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至這大膽孽徒,肆意妄為,攪擾太仆寺公序。照理說,他有今日,乃咎由自取,當憑舜舉責(zé)罰?!?/p>
“然,國聲這輩子,都沒收過學(xué)生。臨到老了,才得這么一個孽徒...這平日里,難免寵了些。”
“而今,這孽徒闖下大禍,國聲知道后亦深感慚愧。于是便求老夫,當個說客,祈求舜舉高抬貴手。這是國聲托老夫轉(zhuǎn)呈的親筆手書...”
“志同年兄,這是哪里話?!”
當聽完孫交的話,看到孫交準備雙手遞上一封書信時。金獻民趕緊起身,三步并作兩步地迎了上去,拿過那封手書,放回自己的身邊。
“國聲老來得徒,實乃人生之幸,亦是不易。對這李漢陽,我們這些做長輩的,喜歡都來不及呢,哪有苛待之理?”
“便是其言行有所不當之處,也當是陰差陽錯下,鬧出的誤會?!?/p>
“想國聲一生,為人樂易、廉正自持。能入國聲法眼的人,自不會差了。且,這幾日,某也遣人詳查了一番內(nèi)情?!?/p>
“這李漢陽購馬,也是以馬利事公。太仆寺的馬,賣誰都是賣,賣給漢陽這樣一心為公者,實乃上上之選。便是有那一二閑言碎語,也多是自私自利者的犬吠,徒增笑爾。”
“就是志同今日不來,某了解了內(nèi)情,也當請漢陽過府一敘,交流治民之道。但今日,志同既然來了,那于我金府來說,更是雙喜臨門、蓬蓽生輝?!?/p>
雙方的對話,說得那叫一個客氣。
可若是琢磨...哦不,都不需要做太多的琢磨,李斌都能聽出金部堂語中的刺。
什么叫“一心為公之輩”?說白了,就是不和大伙一塊分錢、不讓大伙分錢唄。
什么叫今日才了解內(nèi)情,正欲請自己過府一敘...
你要說是個戶部官,請一個知縣討論治民之道,還算合理。你特么一個兵部的尚書,聊什么治民啊?
臺面上的話,永遠都是放在臺面上的。
所有的一切,都當不得真。
孫交今天只要出現(xiàn)在了這里,態(tài)度就已經(jīng)表達完畢了。說什么,不重要;怎么做,才重要!
正好一周的時間,屬于是該給楊閣老、金部堂的面子給了。
如今不請自來,隱含的威懾之意也很明白:臺階我給你了、面子也給了。你也該收場了!
若是再不收場,繼續(xù)為難李斌...
我戶部上下,也不是好欺負的!
而另一邊,金部堂顯然也接收到了信號,于是才有了那些對李斌的夸贊。并用“今日才調(diào)查清楚內(nèi)情”為借口,表達同意收場的態(tài)度。
簡單兩句話間,李斌這強搶馬利的事,便算高高舉起、輕輕放下了。至于,兩方大佬們背后有哪些妥協(xié)和交換,那就不關(guān)李斌的事了。
若是秦金沒有提出要求,李斌也不會多事去問。
只是,雖然正事,幾句話的功夫就談完了。但場面上的話,卻不能就此結(jié)束,否則便是面子砸在了地上。
孫交繼續(xù)客套的回應(yīng),金部堂也得客套地沒話找話。而這話找著找著,便找到了李斌的頭上。
“縱觀國朝至今,在‘解民生之困、緩民生之急’一道上,能在弱冠之年,比肩漢陽者,一個也無?!?/p>
“不知漢陽小友,近來可有利民之舉?可有老夫能幫襯的地方,也讓老夫沾沾清名?!?/p>
“下官謝大司馬厚愛,亦感大司馬之夸贊,受之有愧。”
聽見金部堂的客套話后,李斌也是跟著客套著。
當然,對李斌如今所處的位置來說,他的客套也只能是誠實...
畢竟,鼓搗宛平煤業(yè)的事,壓根不可能瞞過這些大佬。
“利民之舉不敢當,下官只是在下鄉(xiāng)視農(nóng)時,陡見京師西山,煤窯林立。但山中樹木,卻是寥寥無幾?!?/p>
“立于山頭,放眼望去,自西山宛平境起,至房山境內(nèi)。目之所及,除了煤窯,便是黃土綿延,一望無際?!?/p>
“下官見此景,忽然想到我朝‘天子守國門’,京師居于北境。氣吞山河之余,亦是頻受北虜騷擾?!?/p>
“見那京師西郊,一片坦途。下官就想:若是北虜破關(guān),京畿之地毫無遮蔽,虜騎長驅(qū)直入下,竟能暢通無阻?!?/p>
“于是,下官便想到弘治年間,以煤代木之說。若是能以煤代木,解京師百姓燃火之需,或可重新令西山蔥林復(fù)生?!?/p>
“若西山之地,樹木林立,這京師西大門便有了屏障。虜騎,也休想再如以往那般,策馬奔騰?!?/p>
正所謂見人說人話,見鬼說鬼話。
面對金部堂,這樣一位兵部的尚書。李斌便給自己的出發(fā)點,往軍事目的上靠了靠。
講完這個西山還林,并以林木為屏障,阻斷北虜兵鋒的想法后,李斌這才講起自己鼓搗的宛平煤業(yè),并欲擴大官窯規(guī)模的事情。
這番話說完,不出所料地,先是引來了金部堂的連聲夸贊,言李斌之才,不僅戶部錢貨,更有布軍行陣之謀。
這種客套的夸贊,被李斌自動過濾。
本以為,場面功夫做到這,八成也該結(jié)束了。卻不曾想,那金部堂在夸贊過后,又繼續(xù)追問道:
“漢陽言,以煤代木,還西山密林之說??稍I算過具體條目?京中需要多少煤炭才可令百姓、官衙燃火無慮。又需多少樹苗,多少時日,才可令西山轉(zhuǎn)綠?”
嗯?
這金部堂還真有這個想法?
李斌略感驚疑地瞥了一眼孫交,似乎想求證孫交,這金獻民的話到底是真是假??蛇z憾的是,孫交此時只在默默喝茶,仿佛全然沒看見李斌的動作一般。
沒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另一邊,金部堂又“虎視眈眈”。
李斌只好開動自己的腦筋,評估起綠化京西的可能性:
“回大司馬,具體數(shù)目,下官未曾想過,但卻做過大致的估算?!?/p>
“京師內(nèi)外,共計丁口八十余萬。若以煤代木,夏日日需一百六十萬斤至二百四十萬斤不等;冬日日需三百二十萬至四百八十萬斤不等?!?/p>
“若再加上軍器局、兵杖局、御用監(jiān)等各官衙、市肆所需,這一數(shù)字,恐還要翻上一到兩倍?!?/p>
“而西山煤窯,單窯日產(chǎn)僅1600到2000斤。如今西山有窯過千,尚不足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