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高考在進行的時候,九天科技大會也是在西南理工召開。
這次大會來了不少人。
科技研究不能夠埋頭苦研,這樣子不好。
得要和人交流。
有的時候,自己苦思冥想都搞不定的問題,可能就是別人一句話的事情。
稍作提醒,就恍然大悟!
對于研究人員來講,九天科技大會無疑是一個很好的交流機會。
而且,是真的開九天!
從六月一號開始,到六月九號結束。
九天科技大會開9天,一點毛病都沒有。
大會在定位上面,還是相當高的,就是華國最高等級的科技交流大會。
以后,也必然會成為全球最牛的科技交流大會。
現(xiàn)在全球范圍,研發(fā)人員最多的國家很顯然的就是大漂亮。
大漂亮長期以來,在科技研發(fā)人員的人數(shù)上面保持著全球第一。
這也是大漂亮長期保持科技優(yōu)勢的根本原因。
而華國隨著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不斷實施,在教育上面是不斷的投入,特別是對理工教育的重視。
每年培養(yǎng)出來大量的理工人才!
并不是每一個人都適合搞研發(fā)。
但在絕對的人口基數(shù)下,總是能夠挑選出來很多搞研發(fā)的人才。
在應用技術研究上面肯定是投入最大的。
全世界都是這樣。
基本上這樣子講,企業(yè)搞研究,就只搞應用技術研究。
因為只有應用技術研究才是能夠商業(yè)化。
陳元慶知道基礎理論研究很重要,但是從來都不會讓企業(yè)搞。
企業(yè)重技術!
只有掌握了核心技術的企業(yè),產品才是能夠在市場上面有競爭力。
生產的產品,誰都能生產,沒有技術門檻,那必然就會面臨激烈的價格競爭。
價格競爭是極為殘酷的!
沒有任何一家企業(yè)敢說自己就能夠在價格競爭當中百分百堅持下來。
而且,即使打贏了,也不一定就能夠收割市場。
因為大家就覺得,這樣商品的價格就在這。
提價是沒法提價的。
所以,還得要想辦法繼續(xù)提升生產效率,降低生產成本。
基礎理論研究都是西南理工在進行。
經費?
陳元慶個人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分紅,除了拿去在貧困山區(qū)修建學校之外,有一部分就給了西南理工支持基礎理論研究。
每年幾家上市公司的分紅,還是有不少錢的。
當然了,這一次牛市,陳元慶個人是套現(xiàn)了不少錢。
等在合適的時機,陳元慶會宣布進行增持。
不僅僅他個人會增持,北辰集團也是會增持。
畢竟,北辰集團也是進行了減持。
即使進行了減持,北辰集團依舊是雷打不動的第一大股東。
這一出一進的,反正賺了不少。
現(xiàn)在唯一讓陳元慶擔心的,就是旗下上市公司的業(yè)績太好。
到時候大量的避險資金涌入,把股價給頂住了下不去。
業(yè)績好?
把業(yè)績做差肯定不行,但是把財報做差點是一點問題沒有。
比如說加大新業(yè)務投資。
開拓新業(yè)務,肯定在凈利潤上面就會受到影響。
凈利潤下降,股價必須就得要降。
期待新業(yè)務的未來?
散戶們可看不到那么遠,就只看到業(yè)績變差。
“爸,你能聽懂嗎?”
陳元慶搖頭:“聽不懂!”
陳南希感嘆了一下:“要不咋說你能當首富呢!”
在九天科技大會期間,陳元慶每天都是來。
聽不懂,但依舊是聽著。
陳元慶:“我可不是來聽學術研討的,而是來感受氛圍,看大會的舉辦流程有沒有什么問題。”
今年是第一屆九天科技大會,肯定會有著很多不完美的地方。
對此陳元慶自然也是清楚。
他就沒有想著說,第一次弄,就搞得多么完美。
這不能的事情。
陳元慶對于大會的籌備組要求的,就是盡量的做好。
把該考慮的盡量的考慮到。
中途要是出現(xiàn)了什么問題,就迅速解決。
解決問題的能力是最為重要的。
各種計劃做得再是完美,中途肯定也是會出現(xiàn)問題。
陳南希輕抿了下嘴唇,看著陳元慶,想要說什么,最終又是沒有說出口。
在網絡上面,有很多人認為,陳元慶會搞這個九天獎,很大的原因是因為她。
不然的話,為什么陳元慶早不搞,晚不搞,就在她獲得了菲爾茲獎后就要搞呢?
陳元慶承認,的確有陳南希的緣故。
以前要是搞個這類獎項,說句說話,沒有什么太大的說服力。
在華國,真的是不缺各類科技獎項的。
可獎項的含金量,就是存疑的。
為什么大家不認可?
因為沒有一個能夠壓得住場子的人。
而九天獎,就不一樣。
兩位諾獎得主,一位菲爾茲獎得主。
有些人心里面再是不服氣,也不敢開腔。
就一句話,你覺得自己多牛皮的,那也去拿次獎。
陳元慶:“數(shù)學獎到底是評了誰?”
陳南希笑瞇瞇的道:“等頒獎的時候,你就知道了。”
陳南希自然是九天數(shù)學獎評委會主席。
她來評這個獎,誰都是信服。
九天各類獎的評選,是很純粹的學術評定,確定多項入圍的學術成果,然后由評委們進行匿名投票。
得票超過半數(shù)的學術成果,就是該類九天獎的獲得者。
當然了,有些時候,一年可能在某個領域同時出幾個重磅成果。
九天獎也可以出雙黃蛋,乃至是三黃蛋。
四黃蛋就過分了。
反正陳元慶從來都沒有見過。
獎項在確定之后,自然會提前給獲獎者打去電話。
意思很明確,我要給你頒獎了,到時候記得來領。
本人來不了,也是確定好代領的人。
別到時候,獎勵頒發(fā)出來了,本人沒在,代領的人也沒有。
多是尷尬的??!
像是田震和娜英的糾葛,就是起于一次音樂頒獎。
主辦方給田震打電話,說要把獎頒給她。
當時她正在忙,說去不了現(xiàn)場。
主辦方就把獎頒給了娜英,而田震又是到了現(xiàn)場。
這下,田震就氣炸了。
明明說好頒給我的。
就在媒體上直接開炮了。
九天獎肯定是不會搞這類事情,確定了誰獲獎,就不會改動。
即使獲獎者不到現(xiàn)場領獎,也是要頒發(fā)給他。
不可能說,因為人家沒來,就覺得怎么的。
維持獎項的權威性,是最為重要的。
華國的很多獎項,根本就沒有權威性,運作上一番就能夠得獎。
簡直是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