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章一起發(fā))
“臣以為,太尉之言有理?!?/p>
張新微微一笑。
他當(dāng)然不會看不出來,朱儁這是在找機會試探,想要削弱他手上的兵權(quán)。
如果他不同意,那么朱儁的下一句話大概就是:大將軍擁兵自重,意欲何為?莫非要效董卓、李傕故事乎?
張新臉上帶笑,心中卻是不屑。
假如他若真的效法董卓、李傕,菜朱反而不敢說這種話。
也就欺負(fù)自已是個老實人罷了。
哼!
其實裁軍之事,不用朱儁來說,張新過段時間也是要做的。
昔年董卓麾下總共只有五萬西涼兵。
那些西涼兵先被張新拍了幾頓,帶走一部分,再由李郭自相殘殺一場,恐怕連一半都沒剩下來。
多出來的人,都是西涼F4反攻長安之時,裹挾來的流民而已。
這些人留在軍中不僅消耗糧草,還會拉低部隊的戰(zhàn)斗力,加大管理難度,性價比極低。
現(xiàn)在朱儁提出裁軍,正中張新下懷。
百官聞言心中一松。
劉協(xié)更是感動的眼淚都快下來了。
“姑父忠誠,姑父忠誠......”
朱儁眼中閃過一絲意外,顯然是沒想到張新答應(yīng)的這么痛快。
愣了一會兒,朱儁開口問道:“不知大將軍以為,裁撤多少兵馬合適?”
不覺間,朱儁的語氣柔和了許多。
他雖與張新有些私怨,可二人眼下都是在為國家辦事。
張新這么給他面子,他也不好再端著。
否則就要被人議論抨擊了。
張新心中計算了一番。
“十二萬左右吧,太尉以為如何?”
目前張新麾下聚集在關(guān)中的精銳兵馬共有十一支。
除去他的親衛(wèi)玄甲軍和于夫羅的匈奴騎兵,還有徐榮的三千營,趙云的五軍營,關(guān)羽的幽州兵,于禁的徐州兵,徐和的青州兵,徐晃的河?xùn)|兵,楊鳳的黑山軍,麴義的先登營,淳于瓊、張郃等人的冀州兵......
玄甲軍和匈奴騎兵不動。
另外九支兵馬,張新計劃將他們都擴編到五千人。
這樣一算,十一支兵馬正好是五萬人多點。
剩下的那些屯田兵,發(fā)完賞錢之后,就可以讓他們回去種地了。
若有需要,再行征召即可。
西涼兵這里,張新準(zhǔn)備給他們一萬人的編制,分成四部。
這四部,他打算讓郭汜、樊稠、張繡和馬超來帶,組成新的西涼F4。
先前張濟被董白教育了一頓,好像已經(jīng)放下了鄒氏之事。
可張新對他依舊無法放心。
相比之下,還是張繡這個老實人更值得信任。
馬騰雖說暫時還沒投降,但那也是遲早的事。
除非他想死。
他來了,張新就不會再放他出去了。
讓他待在朝廷和張濟作個伴吧。
這樣一來,為了安馬騰那些舊部的心,就必須要給馬超一部兵馬。
馬兒的人品是不行,然而一部兵馬只有兩千五百人。
有自已壓著,諒他也不敢有什么異心。
況且馬兒能接自已兩招,還是有點水平的。
不用的話,太可惜了。
“十二萬?”
百官聽聞這個數(shù)字,頓時一片嘩然。
他們原以為,張新賣個面子,裁撤個三五萬人就差不多了。
沒想到他竟然要裁撤十二萬這么多!
關(guān)中地區(qū)目前的總兵力也就十八萬左右,裁撤十二萬,一下就去了三分之二!
“子......大將軍?!?/p>
蔡邕忍不住開口道:“如今關(guān)中雖然平靖,可北有匈奴,西有羌亂,南邊還有米賊張魯作亂?!?/p>
“這一下子裁撤十二萬大軍,是否太多了些?”
“要不還是裁八萬吧?留十萬大軍也好啊......”
“是啊是啊?!?/p>
不少官員紛紛附和,“大將軍,司徒之言有理。”
“關(guān)中四面虎狼環(huán)伺,還是多留一些兵馬吧?”
“六萬,太少了......”
“大將軍?!?/p>
就連坐在龍椅上的劉協(xié)也開口說道:“六萬確實太少,還是多留一些吧?!?/p>
朝廷的這些官員也是怕了。
當(dāng)初西涼F4反攻長安,僅僅十萬兵馬,就是一副遮天蔽日的景象。
而涼州那幫子叛賊動輒就是二十萬,三十萬的來。
只留六萬大軍,怎么夠哦?
