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陽,夜。
又是一日激戰(zhàn),城下一片狼藉,散落的尸體、滾石等比比皆是,大半城墻都被鮮血染紅。
在城外殘元軍的臨時營地里,哈剌章正眉頭緊鎖,聽李典訴說這兩日的戰(zhàn)報。
只聽李典輕聲說道:“這兩日來,我軍陣亡將士一千六百余人,傷者不計其數,若繼續(xù)強攻,今晚的傷亡估計在七百人左右?!?/p>
哈剌章嘆了口氣,說道:“李先生,沈陽城可沒有像你說的那般好攻破,若再拖延兩日,等明軍的援軍到了,我軍該如何?”
聽聞哈剌章的話,李典笑了笑,說道:“將軍,戰(zhàn)事瞬息萬變,豈能世事如人意?在下有一計,可破沈陽!”
哦?
哈剌章本來心里埋怨李典,一聽李典有辦法,瞬間大喜道:“先生有何妙計?快快說來!”
李典指了指沈陽城,說道:“沈陽城高而墻堅,正面強攻難以破城,不如效仿巴圖將軍之法,從地下過去,只要奪取了沈陽城門,我軍就可以長驅直入!”
聞言,哈剌章有種茅塞頓開之感,笑道:“妙啊!李先生這主意好,蘇赫巴魯,你立刻組織人手挖掘,今晚不必攻城了!”
蘇赫巴魯領命,李典卻勸說哈剌章,道:“將軍,地道要挖掘,攻城也要進行,否則被明軍聽到了聲音可就不妙了,可令人擂鼓進攻,不過要留有分寸,避免太大的傷亡即可?!?/p>
李典給哈剌章出的主意,讓接下來兩日時間里,殘元軍隊的進攻明顯放緩了不少。
兩日后,子時。
沈陽城城門后的土地,忽然裂開了幾道縫隙,然后那些縫隙不斷擴大,直到整片地面全都塌陷下去。
灰頭土臉的殘元兵卒從里面鉆出來,接著徑直往城門那邊跑去。
沈陽城的城門有三道大門栓,都用精鐵鑄造,怪不得從外面難以撞碎。
殘元兵卒們你爭我趕,到了大門里面用了吃奶的力氣,將門栓一點點地抬開。
吱呀——
摩擦聲在寂靜的夜里面格外刺耳,很快,守夜的兵卒發(fā)現了異常,敲響了銅鑼。
明軍從城頭上殺下來,誅殺挖掘地道進來的殘元兵卒。
可是殘元兵卒早就做好了視死如歸的準備,頂著明軍,硬是將大門給打開了。
早已經等待多時的蘇赫巴魯見到這一幕,一馬當先沖在最前面,帶領精銳從城門殺入。
瞬間,整個沈陽城好似水入油鍋,沸騰起來。
蘇赫巴魯第一批帶進去的有五千人,都是哈剌章麾下最精銳的將士。
他們沖進去之后將城頭上下來的明軍一一斬殺,然后守住城門,其余人朝著城中殺去。
殘元將士氣勢如虹,一直往前沖殺,沿途的明軍根本不成規(guī)模,紛紛逃竄。
這般橫沖直撞沒有過一會兒,蘇赫巴魯眼前又出現了一座“城墻”。
舉目望去,那城墻呈“U”形,好似一倒扣的大碗,將整個沈陽城的城門從里面給扣住。
這甕城是哪里來的?根據探子的情報,沈陽城里面根本沒有甕城啊?
當蘇赫巴魯還在第一時間愣神的工夫,那簡陋的泥土城墻上出現了一群明軍,為首之人正是王圖。
只聽王圖喝道:“狗賊!爾等自投羅網,定叫你有來無回!放箭!”
一聲令下,明軍萬箭齊發(fā),更要命的是用的是火箭!
火箭落地點燃了地面上布置好的易燃物,還有些油脂,瞬間甕城邊緣的地方成了一片火海。
這還不算完,城頭的明軍將準備好的“火球”給推下來,堵住了城門。
烈火熊熊燃燒,箭如雨下,最先沖進來的殘元軍成了活靶子。
“不要慌亂!隨本將殺進去!”
蘇赫巴魯不愧是哈剌章麾下猛將,他一聲怒吼,見己方中了埋伏還想著強行突進,破了對方的簡陋甕城。
可蘇赫巴魯再勇猛也不頂用,他一個人無法左右戰(zhàn)場的局勢。
殘元兵卒中計后嘗試跟隨蘇赫巴魯強攻,可是沖擊了三輪之后都被人家給打了回來。
蘇赫巴魯中計,城外的哈剌章當然見到了,急得火燒眉毛,當即命人沖進去施救。
別管城門口是不是著火了,就算是用人命填,也得將蘇赫巴魯給救出來。
蘇赫巴魯率領的五千銳士,那是哈剌章的家底,若是敗光了,哈剌章能心疼死。
哈剌章率領人去城門接應,冒著城頭的箭矢與滾石,剛剛要沖進去,忽然聽到左邊、右邊,還有后面同時響起一陣喊殺聲。
“殺!休走了元賊!”
