未至,他始終無法抓住那絲捉摸不定的靈感。
“不夠不夠!再來一些……只要寶貝足夠多,我可把歷代弟子的修行心得也復(fù)制給你一份?!?/p>
趙升聞言,毫不猶豫的再次寄出一面寶鏡,同樣清空了鏡中界內(nèi)的寶貝。
于是乎,大殿內(nèi)再次多了一座寶山。
侍書童子大喜過望,沒想到小小一個外門弟子竟能拿出如此多的天材地寶。
它欣喜之余,下意識的感覺有些不對勁。
然而下一瞬,它便將此念拋之腦后。
只要此子在太清洞天一日,他就永遠(yuǎn)翻不了天去。除非此人真正身份是一位長生真仙!
“長生真仙?絕對不可能啦!”
侍書童子立刻拋掉了這一荒謬絕倫的念頭,轉(zhuǎn)而全神貫注的挑選起天材地寶來。
片刻后,兩座寶山縮小了大半,侍書童子心滿意足的爬起身,大搖大擺的走到趙升身前,伸出一根食指點在了書頁上面。
下一秒,空白書頁表面瞬間浮現(xiàn)一枚又一枚仙篆道文,很快形成了一行行道韻天成的經(jīng)文。
趙升低頭看去,只覺一枚枚仙篆道文先后飛出書頁,爭相恐后的沒入眉心紫府。
霎時間,海量信息涌入腦海,元神法體一瞬間暴漲無數(shù)倍,完全化作一尊通天徹地的偉岸巨靈,時刻承受著天文數(shù)量級的龐大信息灌輸。
良久之后,趙升忽然睜開雙眼,重新恢復(fù)清醒。
環(huán)望四周,殿內(nèi)空空蕩蕩,僅剩下地上的兩堆天材地寶。
墻壁上的祖師布道圖亦如尋常,畫中侍書童子捧書而立,臉上表情平靜而肅穆,嘴角卻是微微上揚。
趙升鎮(zhèn)定心緒,右手袖口忽然大張,一股無窮吸力憑空出現(xiàn),瞬間將地上的兩堆寶貝吸入大袖里面。
接著,他身形一閃,離開了這座祖師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