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些時候,明軍東征傳回來的戰(zhàn)報也從兵部傳開。
戚繼光戚大帥親帥主力已經成功控制大部分石見地區(qū),銀山入手指日可待。
同時,許多人也第一次聽到了佐渡金山這個地名,倭國國內不僅有銀山,還有金山。
毫無疑問,光是銀山和金山之名,就足夠讓人浮想聯(lián)翩。
畢竟,中國自古就有金山銀山的傳說,據(jù)說山上隨便撿塊石頭,里面可能就有狗頭金。
沒有巨大的黃金儲藏其中,也叫不出金山、銀山這個名頭來。
而此時的佐渡金山周圍,已經被東海水師控制,拿下佐渡金山只不過是時間問題。
“嘶......”
一時間,那些邀約了兵部官員了解到詳情的百官,無不倒吸一口涼氣。
他們這才知道,區(qū)區(qū)一座小島,每年盡然能夠產金數(shù)萬兩,產銀數(shù)十萬兩。
而石見銀山,年產銀也能在百萬兩左右。
想到朝廷只要拿下這兩個地方,以后,貌似就不缺銀子花了。
畢竟,單單是現(xiàn)在,靠著賦稅和各種商稅,朝廷已經能勉強自給自足,甚至還有余剩。
一下子多出二百多萬兩真金白銀,那該怎么花。
眾人在贊頌皇帝圣明,閣老辛苦的時候,心里可都活泛開了。
可以說,大明還沒有到手的金山銀山,下面的官員就已經在商量著該如何花銷這么大筆進項。
“不過,倭國別看國小民弱,但還真的不好打。”
“怎么說?”
被兵部官員勾起興趣,大明的官員們也第一次對倭國產生了興趣。
旁邊酒樓的老板站在一邊,殷勤的給這些官老爺?shù)咕七f茶,恭敬的伺候,耳朵卻也豎的高高的。
“倭國那邊的什么將軍,召集了其他諸侯,據(jù)說要聚兵四十萬奪回石見地區(qū)。
所以啊,首輔大人今日專門進了乾清宮向陛下稟報此事。
我大明征倭不過才動用六萬大軍,對方一下子起兵四十萬,戚大帥那里肯定是壓力很大。
為此,我們兵部早前預備的計劃就只能提前啟用?!?/p>
那兵部郎中說道。
“什么備用計劃?”
“倭國哪來的四十萬人,他們不吃飯了.....”
聽到那郎中的話,周圍同僚都很是不信。
“你們知道什么,這其實都是朝廷的機密?!?/p>
被周圍同僚,許多還是同年如此表情,那郎中也不滿了,直接說道:“錦衣衛(wèi)早就潛入倭國刺探情報。
據(jù)說最開始是聽海商說倭國國王在他們國內自稱天皇,為此魏閣老自然是不滿的。
陛下才自稱天子,那小小倭國國王敢自稱天皇,不打他打誰,你們說是不是?”
“對對對,夜郎自大?!?/p>
“不自量力,是該教訓?!?/p>
其他人也都附和,是真心附和,可不是敷衍的語句。
此時的明人對周圍番邦可沒什么好臉色,見面那都是頤指氣使。
當然,遇到蒙古人除外,即便現(xiàn)在蒙古人老大是朝廷封的順義王。
而女真人,也只是小弟弟,可以隨便欺負那種。
崇洋媚外,不存在的。
“這一查不要緊,還真是,于是內閣商議后認為,發(fā)旨過去肯定是無用的,你們應該知道吧?!?/p>
那郎中故意賣了個關子,說道。
“知道什么?”
有人不解問道,這其實也是大部分人心里的疑問。
當初朱元璋的使者被倭國斬殺那是多少年前的事兒了,如果不查根本就不知道。
而現(xiàn)在的官員上任,往往就是看最近十年的卷宗,然后照著前輩的操作方式處理政務。
再往前的事兒,沒興趣。
而兵部這邊,因為準備早,下面的官員自然沒事兒就查過檔案,知道大明的欽差居然被倭國給殺了。
說實話,他們看到記錄也是覺得不可思議,洪武大帝居然忍下這口氣沒發(fā)。
想想蒙古東征,他們多少也有些猜測。
而那郎中開了頭,見周圍同僚都是好奇的樣子,這才淡淡把洪武年間的事兒說了。
“難怪,朝廷一直對倭國不假辭色,原來還有這典故。”
許多人如夢初醒,也才明白為什么早些年倭寇如此肆無忌憚在大明作惡,原來自打開國就這樣了。
膽兒太肥了。
“你還是先說說兵部的備用計劃吧,不會是征兵繼續(xù)支援吧。”
有相熟官員想到先前的問題,馬上追問道。
“確實,薊鎮(zhèn)兩萬大軍這幾日就會云集天津,東海剩余海船也會去那里,裝載薊鎮(zhèn)大軍出發(fā),登陸倭國。
此外,江南也會抽調一萬大軍從松江府出海,支援前線?!?/p>
那郎中說道。
“該打,合著狼子野心早就暴露了,敢忤逆朝廷,是該懲罰?!?/p>
“可不,聽禮部那邊傳出來的消息,朝廷此前還向朝鮮王國征集糧草,他們居然推三阻四,只說湊了兩成的糧食,也是蹬鼻子上臉。”
好吧,今天官場消息其實不少,不過大家的關注重點還是在倭國上,特別是被佐渡金山吸引,所以都關心倭國。
倒是對朝鮮那邊的乞求,沒什么人去過問。
不過想到遠征倭國巨大的消費,再聯(lián)想到朝廷要朝鮮征糧,自然就想明白了。
糧秣不能大明一家出,還拉上朝鮮。
誰叫這周圍,就大明和朝鮮兩國。
還有個琉球,不過隔得太遠,而且大部分官員其實也不熟悉輿圖,想不到倭國南面還有個小國。
不過就算知道也沒奈何,琉球更窮。
“九萬打四十萬,能行嗎?”
