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明,官與吏有著嚴(yán)格區(qū)分。
官員,通常指的是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并被朝廷正式任命的人,而吏員乃是衙門里面辦事的人。
大明如今的吏員選拔主要就僉充、罰充以及高納三種方式,其中以僉充為主流,簡單來說,就是由官府出面挑選符合條件的農(nóng)家子弟等特殊的戶籍人員充任。
罰充則是因為各種原因被懲罰成為吏員的人,這種人相對較少,而且他們本身具備一定的知識水平,識文斷字不成問題,否則也不會被懲罰為吏員。
至于告納實際上是一種買官的行徑,家境殷實的百姓可以通過繳納費用,購買吏員的身份。
這些吏員便構(gòu)成了而今大明衙門里面,最為中堅的基層辦事力量,然而他們雖然參與到了政務(wù)之中,但地位低,更不能通過科舉考試獲得功名,沒有任何的上升空間。
官員與吏員的區(qū)分,使得官、吏之間,形成了一道巨大的鴻溝。
“吏轉(zhuǎn)官,你可知道這個政策一出,恐怕全天下所有的官員都要反對!”朱元璋神情嚴(yán)肅的說道。
“我自然知道,然則如今各衙門辦事的其實大多數(shù)都是吏,那些官員頂多算是發(fā)號施令罷了?!?/p>
楊帆輕聲說道:“當(dāng)初臣前往泉州府任職,就曾見過一個老吏員,差事辦得漂亮利落,卻一直在吏員的位子上坐了三十多年,從前元一直做到了我大明朝,年過半百還是一吏員,這種情況在我大明之內(nèi)太常見了?!?/p>
朱元璋眉頭微皺,說道:“如今朝中與各地官員里面,有許多人都是從小吏做上來的,他們能從小吏脫穎而出,卻不會再愿意看到別人如此,你所說的‘吏轉(zhuǎn)官’之法,若當(dāng)真施行,阻力不小啊?!?/p>
郭桓案的全國徹查還在進(jìn)行,人心惶惶,朱元璋可不愿意再多起波瀾。
楊帆上前一步,說道:“陛下,大明已經(jīng)開國二十有一年了,明初的時候,國家百廢待興,官吏的數(shù)量不足,有很多的吏員能力出眾得到了主官的賞識,因此被提拔為官員,這并不奇怪?!?/p>
“就拿遼東來說,過去這些年為了發(fā)展遼東,有不少吏員都因為辦事辦得好被提拔為官員,但是,現(xiàn)在吏員升遷的渠道在逐漸收窄,我大明又規(guī)定吏員不得參加科舉考試?!?/p>
“這就等于斷了吏員升遷的源頭,如此,吏員豈不是永無出頭之日?當(dāng)他們沒有了念想后,就只能拼命去撈錢,故臣認(rèn)為,應(yīng)通過考核、選拔,挑選優(yōu)秀的吏員晉升為官員!”
朱元璋思忖了片刻,說道:“你這想法倒是不錯,那你來給咱具體說一說怎么一個考核、選拔?”
楊帆不急不緩地給朱皇帝講述起來。
吏轉(zhuǎn)官,在于給吏員一個希望,讓他們有個盼頭,不然這些胥吏就只會去拼命撈錢,反正也沒法升,不撈錢干啥。
故而,吏員在任職期間需要接受定期的考核,考核的內(nèi)容又包括:刑名、行移、寫字等基本的技能。
唯有考核合格,且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官員,方有機(jī)會獲得升遷。
其次,吏員需要在職一定年限,如五年、九年之后才可以通過考試轉(zhuǎn)為官員。
楊帆輕聲說道:“規(guī)定年限與考試,一來磨煉吏員的能力,二來也是防止未來世家大族,通過此法插手吏員晉升官員?!?/p>
最終,滿足了任職期滿、考核合格的吏員,就可以晉升,成為官員。
朱元璋一對虎目之中閃過一抹精光,臉上有了笑容,道:“若按照你的‘吏轉(zhuǎn)官’之法,倒是給了天下吏員一個出路。
不過可惜,此法雖好,但當(dāng)前的局勢不宜立刻推廣,待風(fēng)波平息之后咱自會在朝堂上商議,楊帆,咱今日找你來,其實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與你說?!?/p>
楊帆面色一正,說道:“陛下請講,臣洗耳恭聽!”
