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廣德回到內(nèi)閣,坐下沒多久,蘆布又引著兵部一個員外郎進來,說是兵部收到宣大總督鄭洛的一份緊急奏疏。
“宣大?”
魏廣德聞言,當時就從太師椅上站了起來。
這個時候,大明最怕的就是蒙古出事兒。
是的,邊軍主力東調(diào),從遼東到薊鎮(zhèn),明軍除了駐守鎮(zhèn)堡的衛(wèi)所兵,已經(jīng)沒有新軍營可以機動防御。
這個時候如果蒙古人悍然入侵,薊鎮(zhèn)數(shù)百里防線,簡直就是不設防區(qū)域。
不過真正最要命的還是,真發(fā)生這樣的大事兒,他這個首輔也就當?shù)筋^了。
把蒙古逐出長城后,也就該給他算賬了。
至于東征的戰(zhàn)績,在京城的安危面前,那是不值一提的。
從那員外郎手里搶過奏疏,魏廣德當即翻看起來。
此時,他一顆心快要跳出嗓子眼,就怕看到蒙古不寧的報告。
還好,奏疏內(nèi)容雖然有些讓人不快,但還沒有到最危險的境地。
今冬草原遭遇雪災,牛羊家畜大量凍死,蒙古諸部不斷南移,大部分已經(jīng)遷徙到長城以北三十里附近扎營。
不過鄭洛要說的不是這個,冬季,并不是擅起邊釁的時候,而是順義王和忠順夫人都給他寫信,希望大明能支援蒙古一批糧草。
前些年,蒙古冬季皆有冰災,不僅牛羊家畜損失慘重,人口損失也不小。
而今年冬季降溫更早往年,十月草原就已經(jīng)大雪漫天,于是基于以往經(jīng)驗,蒙古諸部都選擇大規(guī)模南遷。
可即便如此,因為氣溫陡降,漠北諸部遷移過程中損失家畜無數(shù),又因為趕路無法處理,導致現(xiàn)在蒙古近半部族缺少過冬的糧食。
其他的部族,本身維持就很艱難,自然也湊不出多少給他們。
于是,在王帳里,順義王黃臺吉和三娘子一商議,只能向大明求援。
實際上,遇到類似災情,幾十年前的蒙古往往會選擇直接越過邊墻,在長城內(nèi)擇地扎營,度過寒冷冬季。
那時候明軍也畏畏縮縮守在邊堡里,根本不可能出兵驅逐。
是的,冬季讓蒙古人沒法開啟戰(zhàn)端,明軍也不能。
對蒙古人直接躲避在長城后,也只能聽之任之。
“蘆布,馬上派人找戶部尚書張學顏、兵部尚書張科,還有,過去和張閣老、申閣老通個氣,一會兒來我這里閣議?!?/p>
魏廣德看完奏疏,馬上吩咐道。
蒙古人遭了災,往年大明內(nèi)部應該是小小的慶賀一番才對。
可今年不行,大明不可能置身事外,得想法子安撫。
在歲末這個敏感時節(jié),如果大明不能給蒙古部族提供支援,怕是不好擅了。
忠順夫人是帶著順義王的求援奏疏到了大同,直接面見鄭洛請求朝廷支援的,三娘子的面子,大明朝廷還是得給。
這些,就得看張學顏那里能擠出多少糧草了,山西的庫存還能支出多少。
等人都出去了,魏廣德一個人坐在位子上,低頭思考。
如果推遲東征,面對蒙古的求援,朝廷怕也不能坐視不理。
只能說,上月劉守有報來草原的情報,他輕視了這次雪災的危害。
是的,大明知道草原遭遇雪災,但是因為近年年年如此,自然就沒當一回事兒。
甚至,魏廣德當時還在考慮開春后,商隊在互市上,或許還可以狠狠的壓價一番。
畢竟,蒙古急需物資補充,那時候不管是牛羊馬匹還是羊毛,他們應該會愿意用極低的價格換取大明的物資。
顯然,這個想法破產(chǎn)了。
這次,不僅大明要給蒙古諸部一批糧食支援,后面互市還得照顧他們,提供優(yōu)惠價格。
如果,不想因此兩邊關系惡化,鬧出事端的話。
不過,魏廣德既然長期用商業(yè)思維考慮治理國家,給蒙古人提供糧草是沒有問題。
可是,大明能為此得到什么?
此時,他就在考慮,應該如何加強大明和蒙古諸部的關系。
后世,蒙古是被并入中國版圖的,也就是說,雖然現(xiàn)在支援蒙古好似是在支援外藩,但實際上也是在支援同胞。
倒不是舍不得,而是魏廣德得考慮讓他們感恩大明,而不是他們的部族首領,感激他們能從大明“敲詐”到糧食維持他們的生存。
“首輔大人,出什么事兒了?”
