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三吾背著手走向書房外,輕聲說道:“你對張信、韓達二人了解多少?”
白信蹈聞言想了想,說道:“張信、韓達因學識被陛下召為侍讀,平常與人接觸的不多,只聽說這兩個人清高自傲,恩師,要不要學生派人去打探一二?”
劉三吾順著長廊往前走,幽幽說道:“張信為人謹慎,膽小懦弱,韓達清高,性情耿直沖動,這兩個人里面,張信好對付,難對付的是韓達。”
“想不到恩師已經將他們的底細打探清楚了?恩師的手段學生一輩子都學不會……”說話間,白信蹈面露敬佩之色
劉三吾打斷了白信蹈的溜須拍馬,道:“對付韓達的辦法老夫已經想好,不過缺少一個人去辦,信蹈啊,這次你要吃些苦頭了。”
白信蹈搖了搖頭,語氣堅定:“只要能過這一關,學生什么都愿意做,請老師放心!”
劉三吾停下腳步,笑了笑:“你放心,你做的為師都看在眼里,而我們身后的那些人也都能看見,你的未來,將平步青云。”
聞言,白信蹈嘴角忍不住上揚,高聲道:“恩師放心,學生定處理掉那韓達!”
春闈放榜鬧出的亂子,成為應天城內最大的談資,街頭巷尾都在談論。
某處茶館之中,吳觀玄、任亨泰、吳謙三人聚在一起,正在往長街盡頭觀望。
任亨泰眉頭緊鎖,輕聲說道:“朝廷派遣陛下的侍讀張信、韓達,等十二人聯(lián)合復審考卷,這次,應該能給我等一個公平吧?”
吳謙喝了一口熱茶,驅散寒意,道:“任兄,只要復審卷子的人眼睛沒有瞎,任兄你肯定會中榜,別擔心了?!?/p>
此刻的任亨泰依舊愁眉不展,自從那日聯(lián)名上書后,他就吃不好睡不好,短短三日時間已經瘦了一圈兒。
而吳觀玄可沒有吳謙那般的樂觀,他淡淡說道:“算一算時間,張信、韓達等大人也快過來了,我覺得這件事沒那么簡單?!?/p>
吳觀玄輕聲說道:“他們敢讓五十一個中榜的士子里面,沒有一個北方的士子,難道不知道陛下會怒?難道不知道陛下會查?我擔心,他們已經有了萬全的準備?!?/p>
吳謙放下茶杯,輕哼一聲:“萬全的準備?這次如果還沒有查出什么端倪,大不了我們去敲響登聞鼓,去皇宮門前靜坐,我還就不信了,這群人能一手遮天,大得過陛下?”
吳觀玄正欲說話,只見長街的盡頭行來一支隊伍,正是去重審試卷的隊伍!
三人坐不住了,起身來到茶樓的門口,就見長街兩側的酒樓、茶樓等門口,擠滿了人。
有看熱鬧的百姓,還有非常多來自北方與南方的士子。
“我寒窗苦讀十年,只求一個公平,請諸位大人為我等討回一個公道!”
“學問不如別人,我可以接受,但是我絕對不接受有人暗中操作,一手遮天!”
“辛苦諸位大人了!辛苦了,求諸位大人給我等士子一個公平公正!”
“劉三吾為何沒有來?我要找他討一個說法,為何我北方士子一個都未中榜?”
……
能成為士子,參與科舉的都是聰明人,不管南北,這些人的心里都跟明鏡似的。
五十一人中榜,不但沒有一個北人士子,而且除了一個人之外,其余的都是江西、福建、浙江三省之人,不光是北方的士子坐不住了,其他南方的士子,也難以接受這樣的結果。
你劉三吾與白信蹈究竟是什么意思?要一手壟斷科舉,只讓江西、福建、浙江三省的士子上榜?
張信、韓達等十二人聽著沿途士子的聲音,心中五味雜陳。
十二人的復審,以張信、韓達為主,一路備受矚目入了官署。
副考官白信蹈,領著六位同考官,迎接張信、韓達等人,他笑容滿面,態(tài)度很是配合,道:“諸位大人,試卷都已經準備好了,諸位是先喝茶潤潤嗓子休息一下,還是直接去閱卷?”