朱元璋微微頷首,道:“天下群情激奮,贓糧追回來的越多,處罰的人越多,恨你的人就越多,彈劾的奏疏每日都不少于百封啊?!?/p>
楊帆并不奇怪,歷史上郭桓案就是如此。
牽扯的人太多,利益又廣,天下人的憤怒需要一個宣泄口,本來這個宣泄口應(yīng)該是吳庸。
朱元璋最后斬了審刑司吳庸,平息了天下人的怒氣。
但楊帆立下過汗馬功勞,為大明開疆拓土,還是朱元璋的女婿,他不可能斬了楊帆。
楊帆猜到了朱元璋的心思,輕聲說道:“若陛下需要懲罰臣來平息天下人的憤怒,臣,甘愿受罰。”
他敢查這件案子,就做好了受罰的準(zhǔn)備。
朱元璋沉默了片刻,幽幽說道:“當(dāng)年咱領(lǐng)著一干老兄弟打天下的時候,何等快意?天下英豪聞咱朱元璋的名字,無不喪膽,橫掃天下,怎么江山坐得久了,咱卻感覺有些無能為力了呢?”
“咱每日勤政不敢懈怠,咱殺貪官污吏,也殺了那么多,可是你說說,貪官污吏為何就殺不完?殺不光呢?甚至咱還得妥協(xié),懲罰你安他們的心!”
英雄了一輩子的洪武大帝朱元璋,第一次向楊帆袒露心聲。
楊帆深吸一口氣,說道:“陛下打天下時,敵人都是看得見的,治理天下卻要靠天下的官員,官員心中想什么,陛下又豈能掌握?要臣說,陛下驅(qū)逐韃虜,光復(fù)中原,已經(jīng)是人中龍鳳,至于治理貪官污吏,只能盡人事,聽天命?!?/p>
還有句話楊帆憋在心里沒說,朱元璋的無力感,某種程度上來源于文官權(quán)力的膨脹。
歷史上,洪武三十年的南北榜案,看似是科舉南北之爭,實際上是文官集團(tuán)對皇權(quán)的一次試探與挑釁。
朱皇帝在人生盡頭幾乎成了孤家寡人,幸而因為楊帆的出現(xiàn),他身邊還有朱標(biāo)、朱雄英,以及馬皇后相伴,才不會那般悲涼。
待楊帆離開皇宮返回錦衣衛(wèi)衙門,就見蔣瓛正在門口等候,身邊還跟著幾個商人打扮的中年人。
蔣瓛上前行禮,說道:“楊大人,這幾個人已經(jīng)在這里等待了一個時辰了,說什么都要見您一面,要奉上什么……海外奇珍?!?/p>
海外奇珍?
楊帆心里一動,然后饒有興致地看向三人,問道:“你們有船隊出海?都到了哪里?得到了什么寶貝?”
楊帆并未將三人放在心上,這幾人頂多也就是下了南洋,做些小買賣。
“啟稟大人,我們是泉州人,當(dāng)年楊大人您擔(dān)任過泉州知府時,曾與我們這些海商宣傳過,這海外有名為玉米、土豆這樣的奇特作物,還有數(shù)不盡的金礦!”
楊帆眼眸發(fā)亮,說道:“的確有這么回事,莫非你們幾個人派了船隊出海,找到了什么東西?”
當(dāng)時,楊帆不過隨口一說,目的是鼓勵他們走出國門,開辟海陸,至于抵達(dá)美洲那些地方,在楊帆看來根本不可能。
三人之中有一人,將隨身攜帶的錦盒取出來,慢慢說道:“金礦沒找到,但是大人您描述的那土豆、玉米,我們的船隊還真就找到了!大人,您看!”
楊帆往錦盒里面一看,里面正放著他許久未見過的兩種作物——土豆、玉米,不過個頭都很小。
蔣瓛從未見過此物,不禁嘖嘖稱奇,道:“劉老板,你們從海外帶回來什么奇怪的玩意兒?這東西能吃否?”
楊帆雙手捧起土豆,對蔣瓛說道:“圓融,千萬別小瞧這東西,這東西只要種下去,無論大明的大江南北,哪怕是遼東那樣的苦寒之地,都能順利生長,讓百姓填飽肚子?!?/p>
聞言,三人互相看看,皆是面露喜色,劉老板更是試探著問道:“楊大人,我們派出了十三條船,最后就回來一艘,這么多年花費的錢糧著實不少,當(dāng)年您在泉州府可說了,誰能找到這些寶貝,就有賞賜的。”
另外一個商人在一旁附和:“對對對,我們想著楊大人您一言九鼎,肯定會給我們些賞賜,我們就來了,不要太多賞賜,只要您能將我們出海的費用給我們報銷,就成了?!?/p>
三人完全沒意識到,他們帶回來的兩種作物,未來將徹底改變大明的農(nóng)事。
聞言,楊帆放聲大笑,說道:“本官不止要報銷你們出海的費用,還要重賞,在你們花費出海費用的基礎(chǔ)上,再補貼十倍!不,二十倍!”
