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爭結束了,但是羅馬卻不敢有絲毫地停歇。
天變的影響太大了,大批中下層蠻子的天賦塌陷,致使他們不得不用公民去硬頂蒙古鐵騎的攻擊。
他們贏了,但是代價相當沉重,沉重到整個元老院的元老,看著情報都沒辦法說出一句話的程度。
“短時間內,敵人應該不會組織第二波進攻,我們會有一個短暫的喘息之機!”佩尼倫斯打破了沉默。
“事情的重要性想必你們已經很清楚了,該做什么你們也應該清楚了!”塞維魯沉穩(wěn)地開口。
一眾元老面面相覷,但是誰都沒有說話,說實在的羅馬被整合才多久,內部本身就不穩(wěn)定,驟然之下遭受這么大的損失,他們沒有彈劾塞維魯和佩尼倫斯都已經是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
現(xiàn)在塞維魯讓他們放血給羅馬擴軍,他們都很清楚,這是必然的,但是此刻卻誰也不愿意第一個站出來。
但是躲是躲不過去的,從凱爾特人等流亡過來的蠻子身上,他們也已經對蒙古了解的很透徹了,對方根本就沒有半點和談的打算。
戰(zhàn)場之上,即便是有羅馬軍團因為形勢被逼得投降,蒙古也沒有絲毫接納的意思,全部坑殺血祭。
從那一天開始,羅馬就知道,他們和蒙古之間必須要死一個,對方鐵了心要搞屠殺。
這倒是不蒙古嗜血,而是塔爾從王庭當中獲取的絕密信息,關于世界意識的部分。
世界意識本身就是世界萬物的集合體,那么將靈智最豐富的生物全部干掉,是能夠讓他們最快掌握世界,改造世界的好辦法。
現(xiàn)如今三大蠻子之前所占據(jù)的地盤,就已經被搭上了蒙古部落的烙印,他們通過大范圍的血祭和屠殺,掌握了那一部分地盤。
這也是他們明明是異界來客,但是依舊沒有被世界針對的原因,這一邊區(qū)域對于世界意識而言根本就是空白的,世界意識又怎么能夠去影響到這些蒙古部落呢。
在現(xiàn)實和世界意識的驅動下,羅馬的元老院很快就達成了放血的協(xié)議,畢竟能當上元老的沒有一個是蠢貨,他們很清楚現(xiàn)在不放血,羅馬一旦破滅,到時候他們難道要抱著金銀財報流亡去其他國家?
他們這些年滅掉的大小王國也不少,他們很清楚沒有一個強橫的帝國在背后撐腰的后果,財富在權力面前毫無意義,對方可以不用任何理由奪走這些財富。
就算是為了自己的利益考慮,他們也絕對不能讓羅馬倒下。
在羅馬的財政官,大概給出了一個預算方案之后,羅馬這邊迅速地開始大操大辦。
他們要以最短的速度將大軍重建,這種時候,他們就算知道走捷徑的弊端,也必須要走捷徑,因為他們根本就沒有讓士卒踏踏實實訓練的時間。
蒙古那邊隨時會再度進攻,丟掉了三個防區(qū)的他們,在戰(zhàn)略主動權上,已經相當?shù)谋粍恿恕?/p>
羅馬鷹旗編制有三十三個,因為歷史原因裁撤了十七、十八、十九三個軍團,再加上原本的經濟壓力,只具備將近一半的鷹旗軍團,都是羅馬的中流砥柱,沒有一個軟柿子。
而在這一波元老院集體放血的情況下,羅馬的鷹旗軍團再度滿編,達到了三十只鷹旗軍團的完全體。
其中,第八鷹旗因為戰(zhàn)場表現(xiàn)不佳,直接被抽調了所有骨干并入第一輔助軍團,然后進行重建。
在重建的過程中,羅馬的十四組合軍團開始發(fā)威,這個軍團用無可匹敵的能力,向整個羅馬宣告了,誰才是羅馬最重要的軍團。
什么第一輔助、第十騎士,都給我靠邊站,十四組合才是羅馬的立國之本,在戰(zhàn)場上表現(xiàn)算不上特別出色的十四組合,在訓練的過程中堪稱bug。
即便是從零開始重建的軍團,在十四組合士卒的帶領下,恢復的速度就好像是補充后備士卒一半迅速。