“漢中張魯,守土之犬也,必不敢進犯關(guān)中?!?/p>
張新自信一笑,“至于涼州諸侯,臣自有安撫之策,陛下勿憂?!?/p>
“朝廷要做的,只需防備好北邊的匈奴即可?!?/p>
“兵貴精而不貴多,六萬大軍,足矣?!?/p>
“再者說了,李郭等人麾下裁撤下來的西涼兵,又不是就地解散,回鄉(xiāng)務(wù)農(nóng)。”
“臣打算將他們編成吏卒,就在關(guān)中屯田?!?/p>
“農(nóng)忙種地,農(nóng)閑操練,若有戰(zhàn)事,隨時征召。”
百官恍然。
那就沒問題了。
裁下來的西涼兵大概有個七萬左右的數(shù)量,若是征召起來,隨時都能湊出十幾萬的大軍來。
劉協(xié)也松了一口氣。
他實在是不想長安再被叛軍攻破一次。
嗯,不愧是姑父。
思慮就是周全。
“嗯?”
劉協(xié)突然心中一動,開口問道:“大將軍,你說......”
“你有安撫涼州諸侯之策?”
“有啊?!?/p>
張新點頭。
“可否說與朕聽?”
劉協(xié)一臉好奇。
百官也用好奇的眼神看著張新。
涼州百年羌亂,朝廷一直無法徹底解決。
你能有什么辦法?
“這個啊......”
張新?lián)项^,“臣有一個妾室,乃韓遂之女。”
“哇哦......”
百官發(fā)出一陣驚呼。
不少人頓時就想起來了。
確實有這么回事。
當(dāng)初何進和張新在朝堂上吵架的時候,還拿這點來攻詰張新謀反來著的。
“涼州之亂,歸根結(jié)底,乃是物資匱乏?!?/p>
張新繼續(xù)說道:“漢羌兩族為爭生存,廝殺百年,早已積怨已久?!?/p>
“桓帝之時,雖有涼州三明鎮(zhèn)壓,平定百年羌亂?!?/p>
“然百年積怨深入人心,不是如此輕易就能平息下去的。”
“有心之人只要稍加挑撥,便能將漢人和羌人的矛盾,轉(zhuǎn)化成涼州和朝廷的矛盾。”
“韓遂,便是這個有心之人!”
百官紛紛點頭。
情況確實如此。
漢羌矛盾的起源,還是在漢武帝之時。
羌人,其實也是一個很古老的民族,出自三苗,自稱黃帝之后。
自古以來,他們就占據(jù)著涼州、并州以及關(guān)中的部分地區(qū),與中原王朝的聯(lián)系十分密切。
武王伐商,八百諸侯中就有許多羌人部落。
至周穆王時,羌人不再朝貢中原王朝,由此展開了與中原王朝近千年的相愛相殺。
羌人的高光時刻,就是有一支叫做犬戎的部落,攻入鎬京,滅亡了西周。
然后......
就沒有然后了。
秦國變法之后,國力迅速提升,有事沒事就把邊上的羌人抓來揍一頓,順便拓展一下版圖。
比如現(xiàn)在的北地郡,上郡,都是在那會設(shè)立的。
羌人地盤也被逐漸擠壓到了涼州這一塊。
只不過當(dāng)時秦國的重心都在關(guān)東六國,暫時騰不出手來收拾這幫羌人。
等到能騰出手了,秦朝也就亡了。
漢承秦制。
因此在西漢開國之初,是沒有涼州這塊地盤的。
漢武帝時,劉小豬覺得這幫羌人不僅不老實,還天天和匈奴人勾勾搭搭,影響他種地,就派兵將這里的羌人趕走,遷移漢人過來。
被趕走的羌人當(dāng)然不會甘心自已的地盤被奪走,時常謀劃反攻之事。
然而西漢朝廷實在是太強了,羌人回來一次,就被吊打一次。
比如在宣帝之時,先零羌就曾與諸羌部落盟誓,想要打回涼州。
結(jié)果還沒出兵,就被當(dāng)時的漢使義渠安國以談判為名,騙殺四十多個首領(lǐng),然后在金城被趙充國吊打了一頓。
元帝時,彡(xiān)姐羌又想搞事,然后又被馮俸世吊打了一頓。
從此以后,羌人就老實了。
直到兩漢交替之際,中原大亂,羌人才恢復(fù)了一些元氣。
明章之治后,東漢的國力有所下滑,恢復(fù)元氣的羌人開始頻繁搞事,與東漢朝廷打了一百多年。
在這一百年間,羌人也逐漸奪回了一些地盤。
然而涼州產(chǎn)出的物資本來就只有這么多,羌人一來,漢人自然就不夠用了。
于是兩族之間的矛盾便從爭奪地盤,變成了爭奪生存物資。
雖說經(jīng)過涼州三明的血腥鎮(zhèn)壓,殺了幾萬羌人,暫時壓制住了矛盾。
可這一百多年下來的仇恨,不是這短短十余年時間能夠消解的。
當(dāng)然了,這一百多年也不是什么收獲都沒有。
起碼涼州當(dāng)?shù)氐牟糠譂h人和部分羌人,已經(jīng)漸漸開始融合了。
比如馬騰的生母就是羌女,馬超的生母也是羌女。
這就導(dǎo)致了一些羌人也開始逐漸認(rèn)同漢人,愿意服從他們的領(lǐng)導(dǎo)。
宋建、王國、韓遂等漢人,就是其中典型。
“韓遂原為漢吏,曾想結(jié)交故大將軍何進?!?/p>
張新侃侃而談,“何進不納他之言,他便返回涼州,與北宮伯玉等人共同叛亂?!?/p>
“然而李傕作亂之時,他又來投降朝廷,請求封賞?!?/p>
“由此可見,其人亦是心向漢室,至少是心向漢室給他的官職?!?/p>
百官若有所思。
張新分析完形勢,道出心中計策。
“臣之策,便是以朝廷的名義下詔,拜他為涼州刺史,讓他統(tǒng)領(lǐng)涼州諸侯?!?/p>
“同時,天使所過之處,一定要大肆宣揚,免除涼州賦稅五年!”
