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
韓遂回過神來,“呈上來!”
“諾?!?/p>
信使將信呈上,又將張新出兵的消息說了一下。
韓遂這邊早已知曉,沒有再說什么,而是讓信使下去領(lǐng)賞休息。
“多謝主公?!?/p>
信使行禮告退。
韓遂打開信件一看,心中松了一口氣。
“沒有談崩就好,沒有談崩就好......”
這封信自然是成公英寫來的。
成公英在信中將談判的成果說了一下。
三個要求,張新答應(yīng)了兩個。
“金城侯?”
韓遂滿意的點了點頭。
張新同意給他封侯,他并不感到意外。
畢竟封侯對于現(xiàn)在的朝廷來說,完全就是個無本買賣。
張新封他為金城侯,其實就是拿他自已的東西來賞他而已。
當(dāng)然了,好處還是有的。
起碼他可以光明正大的建國稱孤了。
《禮記》有云:凡自稱,天子曰予,一人。
諸侯之于天子,曰某土之守臣某。
其于敵以下曰寡人,小國之君曰孤。
‘孤’這個稱呼,并不是帝王專屬。
只要封侯建國,面對下屬,就可以自稱‘孤’。
比如曹操承襲曹嵩的費亭侯之后,在招攬郭嘉時,就曾說過‘使孤成大業(yè)者,必此人也?!?/p>
再如劉備找劉璋求援時,書信中也寫過‘孫氏與孤本為唇齒’這樣的話。
那時的劉備,只是個宜城亭侯而已。
張新當(dāng)然也是能自稱‘孤’的。
只是他覺得這樣太裝逼了,才一直用‘我’自稱。
不過,張新不稀罕的稱呼,韓遂對此可是稀罕的緊。
看到自已最為在意的封侯之事解決,韓遂放下心來,仔細(xì)查看其他內(nèi)容。
“讓我舉薦人選出任隴西太守?”
韓遂十分意外。
張新竟然直接在明面上允許他占據(jù)隴西?
誠意這么足的嗎?
相比之下,不肯給錢這條,也就無所吊謂了。
區(qū)區(qū)一些錢糧,如何能與一郡之地相比?
“難道張新真是看在阿淑母子的份上,想助我統(tǒng)一涼州么......”
韓遂心中思緒飛快。
說不是吧,涼州刺史、隴西太守、金城侯這些名義,人家都給他打包好了,囫圇個的送了過來。
說是吧......
漢陽的那些漢軍是怎么回事?
韓遂思來想去,覺得還是有些拿不準(zhǔn),便將目光投向一旁的閻行,把信遞給了他。
“彥明,你覺得......張新意欲何為?”
閻行看完信,感覺有些奇怪。
什么意欲何為?
人家不是都和你說的很清楚了么?
大義給你,你去統(tǒng)一涼州??!
這一堆的官職爵位砸下來,難道還不能說明人家的誠意嗎?
閻行回想起他當(dāng)年在西縣被張新俘虜之事。
多好的一個大將軍??!
人家再怎么說,也是你外孫他爹。
都是一家人嘛!
你還懷疑啥呢?
“明公?!?/p>
閻行斟酌了一下措辭,“末將以為,大將軍此番可謂是誠意十足,明公不妨應(yīng)之。”
“統(tǒng)一涼州,剿滅諸侯,不僅有利朝廷,于明公本人而言,也有頗多好處?!?/p>
“大將軍畢竟與明公有親,明公若立下功勞,何愁沒有封賞?”
“眼下大將軍瑣事纏身,暫時脫不開身,這才有求于明公?!?/p>
“若明公錯失此番良機(jī),等大將軍騰出手來,那就沒有機(jī)會了啊......”
閻行的意思很明白。
以張新之能,不是拿不下涼州,只是現(xiàn)在沒空,這才請你幫忙。
你若把這事兒辦好了,看在韓淑母子的份上,張新將來也不會虧待你的。
如若不然,等張新收拾完中原那幫諸侯,回過頭來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你。
“嗯......”
