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荀夫子您如何看待?”
鄒衍笑著看向了荀況。
荀子臉上表情沒有任何變化,“你何必問我,后人其實已經(jīng)說的很明白了?!?/p>
“他們看不到未來,卻又看到了未來?!?/p>
鄒衍不置可否又看向了另一人,“公孫先生呢?”
公孫龍笑了笑,“想要的太多,能擁有的太少,歸根結(jié)底他們知道了自已無法觸及的世界,卻又無能為力所以才感到痛苦?!?/p>
“過去不可改變,未來一片迷茫,唯有今天能握在自已的手里?!?/p>
“認(rèn)清自已,以求心安?!?/p>
“這些道理他們已經(jīng)足夠多了,遠(yuǎn)比我們知道的還要更多,就看他們能不能真的明白了?!?/p>
“那你又是如何想呢?”
公孫龍看向了鄒衍。
鄒衍:“子曰:朝聞道,夕死可矣!”
公孫龍:“......”
【中國人一輩子都在等一個值得自已死去的機會】
【許多人都曾想過,讓自已的死亡有一場極致的落幕,為何這么多人會對于殉道有一種莫名其妙的使命感呢】
【這就不得不提儒家思想幾千年來帶給華夏的影響,儒家對于華夏究竟是好是壞許多人都持有不同的看法】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儒學(xué)在某種程度上已經(jīng)開始妖魔化,但今天我們只講殉道主義和儒家之間的聯(lián)系】
【孔子言:志士仁人,無求生以害仁,有殺生以成仁】
【孟子曰: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
【其核心思想便是將道德價值置于生命之上,構(gòu)建了一種超越性的人生觀,即死亡不是終結(jié),而是道德完成的形式】
春秋年間。
孔子捋了捋胡須,“殺生成仁,不錯,這話是我說過的。”
“死亡不是終結(jié),而是道德的完成形式,這話總結(jié)的非常有意思。”
“你們?nèi)绾握J(rèn)為將道德置于生命之上?”
顏回思索一番后回道:“然!”
孔子:“......”
孔子笑著擼起了自已的袖子。
顏回:“善!”
孔子滿意的點了點頭。
孟子看著天幕陷入了沉思。
他自認(rèn)為他這話應(yīng)該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當(dāng)然他也知道后世不少人對于儒家的看法,也了解了其中的原因,孔家做的那些事情他看了同樣覺得惡心。
【那么這是信仰崇拜嗎?】
【這本質(zhì)上其實是“知”和“行”的關(guān)系,華夏人從來不信那一套,華夏人的道既可以是天道,也可以是人道】
【可以是宇宙規(guī)律也可以是社會倫?!?/p>
【換句話來說,我們很多人哪怕嘴上不承認(rèn),但心里面也還是認(rèn)為,一定有一些東西比生命更重要】
【或是親情、愛情、友情,理想、尊嚴(yán)...】
【這便是屬于華夏人的道!】
“哦,我現(xiàn)在聽明白了,原來殉道說的是這么個意思,整的那么玄乎的我還以為是說啥呢?!?/p>
“說的不錯,如果是為了尊嚴(yán),毋寧死!”
“尊嚴(yán)?尊嚴(yán)值幾個錢,我這輩子別無他求,就希望家人平平安安,兒孫們可以一輩子健健康康的?!?/p>
“那有人要他們的命呢?”
“那還要說,先從俺的尸體上踏過去!”
“人固有一死,或輕于鴻毛,或重于泰山!”
“此生但求一個念頭通達,死得其所!”
“大丈夫生不五鼎食,死則五鼎烹!”
“吾寧奮劍而死,不愿銜壁而生!”
天幕下不少人也陷入了自我精神世界中,說出了自已對于道的理解。
原來這些他們在乎、堅守的事情也能被稱為道。
【朝聞道夕死可矣,更進一步看,我們對那些掌控了資源的人要求往往更高,因為他們嘴里面在說,所以我們就要審視他們是否做到了】
【也可以說是我們期盼著權(quán)力和義務(wù)的對等】
【而這些人里面確實有不少人做到了知行合一,青史留名這四個字像是有魔力,要么流芳百世,要么遺臭萬年】
【這種將個人烙印銘刻進集體記憶的方式,讓華夏人能夠超脫個體生命的有限性,在更廣闊的時間維度尋找生命的意義】
【那么華夏人怕死嗎?】
【怕,當(dāng)然怕,可正是因為怕死,所以為某種價值犧牲生命才顯得格外崇高】
【這種殉道不是輕率的自我放棄,而是經(jīng)過價值權(quán)衡后的主動選擇,是生命價值的極致實現(xiàn),而非否定】
【又或者說這些真正意義上的殉道者已經(jīng)實現(xiàn)了某種意義上的永生!】
各時空朝堂上,無數(shù)官員聽到這里的時候沉默了。
有些人坦然無愧,他們覺得自已正如后人所言,這一輩子都在等一個值得自已死去的機會!
他們對此夢寐以求!
早已經(jīng)無數(shù)次的做好了心理準(zhǔn)備!
也有許多官員臉色驚惶。
這不都是書里面唱的高調(diào)嗎?
原來你們真想著讓我們這么去做啊!
科舉的苦你們可有誰知道?
我們頭懸梁錐刺股,受了這么多的苦,鴻運齊天才有了頭上的這頂烏紗帽,這些努力辛苦都是為了什么?
難不成就是為了去尋死嗎?
開什么玩笑!
這么輕易的去死,我們吃的那些苦算什么?
算我們能吃苦嗎?
【大家回想一下那些勸別人別尋短見的說辭,是不是都是這樣說的】
【這樣死真的值得嗎?】
【是啊,連死都死的不值一提是最浪費生命的做法,就好比崇禎,不論他在位上做了多少錯誤的選擇,從他選擇自縊煤山的那一刻】
【他的一切罪行都被歸咎于方法論的失敗,而不是價值觀的錯誤】
【哪怕你再討厭大明提到崇禎的時候也不得不說一句,沒丟自已祖宗的份,又或者說上一句大明除了硬一點也沒什么別的好說了】
【說穿了大家都認(rèn)為崇禎死得所其哉】
【殉國可謂是最偉大的死法,當(dāng)年陸秀夫就是憑著那一跳,他身上的那些罪孽全部被他自已的血洗干凈,殉國罪減三等真不是開玩笑的】
【哪怕到了我們今天,殉道已經(jīng)是非常態(tài)式的堅守,但我們?nèi)詷闼氐恼J(rèn)為】
【死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死的沒有任何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