“誅殺哈剌章!”
“殺!”
左右兩邊殺來一群明軍,而后面的明軍,竟然是騎兵,這騎兵來得太突然,好似一柄尖刀,直插哈剌章軍隊的后心。
歷史上遼東在朱元璋經略遼東之前,擁有的戰(zhàn)馬并不多,直到洪武十五年的時候,朱元璋才陸續(xù)調集戰(zhàn)馬往遼東,為征伐納哈出做準備。
背后殺出的騎兵人數并不多,也就兩百人左右,但是來勢兇猛,尤其是帶頭的將官,身披黑甲,手持利刃,從后面一路砍殺到了距離哈剌章百步之外,簡直銳不可當。
“保護將軍!攔住他!”
李典大聲吼道,命人攔住那隊騎兵,若是被騎兵透陣而過,他們可就要散了。
殘元兵擅長打亂戰(zhàn),可這也是他們的一個弱點,組織度不如明軍,若是被對方沖散之后,騎兵來往沖殺數次,再想組織起來可就不容易了。
這道理,李典懂、哈剌章懂,率領騎兵沖陣的楊帆也明白。
不過哈剌章現在是三面遭受夾擊,這兩翼的明軍人數雖然不多,卻給了側翼極大的壓力。
加上楊帆勇猛,一路上劈砍斬殺,打得敵方練練敗退,聽到李典的聲音之后,楊帆更是調轉馬頭,朝著那邊殺去。
好一個楊帆!他本就是天生神力,騎著戰(zhàn)馬居高臨下,這大刀斬落都比旁人更快更沉。
凡是阻攔楊帆的基本沒有其一合之敵,身后的明軍騎兵見到主將這般勇武,更是奮勇殺敵。
楊帆一連砍殺十余人,終于到了哈剌章面前,哈剌章本來還想要與楊帆較量一二。
可就在這時候,城門的大火熄滅,灰頭土臉的殘元軍從里面沖出來,使得局面更加混亂。
李典當即勸說哈剌章快快退兵,若是再晚一些,恐怕有全軍覆沒的危險,不如先退去重整旗鼓。
論人數,哈剌章的軍兵人數絕對碾壓楊帆,可問題是人都被打散了,打怕了,不重新休整的話難以形成戰(zhàn)力。
哈剌章就算再不情愿,也得捏著鼻子,下達了撤退的命令。
敵軍好似潮水一般散去,明軍不禁振臂高呼,被對方圍在城中打了這么久,今日終于松了一口氣。
王圖等將官從城中殺出,見楊帆沒事才放心,王圖道:“大人神機妙算,哈剌章今日大敗,想來再進攻沈陽,乃是癡人說夢!”
楊帆的神情冷冽,道:“休要得意自滿,敵軍倉皇逃竄,正是我軍乘勝追擊之時,讓軍中還能繼續(xù)作戰(zhàn)的將士都隨著我一起,追擊敵軍!”
周遭的人嚇了一跳,千戶們紛紛勸說楊帆道:“楊大人,敵軍雖然敗了,但是他們的人數還在我軍之上,貿然追擊恐怕有危險啊!”
“是啊!大人,您已經擊退了敵軍立下不世功勛,為何還要以身涉險呢?”
楊帆甩了甩長刀上的鮮血,道。
“敵軍未大敗的時候,吾尚且不畏懼他們,而今敵軍大亂,有何不敢進攻?我們就是要追,追得哈剌章抱頭鼠竄,讓哈剌章記住今日的大敗!眾將聽令,隨我追擊哈剌章!”
都說楊帆是文官出身,可是他這性子與膽子,可比武將還要大得多。
兩百多的騎兵,加上兩千多的明軍,就敢追著敵軍的屁股跑。
不過事實也正如楊帆所料,那些逃走的殘元兵卒還沒喘口氣,就被趕來的明軍砍殺。
夜色里看不清對方具體的人數,只知道對方氣勢如虹追殺而來,誰能不跑?前后推搡之下,被踩踏死去的人不知道有多少。
哈剌章也嘗試組織人手抵抗,可是遭遇了楊帆的雷霆打擊,連續(xù)兩次,就連哈剌章膽氣都被打滅了。
他們是一路跑,一路死,身后的人緊追不舍。
亂戰(zhàn)之中,就連哈剌章的心腹李典都與他失散,不知道跑到了哪里去。
楊帆率領人從黑夜一直跑,跑到了黎明時分,天邊泛起了魚肚白。
忽然,前面出現了一支人馬,喊道:“前面可是將軍當面?”