魏廣德正思考間,張四維和申時行就從外面聯(lián)袂進來。
兩人沖魏廣德拱手,魏廣德也急忙起身還禮,隨即拿著鄭洛的奏疏出來,引他們坐下,這才把手里奏疏遞過去。
“你們看看吧,草原今冬這場雪災比想象的要大,蒙古諸部盡數(shù)南遷,已經(jīng)到了距離長城三十里外?!?/p>
魏廣德開口說道,也把手里奏疏遞給了張四維。
“他們難道想進邊墻過冬?”
張四維伸手接過,嘴里問道。
“暫時沒有,但是忠順夫人帶著順義王的奏疏到了大同,請求朝廷為蒙古提供一批糧食,幫助他們度過這個冬天?!?/p>
魏廣德開口把來龍去脈簡單的說了出來。
“朝廷哪有多余的糧食幫助他們,這兩年積攢的糧食,大多都調(diào)到山東和松江府去了。”
申時行也說道。
這次明軍行動規(guī)模龐大,南北各省皆有調(diào)運糧草支援。
就算有存糧,北地也不會多,或許江南有些。
“我有個想法,不過得先聽聽戶部的意見。”
魏廣德沒有反駁申時行的話,因為他的話是對的,大明北方各省能擠出的糧草極為有限,甚至可能根本就沒有。
這種情況下,如何反駁?
不過,剛才魏廣德其實也已經(jīng)想到獲得糧食的渠道,這些年大明開發(fā)南洋,不就是在這個時候用的嗎?
“蘆布,把緬甸和舊港,還有關于南洋的奏報都找出來?!?/p>
魏廣德一開口,正在看奏疏的張四維猛然間抬頭,奏疏也不看了,瞪大眼睛盯著魏廣德。
而申時行也是一樣的表情,都是吃驚的看著他。
“你們或許還有印象,緬甸李都督早就報過,緬甸土地肥沃,稻米可以做到一年三熟。
現(xiàn)今我大明短暫缺糧,大可向緬甸、南洋諸國征集?!?/p>
魏廣德迎著他們的目光,開口說道。
“一個朝鮮就因為征糧,這些天,天天去禮部哭訴.....”
申時行急忙說道,不過話沒說完就比魏廣德?lián)]手打斷,道:“對南洋藩國,我們不需要他們征集,而是我們用大明財物和他們交易,但必須是公平價格。
這些年北方氣候寒冷,冬天一年比一年長。
記得年初,欽天監(jiān)還上報去年冬天比前年多了十三天,影響到北地春耕。
當時我就在想這事兒,如果天氣繼續(xù)如此,北地千百萬百姓該如何解決吃食問題。
最后想到緬甸,既然他們那里可以做到一年三熟,那南洋諸國應該也可以。
早年朝廷的開中法,讓鹽商去邊鎮(zhèn)開墾皇帝屯田,為邊軍提供糧草換取路引。
如今我們也可以用類似做法,讓國內(nèi)的商人,甚至勛臣派出家人,去南洋諸國買地耕種,再把糧食運回來。
現(xiàn)在許多人都想要船引,搞海貿(mào),以后的船引,根據(jù)他們往回運送糧食的多少來發(fā)放?!?/p>
魏廣德的話,有些石破天驚,張四維和申時行是絕對想不到派出國人大規(guī)模出海南洋,開發(fā)那里的土地資源,再把土地產(chǎn)出運回國內(nèi)。
“這......能行?”
