莊貴人拔得頭籌,在謝貴人看來,或許是家世使然,或許是機緣巧合,并不值得她投入過多情緒。
這份孤高,注定謝貴人不會輕易為外界風云所動。
至于那些位分更低的常在、答應們,則更為現(xiàn)實。
她們深知自己的斤兩,從未奢望過能與四位貴人爭奪最初的鋒芒。
陛下的恩寵如同天邊明月,遙不可及。她們更需考慮的,是如何在深宮中尋一處安穩(wěn)的依靠,求得生存,乃至一絲微末的前程。
背靠大樹好乘涼的道理,誰都懂得。既然自身力量微薄,依附強者便是最便捷的途徑。
入宮前,這些宮嬪或多或少,都對后宮的格局做了打探。
如今風頭最盛,權勢最大的,無疑是皇貴妃娘娘和貴妃娘娘。
皇貴妃的圣寵無人能及,位同副后,地位尊崇。若能投靠她,自然是上上之選。
可永壽宮的門檻也高,聽聞皇貴妃娘娘喜靜,對宮人要求很嚴,等閑人等難以靠近。
相比之下,貴妃娘娘在外的名聲更好接近。
聽說她仁善寬和,悲天憫人,常年禮佛,待人接物極為體面。
在許多不知道內(nèi)情的宮嬪眼中,貴妃娘娘宛如菩薩般,讓人心生好感和向往。
若能得她庇護,日子想必會好過許多。
一時間,不知有多少雙眼睛,暗中瞄向了長春宮的方向。
當然,也有家世更為尋常,或是自認手段不足以在皇貴妃和莊貴妃麾下,爭得一席之地的宮嬪,則將目光投向了其他主位娘娘。
賢妃娘娘清冷,但若能得她認可,或許能得一隅清凈。
璇妃娘娘活潑爽朗,看起來不難相處。
康妃娘娘身子雖弱,但五皇子是她的護身符。
敦嬪娘娘雖有些莽撞,可撫養(yǎng)著三皇子,也算有個依靠。
佟嬪娘娘嘛……聽說她在后宮就是個透明人,如何能成為別人的依靠……
一時間,后宮暗流涌動。
……
養(yǎng)心殿。
按照宮規(guī),除了中宮皇后,或是極得圣心,被帝王特旨恩準留宿的妃嬪。其余人等侍寢之后,皆不可在養(yǎng)心殿過夜。
莊雨柔此刻已由宮人服侍著穿戴整齊,只是云鬢微松,眼波流轉間,尚存著幾分初承雨露后的慵懶和嬌媚。
她微微垂著頭,露出一段白皙優(yōu)美的脖頸,聲音放得又輕又軟,滿是刻意練習過的怯意:“陛下……柔兒……柔兒這便告退了?!?/p>
這一聲“柔兒”,喚得是百轉千回,我見猶憐。
這是家中精心為她設計的路線,亦是觀察了帝王喜好許久后,得出的結論。
寵冠六宮的皇貴妃,初入宮闈時,陛下親賜的封號便是“柔”。
雖然后來晉位貴妃時,改封為“宸”,但這個最初的“柔”字,想必在陛下心中留有特殊的位置。
莊家費盡心思,請了從宮里出來的老嬤嬤,細細揣摩皇貴妃早年的神態(tài)、語氣,乃至細微的小動作,將莊貴人朝著那個方向悉心調(diào)教。
她學得極好,比殿選那日,那個蠢笨得直接將自己打扮得,與皇貴妃選秀時一模一樣的蕭挽星,不知高明多少倍。
莊貴人的模仿是神似,而非形似。是在氣質(zhì)、風情上靠攏,而非笨拙地復制衣著、首飾。
然而,跟預想中帝王的憐惜不同。
南宮玄羽的眉頭微微蹙了蹙,淡聲道:“這個‘柔’字不適合你,以后不必如此自稱?!?/p>
莊貴人的心一沉,立刻明白了緣由。
陛下不許她自稱“柔兒”,是因為這個字,是皇貴妃曾用過的……
莊貴人維持著臉上的嬌媚表情,迅速調(diào)整心緒,抬起一雙水汪汪的眸子,聲音愈發(fā)嬌軟,委屈道:“是嬪妾失言了……”
“既然陛下覺得‘柔’字不適合嬪妾,那什么字才好呢?”
這話問得極有技巧,有幾分天真無邪的試探,更是委婉地向這位掌控天下的帝王,討要一個屬于自己的封號。
南宮玄羽對于給妃嬪賜予封號一事,向來難以界定是吝嗇,還是大方。
說他吝嗇,是因為后宮眾多妃嬪,能得他親賜封號的寥寥無幾。多數(shù)人入宮多年,也只是以姓氏或位分相稱。
說他不吝嗇,則是因為對于那些能取悅他,合他心意的女子,帝王從不吝于給予殊榮。一個封號,不過是隨手施恩。
眼前的莊貴人,無疑是大膽的,也是聰明的。
她懂得在何時示弱,又在何時進取。
帝王的目光,在莊貴人這張清純與嬌媚并存的臉上停留了片刻,緩緩開口道:“既已侍寢,便晉為嬪位。賜封號‘媚’,賜居咸福宮主殿?!?/p>
媚嬪?
莊雨柔聽到這個封號的時,臉上的嬌媚笑容險些維持不住,神色有一瞬間的僵硬。
妃嬪的封號也是有講究的,向來多以端莊、賢淑、雅致、溫婉為上。最好透著大氣、尊貴,彰顯后宮婦德。
這個“媚”字……雖然直白地指出了她的容貌和風情,卻也帶著一股輕浮妖嬈的味道,與莊家世代清流的門風格格不入!
消息傳開后,那些自詡清高的朝臣命婦、跟她不對付的宮妃,背地里會如何嘲笑她?
笑她莊家女兒,竟靠著媚術惑主,才得了初次晉封的體面……
然而帝王金口已開,絕無轉圜的余地。
媚嬪迅速壓下心頭翻涌的情緒,重新綻開一個明媚的笑容,深深拜伏下去,聲音里滿是感激:“臣妾……媚嬪,謝陛下隆恩!陛下萬歲萬歲萬萬歲!”
南宮玄羽擺了擺手,神色已恢復了淡漠:“去吧?!?/p>
“臣妾告退。”
媚嬪識趣地起身,由宮人扶著,姿態(tài)裊娜地退出了養(yǎng)心殿。
殿外,夜風帶著寒意撲面而來,讓她不由自主地打了個寒顫。
鳳鸞春恩車早已候在一旁,媚嬪坐了上去。
直到此刻,她臉上歡喜的笑容才消失,紅唇緊緊抿起。
媚……
好一個媚字!
陛下究竟是隨口一提,還是意有所指?
是覺得她只有幾分浮于表面的媚態(tài),登不得大雅之堂?
還是……還是在用這種方式提醒她,或者說提醒莊家安分守己,莫要妄想憑借模仿他人來邀寵,更不要生出不該有的心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