“如此一來,朝廷的恩德給到?jīng)鲋莅傩?,涼州人再有什么問題,就怪不到朝廷頭上了?!?/p>
“那些羌人即使要反,也會先去找韓遂的麻煩,而不是朝廷?!?/p>
此言一出,百官盡皆嘩然。
“大將軍!”
朱儁立即出列,看著張新大聲質(zhì)問道:“你將涼州之地委與叛賊之手,是何居心?!?/p>
“難道是要將涼州割讓給韓遂嗎?”
刺史,掌軍權(quán)。
強勢的刺史,也可以插手政權(quán)。
免稅,相當(dāng)于朝廷放棄了財權(quán)。
軍政財三權(quán)都不在朝廷手中,朝廷還拿什么掌控涼州?
“是啊是啊。”
百官紛紛附和。
就連淳于嘉也站了出來,表示反對。
“大將軍此言不妥?!?/p>
“有何不妥?”
張新反問道:“涼州的賦稅,朝廷這幾年收上來了?”
“啊這......”
淳于嘉頓時就沒話說了。
別說這幾年了。
自從中平元年開始,朝廷就收不上涼州的稅了。
否則當(dāng)初崔烈也不會建議放棄涼州之地。
張新再問:“涼州的兵馬,朝廷能掌控嗎?”
百官無話可說。
張新再補一刀。
“朝廷派去的官員,這些年被殺了多少?”
百官的沉默震耳欲聾。
“涼州之地,實際上已非朝廷所有!”
張新嘆了口氣,“我也想舉兵收復(fù)涼州,只是大漢如今內(nèi)有諸侯割據(jù),外有胡人寇邊,眼下實非收復(fù)涼州之機?!?/p>
“用一虛名,換涼州五年安定,也是無奈之策?!?/p>
“諸公放心,待五年后,我定收復(fù)涼州!”
百官聽聞此言,不再表示反對。
涼州之地,混亂貧瘠。
當(dāng)初朝廷強大之時,都差點被羌亂拖垮,何況現(xiàn)在?
“大將軍?!?/p>
朱儁想了一會,艱難地開口問道:“若韓遂用這五年時間整合涼州各部,裂土稱王,該當(dāng)如何?”
“很簡單。”
張新淡淡說道:“我去揍他不就是了?”
“嗯......”
朱儁低頭。
這個回答......
確實夠簡單,夠暴力。
但無法反駁。
“大將軍?!?/p>
淳于嘉疑慮道:“韓遂此人反復(fù)無常,他真會安心做那涼州刺史,不再進犯關(guān)中么?”
“會的?!?/p>
張新點頭,“我方才不是說了么?我有個妾室是他女兒?!?/p>
“有這層關(guān)系在,只要我在朝中,他一定安心?!?/p>
縱觀韓遂一生,反反復(fù)復(fù),求的不過是一個漢家官職,割據(jù)一方罷了。
現(xiàn)在張新把名義給他,他一定會去嘗試收復(fù)其他諸侯。
而以他的能力,絕對無法統(tǒng)一涼州。
畢竟他在涼州折騰了一輩子,到頭來還是窩在金城那一畝三分地。
相反,韓遂雖然多次作為涼州諸侯的首領(lǐng)進犯關(guān)中,但那靠的是將涼州的內(nèi)部矛盾轉(zhuǎn)移到外部。
如今朝廷不收稅,不征發(fā)徭役,他就沒了轉(zhuǎn)移矛盾的借口。
這樣一來,涼州人的日子若是再過不好,韓遂將首當(dāng)其沖,承受漢羌百姓的怒火。
到時候不用朝廷出兵,涼州各部自已就得打起來。
當(dāng)然了,若是韓遂真的還敢造反,張新也不怕。
關(guān)中的十幾萬大軍,就是他的底氣。
劉協(xié)見百官不再說話,又想起劉宏臨終之言。
聽姑父的。
“那就依大將軍之言。”
劉協(xié)開口道:“擬旨......”
“陛下且慢?!?/p>
張新微微一笑,“此事臣尚需謀劃一番,不急于這一時?!?/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