哈剌章一聽這聲音,眼淚都快落下來了,此人正是當初李典要求留在上河口的守將。
“正是本將!”
哈剌章萬萬沒想到,當初他根本沒放在心上的上河口守軍,成了他們的救命稻草。
這些守軍都是以逸待勞的生力軍,為哈剌章等擋住了楊帆。
見狀,楊帆也不再追擊,鳴金收兵。
殘元軍隊得以在上河口休整,當清點人數的時候,哈剌章的眼淚都快落下來了,他進攻遼東的時候帶出來兩萬人,一路上攻城拔寨,加上進攻沈陽,損失不過三千人。
可是昨晚一晚上卻被敵方斬殺將近五千人,其中還有兩千多的精銳部隊!
八千人的損失!可謂傷筋動骨,經此一役,哈剌章在眾多將領中的地位,將急轉直下!
哈剌章還派人去尋找李典,可兵荒馬亂地李典消失無蹤,根本不知道去了何處。
最后,哈剌章只能稍作休整,就領著人離開了上河口,這遼東是待不住了,鬼知道楊帆等來援軍之后,會不會繼續(xù)絞殺他,那就是個狡猾的瘋子!
哈剌章被楊帆打得心驚膽寒,然而見證了這一戰(zhàn)的明軍將士們,卻無比振奮,對楊帆更是佩服得五體投地。
以少勝多,以弱勝強,還能在后續(xù)的追擊中進退得當,這簡直就是戰(zhàn)神了!
大戰(zhàn)之后的沈陽城一片狼藉,將士們修繕城池,打掃戰(zhàn)場,將喪生的將士們安葬掩埋。
楊帆未換甲胄,領著眾將巡視,忽然就見王圖走過來,身后還壓著一人。
“大人!我們抓了一條大魚!”
楊帆往王圖的身后望去,就見一個文士打扮的人灰頭土臉,臟兮兮的。
“大人,這家伙叫李典,聽俘虜們說,他可是哈剌章身邊的智囊紅人,哈剌章對他可是言聽計從啊!”
哦?楊帆來了興致,打量著李典,問道:“漢人?”
李典別過臉去不回答,見狀,王圖沒客氣,一巴掌扇在李典臉上,道:“我們大人問你話呢,啞巴了?”
李典的半邊臉頰瞬間腫脹起來,不情不愿地說了一句:“對?!?/p>
楊帆笑了,說道:“你既然是漢人,看上去又飽讀詩書,而今大明驅逐韃虜,你為何助紂為虐?”
李典冷哼一聲,道:“哈剌章將軍看重我,禮遇我,士為知己者死的道理閣下不懂?不用廢話,速殺我!”
楊帆暗暗點頭,這李典雖然是個文人,倒是有些骨氣。
“好,你要死,本官就成全你,不過,你有什么遺言否?吾可告訴哈剌章。”
李典聞言笑了笑道:“將死之人有什么可說的?不過,我想知道,你今夜究竟是怎么做到的?你的人馬是如何出的城?你又是為何提前做了準備?鑄造了甕城?”
李典就算死,也要做一個明白鬼。
眾人聞言都不禁笑了,一個千戶說道。
“李典,我家大人神機妙算,提前派人在城中地下埋了大水缸,叫人日夜傾聽,你們挖掘地道的聲音,早就被我家大人給聽到了,至于這甕城,從你們攻城第一日開始,我家大人就命城中的百姓打造。”
至于楊帆為何能提前將人馬轉移到城外這事,倒不是什么仙法,而是楊帆在大軍圍城之前,就將騎兵提前轉移出去,躲藏到了遠處。
不過這些騎兵人數太少,必須用在刀刃上,出奇制勝。
而那左右兩路人馬,乃是趁著夜色從沈陽城兩側用繩子順下去的,已經暗中埋伏了兩日,就等今夜行動,一舉破敵。
李典聽完這全部的布置之后,一聲嘆息,道:“我李典輸得不怨,遼東有你楊帆在,除非納哈出將軍傾巢而出,才有機會將你殲滅,天不助我大元?。 ?/p>
王圖等人都快氣笑了,這李典是漢人,卻對殘元忠心耿耿,著實可惡。
楊帆卻沒有生氣,道:“李典先生,吾可以放你一條生路,不過,我要你幫我一個忙,送兩封信,你可愿意?”
李典初時一驚,狐疑地問道:“楊大人肯放我歸去?”他已經做好赴死的準備了,沒想到還有一線生機。
楊帆微微一笑,說道:“兩軍交戰(zhàn)不斬來使,先生一介文人,本官為何要難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