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林顯那個愣頭青去?!?/p>
不多時,林顯帶著一千多名倭寇沖向火炮陣地。
他們舉著盾牌,嚎叫著沖鋒,卻在第二輪炮火下潰不成軍。
“轟——”
一發(fā)實心彈直接命中林顯所在的位置,將他連人帶盾砸成肉泥。
遠處觀戰(zhàn)的門多郎和吳平面面相覷。
“這...這炮的射程和威力...”
門多郎額頭滲出冷汗。
“難道是荷蘭人的新式火炮?明軍怎么會有...”
吳平眼珠亂轉(zhuǎn),低聲道。
“大人,不如先撤回船上?明軍若有這等利器,硬拼不是辦法?!?/p>
門多郎咬牙道。
“傳令,全軍撤回桃渚水寨!”
......
胡宗憲站在高丘上,炮聲傳來時他正望著倭寇營地的方向。
“大人,這炮聲...”
副將俞大猷疑惑道。
胡宗憲眼中精光一閃。
“是我們的援軍!全軍準備追擊!”
就在這時,一匹快馬飛馳而來?!?/p>
報!朝廷朱大人手書!”
胡宗憲展開信紙,朱翊鈞那熟悉的筆跡躍然紙上。
“宗憲兄臺鑒。
此戰(zhàn)雖暫挫銳氣,然元氣未失。倭寇狡詐,非一日可平。善后事宜尤為緊要,望兄保重...”
胡宗憲眼眶一熱,這位年近五旬的老將竟有些哽咽。”
朱大人...”
他喃喃道,隨即挺直腰板。
“傳令!全軍追擊倭寇!”
明軍士氣大振,喊殺聲震天。
倭寇且戰(zhàn)且退,丟盔棄甲。
待到次日天亮,兩軍已追擊至海門衛(wèi),倭寇殘部登船逃離。
戰(zhàn)后清點,明軍死亡六千多人,逃亡兩千多人。
倭寇被俘六百多人,被打死二千多人。
海門衛(wèi)治所內(nèi),胡宗憲正在查看傷亡名冊,忽聽外面一陣騷動。
“胡部堂!朱大人到了!”
胡宗憲急忙迎出,只見朱翊鈞一身戎裝,帶著三百火槍隊風塵仆仆趕來。
這位朝廷重臣不過三十出頭,卻已顯露出超越年齡的沉穩(wěn)。
“朱大人!”
胡宗憲深深一揖,聲音哽咽。
“下官...”
朱翊鈞快步上前扶住。
“胡公不必多禮?!?/p>
他握住胡宗憲的手,感覺到這位老將手掌的顫抖。
“我是第一個來救你的,但不是最后一個?!?/p>
胡宗憲老淚縱橫。
“若非大人手書鼓舞,下官幾乎...”
朱翊鈞搖頭打斷。
“過去的事不必再提。眼下善后要緊。”
他環(huán)顧四周。
“倭寇雖退,隱患未除。
胡公可有良策?”
胡宗憲深吸一口氣,將朱翊鈞引入內(nèi)室。
待左右退下,他才低聲道。
“下官此次用兵,確有失誤。過于顧及嚴閣老...唉?!?/p>
朱翊鈞目光一閃。
“嚴嵩?”
“是?!?/p>
胡宗憲苦笑。
“他暗示我不可大動干戈,以免影響沿海貿(mào)易...可倭患豈是兒戲?”
朱翊鈞沉思片刻。
“胡公忠心為國,天下皆知。此次雖有小挫,但倭寇傷亡更重,可見我軍戰(zhàn)力仍在?!?/p>
“多虧大人的火炮...”
胡宗憲忽然想起什么。
“對了,那些鐵菩薩炮...”
朱翊鈞微微一笑。
“是我從廣東調(diào)來的新式火炮,仿制佛郎機人的設計。”
他壓低聲音。
“嚴嵩不知道。”
胡宗憲先是一愣,隨即會意大笑。
笑著笑著,眼淚卻流了下來。
“下官...下官真是...”
