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看一看,瞧一瞧咯!安民廠招工咯!”
“招工!招工!大量招工!日薪三十文,年滿十四者,速來報名!”
在李斌去信各方,想法協(xié)調(diào)雕工的同時。十隊來自京畿二縣的衙役,正敲鑼打鼓地舉著寫有“安民廠大量募工”的幡巾,浩浩蕩蕩地開出了京師內(nèi)城。
如今已是臘月二十二,距離除夕還有一周。
小年的氛圍,悄然出現(xiàn)。
各班各衙,也逐步進入了停案封衙的節(jié)奏。城中的布店肉鋪,客流量也漸漸多了起來。
至于那些往“貴胄”坊里送年貨的板車,亦是絡繹不絕。
在這樣一個略顯尷尬的時間點上,李斌清楚,這漆雕作坊,哦不,工廠的事。真正開工啟動,只能等到明年了。
按理說,現(xiàn)在他不需要這么早得開始招募流民。
但只要一想到,在這闔家團圓的除夕夜里,那些在外城受寒忍饑的流民們。不僅要受這肉體上的苦楚,還要承受精神上,對未來充滿迷茫的折磨。
李斌便于心不忍。
被定名為安民廠的漆雕工廠,核心工匠與輔助雜工、學徒工的人數(shù)配比,大概在1:7左右。
提前招募起這2100人的勤雜工,解決得不僅是這2100人的生計。更是他們身后,小近六七千人的民生。
不算大匠、核心工的工錢,僅僅是勤雜工,月人力開支就高達1890兩。這顯然,不是宛平財政如今能夠負擔的。
為了確保資金流轉(zhuǎn)正常,李斌不得不干起“強買強賣”的勾當:凡安民廠雇工,皆要在京師有落腳之處。
換而言之,想報名進安民廠做工,就要先從縣衙手里租一住處。
外城民居,年租金通常在一兩銀子上下,算上二分利,每月租金為一百文左右。這租金,由安民廠從其工錢中代扣代繳。
這樣一來,每月縣衙實際需要支付的工錢就會降至1680兩。折糧米發(fā)放,即為2400石。
壓力驟減!
同時,外城民房的租戶,工作受制安民廠背后的縣衙;租金繳納更是直接從工錢中劃扣的做法,也讓這“應收債款的信用等級”,瞬間從“次貸”,升級為了“住宅抵押貸”。
違約風險大大降低后,契書合約的轉(zhuǎn)賣一事,此時也更好操作。
當然,若是賣掉這些債權,那縣衙的月人力支出也會恢復原價...
約談京中錢莊掌柜,發(fā)賣契書債權;會見四川、湖廣等地行商,協(xié)調(diào)生漆、朱砂等原料采買。
為進一步節(jié)約成本,啟動項目。
李斌再次COS起了后世的“無良總包”,給這些行商們玩起了墊資的把戲。但李斌多少是個有良心的。
每期貨款,先付30%的前期款,尾款則到該批貨物交付后,再行支付。
與后世那些二包、三包們一樣,縱使這些行商對李斌要求他們墊資,先發(fā)貨后結款的舉動,恨得牙癢癢。
但因不舍這大量采購的龐大利潤,商人們不得不硬著頭皮簽下了契書。
在做完這一切后,時間來到嘉靖二年的除夕。
下午,在縣衙內(nèi)停案封衙,并抬出兩大口銀箱,給宛平上下發(fā)出一份新年紅包,并安排好年節(jié)時快壯值班事宜后。
李斌褪去官服,回到黃華坊的李府小院。
此時的院內(nèi),一張借來的大圓桌擺在正堂,桌上各色菜肴齊備。除了始終不肯上桌的楊用母子外,李斌府上的其他人,圍坐而待...
而如今的李府,堪稱陰盛陽衰。算上李斌在內(nèi),一桌八人,七個都是鶯鶯燕燕。
只是這群女環(huán)伺的場面,非但不顯漣漪,反而更令李斌感到心力憔悴。
或許是觸景生情,王姑娘想到了曾經(jīng)。催問李斌,何時才能奏請陛下,召回阿爺;而那群白女,尤其是那個叫德阿爾貝加里亞的小蘿莉,隨著李斌與代表滿刺加總督的佩德羅談妥生意后,變得更加主動與熱情。
只是這份熱烈中,包含的目的很是明顯。
若是平常,李斌不會拒絕,更不會反感這種主動。
與佩德羅幾人,在明明可以進行走私貿(mào)易的時候,還要想方設法,甚至不惜花費更多的代價都要搞到一張合法交易的堪合,從而規(guī)避受制于人的風險一樣。
對李斌來說,過于單一的采購方,始終會讓李斌有種不安全感。
而相比于現(xiàn)成的,葡萄牙駐印度總督這個潛在客戶、潛在市場。從無到有地培養(yǎng)京師市場,固然更重要,但卻遠水解不了近渴。
哪怕果阿總督府有種種不利于貿(mào)易的現(xiàn)實條件制約,李斌也不會放棄這條線索。
可今天,是除夕啊!
在連軸轉(zhuǎn)的忙碌過后、在拆東墻補西墻似的度支壓力之中。
李斌本想在這除夕夜里,不談公事,好好放松一下自己的精神。結果卻根本逃不掉被這些“公事”纏繞的煩惱。
人類的悲歡,并不相同。但感受,卻大體一樣。
萬全鄉(xiāng)中,于家。
隨著衙門關衙,于慧也趕在天黑前,背著包袱回到了家中。
于家的土坯房里,難得點起了油燈。那光暈只能勉強照亮炕桌上的幾碗稀粥和一碟咸菜。
在盛滿稀粥的粗瓷碗里,只有一個碗中,盛放著糙米飯。
于老娘將那碗推向于慧:“這是之前謝師后,剩下的一點糙米。慧兒趕路不易,就給你吃了吧。”
“娘,我不餓。敏弟,你吃吧,盧溝河通了,你搬東西,要使力氣,吃不飽不行?!?/p>
于慧重新將碗,推給身邊的幼弟。下一秒,卻被弟弟給推了回來。
“還是大哥吃吧,我和二哥這些天,都沒活干。沒出力氣,少吃點也無妨?!?/p>
“是啊,大哥,你吃吧。讀書這事,看著輕松,卻是個耗費腦力的活。我和敏弟,看著累,但其實也只是身體上累點...”
在于敏的身邊,于家老二,于順也開口勸道:
“但你們瞧瞧我們現(xiàn)在這一身腱子肉...不像大哥,去了縣學,人都瘦了!”
聽著兩個弟弟的話,看著兩個弟弟那身“皮包骨”。
于慧頓感鼻頭發(fā)酸,聲音有些哽咽:
“明年,開春后我就能進經(jīng)義班了??h學的書庫里,藏書好多...”
“我根本不用去求知縣老爺,光是那些藏書,就夠我看了。我一定,一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