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張新臉上露出一抹笑容。
“還請孝直詳言?!?/p>
“諾?!?/p>
法正整理了一下思路,“臣以為,相比于山水密布的陽平關,還是一望無際的成固更加利于我軍騎兵施展?!?/p>
“明公請看。”
法正指著地圖,“楊昂若是領兵阻攔,尚有燼水作為依憑?!?/p>
“燼水雖然不寬,但我軍也沒有輜重補給,僅靠戰(zhàn)馬攜帶的那一點木板,最多只能架起兩座浮橋?!?/p>
“楊昂只需在岸邊布置數(shù)百弓箭手,便能使我軍無法渡河?!?/p>
“一旦徐和無法擊破楊昂派到燼水阻攔的軍隊,我軍不僅無法接應,甚至還要斷糧?!?/p>
“除非明公自損名望,向城外百姓強征,否則等干糧吃完,那就沒的吃了?!?/p>
“到那時,我軍不得寸進,張衛(wèi)援軍卻已至南鄭,豈不是白白錯失良機?”
“孝直之言差矣?!?/p>
沮授反駁道:“我軍沒有輜重,不好渡河,徐和卻有?!?/p>
“只要他能渡過河來,結果也是一樣的?!?/p>
“再者說了,徐和翻越走馬嶺,楊昂必定分兵兩路,一路銜尾追擊,一路在燼水布防,以逸待勞?!?/p>
“我軍若是不去,則徐和必定被圍在馬鳴閣道,危矣!”
法正被懟了一頓,底氣有些不足,偷偷瞄了張新一眼。
張新給了個鼓勵的笑容。
“繼續(xù)?!?/p>
法正深吸一口氣。
“下吏以為,沮軍師多慮了。”
“哦?”
沮授也不生氣,笑道:“愿聞孝直高見?!?/p>
“南鄭,乃米賊首府,張魯所在?!?/p>
法正侃侃而談,“楊昂聽說南鄭危急,必分兵來救?!?/p>
“如此一來,徐和壓力大減,縱使被圍,也不至于速敗?!?/p>
“我軍可從容擊破張衛(wèi),與楊鳳匯合之后,再去救他?!?/p>
“平原之地無險可守,極利我軍騎兵施展?!?/p>
“楊鳳在前,我軍在后。”
法正自信道:“張衛(wèi)若是分兵來救南鄭,我軍便先擊其援軍,再與楊鳳兩面夾擊,必破!”
沮授似笑非笑。
“若是楊昂不分兵回援呢?”
“哈?”
法正一愣,“這怎么會?”
“我軍來的如此迅速,至少稍一推斷,便能知曉全是騎兵?!?/p>
沮授微微一笑,“南鄭城堅,騎兵又無法攻城,何必來救?”
“我若是楊昂,必集中兵力先滅徐和所部,再封鎖關隘,直接困死我軍。”
“孝直,如此一來,你當如何應對?。俊?/p>
“這......”
法正一時語塞。
若局面真變成沮授所說的那樣,那就成了用徐和的五千人,去換張衛(wèi)的一萬五千人。
從數(shù)字上來看,似乎不虧。
可賬不能這么算。
張新麾下的士卒,那都是投入大精力訓練,投入大價錢武裝的。
和張魯?shù)墓碜涓静皇且粋€檔次。
五千精銳換一萬五千民兵?
虧死了好不好。
況且張新此次出兵的目的,是快速平定漢中。
一旦徐和被滅,楊昂回援,光靠楊鳳麾下的黑山軍,顯然不足以強行攻克南鄭。
那么讓徐和按兵不動,避免陷入包圍呢?
也不行。
徐和翻山這步棋,是必須要走的。
陽平關距離南鄭太近了。
若不能將楊昂大軍調(diào)出去,陽平關的援軍只要半天就能趕到。
張新軍本就是一路疾行,體力不足。
縱使攔截,也不可能盡數(shù)攔下。
人能堅持的住,馬也堅持不住。
若讓楊昂的援軍跑進城去,那張新這幾個月的苦心謀劃就全白費了。
法正思來想去,發(fā)出一聲贊嘆。
“沮軍師高見,正佩服。”
“孝直聰慧,只是年輕了些?!?/p>
沮授笑道:“只要稍加歷練一番,未來不可限量?!?/p>
“軍師謬贊了?!?/p>
法正謙虛了一句,話鋒一轉(zhuǎn)。
“只是下吏還有一問,望軍師解惑。”
“孝直請說?!?/p>
沮授點點頭。
法正開口問道:“我軍若是接應徐和,卻讓張衛(wèi)大軍回到城中,當如何?”
沮授呵呵一笑。
“那我軍不就可以按照孝直所說,去打張衛(wèi)留在成固的那些兵馬了么?”
法正恍然,心中再無疑慮。
鬼卒的戰(zhàn)斗力,比起黑山軍來說,還是差了許多的。
從之前的戰(zhàn)報來看,張衛(wèi)想要頂住楊鳳,至少需要在那邊留下一萬人。
若這一萬人被張新吃掉,漢中就該人心震動了。
一萬五千精銳漢軍,在漢中平原橫行霸道,想想就可怕。
到那時,張新完全可以令徐和等人率領步卒攻打陽平關,自已則是親率騎兵看住南鄭。
陽平關對外,那是依山傍水,險峻無比。
縱使攻城方有兵力優(yōu)勢,也無法全部展開。
可對內(nèi)嘛......
也就那么回事。
漢軍不僅可以在平原地帶從容展開,甚至還能爬到山上,居高臨下。
楊昂守不住多久的。
陽平關一失,張魯就該跑了。
否則就是等死。
“今日就到這里吧。”
張新看了眼外面的天色,結束了這次議事,“二位回去好好歇息,明日還要趕路呢?!?/p>
預案做的再多,也需根據(jù)形勢,靈活使用。
到時候再看吧。
“臣等告退?!?/p>
沮授和法正齊齊行了一禮,轉(zhuǎn)身離去。
張新繼續(xù)看著地圖,計算時間。
從江口到南鄭,還有兩百里。
雖說有些路段比較難走,但努努力,明日還是能走出褒谷的。
“還有一日半的時間......”
張新腦中計算著陽平關、南鄭、成固三地的距離,以及對方的行軍速度,不覺間便睡了過去。
次日,幾名斥侯打著哈欠,從武關驛出發(fā),向北而行。
“漢軍都在陽平關和成固打了那么久,若還有其他兵馬南下,早該過來了。”
一名斥侯罵罵咧咧的說道:“聽說涼州那邊的諸侯又要造反,漢軍把主力都給調(diào)過去了,哪里還有兵派?”
“也不知師君是怎么想的,盡派些苦差事給我等?!?/p>
“行了行了?!?/p>
另一名斥候趕緊勸道:“師君有令,我等遵令而行便是,別說這些有的沒的。”
說著,這名斥侯壓低了聲音。
“你說師君壞話,若是被人傳出去,你的腦袋就不保了!”
“不會?!?/p>
先前那名斥侯不以為意,“師君不是說過了嗎?犯法者寬宥三次,沒事的?!?/p>
“你還是注意......”
話沒說完,大地突然震顫起來。
“怎么回事?”
斥侯們抬起頭來,四處張望。
“地龍翻身了嗎?”
“地個屁龍,我們這哪里來的地龍?”
“那是怎么回事?”
正在此時,一條黑線出現(xiàn)在斥候們的眼前。
“這是......”
斥候們定睛一看。
戰(zhàn)馬,黑甲,旌旗。
“漢,漢軍?”
斥候們面色大變。
“漢軍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