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在一旁輕聲勸說,道:“李大人快快請起,北平一事有燕王親自驗證,豈能有假?李大人就不要固執(zhí)了……”
然而無論朱標怎么勸說,李靖都不肯起身,更是放聲大哭,一邊哭一邊嚎叫道:“老臣不起來!陛下,遷都一事萬萬不可,請陛下三思,請殿下三思啊!”
李靖身為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在天文歷法風水玄學上是大家,因此他的話能影響不少人,也能被有心之人當成一面旗幟,反對朱元璋遷都。
東閣大學士吳沉走出來,向朱元璋說道:“陛下,李大人在欽天監(jiān)多年,遷都一事,事關(guān)國運,臣覺得應該再商議商議?!?/p>
都察院御史丁廷亦站出來,表示贊同道:“陛下,臣也覺得遷都之事不應草率決定,李大人一心為國,絕不會做對大明有害的事情?!?/p>
有人反對遷都,自然有人贊同。
“丁大人,天降祥瑞,難道就可視而不見聽而不聞?北平現(xiàn)祥瑞,那是上天給的旨意,若不遷都,上天發(fā)怒怎么辦?”
“此言有理,北平城那么多人,還有燕王殿下親自查驗,肯定是祥瑞不是假的,請陛下遷都!”
“一派胡言!遷都會動我大明的龍脈,動了龍脈國運動蕩,你們能負責么?”
“遷都就會動國運?笑話,陛下秉承天命,驅(qū)逐韃虜,光復中華,陛下做的決定就是天命!”
……
朝堂上吵成了一團,朱元璋望著誰都說服不了誰的局面,看了楊帆一眼,卻見楊帆眼觀鼻,鼻觀心,在那兒待得老老實實。
見狀,朱元璋也知道,雖然群臣里面已經(jīng)有不少人愿意遷都,但剩余的頑固派可沒那么容易妥協(xié)。
早朝散后,朱元璋將楊帆單獨留下,二人一起漫步于宮中。
“你的法子取巧,朝廷的大臣里面有三成左右已經(jīng)意動,應天的百姓也都在議論北平的祥瑞,不過,剩下的大臣你準備怎么對付?”
朱元璋今日的心情不錯,遷都的事情終于有了進展。
楊帆含笑說道:“剩下的七成反對陛下遷都的大臣里面,真正相信李靖那一套的沒幾個,他們不過是不想離開應天,舍不開多年來在應天的基業(yè)罷了?!?/p>
頓了頓,楊帆一針見血地指出關(guān)鍵:“故只要說服李大人,讓他改口,那群大臣沒有了李大人這面旗幟,自然無法反對陛下您的遷都之策,現(xiàn)在,陛下應該想一想,派哪位大人去督造北平城與皇宮了?!?/p>
朱元璋聞言啞然失笑,說道:“你有主意說服李靖?咱與李靖相識快二十年了,他的脾氣比石頭都硬,你想說服他,難啊?!?/p>
楊帆一臉成竹在胸的模樣,說道:“陛下,臣說過十日之內(nèi)一定能解決此事,就一定能解決,請陛下靜候佳音。”
朱元璋雖猜不到楊帆又有什么鬼主意,不過還是放下心來道:“你放手去做,只要能促成遷都,一切的責任咱給你兜著?!?/p>
兩日后,李府。
李府位于應天西城一處僻靜之地,李靖家學淵源,父親、祖父都是研究天文歷法的,到了李靖這一輩,坐到了欽天監(jiān)監(jiān)正的位子上。
欽天監(jiān)就是一個清水衙門,與世無爭,朱元璋開國后欽天監(jiān)下轄天文、漏刻、大統(tǒng)歷、回回歷四科。
平日里,欽天監(jiān)的主要職責就是觀察天象,從日月星辰的運行變化,到各種奇異天象的記錄分析。
除了觀察天象外,推算節(jié)氣、制定歷法、占卜吉兇,都是欽天監(jiān)的職責。
李靖是欽天監(jiān)的監(jiān)正,而欽天監(jiān)的副監(jiān),乃是他的長子李乾,家學淵源,子承父業(yè)。
日落黃昏,天卻陰沉沉的,李靖躺在搖椅上,望著昏暗的天空,長吁短嘆。
而這嘆息聲被剛好走來送書卷的李乾聽到了,李乾輕聲道:“父親還在為遷都的事情憂心?您不是說朝中大人多半反對,遷都不會成功么?”
李靖一聲嘆息,道:“你呀,天真,遷都北平是誰提出來的你不知道?有他在,指不定還會搞出什么手段來?!?/p>
李乾微微一怔,旋即反應了過來道:“您是說楊指揮使?可天降祥瑞于北平與楊指揮使能有什么關(guān)系?”
