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事變遷,楊帆初來大明的那些年一直待在應(yīng)天,彼時楊帆只求速死,處處惹怒朱元璋。
入親軍都尉府的大牢,如家常便飯,連親軍都尉府的獄卒都記得他了,后楊帆因常茂案惹惱了朱元璋,被流放泉州,從此海闊任魚躍,天高任鳥飛。
轉(zhuǎn)眼間多年過去,他已經(jīng)成為大明遼東總兵,鎮(zhèn)守一方的實(shí)權(quán)大員,封疆大吏。
人生際遇之奇妙,何人能想到?
隨著云奇與毛驤一路入宮,楊帆思緒翻涌,不禁說道:“宮中好像沒什么變化,與從前一樣?!?/p>
云奇在一旁陪著笑,說道:“宮中可不就這樣么?一樣的風(fēng)景一成不變,前些日子有些大人提議重休皇宮,被陛下以今年北方兩度用兵,國庫空虛為由給否了?!?/p>
朱元璋與馬皇后生活樸素不喜金銀裝飾,這么多年習(xí)慣都未改變。
楊帆微微頷首,正要說話,忽聽一個稚嫩的聲音從前面?zhèn)鱽恚骸肮谜桑」霉?!?/p>
楊帆舉目望去,只見一個十一二歲的少年正往這邊跑,他面色白皙英氣勃勃,年紀(jì)雖小卻跑的極快。
而他身后還跟著四個內(nèi)官與宮女,連聲呼喊。
“小殿下,您慢點(diǎn)!”
“小心摔著了!”
“小殿下別急!”
見到少年的時候,楊帆一個恍惚,這才意識到,這少年是大明的皇太孫——朱雄英。
洪武十七年,朱雄英受封皇太孫,朱元璋也將對孫子輩的關(guān)愛,都給了他。
朝中無人不知,這朱雄英就是未來大明的第三代君王。
“雄英!幾年不見長這么高了?”
楊帆張開雙臂抱住朱雄英,在半空中轉(zhuǎn)了一圈,惹得朱雄英笑個不停。
“父親說姑丈在遼東打了勝仗!姑丈真了不起!”
朱雄英張牙舞爪的喊道:“等雄英長大了要和姑丈一樣,親自領(lǐng)兵開疆拓土!”
朱婉兒在一旁,捏了捏朱雄英肉乎乎的小臉,說道:“雄英好志氣,不過你心里只想著姑父不想著姑姑,白費(fèi)姑姑每年給你送那么多遼東的好東西了?!?/p>
朱雄英忙揮舞小手,辯解道:“不不,雄英想姑父,也想著姑姑!”說著,他拉著楊帆與朱婉兒的手,一起往坤寧宮走去。
入了坤寧宮,里面燈火通明,馬皇后與朱標(biāo)正好走出來。
“祖母!爹爹!”
朱雄英松開楊帆與朱婉兒的手,跑向馬皇后。
楊帆上前見禮,幾年未見,馬皇后的頭發(fā)花白了大片,越發(fā)的慈祥了。
“不必多禮,自家人那么客氣做什么?”馬皇后拉著楊帆與朱婉兒的手,說道:“遼安的病怎么樣了?好些沒?”
楊遼安也隨著楊帆夫婦入京,不過,路上染了風(fēng)寒昏昏沉沉的。
朱婉兒笑著說道:“母后,遼安吃了藥已經(jīng)好多了,不過那孩子需要休息,就沒帶他入宮,等遼安身體好些,女兒再帶著他入宮問安?!?/p>
聞言,馬皇后總算放心了,笑容滿面。
“知道你們這次要回來,娘命人提前準(zhǔn)備了不少的食材,你倆久居遼東對應(yīng)天的飯菜多少會不適應(yīng),娘讓他們備菜的時候注意些,南北兼具,你父皇早就來了。”
說起朱元璋,馬皇后忍不住埋怨道:“他也念著你們,想著你們,偏放不下他皇帝的架子,非要在里面等著,越老脾氣越硬,真的是……”
馬皇后的話令楊帆等晚輩都忍俊不禁。
待入了正殿,方見到朱元璋。
朱元璋今年五十有八,下個月就五十九歲了,胡須花白頭發(fā)也幾乎全白了,人比四年前楊帆見他時,要瘦削了一圈。
歲月這幾年似乎在朱元璋身上流逝的特別快。
不變的是朱元璋銳利的眼神,威嚴(yán)比前些年更重了。
“見過父皇!”