都知道倭寇兇殘,官軍不到十萬人,這打起來怕是很有難度。
雖然戚繼光就是靠剿倭積累起巨大的聲望,可大家心里還是沒底兒。
“問題不大,倭國雖然人多,但他們沒什么大炮,朝廷給官軍配備大量火炮,直接轟就是了?!?/p>
那兵部郎中無所謂的說道。
戰(zhàn)報他看過,其中對明軍火炮制敵描述詳細,顯然是找到制勝法寶了。
京中各地不斷上演著這一幕,也是張科有意為之。
這些天市井不穩(wěn),大家都擔心官軍東征失敗,走了蒙元覆轍。
對外傳點好消息,刺激下大家。
魏廣德此時在書房看書,而張吉就在匯報各處傳來的消息。
“知道了,下去吧,有新消息再報過來?!?/p>
張吉匯報完,魏廣德就擺手讓他下去。
佐渡金山和石見銀山肯定會吸引他們的關注,這點魏廣德早就有所料,不奇怪。
不過他其實更關心明軍在倭國的進展,既然戚繼光打算拿下長門,那明軍需要搶占的就只有石見以東的幾處城關。
倭國的城關雖然修的一般,但是依托城關拒敵就可以占盡地利優(yōu)勢,可比在野地扎營,建防御工事堅固得多。
和倭人爭奪城鎮(zhèn),如果只是攻城還好說,可如果涉及到搶占城關,戚繼光稍微輕敵冒進,可就容易出現(xiàn)閃失了。
魏廣德依稀記得,萬歷年間的援朝戰(zhàn)爭,曾爆發(fā)一場被稱為碧蹄館之戰(zhàn)的戰(zhàn)役,雖然明軍最后救出被埋伏包圍的先鋒騎兵部隊,可自身傷亡慘重,特別是損失的是遼東鐵騎,對遼東明軍戰(zhàn)力影響是很大的。
之后數(shù)次大戰(zhàn),基本就是由浙兵等其他軍隊參戰(zhàn)。
倭國的地形,其實和朝鮮類似,山地和丘陵地勢為主。
稍微冒進,就可能遭遇埋伏。
而且,倭國比不像想象中那么懦弱,還是很能打的。
想到這次征調的南軍援兵,魏廣德也不知道家里知道了會不會罵他。
現(xiàn)在江南明軍,號稱最能打的就是九江衛(wèi),就是當初在剿倭戰(zhàn)爭中打出的名氣。
而此次支援,兵部本來打算征調九江衛(wèi)入援的,不過魏廣德出于私心給攔下了。
最后南軍征調的情況變成了征集五千浙兵,南軍京營抽調精銳五千入援。
之前南軍集訓時,也進駐過南軍大校場,連著南軍京營也操練了一番。
南軍京營的情況比北京京營還不如,能戰(zhàn)之兵也就這五六千人,可以說按照這次魏廣德的打算,是全部抽調一空。
不過南軍那幾萬京營,也太腐敗了,還不如早日撤銷。
魏廣德記得,十多年前才勾選了萬余戶民戶入軍籍,結果南京京營居然湊不出一萬精壯。
實際上,魏廣德的內心絕對不是他表現(xiàn)的那般淡定。
戰(zhàn)場上的事兒,那那么容易計算輸贏。
如果真能如此,那都不用打仗,兩邊將領聚到一起比比兵力就可以結束戰(zhàn)斗了。
魏廣德?lián)闹熬€的戰(zhàn)況,而就在夜色籠罩下,一支明軍隊伍已經突出石見,進入備后地區(qū)。
他們的目標,正是津田鄉(xiāng)和大田莊。
這兩個地名,看上去就和大明鄉(xiāng)間無恙,不過卻不是村鎮(zhèn),而是毛利家在備后國建立的兩個據(jù)點城關,儲備著大量糧草,原本是打算和織田氏決戰(zhàn)的物資。
這股明軍當然是奉戚繼光的命令,突襲并占領兩城,奪取當?shù)氐募Z草并據(jù)城死守。
戚繼光可不是個安份的人,讓他守住石見,他才不會只把兵力收縮在石見周圍,而是根據(jù)地勢主動尋找駐軍點,盡可能把明軍的防線外擴。
這也是他要一口吃下長門、安云、周防等地的原因,直接把防線布置在出云和備后。
