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
在李斌的話后,王羽裳細弱蚊吟地嗯了一聲。
那聲音,小到李斌幾乎沒聽清她說了什么。但看其微微發(fā)紅的脖頸,李斌又不是煞筆,哪里察覺不到這正房中的漣漪正在蔓延...
是啊,好像,對王羽裳來說,自己才是最好的歸宿。
一來,古時男女大防。幾乎接觸不到什么異性的女孩,更容易被陌生異性吸引是一方面原因;二來,以其現(xiàn)狀來講,嫁給自己,絕對不算屈就。
甚至就連李斌不知道的是,其因顧慮王家的背景、影響,而克制自己的行為。
在這見多了“風流二代”,更是見過兄長、乃至父親,在府中亂搞的王羽裳眼里,簡直就是十足的加分項。
在李斌還未入獄前的無數(shù)個輾轉難眠的夜里,王羽裳是見過“小李斌”挺拔的英姿的。
都特么憋成那樣了,還能忍得住,不去青樓胡來、不對自己這個下人行所謂禽獸之舉...
什么叫君子之風???!
至于李斌和那夷女...抱歉,在此時的大明人眼里:夷狄不算人。
對李斌來說,若是正常尋親...
布衣出身的非翰林官,便是有所謂的圣眷在身,也難入王家這般官宦世家的法眼。
這種士族,傳承已久,人家更在意穩(wěn)定。
更在意所謂士林的風評,而非幸進之徒...
說句不好聽的話,人王家,光是尚書都出了兩位。高官巨宦,人家不缺,不在意你這一任非得爬到什么位置。
反而,保持好士林的關系,維持住自家的地位。等待一“資質(zhì)”不錯的子嗣出現(xiàn),便是用資源堆,都能給其堆上高位。
根本犯不著冒著被株連的風險,去和幸進之輩打交道。
當然,還有一點更加關鍵,那就是晉地的資本力量。
明清之時的山西,和后世的山西有著截然不同的地位。后世的金融中心,在長三角,在珠三角。
但明清時,全國最大的金融中心,在山西!
《白銀帝國》、《喬家大院》等影視作品,描繪過山西資本的盛宴。但那,僅僅是晉地資本力量的冰山一角...
江南雖富,但其資本獲利,多半都得用于再生產(chǎn)的投入。比如購置織機、采買原料、支付人工等等。
而山西,卻不用。
煤炭嘛,原料要什么錢?挖就是了!
此時的山西土財主,就好似后世的“頭頂一塊布”。人家地里長莊稼,他們地里長銀子...
你這怎么比嘛?!
大量資本的積累,讓晉商擁有了得天獨厚的,進入錢莊、票號等簡易金融產(chǎn)業(yè)的條件。便是如今,其勢力規(guī)模還不如明末、清代那般顯赫、那般得富可敵國...
但如今的北地,十家錢莊、當鋪、票號中,就有半數(shù)來自山西。
娶了王羽裳,等于是賣了山西大戶王家一個天大的面子。
正所謂此一時彼一時,正常情況下看不上,可現(xiàn)在,這不是不正常嗎?
用一個完全無法產(chǎn)生價值,甚至在當世價值觀下,純屬“負資產(chǎn)”的族女,換一個簡在帝心的女婿,絕對是王家占便宜。
這一點,誰也無法反駁。
其次,李斌再怎么幸進,人好歹也是科班進士出身。與外戚之流,還是有本質(zhì)區(qū)別的。
換句話說,招李斌為婿,并不會拉低王家的逼格,并不會讓士林從此看王家如看幸進小人。
而只要不被士林所排斥,王家的基本盤就不會受影響。
當然,還有更加關鍵的一點:如今的朝中,山西人的勢力很弱。
甚至于說,決策層里壓根就沒有山西人的代表。
早在李斌觀政戶部,為籌邊軍給糧事時,就詳細查過這一點:整個京畿附近,僅有山東左布政,是山西人。
在這山西籍的政治勢力青黃不接之時,似乎也是自己“借用”其勢力的最佳窗口期。
誰讓他們現(xiàn)在無人可用呢?
龐大的資本力量,無法轉化為政治實力。這在封建王朝中,可是要命的事。沒個“自己人”頂在前面,保駕護航,怕是這幫山西土財主們,睡覺都不踏實。
念及于此,李斌也不猶豫:
“那就這樣定了,你先安排家里,收拾東西?;仡^等忙完這陣,我便去信王太師,求娶佳人?!?/p>
說罷,李斌也不顧王羽裳驚愕萬分的神情,起身出了內(nèi)院。
兩世為人,都沒結過婚的李斌,雖不會害臊,但多少還是有點不適應的。
自己這就要爬進婚姻的墳墓了嗎?
縱使有各種各樣的理由說服自己,可人嘛,總歸會受情緒的影響。
除此之外呢,李斌現(xiàn)在也確實忙。
剛出內(nèi)院,正堂中,楊用早已帶著李、張二人,恭候在此。不止他倆,還有得到信兒的張瓚,也火急火燎地趕來李府。
當李斌的身影從正堂后方走出時,整齊劃一的“參見李老爺”,立刻響起。
“免禮!都坐吧,坐下聊,在場沒有外人?!?/p>
大馬金刀地行至主位坐下,李斌看向場中那兩位稍顯陌生的人。
漢陽老家來的那位本家,李斌依稀有些印象:
“這位是偉誠族兄吧?可是某三爺家的那位?許久未見,都有些記不清了?!?/p>
“是,偉斌...不,老爺,可不敢當族兄之稱?!?/p>
李偉誠,或者叫李誠的漢子連忙起身,絲毫不敢托大。
對于李斌的說法,李誠倒是早有心理準備,也不見怪:
小時候的李斌,就很少與他們這些族人來往。倒不是李斌孤僻,只是你沒辦法讓一個成年人的靈魂,去和一群小屁孩一塊撒尿和泥巴玩,還能玩得開開心心吧?
而這成人的靈魂,孩童的身軀,外顯出來的效果便是讓李斌早早就成了“十里八鄉(xiāng)、遠近聞名的神童”。
若非李斌有早慧的表現(xiàn),讓人覺得其有進學科考的天賦。
尋常的佃戶人家,可不舍得花費大代價,供其進學。
而李斌進學后,就更是在物理,以及地理意義上的遠離了自己這些族親。亦是因為這種疏離感,此時的李誠才絲毫不敢放肆...
誰知道這個本家族弟,念不念舊情?
李斌看著忐忑的李誠,當然明白他在擔心什么。而這,也是李斌需要處理的事情之一...
“誒,族兄此言謬矣。在外,我是老爺沒錯,在內(nèi)嘛,都是自家人,這倫理綱常還是要講的。怎么,我看起來很像那數(shù)典忘祖之輩?”
“誠哥兒莫要緊張,說起來,你們千里赴京,我這個東道主都還沒盡過地主之誼呢!今兒時辰已晚,等明兒我來安排,給你們補上這頓接風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