一眾晚輩行禮后,朱元璋方裝模作樣的起身,對著楊帆與朱婉兒道:“一路上顛簸勞頓,累了吧?咱本來不想折騰你們,讓你二人好好休息,可你母后非要準(zhǔn)備宴席,讓你們今日就過來?!?/p>
楊帆忍著笑,說道:“父皇,我與婉兒年輕一路上走的又不急,并不覺得勞累?!?/p>
“好啦,一家人別這么見外,有什么話宴席上說去?!瘪R皇后揮揮手,招呼眾人落座。
正如馬皇后說的,宴席上南北方的菜兼具,楊帆甚至還見到了兩道遼東獨(dú)有的好菜。
宴席間,氣氛融洽,一家人說說笑笑時間過得飛快。
一個時辰后,待宴席結(jié)束,朱婉兒與馬皇后領(lǐng)著朱雄英去偏殿說私房話,朱元璋則叫上楊帆與朱標(biāo),漫步在彌漫著小雪的宮中。
三人邊走邊聊,從遼東說到江南,又從江南聊到了云南。
朱元璋輕聲說道:“前些日子沐英來信,稱云南鬧了些亂子,被他平定,還順帶送來不少的特產(chǎn),這山高路遠(yuǎn),再好的特產(chǎn)在路上耽擱時間久了,都會遜色不少,路途遠(yuǎn)近,干系重大?!?/p>
楊帆的心中一動,朱元璋怎么平白無故提起云南特產(chǎn)來了?朱皇帝可不是喜歡說廢話的人,莫非話里有話?
“應(yīng)天好,但地處江南偏安一隅,如今大明的版圖越來越大,繼續(xù)將應(yīng)天當(dāng)做都城,便不妥了,楊帆,咱記得你之前說過,勸說咱若要遷都便遷往洛陽,咱今天想再問一問你的意思?!?/p>
楊帆這才明白朱皇帝的意思,他想了想,說道:“兒臣的確曾勸父皇遷都洛陽,不過,此一時彼一時,兒臣認(rèn)為現(xiàn)在若要遷都,洛陽是備選,北平方為上上之選?!?/p>
朱元璋眉頭微皺,道:“你這說的跟魏國公一模一樣,你倆倒是有默契,說說,你的理由是什么?!?/p>
楊帆思忖片刻,說道:“一直以來,殘元持續(xù)騷擾我大明邊境,對邊防構(gòu)成極大威脅,而北平地處北方邊境附近,戰(zhàn)略位置險要,遷都北平可使朝廷迅速調(diào)動精銳軍隊,抵御外敵入侵,此為第一點(diǎn)軍事優(yōu)勢?!?/p>
朱標(biāo)缺有些憂慮,道:“可將都城設(shè)在北平,一旦邊境有失,都城豈不危險?北平距離邊關(guān)實(shí)在太近了?!?/p>
楊帆一聲嘆息,說道:“殿下,自五代幽州之戰(zhàn)后,燕云十六州便脫離我漢人之手,歷經(jīng)遼、金、元四百五十多年之后,才被陛下收復(fù),燕云十六州太重要了?!?/p>
“燕云在則中原有北方屏障,燕云不在中原焉能有安寧?君不見有宋一朝沒了燕云十六州,有多被動?燕云在則中原在,相反若是燕云十六州丟了,就算都城在汴梁,在應(yīng)天,又有什么分別?”
朱標(biāo)聞言陷入深思,楊帆則繼續(xù)說道:“之前我曾希望陛下遷都洛陽,乃是考慮到殘元朝廷尚在,而遼東面臨納哈出之威脅,如今殘元朝廷被擊潰,納哈出敗亡,北方的邊防壓力銳減?!?/p>
“然殘元雖消失,但蒙古的部落卻沒有被剿滅,一旦他們互相爭斗達(dá)成平衡后,依舊會威脅我大明北疆,故遷都北平也是為了以后對付他們?!?/p>
朱元璋背著手,道:“嗯,除了軍務(wù)之上的考慮,還有其他的原因么?這軍事上的理由已經(jīng)夠充分了?!?/p>
聞言,楊帆想了想說道:“自然還有,陛下驅(qū)逐韃虜光復(fù)中原,然南邊的漢人與北邊的漢人,隔閡不小,陛下遷都北平可令北方安定,又可以輻射遼東與永安都司。”
“不止是北方、東北,遷都北平還可輻射西北,此舉將影響我大明未來百年的國運(yùn),對于彌補(bǔ)南北漢人隔閡,穩(wěn)固北方疆域有重大意義。”
朱元璋一對虎目之中,閃過一抹精光,卻聽楊帆繼續(xù)說道:“且北平位于平原之上,土地肥沃,魏國公多年屯田、移民,使得糧食產(chǎn)量連年增加,通過疏通漕運(yùn)等,物資可運(yùn)送到都城,滿足都城所需。”
“所以我認(rèn)為遷都到北平,優(yōu)于遷都洛陽,洛陽雖好卻無法輻射我大明而今的疆域,陛下,若要使遼東安寧,北境穩(wěn)固,乃至于未來出兵高麗,遷都北平皆為上上之選!”