“胡公。”
朱翊鈞正色道。
“接下來善后事宜,我有幾點想法...”
就在二人商議時,門外傳來急促的腳步聲。
“報!倭寇殘部在松門衛(wèi)附近登陸!”
胡宗憲和朱翊鈞對視一眼,同時站起身來。
“傳令各衛(wèi)所加強戒備!”
胡宗憲厲聲道,轉(zhuǎn)向朱翊鈞。
“大人,看來倭寇賊心不死?!?/p>
朱翊鈞冷笑一聲。
“正好一網(wǎng)打盡。”
他從懷中取出一份地圖。
“胡公請看,我在這一帶早有布置...”
......
桃渚水寨內(nèi),門多郎正在大發(fā)雷霆。
“八嘎!誰讓你們擅自行動的?”
他一腳踹翻跪在地上的小頭目。
“沒有我的命令,誰準你們?nèi)ニ砷T衛(wèi)?”
吳平站在一旁,眼中帶著譏諷,嘴上卻道。
“門多大人息怒,他們也是想挽回顏面...”
“挽回個屁!”
門多郎怒罵。
“明軍明顯有準備,這是送死!”
一個浪人跌跌撞撞跑進來。
“大人!不好了!松門衛(wèi)那邊...全軍覆沒...”
門多郎臉色瞬間慘白。
他頹然坐下,喃喃道。
“明軍什么時候變得這么...不對,一定有高人指點?!?/p>
吳平眼珠一轉(zhuǎn)。
“大人,會不會是那個朱翊鈞?聽說他最近在浙江...”
“朱翊鈞?”
門多郎猛地抬頭。
“那個年輕的兵部侍郎?”
......
海門衛(wèi)城墻上,朱翊鈞和胡宗憲并肩而立,望著遠處的海面。
“朱大人深謀遠慮,下官佩服?!?/p>
胡宗憲由衷道。
“若非大人提前在松門衛(wèi)設伏,倭寇這次偷襲恐怕...”
朱翊鈞搖頭。
“胡公過譽了。此次能勝,全賴將士用命?!?/p>
他頓了頓。
“不過,我有一事不解?!?/p>
“大人請講?!?/p>
“倭寇此次行動,似乎對我們的部署了如指掌?!?/p>
朱翊鈞目光銳利。
“尤其是火炮位置...”
胡宗憲臉色一變。
“大人的意思是...有內(nèi)奸?”
朱翊鈞沒有直接回答,而是問道。
“胡公可記得那個叫吳平的漢奸?”
“記得,此人狡猾多端,曾是汪直心腹?!?/p>
“我懷疑...”
朱翊鈞話未說完,一名親兵匆匆跑來。
“二位大人!抓到幾個倭寇探子,他們招供說...說吳平已經(jīng)暗中投降了嚴...”
胡宗憲和朱翊鈞同時變色。
“果然如此?!?/p>
朱翊鈞冷笑。
“嚴嵩這是要借倭寇之手...”
胡宗憲握緊拳頭,指節(jié)發(fā)白。
“下官一直以為嚴閣老只是貪財,沒想到竟敢通敵...”
“胡公?!?/p>
朱翊鈞沉聲道。
“此事關系重大,需從長計議。眼下當務之急是肅清內(nèi)奸,重整防務?!?/p>
胡宗憲深深一揖。
“全憑大人做主?!?/p>
“張翰、劉應節(jié)果然與眾不同。”
朱翊鈞輕聲道。
“這時候還記得...”
校場上,最后一門鐵菩薩炮剛剛完成試射。
炮口余煙未散,遠處標靶已被轟得粉碎。
胡宗憲站在炮身側后方,雙手微微顫抖地撫摸著尚有余溫的炮管,眼中帶著難以置信的光芒。
“這射程...足有佛郎機炮兩倍不止!”
