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國之事,可以暫緩一段時間,畢竟,阿護孤馬上就要死了,陳從進要立刻趕赴奚部,處理奚人換頭人的大事。
陳從進甚至都覺得,阿護孤一直挺著不咽氣,是等著自已過去。
因此,在營州僅僅待了兩天,陳從進便馬不停蹄的奔赴阿護孤所在的遙里部。
當陳從進在接引騎兵的衛(wèi)護下,來到了奚部主營的牛皮大帳外,而此時的阿護孤,氣息已弱得像風中殘燭。
確實是很能挺,陳從進本以為阿護孤可能會撐不到自已抵達,但沒想到,還真讓他挨過了這么長的時間。
而此時,阿護孤的帳內(nèi),早已擠滿了等著分食權力的人,或許女兒的目的會更純粹一些,但是兒子們卻渴望得到更多的牧民,牛羊,帳篷。
當帳簾被親兵掀開時,一股混雜著羊膻與草藥的熱氣撲面而來,阿護孤躺矮榻上,一見到陳從進到來,急忙說道:“大王遠道而來,阿護孤不能親迎,是罪過阿。”
陳從進看見阿護孤的模樣,有些吃驚,當年那雄壯的漢子,一頓能吃五斤肉,夜御六女,能開強弓硬弩,那是實打?qū)嵉牟菰瓑褲h,可如今呢,卻連顴骨高聳,便連手臂都有些枯瘦。
“阿護紇主怎么如今這般模樣了?本王來時,遙里娥親自挑了好幾個幽州城中的良醫(yī),再好生將養(yǎng),想來是能恢復如初的。”
聽著陳從進的話語,阿護孤?lián)u了搖頭,道:“遍尋名醫(yī),漢地的大夫也看過了,說是五臟皆損,精氣耗竭?!?/p>
說到這,阿護孤忍不住嘆了口氣道:“草原的漢子,沒有死在戰(zhàn)場上,卻老死于床榻,真是羞愧難當?!?/p>
這話,陳從進一時間都不知道怎么接,說起來,這個阿護孤還是自已的老丈人,當然了,這阿護孤也不敢擺什么老丈人的譜。
畢竟,陳從進的老丈人有一堆,真正意義上的妻族,卻只有媯州李氏一家而已。
阿護孤感嘆了一句后,看著趴伏于地的四個兒子,目光卻在四個兒子身上轉(zhuǎn)了一圈,隨后讓四個兒子先離開帳篷。
而等四個兒子離去后,阿護孤才問向陳從進:“大王,我要死了,可奚族的大紇主該交給誰呢?”
這其實算是托孤了,只是陳從進和奚人的關系有些特殊,最開始的時候是敵人,到后面臣服,而臣服的時間久了,陳從進的實力越來越強,奚人卻原地踏步。
甚至大量的奚人勇士都在幽州軍中效力,連年抽調(diào),奚人更加無法和陳從進抗衡。
陳從進聽到阿護孤的話,沒有立刻回答,而是反問道:“阿護紇主覺得,哪個兒子更堪大用?!?/p>
阿護孤沉吟良久,才緩緩說道:“長子奚律,次子奚烈,三子奚延,四子奚保,這四個兒子,我最喜歡四子,因為他最乖巧,最懂的討我歡心?!?/p>
這意思挺明顯了,阿護孤更喜歡幼子,所以方才的話只是試探,看陳從進會不會支持他,讓四子繼位。
但是陳從進沒有附和,因為立第四個兒子,肯定會讓其他三人不滿,陳從進要的是一個穩(wěn)定的奚族,而不是一個時不時動亂,牽扯自已精力的奚部。
而且,阿護孤的長子和次子都曾在陳從進的宿衛(wèi)營中服役過,三子和四子則沒有在宿衛(wèi)營服役。
所以,無論如何,陳從進也不會讓第四子奚保登位的,更大的可能,便是讓長子奚律上臺,因為這也符合陳從進以嫡長子繼承的方針。
“自古云,立長立嫡,長幼有序,若立四子,恐生禍事?!?/p>
阿護孤有些不甘心的說道:“漢人之法,恐不適用于奚人?!?/p>
這只要是人,就有遠近親疏,便連子嗣都是一樣的,或許在自已看來,他是一碗水端平,但是其內(nèi)心深處,恐怕連自已都未必清楚,他更喜歡哪個孩子。
陳從進搖搖頭,說道:“奚部需要的是穩(wěn)定,廢長立幼,是取禍的抉擇,你這樣的選擇,對于奚保而言,恐怕并非好事?!?/p>
而直到此時,阿護孤才吐露自已的心聲,他的憂慮是擔心自已死后,自已的孩子會像自已一樣,不顧親情,殺了自已的兄弟。
陳從進聽的很是無語,這幫人,怎么全是父慈子孝的選手,不過這事,陳從進還真有辦法幫著阿護孤,畢竟是老丈人,該幫還是得幫。
況且,這對陳從進而言,只是舉手之勞的事而已。
陳從進當即表示,長子奚律上臺后,阿護孤的三個兒子,直接遷居幽州,日后就在幽州軍中效力即可,直接解決了阿護孤的后顧之憂。
而且,往陰暗的層面上來看,萬一日后奚律有什么野心,陳從進直接就可以打著阿護孤其他三個兒子的名義出兵,當然,如今奚人勢弱,奚律想來也沒這個膽子。
面對陳從進的建議,阿護孤知道,這或許是最好的辦法,而且,既然陳從進提出來了,就說明他就是這么想的,陳從進能和他商量,已經(jīng)是看在遙里娥的面子上了。
沉吟許久后,阿護孤同意立長子奚律為大紇主,但對其他三個兒子,阿護孤盡取錢帛,分成三份,交給了三個兒子,而對于最疼愛的四子,阿護孤給的錢也是最多的。
在阿護孤尚未死亡之前,陳從進在遙里部的大帳中,宣布奚律為奚人大紇主。
而奚律隨后殺牛盟誓,終其一生,必誓死效忠大王,他將是大王麾下忠心耿耿的忠犬。
在大軍環(huán)繞之下,既有武清郡王的背書,又有阿護孤的首肯,奚律上位,奚族的其他幾個大部落也無人有異議。
只是奚人內(nèi)部中,也是四分五裂,就是阿護孤也無力彌合奴皆,伯德,撒里葛,啜米等幾大部落的裂痕。
這種裂痕,是從阿護孤大敗之后,便一直存在的,阿護孤也曾努力過,但最后皆是以失敗告終。
因為,這些部落知道,在陳從進的控制之下,阿護孤不敢對他們發(fā)動軍事進攻,既然這樣,那又何必對阿護孤這個失敗者,畢恭畢敬。
而不讓各部擰為一股繩,這是陳從進故意而為之,平衡策略,治人者之本能罷了。