張信笑了笑,說道:“吾等受陛下、殿下指派來復審考卷,外面的考生也都在等待結果,耽誤不得,白大人,還請你前面帶路吧。”
白信蹈點了點頭,領著十二人走向復審閱卷的地方,只見一座巨大的屋子里,擺放著洋洋灑灑考卷。
雖然才重開科舉五年,但今年參加會試的士子人數(shù),已經多達兩千三百六十二人,每一份考卷又是考生窮盡心血之作,所以閱卷的過程,注定漫長又細致。
張信、韓達等人從上午一直審查到了傍晚時分,皆疲憊不堪。
白信蹈領著一群侍從來到屋外,然后沖里面喊道:“諸位大人,歇一歇,吃些茶水點心吧……”
白信蹈還未說完,就聽到里面?zhèn)鱽硪魂嚰贝俚哪_步聲,還有張信的聲音:“韓兄!韓兄你冷靜一點,韓兄!”
下一刻,韓達從里面走出來,怒氣沖沖地對白信蹈喝道:“白大人,你這是什么意思?”
白信蹈一臉的無辜,說道:“韓大人,你這是何意?。堪啄吃趺绰牪欢愕脑??”
韓達指著屋子里,道:“你今日送來的考卷,都是些什么考卷?不僅字跡不甚公正,還有涂抹的痕跡,甚至部分的考卷里面用了有忌諱的字詞!”
聞言,白信蹈表現(xiàn)得很無辜,道:“韓大人,考卷是考生寫的,與我有什么關系?你這樣,明日還有一批考卷送來,到時候你繼續(xù)審查不就好了?何必生這么大的氣呢?”
張信等人也在勸說韓達冷靜,眼見今日的考卷就要閱完,等明日送來再看看情況。
好說歹說,張信終于勸住了韓達,隨即韓達對白信蹈怒目而視,沉聲說道:“若明日還是這般糊弄,我定與你沒完!”
白信蹈露出笑容,承諾道:“好好好,韓大人放心吧,明日一定有變化?!?/p>
復審考生卷子的第一日,就這般過去了。
各方的人都盯著,也知道這閱卷要磨工夫,急不得。
復審考生考卷,第三日。
楊帆坐在府邸的涼亭中,紅薯在一旁為他烹茶。
近些日子,馬皇后身體不好,朱婉兒領著楊遼安入宮,陪伴照料馬皇后去了。
紅薯照顧楊帆多年,成了楊帆的妾室后,還經常為他烹茶,年初,紅薯便從遼東來到了應天,一并在府中住下。
悠悠的茶香飄在院落中,楊帆捧著一本書看得出神。
紅薯好奇地湊過去,問道:“夫君這幾日一直在看這本書,里面寫的什么?”
楊帆微微一笑,說道:“這書中記載了造船的一些工序,雖然老了一點,但作者應該是一位造船的行家,多看看大有裨益?!?/p>
紅薯不禁好奇,說道:“夫君從未接觸過造船,怎么對船只感興趣了?”
楊帆悠悠說道:“現(xiàn)在不造船不代表以后不造船,待我大明拿下了高麗,再派遣平安將軍永鎮(zhèn)高麗,就要考慮出兵倭國之事,他日攻陷倭國,將其變成我大明的一個行省,就要考慮南洋,焉能沒有船?”
紅薯啞然失笑,調侃楊帆道:“夫君想事情一向是遠的,可是未免太遠了,若是沒有三五十年,你說的這些能實現(xiàn)么?”
楊帆認真地想了想,道:“事在人為,若是吾來動手,不出二十年當能成,到時候南洋將遍布我大明的宣慰司!”
紅薯陪著茶杯遞給楊帆,道:“胸有宏圖壯志的夫君,且嘗嘗妾身的茶如何?”
楊帆端起茶杯還未喝,就聽到了毛驤高八度的聲音傳來:“楊老弟,出事了,楊老弟!”
楊帆手中的茶杯微微一抖,就見毛驤火急火燎地跑來了后院,身后還有楊府的小廝。
小廝苦著臉對楊帆道:“主人,小的實在攔不住毛大人,請主人降罪?!?/p>
楊帆揮揮手讓小廝下去,見紅薯也在毛驤滿臉尷尬,道:“楊老弟,愚兄有要緊的事情同你說?!?/p>
楊帆輕輕拍了拍紅薯,讓她回避。
待紅薯離開后,楊帆招招手道:“紅薯烹茶的手藝極好,比應天那些烹茶的要好得多,毛大哥來嘗嘗?!?/p>
毛驤哪有心思喝茶,他一屁股坐在楊帆的身邊,道:“你可知道貢院那邊發(fā)生了何事?”