三人聽到這話,頓時都樂壞了,不住地謝恩。
他們還有不少土豆與玉米的種子,加起來大概有七八個錦盒這么多,都取來給了楊帆。
楊帆讓陸仝帶他們?nèi)ヮI(lǐng)賞,自己則領(lǐng)著蔣瓛,連夜研究起土豆與玉米來。
蔣瓛翻來覆去看了數(shù)次,嘖嘖稱奇道:“大人,下官還從未看過您對案子之外的東西這般感興趣,這些小玩意兒,真那么厲害?”
楊帆取來遼東的地形圖,還有新繪制的永安都司的地形圖,道:“遼東都司,永安都司,地處苦寒,本次‘郭桓案’累及天下多少人?未來將有至少幾萬人被流放到永安都司去,吃什么?喝什么?本官一直在為此擔(dān)憂,這不,救星來了!”
蔣瓛湊過去,發(fā)現(xiàn)楊帆正在地圖上圈屯民點,他忍不住說道:“大人,您奉命徹查郭桓案,立下這么大的功勛,依下官看未來還會高升,陛下肯定將您留在京城,當(dāng)成肱股之臣,您就別操心遼東都司與永安都司的事情了?!?/p>
楊帆聞言,圈屯民點的筆微微一抖,然后笑了笑并未說話。
洪武二十年,四月末,因“郭桓案”被波及的人在四月末達(dá)到了高峰,隨著陸續(xù)有人被送往永安都司流放,天下人對楊帆的不滿,或者說對皇帝的不滿達(dá)到了極致!
五月初,江西婺源發(fā)生民亂,有百姓夜襲府衙,燒毀了府衙,揚言:楊賊不除,大明將亡!
死在襲擊之中的衙役多達(dá)十五人,就連衙門的幕僚都被活活打死兩人。
五月上旬,福建泉州府再度爆發(fā)民亂,有百姓打著“誅殺楊賊”的旗幟,將泉州城內(nèi)泉州百姓為楊帆修的雕像砸毀,甚至一度差點攻陷泉州市舶司。
五月中旬,浙江衢州府爆發(fā)百姓大規(guī)模集會,抗?fàn)帯皸罘髳褐e”,請求朝廷“誅殺楊賊”。
后五月間,又有浙江紹興府、福建晉江縣、江西景德鎮(zhèn)等地,爆發(fā)民亂。
民亂的矛頭直指楊帆,且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堪稱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五月末,應(yīng)天。
奉天殿內(nèi)一片竊竊私語,新任的刑部尚書周幀微微低垂著眼眸,聽吏部尚書詹同,與工部尚書趙俊議論。
郭桓案,刑部尚書王慧迪受其弟王慧宇牽連,降職成為刑部侍郎,由此周幀才上位。
詹同輕聲說道:“聽說陛下今日命楊大人上朝,看來陛下已經(jīng)下決定了,楊大人,多半保不住嘍?!?/p>
趙俊眉頭微皺,說道:“江西、福建、浙江三地連續(xù)爆發(fā)民亂,還將泉州府楊大人的雕像都給砸了,民意洶涌,這一關(guān)不好過啊。”
詹同見周幀不吭聲,問道:“周大人,此事你怎么看?”
周幀微微一笑,不咸不淡地說道:“該怎么處置,有陛下圣心裁決,周幀不敢妄議?!?/p>
詹同翻了一個白眼,正欲說話,朱元璋上朝了。
官員們例行山呼行禮,商議國事,楊帆則站在百官之中,自始至終沒有發(fā)一言。
待商議完國事之后,朱元璋說道:“還有哪位大人奏事?”
文武百官沉默了片刻,都察院御史盧忠走出來,高聲說道。
“陛下,臣都察院御史盧忠,彈劾錦衣衛(wèi)指揮使楊帆,楊帆在徹查‘郭桓案’時,肆意妄為,激起百姓民變,導(dǎo)致大明禍患四起,臣請求陛下,褫奪楊帆長安侯爵位,削去一切官職,貶為庶民!”
盧忠參奏的內(nèi)容太狠,將堂堂的駙馬爺,長安侯,直接一擼到底。
朱標(biāo)聞言,面露慍色,道;“盧大人,楊大人為大明立下汗馬功勞,徹查郭桓案盡心盡力,怎可因為幾場民亂,就將他貶為庶民?”
朱標(biāo)的話音落下,翰林學(xué)士劉三吾站出來,行禮說道:“殿下,君為舟、民為水,水能載舟亦能覆舟,民心乃是天下的根本,如今,百姓群情激奮,都嚷嚷著要‘殺楊賊,保大明’,這是民意民心,豈能等閑視之?這不是‘幾場民亂’,這是事關(guān)國本的大事!”
劉三吾說完,另外一位翰林學(xué)士張以寧也不甘示弱:“劉大人所言有理,所謂‘民為邦本,本固邦寧’,百姓鬧了亂子,國家不安寧,為何不安寧?因為有賊人在興風(fēng)作浪,攪亂朝堂,如果不及時清理,恐怕亂子會越來越多,越來越大,請陛下、殿下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