朱元璋微微頷首,過了一會,方說道:“你的意思,咱明白了,此事容咱再想想,再想想?!?/p>
朱元璋抬起頭,望著漫天的雪花,陷入沉思。
應(yīng)天,雪夜。
在楊帆抵達(dá)應(yīng)天的當(dāng)天,應(yīng)天城某處府邸,一個瘦弱的手扣動了門環(huán)。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
寂靜的雪夜,聲音格外刺耳,見無人應(yīng)答,那瘦弱的手再度扣動門環(huán)。
當(dāng)!當(dāng)!當(dāng)!
這次終于有了動靜,一個聲音沒好氣的說道:“來了來了!別敲了!真是的!”
小廝打開大門往外一看,一個瘦小的身影臟兮兮地,直勾勾地看著小廝。
“哪來的乞丐?快走快走!”
小廝正要關(guān)門,那少年卻一把按住門,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道:“我要……告狀!”
小廝被氣笑了,冷冷說道:“告狀?你告狀不去衙門,來我丁府做甚?再不走我打你!”
少年縮了縮脖子,打開自己隨身攜帶的包袱皮,取出一張白布,上面赫然是用鮮血寫成的字,在燈籠的映照下格外驚悚。
哎呦!
小廝嚇了一跳,差點(diǎn)破口大罵。
少年結(jié)結(jié)巴巴的說道:“我爹娘……兄長、嫂嫂、哥哥……都死了,求……求求你?!?/p>
淚水順著少年的眼角滑落,落在鮮紅的字體上暈染開。
小廝看著哭泣的少年,再一想這孩子家破人亡,罵人的話生生憋了回去。
往外看了看,見無人跟蹤,當(dāng)即將少年拉近了府中,道:“你別哭,跟我去見我家丁大人,有什么冤情你跟丁大人說,丁大人會幫你?!?/p>
小廝此時還不知道,這個少年帶來的血書狀紙,會成為掀動大明官場的一個引子。
翌日,奉天殿。
今日的早朝一如往日,朱元璋與朝臣們商議政務(wù),現(xiàn)在已經(jīng)是年末。
臨近年底,屬戶部、吏部最忙,戶部的官員考績,吏部的賬目核對都要在除夕前完成。
不過,除了戶部與吏部外,其他的事情倒是要少上不少。
商議政務(wù)結(jié)束之后,群臣便開始單獨(dú)上奏,至于遷都的事情,朱元璋還未拿定主意,也就沒有對外說。
忽然,御史丁廷與余敏同時走出來,道:“臣都察院御史丁廷(余敏),有事啟奏!”
兩個御史一同出來參奏,恐怕又有人要倒霉了。
群臣你看看我,我看看你,頗有種看熱鬧不嫌事大的意思。
朱元璋笑了,說道:“兩位愛卿是商議好的?成,你們說說有什么事?”
丁廷取出一封奏疏,說道:“陛下,臣要參奏北平承宣布政使司布政使李彧,中飽私囊克扣糧餉,魚肉百姓,北平提刑按察使司趙全德,濫用私刑,濫殺百姓,無法無天,這二人狼狽為奸,十惡不赦!”
此言一出,朝廷鴉雀無聲,就連今日來上朝的楊帆,也不由得皺起了眉頭。
丁廷是京官,怎么管起北平的事情來了?他從哪里得到了線索證據(jù)?
百官神態(tài)各異,其中戶部侍郎郭桓的臉色瞬間大變,驚駭?shù)囟⒅⊥⑴c余敏。
朱元璋虎目微微瞇起,道:“丁廷,你可有證據(jù)?”
北平乃是北方重鎮(zhèn),布政使與按察使沆瀣一氣,可不是開玩笑的。
丁廷從衣袖里面取出一物,呈遞上去道:“此物乃北平一稚子昨夜登門交給下官的血書,上面是他們一家被欺壓的過程,下官昨夜連夜與余敏大人見面商議,辨認(rèn)那孩子說的是真是假?!?/p>
“后來臣才忽然想起來,臣有一遠(yuǎn)方表親,就與這戶人家住在一個村子里,他們也正是通過表親得知下官在京城為御史,那孩子才赴京鳴冤!”
大學(xué)士邵質(zhì)聞言,說道:“丁大人,稚子之言怎么可以全信呢?你身為御史不該如此草率?!?/p>
余敏在一旁拱手,道:“邵學(xué)士所言有理,故我們二人請求陛下徹查此事,若是北平真出了兩個無法無天的貪官,壓榨百姓,貪得無厭,長此以往,北平如何安寧穩(wěn)定?”
朱元璋微微頷首,說道:“既然是稚子鳴冤,想來也不會信口開河,王卿,這件案子交給你們刑部來查?!?/p>
“臣遵命!”聞言,刑部尚書王慧迪全身一震,硬著頭皮走出來,道。
王慧迪心中是不愿意來查此案的,畢竟涉及重鎮(zhèn)的按察使與布政使,誰知道后面還牽連著誰?萬一真查出了不得的人物怎么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