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為辦公廳聯絡員,對陳捷而言,是仕途生涯中一次意義非凡的身份轉變。
這聽起來只是一個不起眼的兼職,但在研究室這樣的頂級智囊機構內部,每一個崗位的設置,都蘊含著深意。
它意味著,陳捷的工作,將不再僅僅局限于文稿二處那一畝三分地,而是擁有了一個可以窺見整個中樞神經系統(tǒng)運轉的、極其寶貴的窗口。
每天下午四點,成了陳捷一天中最具儀式感的時刻。
他會抱著一個厚厚的、印有“機密”字樣的文件袋,穿過幾條安靜得只能聽到自已腳步聲的廊道,來到那座更核心、也更神秘的辦公廳大樓。
辦公廳,是整個國家機器的總樞紐。
所有上情下達、下情上報的信息洪流,都在這里匯聚、分揀、傳遞。
在這里工作的每一個人,都像是這部精密儀器上最關鍵的齒輪,言行舉止間,都透著一種異于常人的嚴謹與沉穩(wěn)。
陳捷需要對接的,是辦公廳負責文書處理的二科科長,王聚。
王聚比陳捷大不了多少歲,人大法學碩士,頭發(fā)梳理得一絲不茍,臉上沒什么表情,眼神銳利,一看就是個在核心部門里浸淫多年、精明干練的老機關。
對于陳捷這個新來的、年輕得有些過分的聯絡員,王聚的態(tài)度談不上熱情,也談不上冷淡,完全是一種公事公辦的職業(yè)化疏離。
每天,他只是從陳捷手中接過文件袋,對照著目錄清單,逐一核對,然后在簽收單上龍飛鳳舞地簽下自已的名字,揮揮手,示意他可以離開了。
整個交接過程,通常不會超過三分鐘,兩人之間,幾乎沒有任何多余交談。
陳捷對此,毫不在意。
在辦公廳這樣人才濟濟、臥虎藏龍的地方,自已一個小小的科員,根本排不上號。
任何刻意巴結和討好,都只會顯得輕浮和可笑。
他要做的,不是去經營人脈,而是要將這份最簡單、最枯燥的送文工作,做到極致的、無可挑剔的專業(yè)。
每一次送文件,陳捷都會提前半個小時出發(fā),確保絕不會因為任何意外而遲到一分鐘。
他會將文件袋里的所有文件,根據其緊急程度、重要性、以及需要呈報的不同領導,進行重新排序和分類。
并且,他還會用自已工整的字跡,手寫一份一目了然的目錄清單,附在文件袋最上面。
清單上,不僅有文件名,還用括號,對每份文件核心內容,做處最精煉的概括。
這些小小的細節(jié),對于每天需要處理海量文件的王聚而言,不啻于雪中送炭。
他不再需要打開每一份厚厚的報告,去費力地尋找其核心要點,只需要掃一眼陳捷的清單,就能在最短時間內,對今天所有文件的價值和去向,做出最精準判斷。
起初,王聚并沒有太在意。
但漸漸地,他發(fā)現了這個年輕人的不同之處。
陳捷送來的文件,不僅分類清晰,概括精準,而且每一次的排序,都似乎暗合了辦公廳內部的工作節(jié)奏和領導近期的關注重點。
有一次,一份關于農業(yè)問題的報告,被陳捷放在了所有文件最頂端。
而就在那天上午,一位核心領導剛剛在內部會議上,提到了要高度關注秋糧收購問題。
還有一次,一份關于國際能源安全的分析報告,被陳捷用一個紅色文件夾單獨裝了起來,并在目錄上特別注明“建議優(yōu)先呈報”。
而就在當天晚上,國際原油價格突然出現劇烈波動。
一次是巧合,兩次是運氣。
但當這種情況,反復出現三四次之后,王聚看著陳捷的眼神,就徹底變了。
這個年輕人,有點東西??!
他似乎擁有一種近乎恐怖的政治嗅覺和信息整合能力,能從那些看似毫不相關的公開信息和內部動態(tài)中,敏銳地嗅出高層關注的風向,并以此來判斷每一份報告的“價值權重”。
這份能力,在辦公廳,被稱為“善抓大事,善謀大勢”的頂級天賦。
這天下午,陳捷照例來送文件。
王聚在簽收單上簽完字后,沒有像往常一樣揮手讓他離開,而是主動站起身,親自給他倒了一杯熱茶。
“小陳,坐下歇會兒?!蓖蹙勰樕?,第一次露出了真誠的笑容。
“謝謝王科,不麻煩您了,我還要趕回處里?!标惤葸B忙擺手,姿態(tài)依舊謙恭。
“不差這一會兒?!蓖蹙蹖⒉璞剿掷?,將他按在沙發(fā)上,半開玩笑地說道,“你小子,可真是給我出了個難題啊?!?/p>
“王科,您這話是什么意思?”陳捷故作不解。
“還跟我裝糊涂?”王聚指了指桌上那份被陳捷精心整理過的文件袋,“你送來的這些東西,現在我們科里都搶著用,都說研究室新來的這個小陳,比我們自已人還懂辦公廳的規(guī)矩。”
“特別是老吳,前兩天還跟我說,讓我好好跟你學學,怎么給文件做摘要,一句話就能點到要害,省了他大功夫了?!?/p>
陳捷臉上露出恰到好處的赧然:
“王科,您可千萬別這么說,我就是自已瞎琢磨的,怕您和各位老師看著費勁,就多做了點功課,登不上大雅之堂。”
“這還叫瞎琢磨?”王聚搖了搖頭,感慨道,“小陳,不瞞你說,我在這辦公廳待了快四五年了,迎來送往的各部委聯絡員,沒有一百,也有八十,你,是我見過的,最特別的一個?!?/p>
“別人送文件,是完成任務,你送文件,是在幫助我們解決問題?!?/p>
王聚看著陳捷:
“以后,我們可以多多交流,互相學習?!?/p>
“謝謝王科,以后還要您多多指教?!标惤菡酒鹕?,誠懇地說道。
從這天起,陳捷與王聚之間,便建立起了一種超越了普通工作的友誼。
王聚開始會有意無意地,在閑聊中,向陳捷透露一些內部公開的信息。
“哎,小陳,最近我們這兒快被雪片一樣的報告給淹沒了,都是關于應對國際金融危機的,寫得都挺好,但就是感覺……缺點新意,翻來覆去就是那幾招?!?/p>
“最近上面好像對文化軟實力這個提法很感興趣,好幾個領導都在不同場合提到了,你們研究室在這方面,有沒有什么深入研究?”
這些看似隨意的牢騷和感嘆,在陳捷聽來,卻不啻于最精準的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