韓遂點點頭,又問道:“那他往漢陽派的這八千兵馬,又是個什么意思?”
閻行感覺有點納悶。
我也不道啊!
說要開戰(zhàn)吧?
人家只是在上邽駐扎而已。
既沒有發(fā)布檄文宣戰(zhàn),兵力又明顯不夠。
可若是說張新只是想在涼州占個據(jù)點,八千人又有點太多了。
而且安定那邊,已經(jīng)有樊稠和徐榮的兩部兵馬了。
“或許是為了震懾羌人?”
閻行思來想去,給了個還算合理的推測。
靠近關(guān)中的羌人部落,主要有兩個地方。
盤踞在北地、安定兩郡西北方向,六盤山脈附近的先零羌,和武都郡附近岷山里面的參狼羌、白馬羌。
北邊的先零羌有樊稠和徐榮看著,暫時無憂。
但南邊參狼羌、白馬羌若是殺進(jìn)漢陽,就會對關(guān)中造成威脅了。
為了震懾這兩部羌人,張新將大軍從陳倉調(diào)到上邽,倒也能說得過去。
韓遂仔細(xì)思考了一番,覺得閻行之言有理。
確實。
關(guān)中有多殘破,他上次和馬騰去要官的時候,就已經(jīng)見識過了。
張新不可能在這種情況下,拉出一千多里的補(bǔ)給線來找他麻煩。
況且先零羌、白馬羌、參狼羌這些羌人,隨時都有可能出兵,南北夾擊,斷了他的糧道。
形勢如此,張新若是強(qiáng)行開戰(zhàn),風(fēng)險極大。
“彥明?!?/p>
韓遂看向閻行,“你先下去吧,要多派斥候,密切注視漢陽漢軍的動向?!?/p>
“諾?!?/p>
閻行行禮告退。
“既然如此......”
韓遂摸著下巴上的胡須,臉上露出一絲微笑,坐到主位上,開始研磨提筆。
很快,數(shù)騎快馬自金城而出,飛速向長安而去。
“你有求于我,這個要求想必會答應(yīng)吧?”
韓遂看著長安方向,呵呵一笑。
他在信中和張新說,錢糧你可以不給,我也理解你的情況。
說到底,咱們都是一家人,有話好商量。
我身為長輩,為你辦點事倒也不是不行。
但我的子嗣當(dāng)年都因為你的緣故,被漢朝皇帝給殺了。
我要點補(bǔ)償,這不過分吧?
阿定這孩子我很喜歡,想把他過繼到我兒子的名下,將來繼承我的基業(yè)。
你兒子那么多,不會在乎這一個庶子吧?
韓遂換位思考,若他是張新的話,一定會答應(yīng)這個條件。
反正等我死了,涼州就是你兒子的了。
韓遂完全想不出來張新不答應(yīng)的理由。
然而張新還真就沒有答應(yīng)。
過了十余日,信使從長安回來,呈上張新回信。
“韓約你個老畢登,耍心眼耍到老子頭上來了?”
“你想要兒孫,自已去生一個,別打老子兒子的主意!”
“你不會是年紀(jì)大了,不行了吧?”
“不會吧不會吧......”
韓遂看到這封回信,感覺受到了奇恥大辱。
“張新小兒欺人太甚!”
韓遂憤怒的將回信撕成碎片,破口大罵。
你不給就不給,嘲諷老夫作甚?
韓遂越想越氣,正想回到后院罵韓淑一頓解氣,突然閻行又來了。
“明公?!?/p>
閻行面色凝重,“斥候來報,大將軍又往上邽增兵萬余?!?/p>
“此時上邽漢軍已有兩萬之?dāng)?shù)!”
“你說什么?”
韓遂瞪大眼睛。
他悟了。
上一次,他看不出來張新是什么意思。
這一次哪里還能不明白?
張新連續(xù)增兵,每一次都在長安來信之時,根本就不是為了震懾羌人。
是為了震懾他!
(呼,昨天欠的一更補(bǔ)在那一章的末尾,今天也是三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