以出云的沼田莊往北過大田莊和津田鄉(xiāng)一直進入出云,期間幾個城關明軍都必須搶在倭國主力集結前攻占下來。
作為防線的中段,也可能是主要和倭寇交戰(zhàn)的區(qū)域,戚繼光把任務分派給了劉綎。
而鄧子龍此時正帶著南軍追著毛利家沖進了長門,兵鋒直指赤間閣,那是長門最主要的大城,也是和九州島隔海相望的海港城市。
此時赤間閣外海,南海水師的戰(zhàn)船已經云集,如果毛利家撤離稍晚,很大概率就會被全部留下。
“將軍,前面就是津田鄉(xiāng),不過城門已經關閉,城上有許多倭寇巡邏,戒備森嚴。”
前方斥候回來稟報發(fā)現(xiàn)的敵情,隨即又把偵察到津田城墻的情況進行了匯報。
“知道了,嚴密監(jiān)視。”
劉綎下達了命令,等人走后,他才讓身后親兵傳令休息半個時辰,吃點東西。
此地距離津田鄉(xiāng)只要十余里,大軍急行一個時辰就能趕到。
他并不擔心拿不下津田鄉(xiāng),甚至都沒打算動用火炮。
那東西死沉,還在后面的輜兵艱難的搬運著。
半個時辰后,手下兩千士卒已經吃了飯食,于是又帶著兵馬繼續(xù)潛行,悄悄抵近了大田莊。
路上,劉綎叫來一個親兵,向他低語幾句。
那親兵點頭答應后脫離大隊,悄悄進入道路一側樹林,從背后竹筐里居然拿出一只信鴿,就直接放了出去。
劉綎帶著大軍悄悄隱藏在距離津田鄉(xiāng)幾里地的山林里,派出斥候警惕四周后就開始等待。
他在等消息,等錦衣衛(wèi)傳遞的消息。
津田鄉(xiāng),正是錦衣衛(wèi)準備的一個接應點,里面有十幾個人。
按照一開始他和對方的聯(lián)系,會在今晚里應外合,由錦衣衛(wèi)的人手潛入城關打開城門,他只管帶軍殺人即可。
津田鄉(xiāng)好拿下,可大田莊就沒那么容易了,錦衣衛(wèi)在那里沒有人手,只能硬打。
好在他這次帶來的兩千人馬是輕兵激進,身后還有三千人帶著火炮抄近路直接往大田莊進發(fā)。
就在樹林里,兩千明軍啃了一天的干糧,吃喝拉撒就地解決,也是讓軍士們怨聲載道。
不過這些也只能心里想想,畢竟一路打過來,他們已經見過血,知道不想死就聽號令。
終于,一天時間過去,天色入夜。
劉綎直接帶著家丁和軍中精銳百十人就摸到津田鄉(xiāng)城門外等待內應,看著半刻鐘一班的巡邏倭寇,他也在心中思索,如果內應無法成事,是不是讓手下搭人墻,直接上城往里面殺。
必須承認,劉綎打仗是比較莽撞的,喜歡帶兵直接沖殺而不是使用計謀。
這次也是為了快速拿下戚大帥要的兩座城,他才會和錦衣衛(wèi)的人合謀奪城。
這邊完事兒還要趕往大田,在津田他可沒多的時間耽擱。
終于,三更天后,城里似乎有了動靜,在經過短暫的喊殺聲后,津田鄉(xiāng)城門緩緩打開。
知道是錦衣衛(wèi)成事,劉綎沒有多想,直接帶著兩隊家丁就往城門沖去,身后幾十名斥候緊緊跟隨。
抵達城門處,就看見幾個提刀的精壯漢子守住城門,地上躺著幾具尸體。
“酒散寒江月?!?/p>
“空齋夜弈時?!?/p>
“風如萬馬斗?!?/p>
“人似一雞棲?!?/p>
城門外,劉綎對著里面幾人喊出暗語,對面對答如流。
隨即,劉綎一揮手,十幾步外斥候小隊有人直接向天空射出一支響箭,召喚兵馬前來。
“家丁隊隨我上城樓,斥候隊守住城門。”
劉綎直接下令進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