張四維結結巴巴說道。
“如何不行,沒看到南海水師早年奏報,還有錦衣衛(wèi)的情報,南洋諸國土地肥沃,但他們的人懶,都是隨便種植,但就算如此也夠他們吃的。
土地買過來,我們?nèi)ジN,產(chǎn)出只會更多。
把這些糧食運回來,充盈府庫,手里有糧,朝廷做什么事兒都有把握。
而付出的,不過就是一些船引而已,還能多收稅?!?/p>
魏廣德說道這里,視線在兩人間來回移動,最后又說道:“諸公應該知道,當今為何百姓生計艱難,還不是土地被宗室勛貴、士紳豪族侵占。
又有地方上縱容,讓他們大肆侵占兼并田地,百姓辛勞一年收入尚不夠果腹。
光在國內(nèi)兼并土地有什么用,一年一熟,還不如把地窖里的銀子拿出來,去南洋買地,一年三熟,產(chǎn)出再用海船運回大明。
讓戶部再計算下,如果運回糧食,等他們出海貿(mào)易時,可以適當給予關稅優(yōu)惠,想來他們應該不會反對此事。”
大規(guī)模移民,魏廣德暫時還沒想過,這個需要朝廷有大量錢糧。
按照明初對移民的規(guī)矩,朝廷是要負擔移民一路上的支出。
讓國內(nèi)那些土豪士紳去南洋開發(fā)田地,甚至是海商,估計為了減稅,他們也不會反對,畢竟是買的土地,還是一年三熟的良田,可以傳家的。
張四維和申時行都不說話了,低頭思考魏廣德這個提議。
不過很快,張四維就把手里的奏疏遞給了申時行,讓他也看看。
魏廣德的提議驚人,扎扎實實震驚了張四維一把,但是眼下的事兒還得解決,那就是給蒙古人糧食。
遠水不解近渴。
姑且不論魏廣德提議是否可行,還是先把蒙古人要的援助搞定,再說其他的。
不多時,張科和張學顏也急匆匆趕來,他們接到內(nèi)閣相召的消息,剛剛才從兵部官員口中知道了大同發(fā)生的事兒。
當時張學顏就極力反對支援蒙古,朝廷沒錢沒糧給他們。
要,也得等到明年秋收以后。
然后,內(nèi)閣來人,他們就急匆匆趕過來了,連臨時向常盈庫借款的事兒都沒談好。
“子愚、進卿,大同的事兒你們知道了吧?!?/p>
兩人坐下后,魏廣德才開口說道。
兩人都點點頭,魏廣德繼續(xù)問道:“對此你們有何看法?”
不等張科說話,張學顏已經(jīng)開口道:“首輔大人,戶部調(diào)不出糧食,山西府庫只余少量軍糧備戰(zhàn),根本無法支援蒙古?!?/p>
“邊鎮(zhèn)雖有糧食,可那都是士卒的口糧,給了蒙古人,他們吃什么?”
張科也開口說道。
“如果只是把開春后的口糧撥給蒙古人,讓他們熬過這個冬天呢?”
魏廣德反問道。
“那春天吃什么?”
張學顏馬上追問道。
“從江南和南洋調(diào)撥糧食,從緬甸和南洋諸藩采購糧食,三月時間足夠運到北方。
再經(jīng)黃河,趕在汛期前,把糧食分送到北方各省去.....”
魏廣德開口說道,不過馬上就被張科打斷道:“首輔大人,這個時間是來不及的。
歲初黃河冰凍,根本運不過去?!?/p>
魏廣德聞言,一拍額頭,好像還真是如此。
張科已經(jīng)理解魏廣德的意思,緬甸和南洋那邊土地一年三熟,有存糧這點,他知道。
南洋水師的糧草,很多都是從南洋收集,因為便宜,比大明的糧價低。
“除非.....但是風險很大?!?/p>
張科貌似想到什么,但自己似乎也不能下定決心。
“除非什么?”
魏廣德開口問道。
“首輔大人,內(nèi)閣是否確定要為蒙古提供援助?”
張科沒有回答魏廣德,而是反問道。
魏廣德看了眼張四維和申時行一眼,兩人都是目光游移,只好說道:“幫助蒙古度過這次天災,是天朝上國理應的幫助。
至于后續(xù),我已經(jīng)有想法,一會兒再和諸公述說,先說說你的想法?!?/p>
“調(diào)通州漕糧,走順義、密云出長城。
至于南糧北運就簡單了,直接送到天津再走水路送到通州。
只是如此,蒙古部族就要東移到薊鎮(zhèn)長城。”
張科的話讓屋里幾人都是悚然,這次順義王還算老實,帶著部族去的是大同,其實也是向朝廷示好的意思。
可張科的意思,那就是糧食從薊鎮(zhèn)出關,自然就不需要山西等省出糧,有京倉調(diào)撥。
“可行,薊鎮(zhèn)大軍西移,五軍營并火器營一部進駐密云。
讓蒙古缺糧部族到密云渤海所長城外三十里駐扎,朝廷為他們就近補糧?!?/p>
魏廣德已經(jīng)定下支援的決策,于是說道。
這里面保險就在于讓缺糧的部族東移而不是全部,明軍再稍微調(diào)整部署,加強邊境防御。
“那,朝廷能得到什么?耗費如此巨大支援蒙古?尚且不說此法可能威脅到京畿安危?!?/p>
張四維開口問道。
“蒙古有多少人口?”
魏廣德忽然說道,“這個問題,怕是黃臺吉也回答不出來?!?/p>
“呃。”
張四維一愣,他自然也答不出來。
大明對蒙古人口只有推算,因為蒙古人自己其實都不怎么統(tǒng)計。
“援助蒙古諸部,不是今年,而是以后可能很長時間都要進行,所以我大明要掌握蒙古人口情況,發(fā)放戶貼,按戶貼提供糧食。”
魏廣德開口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