李靖皺著眉,嘀咕道:“前兩日上奉天殿的夏元吉,為父打聽過了,他乃是遼東鄉(xiāng)試的第一名,更是遼東重臣夏時敏之子,夏時敏是誰?那是楊帆在遼東的心腹之一?!?/p>
“夏元吉為何會到北平去?又被燕王派來傳訊?為父懷疑,那北平的祥瑞就是楊帆派人從遼東到北平,再聯(lián)合燕王殿下做的一個局,目的就是制造祥瑞,讓陛下遷都!”
這兩日,李靖翻來覆去地想,越想越不對勁。
李乾聽得傻眼了,道:“不……不會吧?楊帆還能說動燕王殿下,與他一起瞞天過海?不可能不可能?!?/p>
李靖臉色陰沉,道:“怎么不可能?楊帆早些年與燕王等三位殿下一起前往鳳陽,又一同剿滅了明教總壇,情誼深厚,后來楊帆又迎娶了公主,可如今他竟然蠱惑燕王,欲毀我大明的龍脈,動搖江山社稷,不行!”
說著,李靖揮了揮手道:“馬上備車,為父要立刻進宮面圣,彈劾楊帆!”
李靖想一出是一出,李乾無奈只好扶著李靖起身,他們還未離開,小廝前來稟報道:“老爺,外面來了一個自稱楊帆的人,要拜見您!”
楊帆來了?
李乾的臉色一變,道:“父親,不好!楊帆定是看您三番五次阻止遷都,惱羞成怒,故上門來找麻煩來了!”
李靖冷哼一聲:“老夫不去找他,他倒來找老夫了,讓他進來,老夫就不信,我清廉了一輩子,他錦衣衛(wèi)還能捏造罪證,定老夫的罪?”
李乾的額頭見了汗,勸說道:“父親,楊帆剛剛徹查完‘科舉舞弊案’,風頭正勁,陛下對他信任有加,何況錦衣衛(wèi)心狠手辣,什么事情做不出來?要不您還是……”
李乾想勸說李靖服個軟,既然陛下想要遷都,何必再去阻攔呢?
李靖的臉色瞬間一變,喝道:“為父是怎么教導你的?做欽天監(jiān)的副監(jiān),當有所為,有所不為,遷都事關(guān)大明的國運,江山社稷,豈能被小人所威嚇?”
隨即李靖大袖一揮,命仆從將楊帆給請進來,備好茶水點心,他李靖不懼楊帆!
不多時,楊帆走了進來,笑容滿面的說道:“晚輩楊帆,今日得閑路過李大人府邸,特來拜會,希望不會打擾李大人?!?/p>
李靖心中雖厭惡楊帆,但基本的待客之道,他微微一笑,道:“楊大人客氣了,如今楊大人可是朝中新貴,能來見老夫,豈會打擾?”
楊帆落座后仆從前來送茶,李靖笑呵呵地與楊帆說他這茶的來歷,楊帆靜靜地聽著,最后說道:“李大人家中的茶雖不是什么名貴的茶,卻自有一股芬芳,如李大人的為人為官,兩袖清風,一身傲骨?!?/p>
李靖被楊帆夸獎,很是受用,不過他卻沒有得意忘形,而是撫須道:“楊大人今日來老夫府上,有什么話直說吧,老夫不喜歡那些彎彎繞?!?/p>
“李老大人爽快,今日晚輩來,乃是為了遷都的事情。”楊帆微微頷首
果然!
說起遷都,李靖的臉瞬間板起來,道:“若楊大人來勸說老夫同意遷都,老夫可以告訴你,不行!”
轟隆??!
陰沉的天空響起了一聲悶雷,楊帆往身后望了一眼,然后輕聲說道:“龍脈之說虛無縹緲,而北平與應天在地位置上,對我大明的影響顯而易見,遷都北平可輻射廣袤的北方,亦可抑制元廷殘部?!?/p>
“涼國公雖擊潰了北元皇廷,北元滅亡,但那群生活在廣袤草原上的敵人是不會消失的,還有我大明的遼東與永安都司,遷都北平對這兩地也有很大的好處……”
轟隆隆!
又是一聲悶雷,李靖冷笑,道:“楊大人說了那么多,看似憂國憂民,實則真正的目的,怕是為了你的遼東與永安都司吧?”
楊帆的臉色微微一變,說道:“李老大人何出此言?我楊帆為大明為天下百姓,絕無私心!”
李靖瞥了楊帆一眼,道:“那老夫問你,那北平的祥瑞又是怎么回事?是不是你一手偽造的?”
楊帆面露驚詫之色,說道:“北平祥瑞人所共見,我怎么去那么遠的地方偽造?難道,不是你李大人親眼所見的,就是假的祥瑞?”