羅馬的軍魂軍團,皇帝護衛(wèi)軍團能夠記錄羅馬帝國建立之初到現(xiàn)在遇到的所有的敵人的天賦,這玩意本身只有他們自己能用,還得消耗軍魂之力,就算把羅馬這多年積累的資源都填進去,也沒辦法快速訓練大軍。
但是十四組合的存在,彌補了這一份缺陷,他們的天賦叫做無窮變,能夠復制自己見到的一切天賦,配合皇帝護衛(wèi)軍團所記錄的天賦,直接現(xiàn)場拷貝,然后訓練新兵。
除了內部擴軍,羅馬也在外部積極尋找援軍。
加納西斯找到了基督教神話之中的天國,阿爾努比斯找到了北歐神話之中的英靈殿,尼格爾則是找到了希臘神話眾的奧林匹斯神山。
除了這些傳說中的神話,羅馬也積極聯(lián)系其他帝國,甚至連曾經最大的敵人帕提亞都一并聯(lián)系了。
“讓出亞美尼亞的實際控制權,承認波斯薩珊王朝的合法性……”
阿爾達希爾看著羅馬使者開出來的條件,心動了,他畢竟是得國不正,算得上是謀權篡位。
本來打算對抗羅馬,收復失地,來重塑王朝的民心,然而沒等到羅馬,等到了蒙古。
雖說收了一批蠻子,增強了國力,也增強了面對其他貴族時候自身的話語權,但是民心始終是個大問題。
如今羅馬愿意讓步,阿爾達希爾自然是心動了。
但是阿爾達希爾不是傻子,羅馬開出的條件越優(yōu)惠,越說明羅馬此刻面臨的壓力越大。
但是阿爾達希爾又不愿意放棄這個天賜良機,只能先讓羅馬的使者住下,自己思考對策。
“我勸你答應對方的條件!”元素之神對著沉思的阿爾達希爾說道。
“這種抗擊世界之外敵人的戰(zhàn)爭,能夠讓你獲得天命!”
“天命?”阿爾達希爾有些疑惑的看著元素之神,這玩意一半都是用來忽悠人的,但是此刻從元素之神嘴里說出來,卻不那么一樣。
“我們曾經的發(fā)現(xiàn),只要參與到這種對外的戰(zhàn)爭之中,就能得到額外的好處,放在你這里,大概就是風調雨順,莊稼,從民間當中收攬到一些人才吧?!痹刂衿届o地說著。
“干了!”阿爾達希爾聞言直接拍板,他現(xiàn)在缺少的就是屬于他自己的嫡系,缺少民心,而這種天命的效果對于他而言是恰到好處。
羅馬的使者,在貴霜遇到了同樣的事情,韋蘇提婆一世還在猶豫的時間,佛門這邊卻是毫不猶豫的同意。
他們很清楚,想要做大做強,除了實力碾壓,最好的辦法自然就是做出貢獻,得到這個世界的認可,從而掌握這個世界。
韋蘇提婆一世雖然不知道佛門在打什么注意,但是也跟著同意了,雙方在神權和軍權的沖突中極限拉扯,如今倒是也暫時恢復了當初和婆羅門共治天下的默契感。
甚至隱隱約約有進入蜜月期的趨勢。
而漢室,這個和羅馬簽訂了盟約的國家,羅馬也自然不會放過,同樣派遣使者求援。
這種時候,自然是能拉多少人拉多少人,羅馬公民的大規(guī)模陣亡,讓羅馬充滿了動蕩。
羅馬現(xiàn)在都快斷檔了,原本處于鷹旗軍團和蠻子軍團之間的公民軍團,在大批量戰(zhàn)死,剩下的補充進鷹旗軍團之后,剩下的都快斷檔了。
所以羅馬急切的需要一些援兵,幫他們干掉蒙古的同時,幫助他們來壓制蠻子,然后通過戰(zhàn)爭的手段消耗掉蠻子,鍛煉出新的公民軍團。
“蒙古?”穆易知道這個消息的時候并不震撼,他猜到對方不會善罷甘休。
但是他沒想到,蒙古居然這么猛,打的羅馬帝國四處找援軍,但凡羅馬有點把握都不會這么干。
本來打算忽視的,但是穆易在羅馬使者請求的時候,感受到了世界意識的號召。
穆易思考了一下,然后召開了朝會。
這個加急朝會怎么說呢,收到情報的謀士人都懵了!真的是懵了,看完之后,一眾謀士甚至都有些不知道該怎么應對。
然后很快這群人就分裂了。
大家都是聰明人,雖說對于蒙古軍勢很震驚,意識到羅馬覆滅之后會帶來怎么樣子的世界文明危機,但是大家的想法完全不同。