朱翊鈞負手而立,玄色官袍被晚風吹得獵獵作響。
“胡部堂好眼力。此炮用精鐵鑄造,炮管加厚三成,裝藥量增加五成,射程自然不同。”
“造價幾何?”
胡宗憲敏銳地抓住關鍵。
“一門炮需銀八百兩?!?/p>
朱翊鈞伸出三根手指。
“火藥局眼下月產(chǎn)不過八門,待模具定型后,年產(chǎn)量可突破五百。”
胡宗憲突然轉(zhuǎn)身,鄭重其事地長揖到地。
“朱大人真乃國之棟梁!有此利器,沿海倭患何愁不平?”
朱翊鈞連忙扶起這位抗倭名將。
“部堂言重了。不過...”
他目光轉(zhuǎn)向校場另一端正在操練的火槍隊。
“光有火炮還不夠?!?/p>
順著他的視線望去,三百名火槍兵正以三段擊戰(zhàn)術輪番射擊。
硝煙彌漫中,胡宗憲注意到這些火銃與尋常鳥銃大不相同——槍管更長,擊發(fā)裝置更為精巧。
“這是...”
“改良版魯密銃?!?/p>
朱翊鈞接過親兵遞來的樣品。
“射程百步可破重甲,熟練兵卒每分鐘能發(fā)三彈?!?/p>
胡宗憲接過火銃細看,忽然壓低聲音。
“朝中知道大人造這些...”
“自然不知。”
朱翊鈞輕笑。
“所以需要部堂配合演場好戲?!?/p>
夜幕降臨,中軍帳內(nèi)燭火通明。
胡宗憲指著海防圖道。
“當務之急有二。其一,速調(diào)戚元敬回防臺州、海門;其二...”
他頓了頓。
“請大人帶火槍兵押解俘虜巡行各府。”
朱翊鈞眉頭微蹙。
“游街示眾?”
“非為羞辱。”
胡宗憲手指劃過地圖上幾個紅圈。
“倭寇已在這幾處登陸,百姓惶惶不可終日。需讓軍民親眼見到俘虜與火器,方能重振士氣。”
帳外傳來更鼓聲,朱翊鈞沉默良久,終是點頭。
“明日啟程?!?/p>
三日后,紹興城門。
六百名倭寇俘虜被鐵鏈串成長隊,在火槍兵押解下蹣跚前行。
道路兩旁擠滿百姓,有人扔著爛菜葉,更多人卻只是沉默觀望。
“聽說倭寇大舉登陸,杭州都要陷落了...”
“噓!官軍就在前面!”
竊竊私語飄進朱翊鈞耳中。
他側目看向身側的胡宗憲,后者面色如常,仿佛早有所料。
夜間驛館,朱翊鈞拍案而起。
“沿途所見,百姓竟對倭寇習以為常!”
胡宗憲不緊不慢地斟茶。
“汪直時期,沿海走私盛極一時。倭寇銷贓,海商供貨,百姓得利,早成慣例?!?/p>
“所以俞大猷主張趕盡殺絕?”
“非也?!?/p>
胡宗憲搖頭。
“倭寇分真倭假倭。真倭不過十之二三,余者皆是沿海流民?!?/p>
燭火噼啪作響,朱翊鈞忽然道。
“若在金山衛(wèi)設絲綢交易棧...”
“倭寇不會答應?!?/p>
胡宗憲直接打斷。
“他們寧可以武力脅迫,也不愿接受朝廷抽成?!?/p>
朱翊鈞目光一凜。
“部堂可知,這般走私正在掏空大明根基?”
“下官自然明白?!?/p>
胡宗憲苦笑。
“但嚴嵩當年...”
話到此處戛然而止。
朱翊鈞卻已聽懂弦外之音——
嚴嵩正是利用這種復雜局面,將抗倭變成黨爭工具。
七日后,杭州巡撫衙門。
“胡汝貞!你竟信嚴嵩那老賊!”
