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陰陽往復!極陰極陽相伴相生,形如太極。這本就是天地至理。可為何我以此至理解陰陽之題,卻無法離開這里呢?”
林九道皺眉看著眼前的風雪。
石碑上的題目仍是最初的那句:“陰之極,何解?”
林九道已嘗試過數(shù)次,但每次他在石碑上寫下與陰陽之道有關的理解,此方天地便會以它所寫的文字產(chǎn)生變化。
如此循環(huán)往復數(shù)次,林九道終于停下了手,神色變得凝重起來。
“看來這石碑不是那么簡單就能解開的?!?/p>
林九道微微搖頭,觀測周遭風雪,卻見眼前冰藍色的風霜一望無際,延綿至天邊盡頭。
狂風呼嘯蒼穹,卷動風雪積起高低不一的山巒??赊D(zhuǎn)瞬之間,又有更強勁地颶風將其摧毀,天地山行不斷變化,毫無規(guī)律可言,更無絲毫布陣的痕跡。
如果不是林九道在踏入風雪之前,已經(jīng)判斷出此地藏著陣法,恐怕還真會以為此處是某種特殊的空間。
“昔日布置陣法的前輩必定是金丹這一級數(shù)的存在,不僅實力高深莫測,在陣法一道上的造詣已超出常人所想。這陣法布置地如羚羊掛角,渾然天成,連我也看不出端倪?!?/p>
林九道心中輕嘆,他只恢復了部分記憶,在陣法一道上的造詣自然趕不上前世巔峰時刻。
這也是轉(zhuǎn)世重修的精髓。
每一世重修,都要在修行之道上有新的領悟,以更新奇的角度去看待天地規(guī)律,自然大道。
直至解開記憶時,幾世記憶相沖,對修行之道的不同理解發(fā)生碰撞,產(chǎn)生新的火花,最后諸多領悟融匯貫通,才能在道途上再攀高峰!
所以,林九道此刻的陣法造詣,與昔日道宗的這位陣法大家比起來,仍舊有這不小的差距。
“倘若陳小姐在此,我倒是可以借助她的靈體,剖析此處陣法規(guī)律。但如今陳小姐不在,我也只能靠自己了。”
林九道微微搖頭,繼續(xù)盤膝坐在石碑前,望著上面的題目,寫下新的答案。
“陰之極,何解?”
“極寒凝霜,極陰磊煞。陰之極,至純祓雜,只余至清煞氣,再無旁物?!?/p>
林九道捏住一團藍色的雪球,在石碑上涂抹出一行字跡。
此言一落,天地再起變化。
只是這一次,地面不再涌出化作巖漿熾火,反倒是周遭颶風忽地停滯,原本在風中飄搖的雪花也緩緩墜下。
無窮無盡的霜雪積落大地,似要將天地填平!霜雪之下,有一縷至純至精的煞氣,在林九道面前蘊生。
對于陰氣、煞氣,常人總認為是污穢之物,駁雜不堪。
縱是大部分修行之人,只要沒有修煉什么特殊功法,也總是要一遍一遍地純化元氣,不使陰煞沾身。
一旦修行之人被陰煞沾染,必定要想盡辦法尋醫(yī)問藥,將其祛除,否則便有心魔橫生,墮落成魔的風險!
至于修行魔道之人,那就更不必說了。此道之人常常與陰祟血煞為伍,受正統(tǒng)修行者鄙夷。
這便是世人對陰煞的看法!
可如今,林九道卻寫出了不同的見解。
“陰陽相生,陰陽相濟,極陰生陽,極陽生陰。這是只要對修行之道稍有了解的凡人,都能閑聊兩句的天地至理?!?/p>
“可是大多數(shù)人,真的了解何為陰陽相生,陰陽相濟嗎?此等天地至理,是過往先賢總結(jié)出來的。大多數(shù)人不過是如同鸚鵡學語,將其復述出來罷了?!?/p>
林九道面對石碑前蘊生出的這一縷至純煞氣自言自語道:“眼前這座幻陣,考教的乃是入陣者對陰陽之道的理解。僅僅是復述先賢的話語,可算不得自己的理解?!?/p>
“所以,即便我以此陰陽至理答題,此方天地也只會按照至理演化出一片新的天地,繼續(xù)將我困在這里?!?/p>
“布置此陣的道宗前輩,想要看的是我對陰陽之道的理解。既如此,我便寫一寫,我對陰陽之道的理解吧!”
林九道看出這大陣的考教之意,繼續(xù)在石碑上寫下的字跡。
“陽之極,熾熱熾陽,萬物入陽則化煙燼,不留半點自我?!?/p>
“陰之極,祓除雜物,只留至純。陽之極,熔煉大千,煉萬唯一。故萬物負陰而抱陽,寧入陽死,不存陰生,非不愿也,實不能也?!?/p>
林九道寫完他對陰陽之道的理解。
石碑沉寂片刻,微微震動。
那一縷至純的陰氣旁,又生出一縷熾烈如火的陽氣。
石碑上又浮現(xiàn)出一份新的字跡:“何為陰陽相生?陰陽相濟?”
林九道淡淡一笑,繼續(xù)回應:“陰極則陽衰,陽極則陰滅。陰不生陽,陽不生陰,何來相生相濟之說?”
陰陽相生相濟,乃是先賢于修行經(jīng)典上留下的天地至理。不論任何修行法門,都會略微談及這一些至理。
可至理是那么好參悟的嗎?
最起碼,在林九道這一路修行中,便從未真正體會過何為陰陽相生?
他只看到陰盛陽衰,陰衰陽盛。
倘若陰陽相生真的乃是天地至理,那潛藏在他體內(nèi)的那一縷煞氣不斷受九劫金身壓迫而純化,早就應該自生陽氣,被林九道徹底煉去。
九劫金身突破小成,星肌劫骨化至陽氣血,熔煉無數(shù)劫力,又何曾誕生過半縷陰氣?
林九道此刻乃是地仙境界,對大道的領悟縱然比尋常地仙高出一些,但卻仍舊沒有達到能真正感悟天地至理的高度!
故此,他摒棄至理,甚至否認至理,只依照本心寫下答案。
這番回答,若是落在俗世修行之人的耳中,怕是要被無數(shù)人駁斥批判!便是陳蒼梧這般人物,怕是也會對林九道的這份大道理解提出微詞。
但林九道卻脫離了世俗見解,遵循本心。
待他答完之后,石碑前蘊生出的那一縷至純陰氣與熾火陽氣猛然撞在一起,炸出猛烈的強光!
轟!
整片風雪天地都被震動,石碑轟然破碎,顯出一扇大門。
大門后,仙氣氤氳,浮光呈路。
一座九層六角的宮殿,緩緩出現(xiàn)在林九道的面前。而大門后仙路延綿,卻是直通六角宮殿第八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