“以鄰為壑,你是瘋了嗎?”荀彧直接和賈詡拍起了桌子,如果是早些時候,荀彧是絕對不會和賈詡這樣的,但是現(xiàn)在,該吼就得吼。
在北宋世界打了好幾年的荀彧,很清楚,這種游牧民族擁有穩(wěn)定根據(jù)地的威脅,為了排除這種威脅,他們甚至當初都從主世界把白馬義從接過去,在草原上展開了慘無人道的大屠殺,把草原直接宰了一遍。
退一萬步講,荀彧他們曾經就充當過蒙古如今的角色,當初北宋沒有重視,現(xiàn)在他們對于北宋的威脅有多大,荀彧自己再清楚不過了。
他很擔心,一旦羅馬倒在蒙古手里,蒙古鯨吞了羅馬的地盤,會引起怎么樣子的質變。
蒙古展現(xiàn)出來的戰(zhàn)斗力,完全可以看到對方的智慧,對方雖然對蠻子毫不留情,但是他們未必就不會改變戰(zhàn)略,如果對方獲勝,他們的敵人就從羅馬,變成了吞并了羅馬的蒙古了。
“怕什么,駐羅馬大使傳回來的情報你們又不是沒有看過,羅馬有那么多人幫,我們不去幫又有什么問題!”賈詡對于荀彧的說法嗤之以鼻。
鷸蚌相爭,漁翁得利,他們剛剛平定了幽冥界,平定了天變的影響,這種時候不好好搞發(fā)展,千里迢迢去幫羅馬根本沒有任何的利益可言。
退一萬步講,蒙古和羅馬,誰輸誰贏,對于星漢有任何影響嗎?
賈詡早就把羅馬視為假想敵了,都是他們統(tǒng)一世界的阻礙,現(xiàn)在蒙古和羅馬掐起來,對于賈詡而言價值就是天上掉餡餅。
這一次的戰(zhàn)報充分說明了,蒙古的力量頂多比羅馬強一點點,雙方打起來肯定是僵持的,就算蒙古想要決戰(zhàn),羅馬也能靠著地利位置拖死蒙古。
地中海那個地方打游擊可太美妙了。
甚至于賈詡都想派人去羅馬捅羅馬一刀,在雙方僵持的時候,背刺羅馬一刀,羅馬必然兵敗如山倒。
再敗一場,羅馬的損失就太大了,就算國家不會當場崩潰,但是損失那么大,再加上羅馬帝國本身一直存在的蠻子問題,就算羅馬冒出來個軍神,距離分崩離析恐怕也就剩下幾步之遙了。
而且蒙古也不會干看著,肯定會出猛力送羅馬一程,到時候羅馬倒了,剩余的殘兵敗將,也夠在地中海那個地方惡心蒙古一段時間了。
再說,貴霜和波斯能放過這種落井下石的機會?
當然不會了!這個時候當然是抓住時機,對著已經岌岌可危的羅馬帝國的承重墻就是一腳,徹底將羅馬帝國覆滅。
羅馬倒下來了,還有波斯和貴霜,等蒙古打過來,星漢這邊早就能反推了。
賈詡說白了就是意識到這一點,才會覺得這確實是一個機會,一個徹底統(tǒng)一歐亞板塊的機會。
自己去征服,肯定會引起當?shù)匕傩盏姆纯梗侨绻撬麄內タ箵裘晒?,那就完全不一樣了,到時候連民心的問題都不用考慮。
“我并不看好蒙古他們能干掉羅馬,到時候要是幾個帝國打贏了蒙古,從戰(zhàn)爭之中崛起,我們未來會更難打!”郭嘉冷笑著說道。
戰(zhàn)爭的后果誰也說不準,但是可以肯定,笑到最后的帝國絕對不會變弱,只會變得更強,戰(zhàn)爭是最能鍛煉戰(zhàn)斗力的地方。
“我也不認為蒙古真的能滅了羅馬,羅馬這一次在天變之下,都能擋住蒙古的奇襲,等羅馬調整過來,蒙古未必能贏!”
“到時候的羅馬可能會變得更強,我們未來的麻煩也會更大。”
對羅馬了解最深入的諸葛亮同樣緩緩開口。
“那我們也沒有必要去支援,靜待佳音即可!”司馬懿持反對態(tài)度,千里迢迢去支援,打贏了也對他們沒什么好處。
這種事情,在司馬懿看來毫無意義,有這個兵力,他們還不如直接全部投送到北宋世界那邊,爭取乘著世界大亂一口氣將北宋征服。
夯實自己的根基才是最重要的。
整個朝堂吵吵嚷嚷,近乎亂作一團。
沒辦法這次發(fā)生的事情,實在是過于離譜,已經屬于影響世界局勢的大麻煩了,個人有個人的立場也算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