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氏一族的處理結(jié)果,今晚肯定是商議不出什么的。
原因無他。
劉焉還領著將近十萬兵馬待在蜀地呢。
他留在長安的家眷,可不止劉范兄弟三人。
還有他們的兒子、妻子等等,共計數(shù)十口人。
若是朝廷直接把劉焉的這些子孫盡數(shù)殺了,那他還不反了?
百官并不知道張新老早就在謀劃取蜀了。
張新也沒打算說出來。
因此他們對劉氏一族的處理方式,暫時還是持保留態(tài)度的。
不過,劉范的處理結(jié)果就無需過多商議了。
他是主謀,肯定跑不了。
明日午時,腰斬,棄市。
“今夜就到這里吧?!?/p>
劉協(xié)打了個哈欠,宣布散會。
“臣等恭送陛下。”
百官齊齊行禮,陸續(xù)朝著宮外走去。
他們也困得不行了。
趕緊回去睡覺吧。
“爹?!?/p>
張新湊到蔡邕身邊,“你幫我辦個事兒唄?”
“何事?”蔡邕問道。
張新拿出那封染了血的信。
“爹精通書法,不知能否將此信臨摹一份?”
“你臨摹此信是要做什么?”
蔡邕有些奇怪。
案子都已經(jīng)辦完了,這封信還有什么用?
“我要用這封信騙張魯出來?!?/p>
張新低聲解釋了一下,“他若一直龜縮在關(guān)隘之內(nèi),我還怎么取漢中?”
“縱然能取,強攻的傷亡也會很大。”
蔡邕恍然。
他也不知道張新的謀劃,還以為好女婿是臨時起意,不由笑著夸贊道:“還是你的辦法多?!?/p>
“行,這事兒就交由老夫來吧,明日給你?!?/p>
“謝謝爹。”
張新嘿嘿一笑,“那爹就早點回去歇息吧,我也回去了。”
“有時間多來看看昭姬?!?/p>
蔡邕點點頭,“知道你忙,可你費了那么大的勁把昭姬娶回去,總丟在老夫家里,也不來看,像什么話?”
“哎,好......”
張新還能說什么呢?
只能笑著附和。
說句實話,他去老頭家的頻率還真不低。
但兩頭跑總歸是不及在自家方便。
可是沒辦法,他帶頭修改禮法,就得帶頭遵守規(guī)則。
這不僅是為了避免將來出現(xiàn)奪嫡之事,更是為了給天下人做好一個表率。
因此面對蔡邕的吐槽,他也只能受著。
翁婿二人扯了一會家常,各回各家。
張新回到府中的第一件事,就是讓人去涼州給龐德和于禁傳令。
令明你快回來,別在涼州待著了。
帶著你麾下的三千騎兵,晝伏夜出,悄咪咪的回來,別驚動各方的斥候。
老子帶你打漢中去!
還有文則,你也跟著令明的騎兵一起回來,準備接手長安防務。
張新麾下的將領很多。
可就目前而言,能夠完全信任,且又有能力鎮(zhèn)守長安的,還真不多。
關(guān)羽、趙云去了并州。
張遼、高順,一個鎮(zhèn)守冀州,一個鎮(zhèn)守青州。
徐和在漢中前線。
徐榮在安定不僅要防備羌人,還得看著樊稠,也不能動。
余下麴義、朱靈、樂進、淳于瓊、張郃等人,要么有所欠缺,要么新投不久,資歷不夠。
也就只剩一個于禁可用了。
于禁毅重,做事嚴謹,只認規(guī)則,不講情面。
眼下關(guān)中四面無憂,內(nèi)部唯一的反對勢力也已被捕,只要給他留個謀士輔佐,便能保證長安的安全。
至于涼州那邊的大軍,張新也做了安排。
假如韓遂有所異動,便由麴義殿后,朱靈、樂進共同指揮大軍后撤,退回陳倉即可。
勾引張魯出關(guān)的誘餌已經(jīng)到手,涼州那邊留不留軍隊,已經(jīng)沒什么所謂了。
韓遂若是聽話,肯乖乖去打宋建,自然皆大歡喜。
若敢來犯......
等張新收拾完劉焉,下一個就是他!
軍令下完,張新召來荀攸等人。
“如何,劉范信件上所用的那個印章可找到了?”
士卒們抓捕完劉府上的人,接下來自然就是抄家。
一批批查抄出來的東西,全部送往大將軍府,由荀攸三人清點。
聽聞張新發(fā)問,三人搖了搖頭。
“送過來的那些印信,我等都看過了,并未發(fā)現(xiàn)與信上圖案相同之物。”
荀攸匯報了一下,“不過士卒還在抄家,大概明日就能找到了?!?/p>
張新聞言,便暫時將這事放到了一邊,看向郭嘉。
“來,奉孝,你將漢中的情況再說一下。”
“大家都議一議,這漢中的決戰(zhàn)到底該怎么打。”
“諾?!?/p>
郭嘉應了一聲,又將漢中內(nèi)應的情況說了一下。
張新拿出地圖,與智囊F4開始商議。
如果張魯拿到信后,出關(guān)來戰(zhàn),要怎么打。
如果不出關(guān),要怎么打。
如果張氏能夠成功。
如果張氏不能成功......
五人在堂中商議討論,不覺入神。
直至天色發(fā)亮,親衛(wèi)入內(nèi)來報,劉府已經(jīng)查抄完畢,眾人這才驚覺,已是一夜過去。
張新令人送來早飯,請智囊F4吃過之后,起身行了一禮。
“今日就到這里吧,辛苦諸位軍師了,都回去歇息吧?!?/p>
“多謝明公關(guān)愛?!?/p>
智囊F4行禮告退。
張新看向親衛(wèi)。
“走,帶我去看看?!?/p>
“主公請?!?/p>
親衛(wèi)在前引路,帶著張新來到倉庫。
“嘖?!?/p>
張新看著倉庫外面堆積如山的東西,不由發(fā)出感慨。
“老劉家的這幫人,平時沒少撈啊......”
大將軍府里的倉庫,自然沒有朝廷專門存放東西的倉庫大。
可那也不小了。
尤其這座府邸以前還是李傕的。
李傕為了存放從外面劫掠來的那些財寶,專門擴建過這些倉庫。
饒是如此,依舊裝不下從劉家查抄出來的錢糧珍寶。
張新瞥了那些錢糧一眼,讓人將去把陳琳叫過來,隨后對著親衛(wèi)問道:“放印信的地方在哪?”
“主公請隨我來。”
親衛(wèi)帶著張新來到一座小倉庫前。
倉庫內(nèi)都是一個個精致的小木箱,一看就知道里面的東西肯定很值錢。
在這些木箱的旁邊,還放著一堆小匣子。
張新上前拿起一個木匣打開,取出里面的印信比對,隨后扔到一旁。
不是這個。
劉焉作為漢室宗親,劉范、劉誕、劉璋等人又在朝中任職,各種印信著實不少。
公家用的、私人用的、家中用的、交友的、管錢的......
這么多印信加起來,足有一百來個。
張新只能逐個查看。
看到一半,陳琳趕了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