李靖橫眉冷對,道:“沒錯,老夫只相信老夫親眼所見的事物,楊大人,遷都之事無論你說什么,老夫都不會同意!”
轟隆??!
驚雷炸響,李靖起身轉(zhuǎn)過身去微微仰起頭,身后,楊帆坐在那兒一聲嘆息,道:“李大人既然這么說,那我無話可說,不過,我楊帆做事問心無愧,天降祥瑞,李大人不相信,我也沒有辦法……”
楊帆后面說的什么,李靖壓根沒有聽見,他的目光被遠方云層里面的東西吸引住了,他的瞳孔微微收縮,呼吸急促,全身都緊繃了起來。
楊帆還在自顧自地說著:“請李大人為了國家社稷,為了大明的穩(wěn)固,再仔細考慮考慮,若是有李大人相助,遷都的事情肯定可成。”
說著,楊帆起身就要告辭,李靖猛地轉(zhuǎn)過身,一把拉住楊帆道:“楊大人……可看見了天上的……的東西?”
楊帆眉毛一挑,往上空看了看,道:“我方才沒往天上看,李大人看見了什么?”
李靖的嘴角動了動,一副失魂落魄的模樣道:“沒什么沒什么,楊大人先回去吧?!?/p>
楊帆一臉莫名其妙地看著李靖,又往上面望了望道:“李大人,您沒事吧?”
李靖擺了擺手,沒有說話。
楊帆只好道:“那請李大人保重身體,楊帆回去等您的好消息?!?/p>
待楊帆離開后過了一會兒,李乾連滾帶爬地跑了進來,顫抖地說道:“父親!父親!孩兒剛才在天上見到了……”
李靖緩緩地轉(zhuǎn)過身,臉上的表情極為復雜。
“為父也看見,龍!天有飛龍自南向北隱入云間,兒啊,龍氣北移,難道真的如同楊帆所說?我大明該遷都北平?可是,為何為父測算的與之相悖?”
李乾見到父親的神情,湊上來扶住了李靖道:“父親,您一輩子都在研究天文歷法,您的測算肯定不會出差錯,但是……但是陛下是真龍?zhí)熳?,是天選之人,陛下的命令就算是老天,也要顧慮三分不是?”
李靖從極度的震驚之中緩過來一點,說道:“吾兒說得有道理,北平的祥瑞應是真的,北平現(xiàn)奇石,地涌醴泉,今日應天又現(xiàn)出真龍在云中從南往北飛,這是上天給我等的示意,遷都,不可違逆,不可違逆啊!”
“如今城中一定還有很多人都見到了真龍,為父這就要前往宮中,見陛下,為父支持陛下遷都,立刻備車!”說完,李靖就強撐著起身。
皇宮,奉天殿。
半個時辰之后,朱元璋望著跪在殿內(nèi)的李靖,眉頭緊鎖道:“李大人,你說什么?見龍?”
李靖點了點頭,面露敬畏之色道:“老臣不敢欺瞞陛下,今日楊大人到老臣家中拜訪,我二人閑聊的時候驚雷大作,老臣仰望天空,就見云層之中有一龍在飛行,從南到北,最后隱沒于云層中?!?/p>
朱元璋心中一動,問道:“你見了真龍,楊帆可見到了真龍?可還有其他人作證?”
李靖高聲說道:“楊大人未見到,但是城中有許多人都見到了此祥瑞,陛下,真龍從南到北,這是上天在預示讓我大明遷都,老臣從今日起,全心全意支持您遷都!”
朱元璋的嘴角微微上揚,楊帆承諾十日令百官徹底轉(zhuǎn)向同意遷都,還未到十日,李靖這個關(guān)鍵人物,已然站在了朱元璋這一邊。
朱元璋清了清喉嚨,說道:“李愛卿,遷都之事需徐徐圖之,朝中有許多大臣不想遷都,要說服他們恐花費些功夫?!?/p>
李靖神情無比嚴肅,說道:“陛下,老臣愿意明日在朝堂上,說服諸位大人,如今上天示警,遷都宜早不宜遲!”
如今李靖態(tài)度來了一個一百八十度大轉(zhuǎn)變,催促朱元璋趕快決定遷都的事情。
朱元璋“勉為其難”地答應了,說道:“也罷,那咱明日早朝再與群臣商議,說服群臣就看李愛卿的了?!?/p>
李靖彎腰行禮,信心十足的道:“請陛下放心,明日老臣就算拼上老命與阻攔遷都的人同歸于盡,也要促成此事!”
朱元璋對李靖動不動“同歸于盡”的行為哭笑不得,好生鼓勵了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