譚綸拍案怒斥,茶盞震得叮當作響。
胡宗憲垂首不語。
張居正輕撫長須打圓場。
“不畏浮云遮望眼,胡部堂也是被蒙蔽...”
“夠了?!?/p>
朱翊鈞突然出聲,眾人頓時噤聲。
他走到海防圖前,手指重重點在舟山位置。
“倭寇主力尚在海上,當務之急是俞大猷的水師?!?/p>
譚綸冷靜下來。
“俞志輔已切斷南北倭寇聯(lián)系,但若潮汕海盜北上...”
“張尚書?!?/p>
朱翊鈞突然轉(zhuǎn)向兵部尚書張翰。
“水師現(xiàn)存多少戰(zhàn)船?”
張翰略作思索。
“福船四十,蒼山船百余,但能出海者不足七成?!?/p>
“傳令俞大猷?!?/p>
朱翊鈞聲音陡然提高。
“不必等朝廷批復,即刻南下迎敵!”
胡宗憲猛地抬頭,眼中精光乍現(xiàn)。
“大人要擅調(diào)水師?”
“非常之時行非常之事?!?/p>
朱翊鈞環(huán)視眾人。
“本官自會上疏請罪。但若等六部扯皮完畢,倭寇早打到廣州了!”
張居正突然輕笑。
“朱兄好魄力。不過...”
他意味深長地看向胡宗憲。
“是否該讓戚繼光做好接應?”
胡宗憲會意,立即補充。
“可令戚元敬在臺州備兩千精兵,隨時策應?!?/p>
夜深人靜時,朱翊鈞獨坐書房,面前攤開著沿海商路圖。
門簾輕響,張居正悄然而入。
“還沒歇息?”
朱翊鈞頭也不抬。
“我在想胡宗憲白天的話。倭患難除,根子在利益糾葛?!?/p>
張居正湊近細看地圖,突然指著一處。
“雙嶼港?”
“正是?!?/p>
朱翊鈞冷笑。
“當年朱紈搗毀此港反被問罪,可見海商勢力之巨?!?/p>
窗外雷聲隱隱,張居正壓低聲音。
“朱兄的鐵菩薩炮,恐怕不止為打倭寇吧?”
朱翊鈞終于抬頭,燭光映照下眼神銳利如刀。
“變法若無武力為后盾,便是空中樓閣?!?/p>
“俞將軍的船隊若能在此處作餌...”
朱翊鈞喃喃自語,指尖重重敲擊地圖。
“配合岸上火炮,或可形成關門打狗之勢?!?/p>
張居正放下茶盞,目光投向海圖。
“此計甚妙,但倭寇狡猾,未必會輕易上鉤。”
“正是?!?/p>
朱翊鈞嘆了口氣,轉(zhuǎn)身走向窗邊,雨水拍打窗欞的聲音清晰可聞。
“倭寇船快人悍,除非在群島地帶設伏,否則難以全殲?!?/p>
兵部侍郎王崇古湊近海圖。
“下官以為,杭州灣地形更為險要,若以趙士楨新鑄的鐵菩薩火炮封鎖峽口...”
“不妥。”
朱翊鈞搖頭打斷。
“杭州灣水淺,大船難行。況且第二批火器尚未交付,倉促布防恐有疏漏?!?/p>
議事廳內(nèi)一時沉默,只有雨聲和燭火輕微的噼啪聲。
朱翊鈞的目光掃過在場諸位大臣——
張居正沉穩(wěn)持重,王崇古精通兵事,戶部尚書馬森則眉頭緊鎖計算著軍費開支。
“報——”一名侍衛(wèi)匆匆入內(nèi)。
“俞將軍急報,倭寇船隊出現(xiàn)在外海三十里處,但未有進犯跡象?!?/p>
朱翊鈞與張居正交換了一個眼神。倭寇在觀望,這反而更令人不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