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慧推開家門。
灶爐中的火剛剛點上,豆大的火苗在爐腔中搖曳,射出的影子在廚房的土墻上拉得老長。
于老爹正蹲在灶臺前準備添柴,聽見動靜回過頭,手里還攥著根正要放進火中的柴。
“爹,我回來了?!?/p>
瞧見父親手里沾著泥灰的木柴,于慧連忙把青衫的下擺往身后攏了攏。這個動作也讓那片泛白的布料在燈光下更顯單薄。
他沒像往常那樣先去水缸舀水喝,而是直挺挺地站在廚房中央,喉結滾動,似有言難明。
于慧的反常,嚇得于老爹手一抖。
木柴剛掉在地上,瞬間就被于老爹撿起,囫圇丟進爐灶中后。伴著火星“噼啪”炸響,于老爹有些忐忑地開口問道:
“縣太爺...沒為難你吧?”
他知道自家家底不豐,兒子又是個犟的。他就怕兒子在京城受了刺激,然后在縣太爺那說錯了話。
“沒...縣太爺認得我?!?/p>
于慧的聲音有些發(fā)顫:“他說我文章里的那句‘百姓跪于道旁’,是所有人里最細的。”
于老爹聞言一愣,聽上去這不像壞消息?
他順手往灶里添了把干草,火光在他的臉上明滅不定:“那這,是好事還是壞事?”
雖然感覺不像壞事,但這輩子都沒進過幾次京城。扁擔倒下都不知是個一字的于老爹,不懂兒子嘴里的“細”到底是什么意思。
為了安心,他追問著。
“是好事?!?/p>
于慧蹲下身子,和父親并排對著灶膛:“縣太爺說我起講太白,應該是平時書看得不多,讓我入了縣學以后多多看書。還說...縣學里的書要是不夠,叫我衙門里找他,他來補足孩兒要的書。”
“哎喲,這...這書可不便宜,還能讓你去衙門...這,這可真是祖宗保佑?!?/p>
書,在這時可不便宜。
他老于家唯一一套《四書章句集注》,當初那都是在豐年時,一家人省吃儉用,攢了足足大半年才買下的。
除了這套科舉使用頻率最高的教輔、教科書外,其余的書...不好意思,于家舍不得,也買不起。
連印刷量最大的《四書章句集注》,相對均價最低的教科書,都是平頭百姓難以負擔的包袱時。
如何能要求這些考生引經(jīng)據(jù)典?
如何能讓所有人都享受教育的公平?真正還政于民?!
此時的于老爹想不到那么深的東西,他只是一聽“縣太爺承諾以后讓自家兒子書管夠”,他便立時驚得站起。
嘴里不停地念叨著“祖宗保佑、祖宗保佑”...
看著老爹這神神叨叨的樣子,于慧只能默默地嘆上一口氣,然后接過老父親燒火的“重任”。
想從父親這里,得到些“縣太爺為何這么做”的建議、啟發(fā),看來是沒戲了...
只是嘆惋間,于慧又忍不住有點羨慕自己的老爹。
無知...但反而因此活得簡單,活得...嗯,在精神上更顯輕松一些。
與此同時,香山,包府。
剛從城內(nèi)巡完鋪子的包東家才進家門,便有那奴仆給他報喜??鋸?、討喜地講了今日包少爺?shù)每h太爺青眼一事。
而我們的包老爺,表現(xiàn)得也是格外欣喜。
一邊自謙著“過了過了”,一邊喊著讓人給那有眼力見的奴仆賞錢。只是他藏在寬袍大袖中的左手,卻是不停地摩挲起右手上的翡翠扳指。
熟悉包老爺?shù)娜硕贾?,這是他思考問題時的習慣性動作...
走進花廳,包珊一臉喜意地迎向自家老爹。不等包珊開口,包老爺就笑著點出了他的那點小喜事:
“今日去縣衙,見到縣太爺了?”
“見過了,而且...”
正準備說說自己今日獲贈殊榮的包珊,瞧見了老爹臉上的笑意,頓時轉(zhuǎn)了話鋒,好似埋怨一般地說道:
“爹,你都知道了干嘛還拿我湊趣?!又是阿福他們給你通的信兒吧?”
笑著開過玩笑,心知老爹已經(jīng)知道前因后果的包珊也不墨跡,繼續(xù)追問:
“孩兒自回家后,就一直在為難一件事。與縣太爺贈予的殊榮相比,咱家的敬禮顯得有點寒酸了??梢傺a點敬禮,孩兒又怕招致非議,污了縣太爺?shù)那迕?。爹,這個事,你怎么看?”
“這事好辦,若你想送,咱包家也不是送不起。至于名義,敬師禮已成,再送不合適。但為父聽說,他收了你,還有王家、譚家那些小子當徒弟?”
帶著包珊走向花廳內(nèi)部,包老爺一邊落座,一邊輕飄飄地反問包珊。
對久經(jīng)商場的包老爺來說,如何給官老爺們送禮、如何巧立這個名目,那就如喝水吃飯一般,都快成人的本能了。
反問包珊,李斌收徒一事,便是天然的送禮名目。
徒弟給師傅交束脩,很合理吧?
至于我交的束脩很貴?
那師傅牛逼、我家有錢,咋滴?還不許人上上“私立貴族學?!绷??!
在這從舉人開始,就有選官候館資格的大明。正常的塾師,九成九都是秀才。
畢竟,能當官,誰愿意當個夫子呢?
在這大明教培市場上,舉人都是稀缺資源,那如李斌這樣的進士...
好吧,進士壓根就不可能出現(xiàn)在教培市場上。即便是四大書院,偶爾能有進士出身的致仕官員前去講課,那山長都得親自出門十里相迎,并奉上豐厚的“課時費”。
指望招錄他們作為常駐講師?
不可能,絕對不可能。
所以,面對這種頂級“家教”,包家的束脩給得再多,也少有人能說個不是出來。
“那倒沒有,縣太爺只說近日縣衙公務比較繁忙。而孩兒呢,基礎不錯,但缺乏對世事民情的認識,所以縣太爺便想讓我,還有他們一道,去縣衙幫忙,署理庶務?!?/p>
“只有申時散衙后,縣太爺?shù)每樟?,才能給我們指點指點文章...”
年輕包珊還是老實,在他看來,沒有正兒八經(jīng)的拜師,便不能對外宣稱自己是李斌的徒弟。
卻不想此舉,直接招來了包老爺恨鐵不成鋼似的喝罵:
“你啊,平時挺機靈,怎的這會犯了糊涂?!”
“不是師傅,縣衙重地,他豈能讓你們這些黃口小兒隨便出入?還署理庶務,就是跑腿辦事,你們現(xiàn)在八成都辦不好?!?/p>
“還有提點文章...你爹是個粗人,沒讀過幾本書。但你爹也知道,人堂堂新科二甲、京縣知縣,若不是人起了愛才之心,你爹我就是求爺爺告奶奶,也找不來這種水平的師傅。”
“行了,此事,為父來操辦?!?/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