楊帆呷了一口茶,道:“還能有什么事?無非是復查考卷發(fā)現(xiàn)些問題,牽連些人。”
毛驤嘆了口氣,說道:“考卷的問題還沒發(fā)現(xiàn),查考卷的人已經出問題了?!?/p>
楊帆的手停住,說道:“查考卷的人出問題了?怎么回事?”
毛驤神情凝重,道:“復查考卷的人里面,有一人叫做韓達,其學識廣博,為人耿直率真,很得陛下的喜歡。”
韓達去查考卷,第一日就發(fā)現(xiàn)了問題,那些考卷里面都是些未經篩選,內容不佳的考卷,他提出異議,希望能復查北方士子之中那些上佳的考卷。
白信蹈當場答應得非常好,但是次日依舊如此,差點引發(fā)了沖突,而在第三日,他更是為韓達、張信等人準備了一份“大禮”,導致韓達當場暴怒,與白信蹈起了沖突。
毛驤眉頭緊鎖,說道:“據(jù)傳,白信蹈被打得滿臉是血,被人抬著離開了貢院,消息傳遍了京城,已經有官員寫奏疏參奏韓大人,說他德不配位,不配復審士子的卷子。”
見楊帆依舊一副云淡風輕的樣子,毛驤忍不住說道:“你就不想說點什么嘛?楊老弟?”
楊帆微微一笑,道:“福兮禍所伏,禍兮福所倚,韓達現(xiàn)在離開未必不是一件好事,再說了,他們敢在科舉上做手腳,怎么就不敢繼續(xù)耍手段呢?韓大人,被人算計了?!?/p>
說完,楊帆望向毛驤,道:“毛大哥,你可得仔細著點,我想很快陛下就會讓你來查這樁案子了?!?/p>
毛驤的臉色有些難看,說道:“你是說,張信等人,查不出來問題么?”
楊帆搖了搖頭,道:“毛大哥,你火急火燎地來找我,不就是因為擔心這事么?張信等人若查不出一個子丑寅卯來,陛下只能依靠親軍都尉府了?!?/p>
毛驤沉默了,楊帆說得沒錯,他過來找楊帆也是因為意識到事情可能會落在他的頭上,毛驤的嘴角動了動,說道:“楊老弟,你腦子轉得快,能不能為老哥我想個辦法……”
毛驤的話還未說完,楊帆便擺擺手:“這事兒,毛大哥你躲不過去,是一頭扎進去一查到底,還是急流勇退,就看你自己的了?!?/p>
毛驤的人生道路,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岔路口。
若是一查到底,毛驤可能會觸及劉三吾以及他背后那群人的利益。
查?還是不查?毛驤久久無言。
果然,天子侍讀韓達在貢院暴打白信蹈的事情,沒有到晚上就出了結果。
朱元璋免去了韓達天子侍讀的身份,讓他歸家反省,而張信等人繼續(xù)復查試卷。
夜,寂靜無聲。
張信滿臉疲憊,坐在書案后怔怔出神。
今日是復查考生卷子的第五日,張信又忙碌了一天,歸來卻根本睡不著。
白信蹈等人提供的士子考卷,看上去普通,但每一個都經過了精挑細選,要么是文章平平,要么就是有明顯的不足之處,張信根本挑不出任何一卷,讓其中榜。
哎!
張信嘆了口氣,想到了韓達,如果韓達還在的話就好了,他有個商量的人。
就在張信嘆息的時候,門外忽然傳來一個蒼老的聲音:“張大人,還未休息?”
張信打了一個激靈,走到門前喊了一聲道:“誰?誰在外面?”
門外的老者笑了笑,說道:“老夫劉三吾,恰好路過見張大人還未休息,特來看看?!?/p>
我信你個鬼!
張信住在一獨門獨院的地方,鎖好了院門,這劉三吾是怎么進來的?
聞言,張信沉默了片刻,道:“不知劉大人來此,有什么事?”
劉三吾輕聲說道:“好,張大人快人快語,老夫也就不繞彎子了,今日老夫來,想跟你聊一聊為人之道,做人需知輕重,明是非,懂進退,事情有輕有重,見到輕的拿起來,見到重的一笑而過,才能順順當當,你說對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